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發展與藝術特征分析

時間:2022-03-10 09:24:08

導語:藝術歌曲發展與藝術特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歌曲發展與藝術特征分析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這70年間,藝術歌曲隨時展一步步走向成熟,一大批研究者對它進行研究與整理,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研究成果。鑒于這方面的理論值得研究探討,筆者將歸納和梳理藝術歌曲在新中國成立后各大時代背景和文化環境下的題材內容與藝術特征,以代表性作品為例,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結合前人經驗進行細致、理性、客觀的分析并總結其意義。本人將歷史時期分為新中國成立之初1949年—1966年藝術歌曲轉型期、改革開放后1978年—2019年藝術歌曲多樣化發展期。希望對藝術史學習者和音樂愛好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藝術歌曲;藝術特征;研究意義

一、1949年—1966年的藝術歌曲

時代背景與文化環境:1949年10月1日,迎來了中國20世紀第二次歷史性巨變,國家整體進行政治、經濟、文化規劃與發展。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成為當時中國歷史發展潮流。當時思想文化觀念的改變與進步影響著文學家與藝術家的創作,作曲家用西方作曲理念加中國民族曲調創作出很多熱情、激昂、向上,歌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作品,創作了大量表現與時俱進、藝術性很高的音樂作品,符合時代語境、具有鮮明主題和歷史意義的藝術歌曲便順利地成為當時音樂界的主流。題材內容與藝術特征:新中國成立后17年間的題材內容大多反映的是中國人民當家做主、舉國歡慶的場景。比如《歌唱祖國》(王莘詞曲),歌詞精練豐富,語言生動優美,主歌副歌對比明顯,旋律激昂,愛國主題顯而易見;還有一些歌頌革命先烈和抒發內心情感的作品,作曲家們在借鑒歐洲古典樂派、浪漫樂派、民族樂派創作手法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民族語言、民族調式、民族風格和民族審美創作了一些藝術價值很高的歌曲。比如《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李劫夫曲),這首作品用中國民族風格的腔調演繹出來,不僅深深地表達出對英勇戰士的悼念,也意在用歌曲的文化力量激勵廣大人民自覺捍衛這來之不易的革命成果。

二、改革開放后的藝術歌曲

(一)1978年—20世紀末的藝術歌曲。時代背景與文化環境: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歷史轉折,成為20世紀第三次歷史性的巨變起點。[1]解放思想的提出、調整國民經濟的發展、政治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轉變,都在影響著文化領域,一些作曲家和文學家紛紛為改革開放進行創作,藝術歌曲在新時代新時期的影響下茁壯成長。與此同時,在這二十多年間我國許多音樂教育體制、藝術團體及設施都在逐漸完善,國家在政治上與經濟上的一體化與全球化促進了全國乃至世界的藝術文化交流與融合,同時也影響著作曲家們的現代化、多元化的創作,也出現了很多作詞填詞的文人志士,在音樂教育和學習領域都是一種現代化、成熟化、民族化的精神面貌。題材內容與藝術特征:這一時期藝術歌曲大部分的題材內容都在圍繞改革開放新時代、新氣象主題展開,創作技法也在逐漸成熟,作曲家們響應時代召喚創作出很多符合當時歷史語境的優秀作品,比如《春天的故事》(葉旭全詞,蔣開儒、王佑貴曲)該曲寫法通俗,表達的情感是人民對改革開放的擁護和對小平同志的崇敬,它記下了深圳乃至整個中國的變化,代表著時代的進步,代表著人民的希望。歌曲名字里的“春天”寓意著中國迎來了新發展新的生機的春天,它有著史詩般的氣勢,有著精神文明的寄托,如今也是各大文藝活動上經常用來演出的作品;還有一些選用的題材和藝術特征是表達真實內心情感,突出聲樂部分的演唱及線條的處理及善于營造藝術意境的作品,比如《我愛你,中國》(閻肅詞,鄭秋楓曲),歌曲的開頭就以高音區激昂的情感深情演唱,之后用中低音區進行敘事,到高潮部分再以高音連續抒發情感,整首作品用真摯優美的歌詞與振奮人心的旋律表達對祖國深深的熱愛與對未來的展望;中國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國家,這一時期作曲家們把中國民族藝術文化特色和現代相對比較成熟的作曲技術結合,比如采用廣西云南等少數民族的音調進行創作的作品《愛我中華》(喬羽填詞,徐沛東譜曲),帶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的兩段體歌曲,第一樂段節奏跳躍、音域較窄、旋律活潑、歌詞真摯,第二樂段轉調變化,高音域持續,感情升華,熱情地歌頌著中華民族的崛起。[2]其實從當今一些大型音樂會演出和聲樂藝術比賽以及音樂教育看出,人們腦海中對藝術歌曲的理解與定義不再像早期中國藝術歌曲那樣嚴謹、狹義了,只要抒情優美,高雅清新、莊嚴肅穆,文人藝術家甚至將某些有藝術性的通俗歌曲都擴屬為藝術歌曲。它的范疇逐漸擴大,作曲家們也采用了多種創作手法和多種音樂元素相結合,創作出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二)21世紀初的藝術歌曲。時代背景與文化環境:21世紀是個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時代,經濟、政治、文化都在高速發展繁榮的時代,網絡傳播速度也在飛速增長,音樂的受眾者更廣泛了。藝術歌曲以至文化更加受國家重視,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3]藝術歌曲的范疇和它的表現形式更加先進,達到了成熟與繁榮階段,作曲家們創作出了新高度的藝術歌曲,作品在信息發達時代也很快被眾人所知。這個時期是中國發展最繁榮昌盛的年代,藝術歌曲在各種技術手段的結合下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比如網絡電子合成,人工智能現代科技創作,問世了很多主題鮮明突出、創作新型先進、內容豐富多樣的作品。題材內容與藝術特征:這一時期題材選用的都是新時代下的中國夢,比如“《壯麗航程》(朱海詞,印青曲)曲調高昂、音域高,歌詞中充滿著對偉大祖國的熱愛與贊揚;《不忘初心》(朱海詞,舒楠曲),其歌詞飽滿真摯,書寫著中國漫漫的發展長路,歌詞中寫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萬水千山最美中國道路”,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光輝歷程;當然也有表達細膩感情的作品,靈活的轉調手法創作,比如《醉了千古愛》(陳道斌詞,欒凱曲),深情的筆調和古典意蘊的歌詞加以民族風格的古典優美的旋律,再配上歌唱家優美的聲線,三者完美地結合構成了視覺聽覺感覺的盛宴。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音樂中所包含的愛國主義力量是非常大的,這是一種精神的寄托,更是一種精神的體現。在國家大力扶持藝術文化建設的背景下,藝術歌曲作為一種莊嚴而又親民的藝術形式有了前所未有的獨特地位,各個地區都創建音樂教學基地、藝術團體機構等,同時涌現出了大批青年創作者和音樂表演藝術家,在各大高校舉行的音樂學術論壇及講座、各種音樂會、聲樂比賽、藝術考試還有大學生藝術展演的開展推動了藝術歌曲以至整個藝術界的發展。[4]

三、藝術歌曲的意義

回顧藝術歌曲發展歷程,在中國藝術歌曲作為一種音樂形式存在了近百年,有深厚的歷史沉淀,就像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坎坷與時代的洗禮,變得更加強大與有無限的潛力。[5]新中國成立70年來藝術歌曲可以說是經歷了飽經風霜的磨難和無數考驗,最后它還能夠傲然地屹立在新時代,證明了它的藝術獨特性與堅韌性所在。每一件重大歷史事件出現時,它作為一種藝術的存在,都能集歷史之大成、順時代之召喚、開文化之先河,成為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的先導。[6]從現在的態勢來看,現在的平臺數不勝數,比如藝術歌曲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發揚與創新,比如抖音、網易云都為原創音樂搭建了良好的橋梁,通過作品欣賞、作品音樂會、音樂比賽等構架媒體文化和藝術歌曲的橋梁,充分利用現今的資源,珍惜我們所生存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資源,把中國的藝術文化與精髓傳到世界!結語新中國成立70年來藝術歌曲這一音樂形式的發展與變化,見證著70載五彩斑斕的中國崛起強大,我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我們新一代年輕人去肩負起重擔。通過這篇梳理與總結希望能給讀者帶來藝術歌曲上的借鑒和提升自己文化修養的同時,也希望此方式進一步讓更多讀者和音樂愛好者了解新中國的歷史進程,希望能喚醒更多人的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自覺由衷地傳承、發揚與創新中華優秀藝術作品,讓它源遠流長、永生不滅!

作者:角遠靜 單位:中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