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與傳統村落文化保護探討
時間:2022-09-08 08:44:42
導語:新型城鎮化與傳統村落文化保護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村落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統村落文化中蘊含的歷史文明與自然文明,需要我們對其好好地保護與開發。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傳統村落逐漸被社會主義新農村所取代,而傳統村落中的特色文化也在逐漸消亡。因此,傳統村落、傳統村落文化的保護已經到勢在必行的關鍵時刻,傳統村落建筑的申遺工作、傳統村落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對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我國城鎮化的規模與速度都在不斷加快,在這種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對傳統村落文化進行有條件的保留,成為國家文化部門需要關注的重點。傳統村落文化屬于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雜合物,這種文化極易受到外界影響,從而發生巨大的損壞、消亡。而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口號的前提下,對于傳統村落中的建筑、文物、書籍、自然生態資源進行恰當的保護,就成為文化保護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我國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傳統村落起源于農耕文明時期,是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合體。傳統村落文化中涵蓋眾多的歷史文化信息、自然生態變遷信息,是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等方面變遷的重要文本。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傳統村落文化的變遷史,在我國,眾多民族居住的自然環境存在較大差異,不同民族的村落形態、文化習俗也各不相同。而在這種豐富的村落形態、文化習俗中,隱藏著眾多能夠改變歷史的人物、事件。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國的傳統村落已經形成自身獨有的文化形式、文化內容,各種不同村落都有著自身獨特的傳統民居、文物古跡,同時也有著獨特的文化習俗與生活習慣,這是傳統文化中蘊藏的巨大寶藏。傳統村落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發展變遷的痕跡,是各民族文化屬性中最寶貴的遺產。傳統村落文化所包含的歷史、文化信息,是其存在與必然受到保護的理由。傳統村落文化中的文化因素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有不同文化得以保留下來。各個民族所有的文化遺產,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整體。各種傳統村落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又會受到互相的影響而發生不同程度的轉變,這種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是我國傳統村落文化繁榮發展的主要原因。傳統村落文化包括歷史文化、自然生態文明兩大組成部分,歷史文化存在著歷史價值、考古價值、史料研究價值、“史貌”審美價值、旅游價值;自然生態文明存在著美學價值、自然文明演變的研究價值、旅游的經濟價值等多種價值。傳統村落文明中具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核心價值體系,是中華民族兒女賴以生存的文化養料。傳統村落文化對于考察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具有重要幫助,是研究中華民族生產經濟活動的重要史料。
二、我國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的現狀
1.我國傳統村落數量眾多
目前,現存的傳統村落多屬于明清時期建筑,還有較少的宋朝建筑殘留。傳統村落的主要特征為:保留完整的傳統歷史建筑風貌、優美的自然環境、科學布局的人文景觀。不同民族的傳統村落呈現出不同的民族特色,而傳統村落也包含著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居住著大量的農村居民。鄉土氣息與歷史文明的融合,使得傳統村落文化在世界自然村落文化中占據較高的地位。我國現存的不可移動文物大多分布在傳統村落中,40多萬文物中的7萬多文物屬于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我國傳統文物的最大組成部分。除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規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外,我國還有著近9000項國家規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存留在傳統村落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全部存留在傳統村落中。所以說,我國現存的傳統村落數量眾多,各種傳統村落存在著文化多樣性、分布地域性、文化形式創造性的特征。國家根據相關的傳統村落文化保護方案,進行傳統村落的保護與修繕,成為文化部門關注的主要課題。
2.我國傳統村落消失現象日益加劇
隨著鄉村城鎮化進度的開展,傳統村落受到現代化建設的劇烈沖擊,傳統村落中具有文化與史料價值的文物遭受到不斷的破壞,部分文物已經完全消失。根據國家的調查數據發現:隨著現代化建設速度的逐步加快,我國傳統村落消失的速度也逐漸加快。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時間,我國有100萬個傳統村落已經消亡;在2010至2015年的五年時間,我國又有將近80萬個傳統村落已經消亡。目前,我國的傳統村落由原來的400萬,逐漸遞減至如今的不足200萬,這種消亡速度是以前其他發展時期從未有的。其中,已經消亡的傳統村落,有絕大部分村落屬于具有極高的文化保護價值、史料研究價值的村落。所以我們說,目前的傳統村落保護工作處于迫在眉睫的時期,對于傳統村落的修繕與保護刻不容緩。傳統村落在經歷長時間、大面積破壞后,其整體結構與完整性都受到極大的損壞。而與此同時,在傳統村落毀壞后,傳統村落的附近則建立起眾多的新式樓房,這種樓房的建筑風格與傳統村落的面貌存在著較大差別。很多傳統村落還在原來的基礎上被眾多開發商進行過度的修復,所用的修復方法又與傳統村落的建筑形式存在差別,因此產生的修復效果不倫不類。其他的實物文化、書籍、自然生態遺產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傳統的民間文化、生活習俗也在迅速消亡。這種傳統文化傳承上的斷代,對傳統文化發展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我國的城鎮化建設還未結束,在這種盲目的城鎮擴張前提下,房地產建設、工業發展、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等都會加速傳統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亡。目前,全國各地的傳統村落、鄉土建筑都在進行大規模的拆、遷、整、改,這種工業與商業活動是造成傳統村落消失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前提下,對我國傳統村落建筑、傳統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景觀的保護,成為現代化發展所要關注的主要課題。
三、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我國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的對策
1.建立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責任制
首先,各部門應該成立傳統村落保護領導小組,通過分工合作的工作模式,做好自身職能范圍內的傳統村落文化保護工作。傳統村落保護領導小組主要包括以下的人員構成:農業委員會、房地產開發部門、土地規劃局、文物保護部門、國土資源部門、旅游局等。這些部門的負責人、專家,分別對地區范圍內的文物、村落古建筑、自然生態遺產進行考察,并對各種文化遺產進行等級評定。通過表格的形式,羅列出各種傳統村落文物的損壞情況,制定出合理的修復策略,對需要修繕與保護的文物進行修復。各種職能部門需要密切配合,重點劃分傳統村落保護的范圍,對不同時期不同建筑風格的文物進行分等級保護。特別是對少數民族的民居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建立詳細的保護檔案,對各種珍貴的建筑風格進行妥善的規劃與保護。傳統村落的旅游開發方面,要在保證不損壞傳統建筑物完整性的前提下進行相關的旅游開發工作。
2.加強傳統村落文化申報與定級
在傳統村落文化申報與定級方面,政府與其他工作部門應該對地區的傳統村落文物進行全面考察,在考察完畢后,制定出傳統村落文物表,對那些具有極高史料價值、破壞嚴重的傳統村落文物進行重點保護。另外還要在統計完成后,對這些傳統村落文物進行申報,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妥善做好文物的安置工作。而在對傳統村落文物調查研究過程中,要用專業、敬業的精神對文物進行多方面的檢測,對那些發展速度過快的傳統村落進行重點排查。特別要重點統計古民居、祠堂宗廟、古樹、古橋、古塔、名人故居、自然生態環境等文化的信息,對各種文化的存留情況、歷史價值進行詳細分析。在傳統村落文物的申報方面,首先文物部門要做好準確的文物評估工作,根據村民與村史提供的信息,對區域內的文物進行發現與搜尋。在完成傳統村落文物甄別與分類后,根據文物等級進行不同級別的申報。
3.制定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發展規劃
在傳統村落文化保護方面,要根據傳統村落文化的不同特征,制定有區別的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規劃。對于那些具有極高史料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的傳統村落文化,最好能夠進行還原真實性的保護。而對那些地域特色濃重、古民居建筑集群式分布、自然生態優良的傳統村落,應該制定出詳細的村落文化保護規劃、風險控制規劃。同時,要對傳統村落建筑修繕、拆遷、建筑用地審批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督管理,保證在傳統村落保護完好的前提下進行規劃建設。對那些歷史與文物價值不大的傳統村落文化,要進行恰當的修繕與保護,主要以村民自發保護為主。在城鎮化迅速開展的過程中,政府需要將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中,通過統籌規劃協調好傳統村落、城鎮建設的管理工作。新型城鎮化的建設規劃,需要與地區傳統村落特色有效結合,形成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城市建筑風格。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不但要對傳統村落文化、生活風俗、自然生態進行保護與合理利用,還要對傳統村落的硬件設施進行現代化整改,最重要的是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
4.出臺傳統村落文化保護法規
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條例與管理辦法的制定,是保護傳統村落文化合法權益的重要方法。房地產建筑公司、旅游開發建筑部門,都要按照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條例與管理辦法,進行傳統村落文化的開發工作。傳統村落文化需要在完善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商業開發與利用活動。在進行商業開發的過程中,要制定嚴格完善的科學管理規劃,對傳統村落文化進行歷史還原性的開發。對于那些具有歷史文化名人足跡的村落,要加大保護的力度與范圍,爭取保存文化名人、名村的原始樣貌。在對傳統村落保護的過程中,要加大傳統村落的賠償力度,將那些搬出傳統村落的居民進行同等的房屋政策補助。同時,也要對傳統村落周圍的土地進行妥善保護,將那些原始的水渠、古道、水塘、古墻進行修復與還原,保存文物的原始樣貌。對那些不愿搬出傳統村落的居民進行勸說,通過改善村民生活條件的方式,使村民能夠享受到現代化的生活。最后要對修繕完畢的傳統村落,通過制定不同等級的分級保護制度,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根據不同價值的傳統村落、鄉土建筑制定詳細的保護檔案,長時間追蹤、了解傳統村落文物的保護情況,不定時地檢查、修理那些受損的文物。隨著我國城鎮化腳步的不斷加快,傳統村落文化受到工業用地、房地產建筑、旅游開發建筑等多種商業活動的影響。目前,傳統村落文化正在加速消亡,許多具有極高史料價值、藝術價值、人文價值的傳統村落文物正在被破壞。所以對傳統村落文化的保護刻不容緩,特別是對那些少數民族的民居建筑、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需要結合民族特色進行有條件的保留與發展。而傳統村落文化方保護活動,需要政府與其他工作部門在項目規劃、方針政策、資金投入等多方面進行支持。傳統村落文化應該與新型城鎮化進行有效融合,通過改善村落建筑的內部硬件設施,使村落建筑能夠被現代人所使用與開發。
作者:李娟 單位:河北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葉步云,陳燕燕.城市邊緣區傳統村落“主動式”城鎮化復興之路[J].規劃師,2012(10).
[2]曹云,周冠辰.城鎮化進程中鄉土文化的保護困境與有效傳承策略[J].現代城市研究,2013(6).
[3]劉正良.江蘇新型城鎮化中農民市民化的推進對策思考[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15(3).
[4]王瑞紅.曲靖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5(4).
- 上一篇:移動電子商務技術與應用
- 下一篇: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研究
精品范文
10新型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