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培養計劃改革創新探索
時間:2022-01-03 08:53:11
導語: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培養計劃改革創新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酒店業的發展速度迅猛,大量需要基層管理人才,而眾多高職院校開設了酒店管理專業,但畢業后酒店就職率較低。如何為酒店培養出色的有基層管理潛力的人才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本文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了大膽創新探索,并提出了一線+二線+綜合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
1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涉外星級酒店的不斷擴張,不同的國際酒店管理公司例如:美國的萬豪集團,英國的洲際集團,德國的凱賓斯基,法國的雅高集團等都在我國尋求商機,為不同的物業方提供管理服務。由于涉外星級酒店數量的迅速增長,造成了酒店基層管理型人才的短缺。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單位,高職院校應承擔起關鍵的責任。而現今的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培養計劃存在很多不足,導致了很多學生畢業后進入酒店企業無法得心應手地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在緊張激烈的競爭下,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了離開酒店行業,另投他處。然而本文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提供一個全新視角下的培養計劃,望為奮斗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人士提供新思路以至于更有效地培養涉外星級酒店的基層管理人才。
2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培養計劃現狀分析及問題
大多數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培養計劃是以培養具有良好的酒店服務與管理素養、扎實的專業技能和一定的國際視野,具備酒店服務、管理基礎理論、酒店服務、管理基本技能,熟悉酒店服務與管理技術領域基本規范,適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具備較強的就業創業能力和一定的可持續發展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基本上都沿用“2+1”教育模式,即在校理論學習兩年,頂崗實習八個月或一年,通過頂崗實習進行畢業設計。在校理論學習包括利用校內實訓基地所進行的實訓課程。事實上,多數高職院校都有固定的校外實訓基地,除了畢業實習首選校外實訓基地以外,在校理論學習期間也會因課程需要及酒店需要靈活安排短期頂崗實習。而現今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主要出現的問題在于四點:(1)辦學模式相對單一,沒有突破。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學習,雖然設置大量的實踐環節,但樣式僵硬?;虿⒉荒馨促|按量完成。學生只是接受指導,再應付了事,而真實操作比較少,比如:酒店信息化系統軟件——OPERA前臺系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幫助學生進行理論講解,有條件的學校還會進行一些簡單的上機操作,但到實際工作場合,學生往往還是要從頭學起。(2)教學課程分配比例不均和課程安排不完善。一些課程安排在大一的時候專業課極少,大二讓學生完全透不過來氣,大三直接去企業實訓更是疲憊。甚至一些學校在設置課程中,把傳統理論研究性大學安排的高等數學硬添加到高職課程,給學生帶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學業困境。(3)缺乏合理的評估模式。大多數課程評估是以閉卷考試為最終考核,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應用性極強,很多酒店日常技能工作,需要有真實的操作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協作完成。而傳統的理論筆試基本達不到評估目的。(4)“雙證制”的培養方式與企業需求脫節,如今大多數高職院校要求學生在畢業之前要考一個職業證書,例如:調酒師高級證書、高級服務員證書、茶藝師中級證書等。但是實際企業在錄用員工的時候往往這些證書已經不是他們錄用的資格條件,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有這些證書與無這些證書的員工沒有任何實質區別。因此全新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模式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如不變,則會造成培養的學生無法盡快融入酒店企業,最終導致培養本質的隱性失敗。
3新視角下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培養計劃創新模式
在新視角下的高職酒店培養模式的核心整體與管理實訓生體制保持一致,管理實訓生體制是國際化酒店管理集團的一種用人機制,通常國際化酒店管理集團會在應屆本科或碩士畢業生中經面試挑選出管理實訓生,該管理實訓生會經過兩年的輪崗培訓的鍛煉,在成功完成培訓項目后順利晉級經理級員工,因此管理實訓生體制對于應屆畢業生非常有吸引力。當然之前國際化集團酒店只會選擇至少是本科應屆畢業生來參與此項目,但是近些年酒店行業的人員流失率大幅提高,對于酒店來說留住人才是非常關鍵的,也有一些酒店和餐飲企業對高職學生提供管理實訓生計劃。當今大部分有酒店管理本科或碩士專業的大學是基于研究型培養方向為學生進行課程計劃,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則更側重于實踐應用,這樣一來這個項目應該對高職學生更有優勢。如此思考,高職的三個教學年的核心培養方向應側重在不同的技能及能力。它應以一線(員工與外部客人)+二線(員工與內部客人)+綜合能力的培養模式來進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設計。
3.1酒店一線部門技能及能力
第一個教學年,應主要培養學生對一線部門的認知及實際操作能力。國際化五星級酒店一線部門一般分為:客務部(客房部、前廳部和康體部)、餐飲部(宴會部)。那對于第一學年的課程安排應該圍繞該四個部門的技能展開。第一學年分為兩個學期,每一個學期初國家要求課程,應至少開設兩門專業課程。例如:餐飲部模塊,在一個學期中應涉及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包括餐廳服務、酒水服務和餐飲管理基礎。此模塊不單獨開設課程,只是一個大模塊課,可由不同教師來完成。課程應用雙語(英語)完成授課。第一學年的實踐教學環節則是培養方案的亮點,在每一學期應安排出一個半月的校內(半個月)和校外實踐(一個月)。一般開設了酒店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都應建設了校內餐廳,校內小型酒店等設施設備。校內實踐因此而變得很便利,但是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有本質的區別,校內實踐不能完全實現真實銷售場景,很多都在情景模擬模式下完成,則不真實。那么校外實踐就凸顯出其重要意義。學校應在自己的校外實訓基地中精心挑選出符合要求的酒店,當然如有定向培養方案則更有優勢。在第一學期就應當送學生去企業進行一個月的實習,實習內容的安排應與該學期的模塊一致,例如:第一學期是餐飲模塊,則學生去酒店企業也應是餐飲部的各個餐廳進行實踐。一個月的實踐不長,對學生來說應是一種初級認知,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力體會自己的興趣點。當然有些企業不愿接受僅僅一個月的實習,但只要學?;蛳挡坑凶銐虻馁Y源一定可以將計劃予以實踐。每個學期進行一個半月的實踐,則一個學年就是三個月的實踐。一個月在學校,兩個月在企業。這樣在第一個學期可以讓學生清楚了解到一線部門的運營模式,及酒店的組織結構及管理。
3.2二線部門技能及能力
第二個教學年,側重不應該在基礎實踐技能,而是二線部門所需要的能力。國際化集團的酒店中二線職能部門有:市場銷售部、公關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總經辦、采購部、工程部、安保部等。而二線部門最需要的能力不僅僅是所謂的管理能力,而更側重的是有效溝通能力、信息化系統及電腦辦公軟件的實踐能力。例如:酒店人力資源部培訓方向要求員工有很好的制作幻燈片、表格、統籌計劃、組織協調等基礎能力,當然更核心的是培訓技巧。通過這些部門的任務分解,應為學生提供更為實用的專業管理課程。例如:開設酒店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在開設此課程過程中不要總是以理論學習為重點,往往太理論學生學習過程會感到枯燥,而且不能提高主動性。相反,如果開設此課程,如了解酒店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劃分,那可以為學生進行很多模擬工作安排,比如安排模擬面試流程,模擬入職培訓,模擬檔案管理,模擬辦理離職等環節,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充分地了解酒店人力資源的日常工作流程是如何操作的。專業課程在第二個學年的設計應緊密結合酒店各部門的劃分。第二學年的實踐教學環節同樣應在校內與校外共同完成??倳r長與第一學年一致。校內的部分應根據學生意向分配到不同的校內職能部門進行實踐,例如:安排學生去校人事處進行見習,讓學生了解學校的人事處的分支部門及日常工作安排。每個企業的人事部門分工都大同小異,實踐過程可以讓學生有一個初步認知。而企業實習的短期二線部門實踐則讓學生了解在酒店企業的二線部門工作細分,并有橫向比較。通過第二年的教學及實踐,學生應該對酒店有非常充分的認知,也應該非常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這樣就為學生在第三學年的實習做出了充分準備。
3.3綜合實踐年
第三學年的學習主要是在企業進行,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應盡力為學生安排綜合實習的過程,比如:五三模式,五個月在一線部門實踐,三個月在二線部門實踐。這樣的話對于學生的發展前景有很大的幫助。當學生在畢業前撰寫綜合實踐設計的時候,不僅對一線部門有很清楚的實踐體驗,還對二線部門的認知要求有充分的認知。這樣的話在畢業設計撰寫過程中會有更深刻的體會。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應盡量與企業進行訂單班式培養,這樣在安排實踐的過程中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在談合作的過程中應針對管理實訓生計劃進行更完善的設計,從而使得學生的利益最大化。如此良性循環,該專業會越辦越好。
4結論
當今的酒店業競爭非常激烈,在用人方面各個酒店都希望留住人才,但往往在該過程中并不盡人意,有的情況是酒店方面原因,也有員工方面的原因。那么如何能為酒店培養出優秀人才,并得以重用。本研究的培養模式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帶來一個新的思路。當然此培養模式還有不足,比如如何予以實踐,在學年的教學過程中的協調安排和如何提供雙語教學等。望之后的研究可以對此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及探索。
作者:陳涵 單位: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餐飲管理系
參考文獻:
[1]范智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4):41-43.
[2]謝春山,賈玉云.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J].旅游研究,2010(3):88-92.
[3]林增學,溫衛寧.酒店管理專業實習基地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4(5):77-80.
[4]周文哲.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教育,2012(2).
[5]徐迎,陳巧霞.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訂單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情,2010(28).
- 上一篇:酒店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探索
- 下一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