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仕女畫藝術風格淺論

時間:2022-04-26 08:32:24

導語:唐伯虎仕女畫藝術風格淺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唐伯虎仕女畫藝術風格淺論

摘要:我國關于女性的作畫題材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與女性相關的繪畫題材。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對于女性題材的創作風格具有各自的特點。唐寅仕女畫進行了創造性的發展,使其更加具有市民趣味及社會民俗等。唐伯虎仕女畫作為仕女畫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影響了繪畫史的發展,而且對后代仕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唐伯虎仕女畫的風格成因、唐伯虎仕女畫的風格特點、唐伯虎仕女畫的審美價值幾個方面進行簡單介紹。

關鍵詞:唐伯虎;仕女畫

一、唐伯虎仕女畫的風格成因

(1)社會時代背景。雖然從明代中期發展以來,商品經濟的發展對為學動機具有一定影響,但是傳統觀念中對于讀書的重視程度仍比較高,所以人們仍舊關注對于文化教養的教育。相比于之前時代的發展,市民階層對于文化教養的認識有了新的提升,這充分體現了市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市民階層文化素養的提高不僅促進了自身階層的發展,而且有利于提高普通民眾的審美意識。市民文化教養的審美是綜合了農村的鄉村情調、貴族及宮廷的風格,它成為時展中一種獨特的文化。(2)自身成長經歷。唐寅祖籍晉昌,主要指現在的山西定襄西北區域,距離太原市較近,因此,我們可以經常看到他的書畫落款是“吳門唐寅”“吳郡唐寅”及“晉昌唐寅”等內容。唐伯虎年幼時才氣橫溢,對于史籍進行廣泛閱讀,在十六歲時參加秀才考試便取得第一名的成績,進而成為蘇州府的一名學員,十九歲時娶了蘇州名賢許廷瑞的女兒為妻,然而,在唐伯虎二十五歲時,他的家人相繼去世。他在二十九歲時參加南京貢院的鄉試,取得驕人成績。正當其人生仕途發展迅速時,卻發生了會試涉嫌主考官賣題事件而被廢為史,然而唐伯虎卻拒絕前往就任并且長時間在外遠游。這件舞弊案嚴重影響了唐伯虎的個人發展,導致其失去了對仕途的興趣,從此借酒澆愁,游離于山水之間,并且投身于詩文書畫的創作。舞弊案之后的唐寅主要依靠賣畫為生,且他的自娛方式就是丹青,筆墨生涯極其艱苦,大約是在三十八歲的時候,將桃花庵建立在了桃花塢中。明正德九年,明宗室寧王將唐伯虎聘請到南昌,之后寧王發生謀反事件,直接影響到了唐伯虎,幸虧他利用裝瘋賣傻的方式離開南昌回到了家鄉。回到蘇州之后,由于受到之前事件的影響,唐伯虎對于功名再也無任何想法,所以才有了桃花庵里的桃花仙人。唐伯虎在五十四歲時,受邀到王鰲府宅,見到蘇軾的“百年強半,來口苦無多……”,深刻擊中自己的要害,從而久病不起至逝世。唐伯虎去世后被安葬在了桃花塢北面,在嘉靖26年被遷移至橫塘鎮王家村。

二、唐伯虎仕女畫的風格特點

(1)柔婉嬌弱、文靜安適的女性相貌。唐寅的仕女畫涉及現實生活中的青樓女子、歷史故事及軼事傳聞中的宮女等,對于這些女子的形象描寫多是飽滿的面型、細眉小眼、纖細瘦弱的身材,從而給觀賞者創造一種弱不禁風的感覺。比如,《孟蜀宮妓圖》醉意朦朧中的宮姬,《牡月一仕女圖》中端莊清秀的仕女,《秋風執扇圖》中悵然憂愁的班姬等。(2)針砭暗諷、悵然幽遠的人生感嘆。唐寅仕女畫是對唐代傳統的發展,然而在發展過程中,與唐代仕女畫產生了一定的差異。唐寅的仕女畫作品中,人物涉及范圍較廣,百姓人家女子及宮姬都可能成為唐寅仕女作品中的人物,畫家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仕女畫中,并且主要利用畫中的女子人物感嘆人生的針砭暗諷、悵然幽遠等。(3)贊美女性、肯定自由的高潔精神。唐伯虎在仕女畫中創造的大量美女形象不僅只是為了自娛,有些也是表達出了自己未能實現的仕途理想。雖然唐寅在仕女圖中所寄托的情感有所差異,但是,它們也表現出了唐伯虎對于女生的贊美及肯定女性追求自由的高潔精神。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封建倫理道德一直是大多數人堅持行事的原則,尤其是對于宋明理學中的禁欲思想,它們將男女之間的愛與欲看作一種非禮行為,對于男女之間的事情更是諱莫如深,在社會倫理道德中將失節與人欲看作罪惡的事情,男女青年所追求的自由戀愛只能是他們心中的一份理想與向往。唐伯虎對于僵化封建禮教扭曲人性、壓抑人情等極為不滿,他認為它們使年輕人的自由戀愛受到了很大的束縛,所以,他倡導人們積極表達個人的自由與感情。《西廂記》的故事正是那個時代對封建禮教的反抗,鼓勵人們追求戀愛的自由,因此,唐伯虎畫了很多幅《鶯鶯畫像》,并且在很多詩詞中都有寫到《西廂記》的故事。唐伯虎通過《鶯鶯畫像》不僅僅是為我們展現了一位端莊柔美、心地善良、誠摯執著的美女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張與崔的愛情故事贊美了男女青年對于愛情與婚姻的追求,直接打擊了封建社會的聯姻方式。(4)能工善寫、傳神意趣的筆墨技巧。精工細作的工筆主要體現在唐伯虎的仕女畫對于唐代傳統的傳承與發展,在他的仕女畫中,線條勁細且造型極為準確,對于畫中女子形象的描繪多是溫婉的容貌、瘦俏的體態,以柔弱形象體現女子之美。例如,《孟蜀宮姬圖》很好地展現了對唐宋工筆重彩傳統的繼承,該仕女圖中的人物線條極為流暢,精巧的畫工與細致的描繪為仕女畫的成功增添了助力,同時,利用“三白法”對額、鼻、頰三處進行了烘染,暈染效果極其自然,逼真地表現出了宮姬微醉時嬌媚的容顏。仕女畫中的宮姬云鬢高聳、頭戴花冠、身著道袍,對于衣著上紋飾的描繪主要是利用筆鐵線描,這種精細刻畫的線條質感及彈性較強,能夠體現出能工的筆墨技巧。仕女畫中宮稗四人的服飾主要由紅、黃、青、綠四種顏色構成,這四種濃麗的色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唐伯虎仕女畫的審美價值

(1)唐伯虎仕女畫的藝術成就。唐伯虎的仕女畫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獲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他的成功得益于蘇州的文脈與傳統的技巧,在二者的基礎之上對仕女畫進行了更新的創造。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與社會具有密切的聯系。唐寅繪畫起始于沈周,在其書畫之中具有超脫文雅的元畫氣息,之后又在周臣門下,所以其畫風又具有宋代院體的風格,并且與宋代的部分畫家在藝術上具有一定的交流。唐寅跟隨多個畫師學習,能工善寫,對畫重、設色、白描等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他既擅長于山水畫,又擅長于人物畫。唐寅仕女畫利用布景將繪畫主題及氣氛充分體現出來,筆墨技巧在繪畫中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唐寅的仕女畫對于主題與思想性極為重視,而不是簡單地表達女性的柔美端莊等。(2)唐伯虎仕女畫對后世的影響。第一,人物畫中以小人物作為畫中主角,體現出了畫家對于傳統價值體系的疏離程度,而在中國繪畫史中,唐伯虎是將煙花女子作為人物畫中主要題材的第一人。在唐宋元三代中,憑借仕女畫成名的人物畫家很多,然而,正統的觀念仍然影響著他們的作畫風格,他們作品中的表現最多是宮女或是上層社會的女性,而忽視了對社會底層煙花女子或貧困女性的描繪。唐伯虎不但將這些社會底層的女性表現在自己的詩畫中,而且在自己的作品中充分表現這些女性的高雅秀麗、端莊秀美。從唐寅仕女畫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與詩賦作品中表達的情感中可以看出,他將這些底層的女性看作社會發展的正面形象人物,并且對待她們是平等、友善、欣賞的態度。唐寅仕女畫不僅體現出了商品經濟發展對于人們審美情趣及思想觀念的影響,而且也反映出了唐寅對于傳統價值體系的疏離態度。第二,唐寅的繪畫作品將詩書畫進行了高度的融合,為審美觀中融入了個性與獨創的特點。將人物畫中的色彩與線條進行獨特的搭配組合,這種形式極易激發人們的審美情趣及觸動人的內心,這種藝術元素與觀賞者情趣相結合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唐寅的繪畫作品在繼承了傳統文人精髓的同時,將詩書畫進行了完美的結合,這種形式極具個人的創造個性,其藝術作品具有鮮明的特點。唐伯虎的詩書畫各自都具有自己的特點,三者通過一定的組合搭配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這種新型的藝術體形式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

作者:尚誠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