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06 09:02:00
導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的普及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何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讓其成為大學生有效學習的工具,就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對策
我國于1994年3月被獲準成為國際互聯網成員,1995年開通互聯網,其后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在1998年,我國只有210萬用戶,到2001年底已升至3370萬。截止日期為2006年12月31日,中國網民總人數已達1.37億人,其中18—24歲的上網網民為上網總人數的35.2%,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為49.1%。而在筆者于2007年9月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在高校大學生的個人電腦配備率已達45%,其中大一的占34.56%,大二的占69.73%,其中男生多于女生,高年級多于低年級。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上網的經歷,大多數學生接觸網絡的時間在1-3年,從不同性別間的差異來看,男生接觸網絡的時間要比女生長,從年級差異來看,隨著年級的增長,網齡增大,而且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上網時間不能進行控制。
一、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網絡可以開闊大學生視野,幫助他們了解更多的未知領域,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和網絡資源,促進學業的發展。此外,由于互聯網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不但成為大學生尋求知識的主要手段,而且進一步拓展了大學生教育的空間。如借助網絡虛擬空間,開展廣泛的對外交流。利用網上BIBS、聊天室等方便快捷的渠道信息,在網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并可在較廣泛的范圍內與同齡人對話,與社會各方面的成功人士對話。這些都有助于大學生思想和心理的社會化。同時,由于網絡交流的匿名性,可以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詞的大學生在網上與其他人交流,加強彼此間的溝通了解。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也相應發生變化。隨著在網絡上廣泛地接觸和感受各種新觀念、新信息及多向比較,大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得到很大的增強。通過反思,適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克服傳統思維方法的狹隘性,排除思維方法的片面性和簡單化,克服思想觀念中的保守成分,增強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這是網絡帶來的好處。但是,互聯網給大學生帶來生活、學習的便利的同時,也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等方面都會產生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一)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
互聯網上不但信息量多,而且傳播速度很快,更新也十分頻繁,所以,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感受網絡快速生活節奏的同時,也很容易沉迷其中,最終影響學業和心理健康。一方面,互聯網以其自由、開放、無序管理,讓黃色內容在網上大行其道,致使部分大學生受到這些色情信息的影響。為了尋找感官上的刺激,個別大學生整天泡吧,有些甚至開始沉湎談戀愛、偷吃“禁果”,造成貽害無窮的后果,影響前途。另一方面,網上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大,使得部分在學生流連忘返,毫無節制地浪費時間和精力,甚至通宵達旦地上網,以致荒廢學業;有的高職大學生上網時精神亢奮,下網后精神倦怠。有的學生參與網上聊天、網上交友、網上邀游,樂此不疲,終日沉溺于網絡世界,情迷意亂,從而脫離班集體和宿舍同學,獨來獨往,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孤僻、冷漠、情感缺乏等癥狀,引起心理的失常、人格的異化。在筆者對本校上網學生的調查顯示,有54.8%的學生認為網上交友會或多或少與現實中人際關系產生沖突,其中有19.8%的學生認為會對現實中的人際關系產生很大的影響?,F實生活中的失意者往往通過網絡尋求理解,尋找歸屬感和成就感。他們將更多的感情投諸于“虛幻世界”,從而導致情感失衡,甚至引發心理問題。
(二)在一定程度上相對地導致大學生的社交能力退化
互聯網交友是當今的時尚,互聯網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改變了傳統的交往方式,人們很容易在互聯網的虛擬環境中交到各種朋友,使人們在互聯網中得到情感滿足。但當高職院校大學生迷戀于虛擬社會中的交流時,必然會忽視掉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從而降低了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交往能力,網上交友高手也許是現實中有社會交往障礙的人。
(三)導致大學生易患各種網絡綜合癥,沉迷于網絡而無法自拔
北京大學生錢銘怡教授對大學生抽測的結果表明,大學生中存在6.4%的網絡成癮者。這些大學生一般主要使用聊天室、網絡游戲等在網上花費大量的時間,他們很少參與現實生活中的社會活動,借網絡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他們對網絡有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上網時感到心理滿足和快感、精神極度亢奮,下網后精神萎靡、感覺不快;上網時間過多導致情緒波動異常、抑郁和焦慮,傾向于否認過度上網給自己造成的損害,而現實生活和學習的不如意又無法逃避,導致他們精神壓力過大,甚至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二、互聯網環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他們的自律能力和免疫力
1.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內在素質。首先要省察克治。省察就是通過反復檢查以發現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頭和行為上的不良習慣??酥伪闶强朔驼?,即去掉所發現的那些不良念頭和習慣。這主要是從“抑惡”的角度來改變“惡”的品行。要使大學生在網絡活動中自覺運用這種修養方法,關鍵是要使他們有棄惡從善的勇氣,能夠不斷實現自我更新。其次是“慎獨”。“慎獨”一詞出于《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薄吧鳌本褪切⌒闹斏鳌㈦S時戒備;“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慎獨”既是一種很高的道德修養境界,又是一種重要的道德修養方法?!吧鳘殹弊鳛樾摒B方法,就是強調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始終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會由于無人監督而肆意妄行。其特點在于強調要從“微”處和“隱”處下功夫。一方面,“不因小善而不為,不因小過而為之”,防微杜漸,避免出現“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情況;另一方面,在那些人們不注意或注意不到的地方嚴格要求自己,按道德行事。
2.注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其政治敏悅性和政治鑒別力,使他們能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分清良莠,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蝕和誘惑。
3.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保護能力。有的放矢的開展各種活動,提高大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如組織有關專家,開設一些上網引導課。讓大學生懂得在互聯網中到底能做什么,如何挖掘寶藏.如何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等問題。開辟積極向上的網站,組織具有民族優良文化傳統的信息上網,開發這些信息資源,大力傳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反動、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消除其不良影響。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加大改革力度。必須加強現代化、信息化,必須著眼于提高大學生處理信息、分辨信息、選擇信息、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兩課”等主渠道加強宣傳和引導,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組織大學生參與網絡話題的討論,讓大學生深刻理解沉溺網絡、在不健康網吧上網的危害。注重增強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培養大學生自覺遵守網絡文明公約、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影響的能力。
(二)提高大學生遵守網絡道德的法制意識
通過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結合時代特征使大學生認識到,網絡行為應當服從網絡社會的整體利益,網絡行為不能脫離主流社會的一般道德原則。強化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自律意識和正確的網絡觀,自覺遵守網絡道德,合理使用網絡資源,培養和提高對有害信息自覺抵制的意識和能力。
(三)以校園網絡為載體,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在信息化社會里,當代青年學生生活在三個層次的社會里,即人類大社會、校園小社會、網絡虛擬社會。一個好的高校校園文化環境,不僅能夠使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而且可以成為消除網絡社會消極信息的堅固陣地。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大學生網絡應用素質,高校應開設一些網絡文化課程,引導大學生提高選擇信息、處理信息、分辨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懂得在互聯網上到底能夠做些什么,如何把網絡信息與自己的專業學習相結合等問題,使之能夠對網絡信息進行辯證地思考、批判地吸收、合理地利用。高校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創造一個有時代精神、優良傳統、良好學風和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圍和育人環境,使大學生受到良好風氣感染,這就可以有效地抵制網絡社會的垃圾信息污染。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第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2006-1-17.
[2]張威娜.互聯網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3]羅旭.論高?!败洯h境”建設與德育創新[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4]曲晶.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科技信息,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