數學循序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5 05:07:00

導語:數學循序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循序教學管理論文

一、要安排有序

一般來講,充分利用課堂上每一分鐘,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因此,在一節課中,教學安排一定要有序,不能過緊,也不能過松。節奏松馳,學生思維會隨之情緒低落;節奏過緊,容易產生走過場的現象,學生印象不深,識記困難,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只有做到松緊恰當,才會產生好的效果。另外是要抓住重點和難點。只有抓住重點和難點,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刀刃”上,選擇完成教學任務的最佳方法,科學組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次序,才會取得好的教學成績。如何做到教學有序,一般來說,應做好六個方面的準備:

1復習哪些舊識,創設什么情境促進新的遷移,如何導入新課;

2教學新知識分哪幾個階段,各個階段如何銜接,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3如何使用教具和學具,如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概括結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4怎樣有效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科學地安排師生雙邊活動,怎樣把學生推到主體的地位;

5怎樣組織練習和幾次反饋,怎樣檢查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布置怎樣的練習題才能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

6如何板書。這樣就會使一節課具有一定的節奏性,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以上這些準備如能做好,并能在課堂上實施,就會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設計適度的臺階。臺階過高學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心理上產生困惑感,久而久之會喪失自信心;臺階過平,難以激起學生追求知識的心理,也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聯系,精心設計適度的臺階。例如:在教“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教師就應讓學生先復習有關的舊知識:①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法則;②商不變的性質;③小數點的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0.56÷0.4=?再向學生提問:①這道題能直接計算嗎?為什么?②怎樣使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根據什么道理呢?這樣,學生就會積極開動腦筋,熱烈討論,認為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除數是整數,即:0.56÷0.4=56÷4=1.4圍繞這一點設計具有一定臺階的針對性的練習,會使學生在復習有關舊知識時引出新知識,使學生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愛學。

三、要逐漸引深。

這里所講的深,不是知識加深,而是指對于課本中的教學知識理解上要深,學生思維活動要深。例如:在教“兩積之和”的應用題時,可以先出示準備題:1新民食堂買來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買來大米150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學生根據問題想數量關系式,從而得出25×10+150。接著把“大米的千克數”也換成間接條件,就是“兩積之和”的題目:2新民食堂買來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買來3袋大米,每袋50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學生發現問題不變,那么數量關系式也不變,只是條件的敘述變了。通過思考得出:25×10+50×3。通過解答鞏固練習,在學生掌握了“兩積之和”基本結構的基礎上,再引深為練習3新民食堂買來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又買來3袋大米,每袋比面粉多25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問題相同,學生也能解得出:25×10+(25+25)×3。接著再變式:4新民食堂買來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買來的大米比面粉少7袋,每袋50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學生經過思考得出:25×10+50×(10-7)。還可以把上面的問題改成“面粉比大米多多少千克?”等。學生通過這樣的提問、練習,思維更活躍,學習的效果也逐步提高,為以后學習三步、四步應用題打好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