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 主辦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學會
《氣象研究與應用》是一本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學會主辦的一本環境類雜志,該刊是省級期刊,主要刊載環境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1956年,出版周期季刊,影響因子為1.04。該期刊已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本刊是廣西氣象局主管、廣西氣象學會主辦的綜合性技術刊物,主要刊登氣象科學有關分支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論文,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的進展和技術經驗及科研成果,天氣氣候總結,各項氣象業務的技術經驗,開展減災防災氣象服務的技術方法和經濟效益等。
設有天氣、氣候、農業氣象、應用氣象、大氣探測、電子技術、防雷技術、新一代天氣雷達、臺站園地、科普資料知識、工作研究等欄目。
本刊立足廣西,面向全國、適合氣象、農林、水文、地理、民航、海洋、環保、地質、交通運輸、商業等部門科技人員閱讀,亦可供有關大中專院校的師生參考。
本刊主要資助項目有: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廣西科技計劃項目、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攻關計劃、中國氣象局氣象軟科學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本刊主要資助課題有: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2013GXNSFAA0192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365002)、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10123009-9)、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2013GXNSFBB053010)、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1355010-4)、“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96-908-05-07-2)、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2010GXNSFA0130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965003)、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2011GXNSFA018008)、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2011GXNSFE018006)。
1.投稿請確認論文未在其他公開出版物發表過,并保證無署名爭議、無泄密情況、無政治性問題、無一稿多投。敬請遵守學術道德,文責自負。
2.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腳注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
3.為便于聯系,來稿務請注明作者真實姓名、職務職稱、單位名稱、通訊地址、電話以及E-mail地址。
4.正文包括題目、摘要(中英文)、關鍵詞(中英文)、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和參考文獻等部分內容。
5.摘要與關鍵詞采用第三人稱表述,內容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具體的研究結果、結論以及重要的數據,中文摘要字數200~300字,中英文摘要文意一致。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桂林市氣象局 | 189 | 氣象;災害;暴雨;雷電;防雷 |
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 | 189 | 氣象;廣西氣象;氣候;防雷;地面氣象 |
廣西氣象局 | 173 | 暴雨;氣象;臺風;降水;環流 |
河池市氣象局 | 150 | 氣象;高空;暴雨;氣候;環流 |
百色市氣象局 | 146 | 氣象;高空;暴雨;雷達;氣候 |
廣西壯族自治區氣候中心 | 120 | 氣候;暴雨;降水;氣候變化;熱帶 |
廣西氣象減災研究所 | 86 | 氣候;暴雨;氣象;降水;遙感 |
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技術裝備中... | 84 | 氣象;氣象站;自動氣象站;雷達;感器 |
北海市氣象局 | 74 | 暴雨;氣象;災害;雷達;氣候 |
廣東省江門市氣象局 | 58 | 防雷;天氣學;降水;氣象;雷電 |
地址:南寧市民族大道81號
主編:廖雪萍
我們不是氣象研究與應用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南寧市民族大道81號,郵編:--。
氣象研究與應用雜志是一本省級期刊,是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學會主辦的一本環境類期刊。國內刊號:45-1356/P,國際刊號:1673-8411。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南寧市民族大道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