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風險偏好政府投資策略
時間:2022-12-18 10:52:00
導語:公眾風險偏好政府投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投資介紹
從宏觀經濟運行的角度看,投資、消費、進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當今我國的經濟增長結構中,投資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尤其政府投資更是目前經濟形勢下我國經濟增長中主要的動力源。政府投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何在經濟環境多變的不確定條件下做出切合公眾利益,反映公眾需求的準確合理的投資決策是政府面臨的首要問題。
通常情況下當市場存在不確定性時,私人投資者不是根據投資的預期凈現值最大進行投資,而是依據風險調整后的凈現值最大進行投資決策。那么同樣條件下的政府投資決策是否同私人投資一樣呢?對此學者們做出了一些驗證,比較經典的結論有兩個。HirshlEifer(1966)證明了使用國家層面的偏好方法做出不確定性下的政府投資決策,與確定性預期凈現值方法不同,此時對政府投資使用凈現值方法會導致次優的結果。
即使是政府投資也不可避免地面對不確定性以及風險調整問題。Arrow和Lind(1970)認為個體偏好與政府投資決策是相關的,并證明了政府投資可以將風險廣泛地分散化,同時投資受益人數眾多時,投資決策近似于確定性下的投資決策。本文在Arrow和Lind的理論觀點基礎上,假設個體偏好與政府投資決策是緊密相關的,并利用市場所處狀態的不同描述市場的不確定性,重點分析了完全競爭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基于公眾風險偏好的政府投資決策。
二、不確定性下政府投資決策的預期凈收益分析
首先假設在不確定性下完全競爭市場存在,使投資風險均衡化,投資的預期凈現值等于適當貼現率折算的確定性情況下的預期凈現值。
(一)完全競爭條件下的政府投資決策分析
如果假設一個經濟體中有一類商品和個個體,種自然狀態,時間被分為個等時期。令表示個體處于第()種狀態時的概率;表示在時期初狀態發生時個體所擁有的商品數量。進一步假設每期商品數量依據不同的狀態和商品買賣發生變動。表示的是一單位商品在時期,給定狀態的價格現值(,)。商品交易后個體在時期末擁有的商品數量是。令是個體對應的商品數量為(,)時的效用,且是嚴格的凹函數。根據經濟學效用最大化原則,個體會最大化其自身效用,同時受約束于交易前后整個時期商品總價值不變(基于社會資源有限性),可得個體效用最大化問題如下:
利用VonNeumann-Morgenstern定理可得問題(1)的目標函數等價于。其中表示個體在狀態時對應的效用。通過建立拉格朗日函數,其中是拉格朗日乘子。問題(1)的均衡條件為在時期狀態時單位商品的價格現值為,其中表示時期狀態時的貼現率,則現在對應分析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的政府投資決策。假設是時期狀態下的投資凈收益,于是有才會進行投資,這等價于。假設投資凈收益獨立于先前的投資,獨立于個體的效用函數,并且有一個客觀的概率分布,且各種狀態是相互獨立的。將所有自然狀態可以分割為相互沒有交集,相互獨立的狀態集合,且對于任意個體,當,其效用函數()相同。同時也可以將所有自然狀態分割為相互沒有交集,相互獨立的狀態集合。對,是相同的。假設(),當,。令,即表示上述兩集合中所有自然狀態的集合。將先前討論中的狀態用代替,則有,由前述假設可知。又由(2)式可得。令,可以認為是任意個體在狀態時期的單位貨幣商品邊際效用,則有。
由,可知時期,狀態集合中的單位商品價格現值和與所屬個體無關,并且等于該狀態集合中時期的單位貨幣商品邊際效用和。又因為,相同,所以(3)式表明滿足獨立條件的投資凈收益現值和等于每期凈收益預期值的現值和,并且與個體無關。這是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無需考慮風險調整情況下的政府投資決策。
(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的政府投資決策分析
現實中由于道德風險和高額交易成本等存在,使得完全競爭的條件并不滿足,所以上述分析結果是次優的。當不完全競爭時,政府應該如何對待投資決策中的不確定性?下面在假設個體偏好同政府投資決策有關的基礎上,分析了此問題。
假設個人效用僅依賴于消費,而不依賴于消費發生的狀態。在該假設下,時間因素和風險偏好相分離,只需分析單個時期的情況。假設政府投資支出源于個體納稅人,且共有個納稅人,政府投資凈收益由納稅人平均分享。一般個體均是風險規避的,并設個體效用函數為,它是個人可支配收入的連續單調遞增且可微的凹函數,且假設集體中個體效用無差異。令表示沒有政府投資凈收益時的個體可支配收入,它是隨機變量。用表示政府投資的凈收益和,它也是隨機變量,并將其分解為兩部分即確定性凈收益部分和隨機性凈收益部分(隨機變量),且,與相互獨立。用表示個體獲得的政府投資凈收益份額。
政府通過投資項目可以給個體增加可支配收入,同時投資也會帶來一定的成本,這里的成本指內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的總成本。此時可以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
第一種情況:若總成本承擔者即分享政府投資凈收益的集體中的個體,此時可用投資凈收益表示已經涵蓋了所有成本的凈收益,則個體預期效用為。假設集體中個體總數為,且個體在政府投資中所起的作用相同,等額分享投資的凈收益,個體預期效用可表示為。因個體均為風險規避者,令表示個體承擔風險的確定性等價成本,它使得。在政府投資中有,即當政府投資中的個體總數較大甚至趨于無窮大時,個體承擔的風險等價性成本幾乎為零,風險被廣泛分散均衡化了。若考慮整體承擔的風險等價性成本,則由(6)式除以(4)式可得,于是有。這說明集體承擔的風險等價性總成本隨著趨近于無窮大,它也趨近于零。若政府投資凈收益分享的個體人數越多,集體的風險等價性總成本以及個體風險等價性成本都近乎為零。
- 上一篇:物質部負責人述職述廉報告
- 下一篇:法學專業學生假期實踐個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