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會師德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03-20 10:26:46
導語:高校工會師德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四項基本社會職能從工會維護權益的角度考慮,就會盡量避免因崗位聘任、職務晉升、進修培養、福利待遇等產生的矛盾糾紛,進而維護了教師的權益,而表彰師德建設的先進人物,給予應有的精神和物質獎勵,也體現了對教師權益的維護。參與師德建設有關制度的建立,是工會組織責無旁貸的任務。教育職工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技術業務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適應現代大學發展需要的教師隊伍是工會教育職能的體現。高校工會抓師德建設與國家未來和發展聯系起來,以全面的辨證的發展的觀點來開展工會工作,履行工會基本職能與突出維護職能統一起來,充分認識工會能夠在師德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高校工會的會員幾乎包括了本校所有的教職工,它的組織網絡覆蓋學校方方面面,這為開展群眾性師德建設活動創造了寬闊的活動空間,提供了組織保證和群眾基礎。高校工會具有廣泛動員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作用,有拓展教師參與師德建設的渠道。現代大學制度本質上是教師自我管理、學術自治的制度。發揚民主,既是高校工會的基本原則,也是工會開展師德工作的基本方式。同時高校工會有著一支專兼職干部隊伍和積極分子隊伍,他們大都具有較扎實的理論素養和較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熱愛群眾工作,在群眾中有一定威信和號召力,這是開展師德建設活動的一支重要力量。工會開展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寓教于樂,弘揚正氣、加強交流、增進團結,培育良好的學術環境,構建和諧校園,通過形式多樣的載體和方式,提高廣大教職工師德水平,激發其育人的主體意識。工會工作從教職工的需要和愿望出發,在內容、方式、方法、程序乃至時間、地點上要不拘一格,靈活開展,這決定了工會開展師德建設工作得天獨厚的條件,即陣地優勢。高校工會俱樂部或稱“教工之家”,是教職工興趣活動的基地和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工會通過組織、引導教職工參加豐富多彩的工會活動,在活動中教育他們,對高校師德建設工作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工會組織建立的網頁或網站成為“網上教工之家”,這是工會組織師德建設工作的新陣地。同時開展師德實踐活動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高校工會有著相對獨立的活動經費,將部分經費投入到職工教育活動之中是正當合理的,也是很有意義的。
高校工會推進師德建設工作的途徑
高校工會推進師德建設,必須立足教師、依靠教師,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增強廣大教師的歸屬感、幸福感和凝聚力。高校教師一直是民主意識最強、民主權利要求最迫切的一個群體,高校工會應代表和維護他們最迫切的權益,在協助學校黨政領導做好工作的同時,盡力減輕學校改革帶來的沖擊,組織他們依法參加學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在強調師德建設的時候,高校工會要為教師多辦實事,切實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一方面切不可忘記教師的柴米油鹽,注意維護教師的工資待遇、崗位津貼及其它正當的物質利益,另一方面,要維護教師的精神利益,尊重教師的地位,予教師以成就感,考慮教師教學和科研需求,為其教學、科研工作創造有利條件和良好環境。只有樹立人文關懷的現代工會群眾工作理念,讓教師感受到工會對其自身的關心及幫助,才能夠使教師隊伍團結穩定,使工會組織真正成為教工之家,成為他們利益的忠實代表。從而進一步激發教師的干事創業意識,培養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使之真正成為學校建設改革與發展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工會要將師德建設納入到工會工作計劃中,積極搭建活動平臺,吸引教師參與,讓師德建設從制約強制的外在灌輸到積極主動的內在需要。一是師德建設同寓教于樂文體活動結合起來,凝心聚力。通過開展健康向上的活動,使教職工感受生活的樂趣,緩解壓力,增強體質,把教職工的思想教育融入活動中,培養開拓創新、團隊協作、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情操。二是樹立先進典型,完善師德激勵機制。在深化創先爭優活動中,開展師德先進事跡報告會、師德演講、師德論壇、師德建設論文評選等活動,評選表彰師德典范,以優秀人物、先進事跡為榜樣,提高教師的自律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師德規范內化為教師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理想追求,進而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三是通力合作,加強青年教師培養。近年來青年教師成了高校最活躍、最閃亮的一支力量,如何用優秀的師德來引領這支生力軍的前進方向,是當代大學可持續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青年教師入職時間不長,角色轉變的心理準備不足,高校工會要與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做青年教師的知心朋友,通過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制、開展崗位技能競賽、青年聯誼會等,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青年教師的高尚師德,盡快成長為合格的大學教師。師德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會在履行維護、建設、參與、教育職能過程中與校園文化建設有著密切的聯系,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內容、形式等方面相輔相成。高校工會是一種自律性較強的組織,可以充分發揮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的功能,通過舉辦學術論壇、文化講座、實踐調研等活動,分別把不同學科、不同需求的教師聚集起來,加強交流與溝通信息,為師德建設提供基礎性的保障,使師德建設主體由單個的教師主體,轉化為群體性的教師主體,形成普遍的遵守職業道德的共識和氛圍,從而進一步促進教師的職業認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文明”的價值導向逐漸內化于教職工心中,從而提升教師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引導廣大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師德實踐活動,市場經濟條件下親身體驗到現實和理想、現代生活方式和傳統道德觀念之間的矛盾沖突,面對各種思潮的交錯起伏和相互碰撞,進行道德批評、道德選擇,從而凈化自身的道德修養,提升自身的道德精神,激發道德良知,樹立崇高的師德形象。高校工會干部自身的素質決定了其加強師德建設活動的深度及視角,工會隊伍的素質直接影響了師德建設活動的質量及最終效果。首先,工會干部要樹立正確的認識。長期以來,有的高校對工會抓師德建設存在著模糊的認識,認為師德建設是學校黨委和組織人事部門的事情,工會只是維護教職工權益、關心教職工日常生活的群眾組織而已,抓師德建設工會處于配角位置,難于發揮作用,因此高校工會要加強宣傳,工會干部充分認識高校工會在師德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工會干部要積極主動學習。工會干部不僅要有熱情,還要有能力,要學習政治理論、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研究教育工作,要精通業務,樂于奉獻事業,服務教工,堅持真理,以適應新形勢新情況下高校師德建設工作的需要。其次,工會干部要加強實踐鍛煉。高校工會干部要善于把握原則、掌握方法,在實踐中敢于創新,善于創新,不斷創新,使自身的真實形象成為高尚人格的完美載體,在師德建設中真正發揮工會干部的人格示范作用。師德建設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它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它需要學校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高校工會作為師德建設的主體之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制定師德建設整體方案中,應明確各級工會組織在師德建設中的職責,充分發揮高校工會聯密切聯系教職工、服務教職工的組織優勢,引導廣大教職工對師德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積極參與群眾性師德實踐活動。在新形勢下高校工會擔負使命、開拓創新、勇于實踐,一定能把高校師德建設推向一個新的臺階,促進學校的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本文作者:陳雪松工作單位:廣西廣播電視大學人事處
- 上一篇:工會在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的角色認知
- 下一篇:工會工作特點的研究與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