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4 03:55: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校園文化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校園文化師德論文
一、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育人觀念淡薄
部分青年教師認為教師只要關注課堂就行了,我把該教的內容講完就行了,至于課后的事與我無關。他們將教書育人割裂開來,對育人方面漠不關心,對學生的思想動態、情感需求不聞不問,缺乏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
(二)注重個人主義,忽略團隊合作
部分青年教師個人綜合能力較強,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無論學術科研都喜歡自己單干,不參加集體活動,缺乏集體生活的熏陶,講究個人主義,團隊合作意識淡薄。對集體事務捻輕怕重,強調個人的價值,忽視集體利益。
二、青年教師存在師德問題的原因
職業學院校園文化組織論文
論文摘要:學院合并校園文化重組
論文摘要摘要:許多地方為了發揮職業教育的規模效應,防止無序競爭,對小型學院進行了合并,由此產生的校園文化重組和優選引起人們的重視,文章對此進行了探索。
隨著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一些規模較小的職業學院(校),為了本地區經濟建設的發展全局,在當地政府的參和下,進行了合并或重組。這樣一來,有利于發揮職業教育的規模效益,避免了小學院之間的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有利于全盤考慮和節約教育資源。和此同時,各小學院的校園文化也隨著行政機構的合并,進行了重新組合。這里的關鍵是,這種組合是否優選各小學院的校園文化呢?這個新問題關系到學院合并后校園文化建設及學院生存和發展的大局,必須引起院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筆者在本文中結合煙臺職業學院在合并和建設中校園文化的重組和優選新問題,談點個人見解,和職教界各位同仁共享。
一、校園文化重組和優選的重要意義
隨著學院組織機構的合并,各小學院校園文化都被帶到新學院進行組合,這種組合是必然的,無形的。但卻是對新學院的生存和發展關系重大的,假如各小學院的優良校園文化得到很好的組合并發揚光大,將有利于新學院的發展和壯大,其效果是1+1%26gt;2的;反之,假如各小學院原有校園文化中的優點被丟失,缺點相融合,則不利于新學院的發展和壯大,其效果是1+1%26lt;2。由此可見,新學院的組建中,有必要對原有各小學院的校園文化進行分析和篩選,找出其優點和缺點,發揚優點,改進缺點,以便建設更加優秀的新學院的校園文化氛圍。例如,煙臺職業學院是由5個小型職業學院(校)合并而成的,我們假定這5個小型學院(校),就是學院合并后的A、B、C、D、E5個校區。A校區原來的教學制度規定,教師必須提前5分鐘走進教室,了解上次課堂教學的效果,穩定學生的情緒。這樣做的結果有兩條優點摘要:一是有利于教師的為人師表,使學生從教師的行為中心得到教師的敬業精神;二是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其他四個校區的教學制度中,都沒有這個規定。那么,新學院成立后,就應該在有關的教學文件中,對這一規定進行重申。這樣以來,新學院的常規教學秩序,就建立在了一個科學、先進的基礎之上,由此形成的校園文化,便是教師以身作則的敬業精神對學生的潛移默化地影響功能,這種功能將使學生長期受益。
二、校園文化重組和優選的具體做法
大學檔案信息服務校園文化論文
摘要:高校檔案是高校文化的積淀,是珍貴的文化財富。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衡量高校建設的重要環節。開發利用蘊涵著豐富文化信息資源的高校檔案,讓其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積極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環境,發揮高校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是高校檔案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之一。
一、當前高校檔案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的必要性
1、高校檔案文化屬性的內在要求。高校檔案真實地記錄了高校歷年來艱苦創業曲折發展的實踐過程,記錄了廣大教職員工在教學、科研、管理、生產等活動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重要的知識信息,具有文化屬性。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校園育人文化環境的建設,離不開對歷史經驗的學習和借鑒。因此,檔案部門不僅要整理好、保管好檔案資料,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工作,有針對性地進行整理、挖掘,為學校文化建設提供系統的具有參考價值的檔案資料,努力做到學校文化事業發展需要什么檔案資料,就能提供什么檔案資料。高校檔案作為高校先進文化的載體,參與和指導校園“文化品位”建設便是高校檔案文化屬性的內在要求。
2、高校檔案是校園文化建設中最具吸引力和滲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載體。高校檔案既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又是高校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其真實性、直觀性、社會性特點決定了其是新時期校園建設中最具吸引力和滲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載體。高校檔案不僅能為本單位服務,還是對外服務的重要的信息和文化資源。充分利用這種資源可以提高學校的聲譽,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便于高校與社會各界建立廣泛的聯系,增強學校的知名度、信譽度,從而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二、高校檔案為校園文化建設服務的主要作用
高校檔案不僅在人們的道德修養、文化學習等方面具有啟迪、教化作用,而且還能為高校科研、文化、教育等項工作提供素材,在營造高雅、和諧、有序、充滿活力的文化環境中發揮獨特的作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動素材和有力工具。
校園文化建設探究論文
[摘要]隨著各種新的教育思想的探索與傳播,“校園文化”在整體育人方面的強大作用正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各類學校的普遍重視。校園文化的特點總體表現為“和諧”,美育功能是校園文化建設最為重要的功用,只有以“審美”為基本標尺,才能更好地實現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達到“和諧”育人的最高境界。
[關鍵詞]校園文化;審美功能;美育
一
隨著各種新的教育思想的探索與傳播,“校園文化”在整體育人方面的強大作用正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各類學校的普遍重視。那么究竟什么是校園文化呢?要弄清楚這一問題,首先就要研究一下什么是“文化”,弄清了“文化”的含義,自然也就可以對校園文化有一個比較準確的界定。在我國,“文化”一詞較早出現在文獻典籍《易·賁卦·象傳》中,所謂“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合在一起實際上就是“人文教化”的意思。“人文教化”包含著“人創造文化”和“文化創造人”兩層意思,即文化是由人創始的,人創造的文化同時又對人施加了影響,從而也創造了人。這兩層意思有點類似于馬克思在談到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系時所使用的“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這一對概念。“人文教化”思想的兩層意思都沒有離開“教育”這一內容,即人在生產活動中受到教育,創造文化,這種文化同時又進一步對人實施影響,教化于人。
這樣看來,所謂“校園文化”也就應該指兩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校園“已經形成”的文化,一個是校園“正在形成”的文化。“已經形成”的文化指一個學校的歷史積淀、歷史景觀、歷史人物、歷史形象、歷史典故等,它是一個學校一直傳承的歷史傳統與歷史精神,即“人創造文化”。而“正在形成”的文化則指當下校園內的各種教學活動、正在建造的校園設施、校園景觀、當下校園師生的進取精神、創新能力等,它包含一個學校當下活動的所有內容,是人的文化創造。當然,從橫向來講,我們還可以從校園文化的性質出發將其劃分為“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種。“物質文化”指那些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硬件,如學校建筑的布局,校門、大型壁畫、校史館的設計與修建,學校綠化景點、學校雕塑的創作設計與修建,學校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等廳堂的陳設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校園網、黑板報、櫥窗、閱報欄、標語牌、廣播、現代信息技術方面的設備設置等。學校的這些硬件,作為學校文化的物質構成都具備獨特的風格和文化內涵,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校群體成員的觀念與行為。學校的“精神文化”指那些抽象的、觀念性的文化軟件,如校園精神、校訓、學術氛圍、校風傳統,舞蹈、音樂、書法、繪畫等演出與展覽,人文藝術講座,經常開展的辯論賽、演講賽、運動賽、征文大賽、文化藝術節等,這些文化偏重于對學生精神方面的教育與養成,這些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與活動,可以使學生產生自豪、崇高的沖動,而廣泛的對外交流和社會實踐又使他們不斷地完善自我。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學會負責,成為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新型大學生。
需要說明的是,學校周邊的文化環境與校園內文化的關系也是緊密的,對于學校的影響不能忽視,因此本文認為,校園文化還應該包括校園周邊的文化。如果我們將通常意義上的校園文化稱為校園的“內文化”,那么我們就可以將校園周邊的文化稱為校園“外文化”。現今,社會環境對高校的影響實在太大了,社會上的拜金主義、淫穢下流低級的社會垃圾、網吧等游戲場所、武打黃色等熒屏圖書毒害著學生,各種壞人的教唆和引誘也考驗著那些涉世未深的莘莘學子。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同社會的聯系,尤其是加強與學校周邊政府治安管理部門的聯系,及時溝通,加大整治力度,凈化校園周邊環境,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外環境,加大校園內環境的向外輻射,讓校園內文化更多地影響社會,而不是校園內文化被社會所影響。
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論文7篇
第一篇:學院校園文化建設
一、準確定位,內容具體。
作為經歷百年風雨的老校——邢臺學院,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首先要給學校一個合理定位。邢臺學院抓住這個契機,根據國家要求的未來學校發展的目標,密切結合時展趨勢,制定了邢臺學院的先進校園文化辦學方針。讓所有的邢臺學院人都能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進而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最終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夯實基礎。秉承‚純德實學的校訓精神,培養系統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立足地方,走‚特色興校,以質圖強的發展道路。同時,學院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還重視文化的輻射作用,實現圖書館、網絡資源文化的共享,努力提高邢臺學院人的文化素養,為把邢臺學院打造成一個文化產業和社會科學文化教育基地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明確理念,轉變觀念。
一流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一流的人才。邢臺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認識到要很好地完成學校的最終培養目標,必須要抓教學質量。只有有了一流的教學質量,才有可能培養出一流的、具有高文化素養的人才。邢臺學院非常注重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和訓練。現在我們國家非常重視和提倡人文素養,尤其是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最美好時期,在這期間,進行良好的人文素質培養,對其精神境界的提升,社會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形成至關重要。因此,邢臺學院對新生要進行的一項訓練就是軍訓。它是統一行動,嚴明紀律,培養集體榮譽感的一項基本訓練形式。本著文化素質教育應該是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主題,邢臺學院開設了相關的公共選修課及人文素質培訓及一系列的講座,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貿易經濟系在校大學生除夕義救車禍男青年,他的行為依然讓我們感到溫暖,賀偉龍的救人事跡在牛城晚報、燕趙都市報、長城網、網易新聞等各大媒體報道,為80后廣大青年大學生樹立了榜樣。
三、推動研究,加強協作。
校園文化建設管理論文
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組成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表層結構,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中層結構,精神文化則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本文就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方法及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談點看法。
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許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并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后,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借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開放教育校園文化論文
一、指導思想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遵循電大開放教育辦學特點和校園文化發展規律,努力建設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圍,傳播形象,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幫助學員建立終身學習理念,培養學生獲取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的能力,實踐操作、團結協作和創新等能力,進而提升學校的辦學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為更好地始終走在全國示范性電大前列服務。
二、總體目標
一是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二是以優化校園文化環境重點,以文化聚人心,以文化促教學科研,進而提升學校的辦學實力和社會地位,促進學校事業發展。三是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根本,形成自主學習理念,學會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豐富知識順利通過考評,取得名實相符的文憑,提高實際工作的水平,獲得單位和社會的好評。
三、臺州電大開放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實踐與研究
臺州電大開放教育校園文化建設與研究,可概括為:以三個保障為基礎,以三種載體為依托,以提升四方面文化內涵為重點,打造一個“遠程文化”品牌。
校園文化育人建設管理論文
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組成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表層結構,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中層結構,精神文化則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本文就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方法及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談點看法。
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許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并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后,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借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校園文化的培養論文3篇
第一篇
一、班級文化,學生是參與者
每個班級,都有屬于自己班級的文化墻。因為年級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內容。一年級“我會畫,我會寫”。學生稚嫩的筆畫,稚氣的話語,可愛的卡通畫都是一年級小同學一筆一畫用心書寫的。盡管字寫的沒有章法卻很認真、很整齊。畫的畫盡管構圖不夠嚴謹,卻充滿童趣。九年級的文化墻上,綿延的長白山上那展翅高飛的雄鷹吸引我的目光。班長介紹說這是全班同學的成果。我們是長白山上展翅飛翔的雄鷹,以學校為依托,在這里儲蓄能量,等待來日的翱翔。班級文化建設中學生是設計者,是主人。環境的變化使他們感到更舒適,在參與建設中又鍛煉了能力,更有自豪感。
二、校園文化,學生是參與者
校園文化要有自己的靈魂,并傳承方能經久不衰。我校的校園文化吸引著全校師生。在這里沒有生硬的語言,沒有單調的字幅。有的是充滿情感的提示語“微笑的你真美,樂學的你真好,健康的你真棒!”“唯有體驗安靜,才能體會精神愉悅。”學生的參與使這些字莊重而不失活潑,醒目而不呆板。提示我們新的一天要努力。學校把一些學生活動場所的布置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完成。學生沒有讓我們失望,生動的圖案,和諧的色彩,溫馨的提示都彰顯了我校的風采。無論你走到何處都有一句話在對你述說,述說他們成長的故事。
三、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學生是組織者
新媒體下校園文化論文
一、新媒體與校園文化
(一)新媒體
新媒體的概念并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這樣定義:“新媒體就是注重使用網絡媒體,利用數字技術的優越性,進而以網絡為平臺進行信息傳遞互動的媒介”。這種媒體形態提供的信息服務主要依托計算機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新型信息技術,包括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內容(如網絡視頻通訊、網站論壇、博客等),以手機為載體的內容(手機信息與游戲、手機電視等),也包括數字電視、樓宇與車載移動電視等。“數字化”和“互動性”是其本質特征。
(二)校園文化
對于大學校園文化的界定目前也形成統一認識。筆者認為大學校園文化是大學的一種精神傳承與再塑,社會先進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主導,大學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底蘊,教師是校園文化的主導,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學習與活動實踐是校園文化的主陣地,提升學生全面素質、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是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宗旨。
(三)新媒體與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