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考察報告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2 20:33: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室內考察報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室內考察報告

經濟室三創指導方案

為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提高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根據縣政府辦公室下發的《關于開展“三創”活動有關事項的通知》精神,結合自身職能,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辦公室提出的“創一流干部隊伍、創一流工作業績、創人民滿意單位”的要求和“為領導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的職責,營造團結共事、細心謀事、潛心干事、高調辦事、高效成事的工作氛圍,努力將經研室打造成調查研究的平臺、出謀劃策的助手和服務領導的窗口。

二、工作目標

在干部作風建設上下功夫,狠抓學習型機關建設,提升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狠抓工作落實,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務水平。在創造一流業績上下功夫,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政府工作報告、領導講話、工作匯報、工作方案、經驗材料、考察報告、會議主持詞等大小材料;高質量高水平高標準完成《經濟》和《經濟論壇》各四期;圍繞大局、熱點和難點,撰寫大型調研報告四篇以上;積極配合、協助和完成政府辦布置的其它各項工作。

三、工作重點

查看全文

展覽活動管理實習報告

一、前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在課堂上,我們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但是如果做不到在實際當中的靈活運用,那就等于沒有學。此次實習就是將我在課堂上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戰中的一次真實的演練。

如何才能把課本上的知識靈活恰當的運用到生活、工作當中去,成為真正有用的人才?如何才能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確定自己的人生坐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008年9月15日,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應聘了華恒賦繪(北京)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的客戶經理助理職位,獲得面試成功,并在此公司完成了學院安排的為期兩周的實習。在那里,我接受了更為有用的設計管理知識,而每天的實際工作任務,又增強了我的實戰能力,使我們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實習給了我處理事情時最好的精神狀態,使我在處于緊張的狀態處理一些對自己來說棘手的事情時,這能從根本上激發自己認真上進的潛力。于是,我的精神狀態也跟隨著工作亢奮了這些天。

我感覺,在“華恒賦繪”里,我們學到的知識很多。在此,我感謝給我這次實習機會的王經理和給予我幫助的公司同事們,以及配合我順利完成工作的項目部的同事們。

查看全文

政府秘書個人述職述廉報告

一年來,在秘書長的直接領導下,在全體同事的真誠支持和幫助下,我牢記宗旨,恪盡職守,緊緊圍繞研究室職責,扎實工作,與研究是全體同志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現將個人履職和廉潔自律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學習,努力充實自己

由于崗位的特殊性,要搞好高質量的調查研究,起草好高質量的文稿,為區委領導決策當好參謀,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能夠熟練掌握領會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和政策文件精神,真正做到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學習無止境。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涌流、信息密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新情況層出不窮,新形勢瞬息萬變,如果不學習,不僅無法應對工作。因此,盡管工作壓力再大、任務再重、時間再緊,我始終抱著從零開始的態度,總是千方百計擠時間學習,把學習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把學習當作一種責任,堅持不懈潛心鉆研、用心思考。一年來,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學習: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進一步增強了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高度認真的態度,積極參加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繼續加強了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認真學習了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科學發展觀和四五普法的有關內容。二是加強對上級黨委和政府的一些重要會議精神和重大政策的學習,明確工作要領。主要是結合工作的實際,學習了有關政策。三是加強了業務知識技能的學習,特別是強化了經濟知識的學習。通過不斷學習,頭腦更清醒,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都得到較大提高。

二、苦干實干,做好本職工作

對工作高度負責,一絲不茍,竭盡所能,盡職盡責。法定節假日有一半的時間在加班,周末基本沒有完整休息過,平均每周有3-4個晚上在加班,但仍然任勞任怨。一年來,與研究室的同志一道,圓滿完成了區委大型會議、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為領導視察準備各類匯報材料10余篇;在《領導科學》、《》、《秘書工作》、《決策導刊》等報刊撰寫有影響的各類署名文章23篇;完成各類專題調研、考察報告5篇。完成了區委二屆六次、七次全會主報告等重要文稿。積極支持區委先進性教育辦公室,完成區委領導講話文稿、黨課材料等文稿。完成《政黨志》部分章節的起草工作。初步統計,共完成了以領導講話為主的各類文字材料***篇,受到了區委主要領導的肯定。編發區委機關刊物12期,獲得全國政研系統優秀刊物。

三、維護團結,增強工作合力

查看全文

組工干部要努力提高綜合素質

當前,組織部門的干部素質總體上是比較好的,其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工作作風是過得硬的,特別是政治立場堅定、組織紀律觀念強、擬文辦事嚴謹細致、為人忠誠可靠,得到了各方面認同。可以說,組織部門是優秀人才的薈萃之地。這主要得益于組織部門有條件在大范圍優中選優、組工干部政治榮譽感的支撐、組織部門良好文化的熏陶,以及干部個人的修煉等。

但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組織部門的干部也有一些不足。有的不同程度地存在脫離實際、脫離基層、脫離群眾的問題;有的知識面比較狹窄,視野不夠寬廣,根基不夠扎實,素質不夠全面。由此產生了三個問題,一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不夠強。有的干部想問題辦事情,只是從組工業務本身出發,就黨建抓黨建,不能自覺地把組織工作放到黨的工作大局中去謀劃、使組織工作緊密圍繞黨的中心工作來開展。二是服務干部和基層的辦法不多。對分管干部所處的復雜環境、從事的業務工作不甚了解,對他們的追求和艱辛體會不深,難以設身處地為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三是組工干部本人的發展也受到限制。由于組織部門的特殊職能,社會上對組織部門干部比較尊重,在這種氛圍下,不少同志的加強學習、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的緊迫感不強,影響到個人全面發展。

關于提高組工干部綜合素質,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了解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和基本思路,增強服務于大局的自覺性。主要是了解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即“兩個一百年”目標:在建黨一百年時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在建國一百年時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在此基礎上,還要深入了解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制定的五年規劃。

到建黨一百年,還要有3個五年規劃,本世紀初的前二十年,即前4個五年規劃期間,是國家面臨的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了解每個五年規劃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基本思路、主要任務和關鍵性舉措。在這個大局內謀劃組織工作,才能定位準,方向明,思路清,貼得緊。

了解經濟建設的基本知識,增強圍繞中心開展工作的本領。干部工作中,少不了要評價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經濟工作水平。怎樣評價、怎樣看待?這就是既要看總量指標,又要看結構指標;既要看增長速度,又要看增長質量,既要了解經濟增長的動力,又要了解經濟成果的使用。此外,還要了解金融情況,如存款、貸款總額和增長率,以及存貸比等。對這些基本的情況不了解,就很難對所考察的干部和領導班子的工作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也很難對干部本人的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只有了解經濟工作全局,才能整合組織資源,把握工作主動權,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查看全文

加強股級干部選任管理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做好股級干部選任管理工作,提升干部隊伍整體素質,促進政府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就進一步加強股級干部選任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股級干部選任的原則

股級干部選任工作,要堅持以下六項原則。即:黨管干部原則;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原則;群眾公認、注重實績原則;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依法辦事原則。

二、股級干部選任的基本條件

1、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模范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

2、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工作實績突出,近二年年度考核為稱職(合格)以上;

查看全文

市加強股級干部選任管理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做好股級干部選任管理工作,提升干部隊伍整體素質,促進政府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就進一步加強股級干部選任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股級干部選任的原則

股級干部選任工作,要堅持以下六項原則。即:黨管干部原則;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原則;群眾公認、注重實績原則;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依法辦事原則。

二、股級干部選任的基本條件

1、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模范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

2、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工作實績突出,近二年年度考核為稱職(合格)以上;

查看全文

環境藝術專業畢業設計實踐性研究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脫胎于20世紀90年代我國最初設定的工藝美術范疇的室內裝飾專業,伴隨著我國社會改革和市場化的進程,社會經濟、技術、文化各方面日趨發展,室內裝飾專業逐漸融入了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公共藝術設計、人機工學及文化生態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實踐,涉及工程、技術、經濟、生態、文化等各個領域,發展成為一門內涵深廣邊緣綜合的新型學科。目前,國內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已經成為藝術類招生的熱門專業,就業形勢也隨著人才市場的逐漸擴大而顯得異常火熱,但是在這種大的背景形勢下,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卻面臨著人才匱乏的局面,歸根結底,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的不夠深入和缺乏實踐訓練,這最終導致畢業生在進入行業后,面臨真實的設計項目時缺乏經驗,而不知所措。據了解,目前在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環節教學中,大多數的實踐平臺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時間都只能使項目設計停留在方案階段,使其不能客觀地指導設計工作。而概念創意設計教學著重強化學生基礎素質的培養,通過概念創意的創新設計教學,使學生能掌握基本的設計思維與工作方法,其結果未必能夠實現,但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感性思考和理性策劃的能力,為其留有進入專業領域后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后勁。因此,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必須立足當下,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內涵深廣邊緣綜合、實踐性強”的專業特性,來尋求學科發展的方向與需求。

二、結合畢業設計的實踐性教學課題研究

(一)課題概述。畢業設計是學生在校的最后專業訓練課程,要求學生綜合運用以往所學知識和技能并針對性地補充和學習實際項目所涉及的有關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了解項目設計的過程和要求。湖北文理學院作為保康縣歇馬鎮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服務的援助單位,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接受了歇馬鎮政府的邀請,承擔了所在鎮的21個村莊進行規劃設計,課題組團隊成員由帶2011屆畢業班的專業輔導教師組成,團隊結合本次課題納入了畢業設計的實踐性課程,結合學生畢業考察和畢業設計進行展開,學生通過這一畢業課題的學習和訓練,了解和掌握項目設計的基本運作,并對新農村建設中的規劃原則、現行政策法規以及新農村規劃設計相關政策和方法規范等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樹立對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價值觀,有利于今后參與同類項目實踐,提高專業設計素養和實戰水平。

(二)課題的目標與要求。每年畢業設計課題都因項目而有所不同,往年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方向的學生大都以虛擬訓練課題為主,設計目標和對象比較模糊,設計要求也不太明確,本次的畢業設計課題作為真實項目進行開展,目標明確,并要負擔責任,因此對課題設計的要求和所要達到的目標相對較高。

1.課題項目背景分析。本課題名稱為“保康縣歇馬鎮新農村規劃設計”,歇馬鎮地處保康南部,駐足沮水河畔,背依荊山腹地,大小山頭418個,其中標名大山頭37座,山巒重迭,溝河縱橫。東與兩峪鄉的大嶺交界,南與興山榛子鄉的黃家埡接壤,西與馬橋鎮的高橋河相連,北與后坪鎮大石腦毗鄰。屬山區熱帶季風氣候,因地勢高低不同,氣溫差異較大,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得多”之說。歇馬鎮地域較廣,地形條件復雜,海拔較高,其旅游資源豐富,產業目前以煙葉為主,以后著力發展以九路寨為中心的旅游產業,但是21個村莊的規劃各有特色。

查看全文

赴華東名校的學習考察報告

赴華東名校的學習考察報告

短短九日考察之行,已圓滿地畫上了句號。靜下心來回顧,這九日之行真是受益非淺,尤其是在如何創建名校方面感觸頗深。這次外出主要考察了泰興市洋思中學,江蘇無錫堰橋鎮小學,嵊州市鹿山小學、城北小學,以及上海的閘北中學等名校。雖然各校的文化底蘊不一樣,校園布局不一樣,原創:學校的管理辦學理念不一樣,但它們在打造學校“名氣”方面,卻有著共同點:即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教育質量。

特色校園設施先進這次參觀的幾所學校,不管校園面積的寬窄,每所學校的校園都有平坦寬敞的塑膠操場,綠樹婆娑的小景區,布局上都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結合得十分完美,充滿了智慧和靈氣,也充滿了童趣,為孩子們創造了優美的學習環境。如洋思中學、城北小學、鹿山小學利用墻壁、走廊、門窗辦起了墻報專刊,名言警句、書櫥、學生名人……等,營造了濃厚良好的育人環境。在硬件上,幾乎每所學校都設有室內外廣播網、閉路電視系統、并入英特網的微機局域網和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健身房、現代化餐廳等專用教室。尤其是閘北中學的局域網,利用多媒體教學,實行資源共亨,給課堂注入了生機。同時,為了提高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結合學校的校園網絡,建立和實施了學校的校務、教務的網絡化管理,各校正實現著校園信息化,學校現代化。

師資精良名師輩出從我們所考察的幾個學校的資料和他們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學校的領導班子勤政務實、奮發有為、精誠合作、勇于開拓;教師隊伍勤奮求實、敬業愛生、樂于鉆研、勇于創新。幾乎每所學校都先后涌現出多名國家級、省級專家、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市區學科帶頭人等。大部分學校的中學高級教師和小學高級教師的人數占任課教師百分之七十以上,有的學校還有不少教師是提前晉升專業技術職稱,每所名校的教師的學歷百分之百的合格。

科研創先成果豐碩在“科研興校”的辦校思想的指導下,各校都提倡在科研課題中學習與實踐,在科研狀態下工作和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學習為生存方式,以研究為職業方式,以循環為發展方式”的科研氛圍。各所學校均承擔了不同層次的科研課題,某些學校的課題多次獲國家、省、市等級獎,更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國推廣,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例如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閘北中學的“成功教育”,堰橋小學的“特色體育教育”等科研課題。

強力借勢打造亮點各學校也正以新課程的實施為契機,強力借勢,以新課程理念進行教育改革,研究以學生為本,尊重理解關愛學生,主體發展的教育,探索育人目標體系的完善與評價體系的建立。一所學校能成為名校,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他的品牌、在于他的特色。如堰橋小學的“少年吳文化科學學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鹿山小學的“3115”德育工程為新一輪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注入了新的生機;城北小學的科技教學,模型車的制作與比賽;洋思中學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學理念等。或許正因為如此,才使它們成為全國聞名的學校。

查看全文

青年培訓班干部考察報告

干部考察報告

深秋時節,風清氣爽,朝陽市委黨校第三期少數民族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師生31人深入革命圣地韶山、井岡山、廬山和祖國風景名勝張家界進行了9天的考察學習。按照市委黨校的安排,我們確定了明晰的考察目的:(1)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2)學習和發揚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和大無畏的英雄氣魄;(3)學習老區人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4)增強學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5)加深對“兩個務必”的理解和認識;(6)開拓視野,振奮精神,堅定對加快朝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決心和信心。制定了詳盡的考察方案,組建了得力的考察組織機構。經過大家的一致努力,取得了豐碩的考察結果。現將考察學習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穿越時空,領略革命圣地風采

1、實地參觀,尋覓英雄們當年足跡。在9天的考察時間里,我們以湘贛兩省為范圍,用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線路,最好的組織安排,實地參觀了革命遺址。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有井岡山“中山陵”之譽,是1987年9月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60周年時落成的,由紀念堂、碑林、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井岡山雕塑園4大部分組成。紀念堂大廳中廳是同志親筆手書的“死難烈士萬歲”6個鎦金大字,下方有各方人士敬獻的花圈、花籃,左右兩廳陳列著、、、等偉人和井岡山斗爭中著名英烈的遺像及生平簡介,后廳為吊唁廳,銘刻著15000多位烈士的名字,還有無名烈士碑。大廳中,樓上為骨灰堂,安放著一些老紅軍的忠骨。碑林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李鵬等新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和知名人士、老紅軍、老革命的題詞,其中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和的“繼承和發揚光榮的井岡山革命傳統”等題詞格外醒目。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遠看象火炬,象征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看象一桿桿長槍,象征著革命先烈永遠不倒的身軀,基座上鐫刻著“薈萃井岡山”、“浴血羅霄”等浮雕。下設展廳和活動室。雕塑園共有19座不同風格的井岡山斗爭英烈像,有、、、、、譚震林、袁文才、王佐、賀子珍、伍若蘭等,雕塑形象逼真,生動地體現出井岡山人大無謂的革命精神。

黃洋界哨口離茨坪17公里處的黃洋界哨口,是井岡山北部的天然屏障,著名的革命戰爭奇觀紀念地。四周高山峽谷,蜿蜒起伏,1928年8月30日,、等領導同志已率紅軍大隊赴湘南作戰,守山紅軍不足一個營,但是他們不畏強敵,采取機動靈活的人民戰爭戰略戰術,憑借天險,英勇奮戰,終于擊退了敵人4個團的進攻。據說,當時,紅軍僅有1門迫擊炮和3發炮彈,兩發因受潮未打響,第三發剛好落在敵人指揮所爆炸,伍若蘭又帶領婦女兒童鳴放鞭炮,一時間“槍聲”大作,敵人以為是紅軍大隊回來了,嚇得連夜逃竄,黃洋界保衛戰創下了革命戰爭史上的奇跡。今天,站在哨口工事舊址旁,我們仿佛依稀聽到當年隆隆炮聲。

查看全文

牧草栽培調查研究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詳述了近代中國有關牧草科技的引進及發展概貌。主要內容包括:(1)近代國內外對中國草原和草地的考察和研究;(2)優良牧草品種的引進;(3)優良引進牧草的栽培試驗研究;(4)牧草的育種和貯藏試驗研究。

在晚清發起的興農運動中,人們在充分地認識引進國外優良畜種以提高畜牧生產能力的同時,牧草在發展畜牧業中的作用也被有識之士給以高度重視,因而在引進國外優良畜禽品種的同時,也伴隨著國外優良牧草種子的引進,一些學者還從發展畜牧業的角度對草原和草地進行調查研究,對牧草進行栽培、選育、貯藏試驗,從而揭開了中國近代牧草科技發展的序幕,本文現對中國近代牧草方面科研活動作一綜述。

一、近代對中國草原草地的調查研究

中國近代對草原草地的調查研究始自1840年前后。那時的調查活動主要從植物學,而不是從飼料學的角度來進行考察的。起初,一些歐洲人對中國北方的植被進行研究、調查,清末英美兩國的植物學者對中國西南和西藏的植物研究尤其著力(注: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國近代畜牧獸醫史料集》,農業出版社,1992年,第333—334頁。)。日本帝國主義侵入中國東北后,為了更好地利用東北的草地發展畜牧業,對東北和內蒙古進行了廣泛詳細的有關草地植物資源的綜合調查(注:富象乾:《中國飼用植物研究史》,《內蒙古農牧學院學報》,1982年第1期。)。中國學者對草原和飼料科學的研究始自本世紀二十年代,不過早期主要是從植物學的角度進行調查研究,其中涉及到草原和牧草方面的調查研究。三十年代后,有關北方草原和南方草坡的調查工作才陸續展開。

(一)晚清時歐洲人對中國草地的研究

1830年,俄籍德國人Bunge受帝俄派遣率團到內蒙古、華北等地采集植物標本。同時俄國人科羅廖夫(1830,1841)、庫托佐羅夫(1830—1841)、格瑞斯基(1840)、讓佐夫(1840)等亦在內蒙古地區采集植物,編成《貝加爾—達烏里植物區系》一書。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人海德爾研究了蒙古和中國西南地區的植物,并在1930年發表了《中國植物地理和親緣》一文。美國人威爾遜在1899年至1911年,對華中、四川、西藏東部植物作過考察和研究,并有專著發表;英國人瓦特1911年以后對西藏東部和云南西北部植物作了研究,并發表了許多論文;美國人諾克于20年代在云南設工作站,對云南西北部、西藏東部、甘肅南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40年代英美學者十余人在云、川、藏等地研究當地的植物,均有。搜集中國牧草資源的則以美國人為主,邁耶爾1905—1918年在新疆、蒙古、東北、華北、華中等地廣泛搜集農作物、園藝作物和牧草種質資源。專門搜集牧草種質資源的有漢松(1899)、皮蓬(1911)、斯蒂芬和墨密蘭(1934)(注: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國近代畜牧獸醫史集料》,第333—334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