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所 主辦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所
《農業新技術》是一本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所主辦的一本農業類雜志,該刊是省級期刊,主要刊載農業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1978年,出版周期雙月刊。該期刊已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農業新技術雜志旨在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臺,促進農業領域新技術的研究、發展和應用。學術期刊的目標是推動農業產業的創新和轉型,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和質量,解決農業發展中的挑戰,并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專注于農業領域新技術研究和應用的學術期刊,旨在促進先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推廣和應用,推動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新技術雜志的學科范圍涵蓋了農業科學、農業工程、農業機械與自動化、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植物保護、作物學、畜牧學、漁業科學等多個領域。這些學科領域通過引入新技術和創新研究方法,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可持續性。
農業新技術雜志刊登了原創研究論文、研究快報、綜述性文章和研究方法等內容。這些研究成果涵蓋了種植業、養殖業、漁業等農業生產領域的新技術應用、新品種培育、農業資源管理、農產品加工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發表內容旨在分享農業領域的新技術創新和實踐經驗,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經濟的發展。
農業新技術雜志注重學術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的提升,在投稿和發表過程中實行嚴格的同行評議制度。所有的投稿稿件都將經過匿名專家評審,確保學術質量和學術誠信。這種嚴謹的審稿流程保證了雜志發表的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學術水平。雜志的特色之一是關注新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情況和效果評估。
1.來稿如在30天內未收到錄用通知,請作者自行處理,本刊由于人力有限,不予退稿,如確需退稿者請在來稿中注明。
2.題名與標題以最恰當、簡明的詞句反映論文、報告中的最重要的特定內容,題名應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語、首字母縮寫詞、字符、代號和公式等。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文獻按作者姓氏的第一個字母依A-Z順序分中、外文兩部分排列,中文文獻在前,外文文獻在后。
5.注釋:對文章中特定內容(引用數據、觀點和結論)加以說明,在行文的右上角采用①②③……順序標出,使用頁下注,每頁順序編碼。
6.內容摘要:用精煉的語言提煉出文章的核心觀點和創新之處,不能寫成研究背景介紹。一般不超過400字,用楷體小4號字。
7.引言(前言):簡單交代研究背景、目的、意義及選題設想,注意點明研究起始時間。引言部分不加標題及序號,不分段。
8.圖、表應隨文給出,先見文字后見圖、表,圖要用計算機繪制,坐標軸和曲線粗細要合適,曲線要比坐標軸稍粗,坐標圖標目中的量和單位符號應齊全。文稿中表格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
9.研究成果所屬基金資助項目名稱及編號同時請務必提供篇名、作者姓名、單位、關鍵詞和摘要的英文翻譯。
10.本刊強調研究成果的原創性和學術價值,其中,只限專業領域通用詞匯的表述部分,不能存在完整句子的復制現象,核心觀點嚴禁有任何重復(含自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板井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所
郵編:100089
主編:孫素芬
我們不是農業新技術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板井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所,郵編:100089。
農業新技術雜志是一本省級期刊,是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所主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所主辦的一本農業類期刊。國內刊號:11-4844/S,國際刊號:1671-9050。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板井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信息所,郵編:100089。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