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語言對護士的重要影響
時間:2022-07-28 09:36:14
導語:藝術語言對護士的重要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為更好的適應現代醫療環境,護理模式也跟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而發生轉變,醫學模式要求“以人為本”,優質護理則要求“以病人為中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醫學對人文的需求在日漸增加,人性化的服務被廣泛呼吁,這就要求在現代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的護理對象必須從疾病轉為病人本身,換句話說,護理服務要做到服務于人,而非疾病。在這樣的背景下,護理工作者就應該學會與患者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友善相處。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所有醫療活動能否順利進行,除去必要的流程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與醫護工作者保持有效溝通,因為有效溝通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橋梁。保證有效溝通的前提是掌握語言技巧,也就是要學會合理運用藝術語言。對于護理工作者來說,藝術語言是獲取病人準確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護士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操作技能之外,還應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減少與病人之間不必要的摩擦,以保障優質護理服務的順利進行。
1藝術語言在護患溝通中的重要地位
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認為治愈疾病需要有3種東西,即:藥物、手術刀和語言。可見,語言早已是醫務工作者與患者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醫學心理學領域,有一種觀點被廣泛認可:在疾病的治療和康復過程中,藥物的作用無可厚非,但良好的心理因素也同樣總要。如果說科學的醫學治療的是肉體疾病,那么,藝術的醫學治療的就是精神和心靈的隱患或創傷。現如今,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學會應用藝術語言已成為提供心理護理的有效手段,可以為患者提供心靈安撫和精神支持,以保證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此外,護理工作者的藝術語言還可以表現在能夠將專業術語表達的通俗易懂,以便準確獲得患者的有效信息,并及時作出反饋。由此一來,護理人員就可以在全面了解患者信息的基礎上,制定出合理的護理措施,同時,還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護理工作,最終可以達到一個互利雙贏的目的。
2藝術語言在臨床工作中的作用
2.1保障溝通的有效性。在護理工作中,護患溝通是護患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能否及時獲得患者的有效信息,直接體現護理工作者的溝通能力。溝通的有效性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保證護理人員能夠理解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患者能夠及時對護理工作者的指示作出相應的回饋,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最終護理服務的質量。前者更多的依賴于護士本身對患者信息的了解程度和關心程度,要通過主動積極地與患者溝通來實現;而后者則首先需要護士能夠將醫學專業術語以一種更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以便患者能夠更好的理解,然后就可以主動配合護理工作。例如:護士時常會為一些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采取鼻飼的措施,通俗的說就是插胃管,在實施這項操作時,護士時常會說:“就像吃面條一樣往下咽。”如此一來,患者就會相應地做出吞咽動作,從而使胃管更容易被插入。其次,護患溝通不暢,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雙方的醫學知識和信息的不對等。護士因接受過系統的醫學教育,因而在與患者的交流過程中占有相對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護士應加強健康宣教工作,以此來縮小與患者之間的醫療信息差距,增進雙方的理解和合作[1]。2.2為患者提供心理安撫。現代醫學的科學性顯著提高,但“以人為本”的醫學理念卻再一次受到了挑戰。循證醫學被廣泛推崇,使得身體機械化,疾病數據化,治療程序化,患者的心理健康沒有得到很好的關注。最新研究顯示,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心理健康有顯著的影響和意義,而語言交流作為心理護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治愈疾病的一種手段[2],是每一個優秀的護理人員都應掌握的技能。護士在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的時候,要學會使用禮貌性、安撫性語言,那么,首先就要避免自己的言語和口氣給患者帶來不適,比如一些命令式的語言,“你必須”,這樣的口氣容易讓人反感。其次,護理人員盡量設法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比如一些宗教信仰的要求,因為宗教信仰對于信教者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心靈寄托,是很好的心理治療方法。最后,心理護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情感交流。在與不同的患者交流時,要掌握相應的技巧,例如:跟老年患者交流時,要有耐心,學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與兒童交流時,要循循善誘,學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2]。所以,護士在與患者進行言語溝通時,要以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和包容患者的處境和憂慮,言語上要充分表現出對患者的關心和鼓勵,使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療的時候得到真正的心理安撫。2.3提高護士的語言修養。隨著護理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為了滿足現代醫療環境的需要,護理人員被要求不僅要有嚴謹的專業素養,同時還要有良好的素質修養,而語言修養是素質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臨床護士來說,得體有禮的言談就是語言修養的最好表現,能夠給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并以此贏得患者的認同感和信任。為實現護理人員語言修養的提高,就要求護士要文明用語和專業用語[3]。文明的用語能夠體現一個護士的個人素質,不因患者的身份地位,年齡大小等外在因素而對患者進行區別對待。在與患者的溝通中,護士的語言要文明,要符合護理規范,同時還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這是避免與患者產生沖突的首要前提[4]。此外使用專業用語體現的是護士的職業素養,是最易獲得患者信賴的言語,也是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期望要求。在臨床上,護士常使用的專業用語是治療性語言,治療性語言會使患者有歸屬感,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保護性語言,因為身處醫療環境中的患者通常缺乏安全感,所以會更加依賴醫務人員的專業權威。但與此同時,也要求護士不能夸大其詞,不能不懂裝懂,欺騙患者。
3影響藝術語言正確使用的原則
3.1尊重原則。良好的護患關系需要以尊重原則為前提是毋庸置疑的。護理工作者要謹言慎行,充分尊重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的權利和自由。尊重患者的知情權,維護患者的人格尊嚴。在此基礎之上,要尊重患者的意見,要時刻謹記醫務工作者和患者處于平等的地位,用真誠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為遵守尊重原則,首先,在護患溝通中,護士對患者進行信息采集時,要保持言語恰當有禮,尤其是涉及到患者隱私的時候,比如涉及到患者的生理缺陷,要注意說話的場所和語氣,要用合適的語言來鼓勵和引導患者提供真實的個人信息。其次,護理工作中,護士的言談不能表現出對患者有地域和文化偏見,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民族文化;最后,對于貧富患者不能有差別對待,要對入院患者一視同仁,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嚴。3.2保密性原則。鑒于醫療工作具有特殊性,護患關系中也包含了護士與患者之間的心理關系,這種關系建立在患者對護士信任的基礎上,因為患者與護士的言語溝通中常常涉及一些隱私性話題。因此,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當問到關于個人信息、身體缺陷和私人生活方面的問題時,保護患者的隱私就成為了職業道德的要求。很多國家都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在美國的聯邦隱私法中規定:限制他人獲取醫療信息和記錄,而我國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中規定:護士在執業中獲取就醫者的隱私,不得泄露。醫護人員應該樹立一個良好的職業形象,在得悉患者隱私后,切勿在患者及其家屬面前竊竊私語。如果護理操作中,需要暴露患者的隱私部位,護士需要在言語上告知患者會為其采取保護措施,借此來消除患者憂慮。3.3誠信原則。在醫患矛盾十分尖銳的今天,很多沖突的發生是因為醫患雙方之間相互不信任,尤其是患者不信任醫務人員。調查江蘇、上海等省份的醫患關系現狀,得出結論:患者對醫護人員表示信任的人數只占到10.38%[5]。原因有很多,但有一點很關鍵,就是雙方之間缺乏溝通或溝通不當,直接導致了患者對醫護工作人員的信任度降低。為扭轉這一局面,遵守誠信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誠信對構建和諧護患關系起著重要作用,它是不可或缺的道德原則。在掌握醫學知識和信息上,醫護人員占據了主導位置,而患者往往因缺乏醫學知識,因而對醫療工作中存在的風險不能有一個很好的理解,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具有良好的語言素養和技巧,將專業的醫療術語通俗化、技巧化,比如,當護士為避免腸粘連,建議患者在手術后要加強運動時,就可以說:“腸子就像面條一樣,不多晃動一下就坨了。”與此同時,在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前,護理人員要秉持誠信的原則,為患者提供更簡單明了的說明,以加強患者的理解,從而保證患者的知情權,進而促進了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4小結
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就是語言,而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善用則利,不善則弊。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需要掌握語言的技巧和方法,學會使用藝術的語言,將語言變成緩和護患關系的工具,用以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同時,藝術的語言也可以不斷提高護理工作者的人文素養,將人性化理念置入到護理的日常工作中,進而促使護理人員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金福年.加強醫患溝通的有效途徑[J].中國醫院,2007,11(8):63-65.
[2]楊春麗.張麗云.護士語言藝術在心理護理中的作用[J].醫學信息,2015,28(2):255-256.
[3]周庚菊.盧公榮.護理工作中語言藝術的應用[J].職業與健康,2006,22(7):557-558.
[4]邢雪松.淺析護士語言修養對護患關系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2,25(33):5585-5586.
[5]徐明娜.重塑誠信,構建和諧醫患關系[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6):31-33.
作者:趙晶 付德明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健康人文研究中心
- 上一篇:茶館中國畫元素藝術風格探析
- 下一篇:英語文學語言藝術魅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