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定格動畫傳承與創新

時間:2022-12-13 10:37:50

導語:民間藝術定格動畫傳承與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間藝術定格動畫傳承與創新

1.傳承民間文學中的文化精神內涵,創新動畫劇本。我國民間藝術是動畫劇本創作的重要源泉,主要題材來源于民間傳說、民間諺語、民間戲劇等,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融入中國人特有的倫理道德觀念,突出刻畫民族人物性格,弘揚民族精神。但是,我們不能將這些題材原封不動地照抄,要將其合理地改編、創新,才能使廣大觀眾尤其是兒童觀眾接受。改編是指將現有的人物、事件運用到其他故事中,符合時代內涵并賦予新的視角。例如:剪紙片《猴子撈月》,原意是說猴子撈月一場空,什么也沒有得到,猴子是反面角色,更是貶義的化身。著名編劇家凌紓老師在改編此短片時,換了一個角度,闡釋新的創作主題:猴子是調皮、貪玩的,在一個月色美好的夜晚,小猴子先是對月亮好奇進而感受到月亮的美,在“玩”的主題下體現出對自然和美的熱愛。這種“改編”,給傳統、陳舊的素材注入了新的創意和理念,更貼合時代的發展和年輕觀眾的口味。

2.傳承民間藝術造型,塑造“創新型”的動畫形象。我國民間藝術中的年畫、剪紙、皮影都蘊含形象具體、個性化強的造型語言,例如《張飛審瓜》的角色借鑒了皮影造型,《老鼠嫁女》中的角色借鑒了山東高密的剪紙藝術,這些飽滿生動的動畫形象已經根植于廣大觀眾的心目中,塑造了家喻戶曉的動畫形象。在基于民間藝術創造新的動畫形象時,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而是適度借鑒外來文化,根據大眾的審美追求進行創新。美國迪士尼動畫公司出品的《花木蘭》改編自我國傳統故事,但具有東方造型特色的木蘭形象有著合乎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性格,替父從軍,追求個性解放,實現自我價值。

3.傳承民間藝術色彩觀念,塑造鮮明視覺效果。我國民間藝術的色彩明快,用色自由、大膽,不受固有色的限制,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裝飾性。常使用對比色與純色,在使用對比色時,則要求在對比中求協調。山東藝術學院出品的皮影動畫作品《合》,在色彩的處理上采用“數位筆”模仿傳統皮影的染色技巧,表現疊暈和渲染的漸變效果,加上使用Photoshop中的濾鏡功能,賦予圖案、色彩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使藝術效果通過現代技術完美展現。數字化的輸入設備以及圖像處理軟件,可以隨時修改,更換色彩,使圖案與色彩立體分明,相對人工調配的色彩更為豐富,能夠更好地體現出定格動畫的藝術感和民族特色。

4.傳承民間音樂,豐滿與創新定格動畫的音樂元素。民間音樂通常包括民間器樂、民間曲藝等多種表現形式?!爸袊鴮W派”中經典的動畫作品《三個和尚》以民族管弦樂演奏為主,生動活潑地演繹了短片所蘊含的道理。如板胡的演奏代表小和尚;墜胡的演奏代表瘦和尚;管子的演奏代表胖和尚。三種主要樂器輪流演奏,表現了不同角色的情緒與性格。山東藝術學院出品的定格動畫短片《漏》,在曲藝設計方面采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東評書,通過方言、擊板敘唱和現代音樂融合,既讓觀眾感到熟悉和親切,又從視覺和聽覺上帶來了新鮮感。值得一提的是,為此角色配音的演員皆來自本次課程的學生,這不僅體現出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更體現出對山東評書這一傳統藝術的新老傳承。

5.傳承民間藝術主題在定格動畫課程中的設計與教學。在進行定格動畫的課程設置與教學中,還應該對年輕、時尚的大學生們進行傳統文化主旋律的價值觀宣揚,在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和專業能力之外,還要厚植科學與人文精神。例如,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藝術中一顆閃亮的明珠,它的劇本、造型、表演、唱腔等元素都可以為動畫藝術增添色彩。但皮影藝術在定格動畫創作中應用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創作者對皮影知識了解不夠充分。針對這種情況,應該考慮將皮影藝術、民間藝術加入動畫專業的課程教學中,真正培養一批既懂動畫又懂民間藝術的人才,以促進動畫多樣性的發展。讓當代大學生用現代的審美重新梳理出民間造型元素,再利用動畫制作技術進行藝術實踐,是可貴的嘗試與創新。

6.民間藝術與定格動畫在3D打印技術中的探索。3D打印技術是指采用三維噴墨打印技術,通過分層噴涂材料來生成3D實體。英國阿德曼動畫制作公司出品的定格動畫電影《神奇海盜團》,角色的“口型”均采用3D打印技術,這使角色面部表情豐富、動作流暢。3D打印技術還可以運用到民間藝術的修復中,如模擬民間建筑的造型藝術、復原明清家具等,當然也可以根據3D制作模型控制打印比例,應用到定格場景、角色模型的制作中。3D打印技術的介入對民間藝術的保護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

7.民間藝術與定格動畫在數字技術中的探索。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帶給定格動畫廣闊的思維空間,“數字化”定格動畫被廣泛地應用到廣告、建筑、工業設計等領域,用“數字化”化的技巧演繹得精彩美妙。定格動畫便于網絡傳輸,觀者能夠通過網絡隨時在電腦、手機、iPad等新興媒體上欣賞具有民間藝術風格的定格動畫作品,通過網絡留言、彈幕等溝通方式實現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國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全球性文化藝術的多樣化發展。數字交互藝術也是在數字技術支撐下的藝術形式,接受者可以通過聲、光、圖、文等全媒體,體驗民間藝術的制作工藝。如在故宮主題數字體驗展廳,觀眾可以通過“觸屏”的方式360度欣賞民間工藝品;觀眾戴上VR頭盔,可以走進養心殿批閱奏折,甚至可以親手將喜愛的“文物”從“架子”上取下,直接放入手機中帶回家。民間藝術在交互藝術、VR數字技術方面的探索改變了民間藝術傳統的展覽、演出的形式,讓參觀者以身臨其境的方式體驗并了解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這既能獲得更多的受眾,深化民間藝術的推廣,實質上也解決了民間藝術的“活態”保護問題。

8.民間藝術與定格動畫在動漫產業中的探索。隨著動漫與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國家重點扶持在國內有影響力的文化藝術產品,建立動漫品牌效應。山東藝術學院動畫系的學生劉晶晶是微信表情“長草顏團子”的創作者,通過網絡推廣“長草顏團子”的形象、價值開發與衍生品授權等,在圈內小有名氣。目前“長草顏團子”累計總下載量達7.5億次,是微信首個破百億的表情?!伴L草顏團子”還打算進軍定格動畫電影的拍攝以及手游的制作,目前正在和商業公司進行合作。民間藝術可以借鑒微信表情的這種營銷模式,利用網絡媒體的交互性傳播優勢,把現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反饋給生產者,創造出符合現代消費者趣味的藝術作品。

總之,在定格動畫中運用我國民間藝術,不能僅對民間藝術進行復制,而要在適當的取舍與改進過程中對民間藝術進行傳承與創新,從而適應不斷變化與發展的社會需求。動畫承載著文化傳播的使命,只有將民間藝術與定格動畫緊密結合,才能創作富有民族特色、優秀的動畫作品,這也是當代動畫發展、創新的必經之路,更是保護和傳承民間藝術的重要方法。

作者:謝征 單位: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