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發展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9 07:30: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通信發展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通信發展論文

通信發展論文:現代通信的發展趨向透析

作者:程玉單位:中鐵三局電務公司西北指揮部

眾所周知,信號攜帶的信息量越大,相應的電磁波頻率就越高。電磁波的頻率越高穿透能力就越強。作為5G的高速通信的載體電磁波是否對身體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呢?隨科技的進步,終究會解決這些缺點,實現隨時隨地的無障礙通信。

現狀中國移動用戶正在逐年增長,從2002年的2億到2010年的8.4億,在如此多的用戶支持下,盡管業界存在不少唱衰聲,但中國移動2010年財報仍顯示了其高速增長的態勢。2010年,中國移動營收4852億元,同比增長7.3%,凈利潤1196億元,同比增長3.9%。不過,與此前幾年相比,中國移動已步入相對緩慢的增長期,新增客戶、ARPU(平均付費用戶收入)隨資費逐步降低,拖累了增速。為了更好更快的發展,移動通信已經在建立新的平臺:布局TD-LTE。2011年初,中國移動在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廈門、北京啟動TD-LTE規模試驗網的建設,并計劃于2012年內在這7個城市建成超過1000個基站的TD-LTE規模技術試驗網絡。中國移動定西地區的網絡建設2G到3G的搬遷過程首先介紹2G到3G的搬遷過程(3G到4G的搬遷過程也是這個道理,因為他們也是使用RRU和BBU,只是RRU和BBU的設備不同,不再贅述)。

首先建立新的BBU和RRU基站;新基站建好后,進行簇優化,簇優化完成后進行整網優化;優化達標后割接入網絡中,原網絡保留;觀察新網絡穩定性;新網絡達到穩定后拆除原網絡,3G設備功能及如何實現話務的接通2G(GSM)、3G(UMTS)、4G(LTE)的RRU可以共享BBU。從全局上看,現在的基站是通過BBU+RRU+中央網絡服務器實現話務的接通,主要3G設備及其實現的功能BBU+RRU分布式基站把以前的基站分成兩個部分:基帶處理單元BBU和遠端射頻單元RRU。BBU由基帶處理板組成,構成一個資源池,可以供多個RRU共享;RRU則提供了信號的射頻處理功能。兩者之間采用光纖進行連接,構成分布式基站架構。BBU部分實現的功能主要為:主控、時鐘、基帶處理、Iub接口處理。RRU實現的功能主要包括:數字中頻、收發信機、功放和低噪放。

RRU+BBU的優勢:(1)通過RRU的拉遠,一個BBU下多個RRU的物理地址雖然分數不同,但邏輯上屬于同一個小區,用戶在此范圍內移動,不發生小區間切換。該應用極大拓寬了單小區的覆蓋范圍,減少了覆蓋區域的切換次數。(2)RRU支持塔上安裝,所需的饋線長度減少,節約饋線成本,并且大大減少了饋線損耗,系統增益得到很大的提高。覆蓋半徑增加20%以上,已實現與傳統宏基站低的機頂功率相當的覆蓋能力。(3)能夠提供更有效的網絡覆蓋,通過射頻拉遠技術BBU和RRU分離,使得射頻模塊RRU可以分散安裝,可以很好地應用于特殊區域覆蓋,非常適合鐵路沿線,尤其是隧道和橋梁覆蓋的建站環境。(4)靈活簡易的安裝方式,BBU采用19英寸標準上架插箱,體積小、重量輕,RRU符合IP55的室外設計要求,適應多種惡劣環境,可輕便安裝于墻面、抱桿或塔頂。適合在既有樞紐地區等機房條件不理想或者機房匱乏的情況下使用。(5)分布式基站僅是基站形態變化而已,仍是基站,同以往的利用直放站擴大小區個基站覆蓋范圍的應用相比,分布式基站可以和宏基站公用網管,可以不依賴基站提供載頻數量,最大可支持24載頻。耦合器和合路器將一路微波功率按比例分成幾路。實現這一功能的元件稱為功率分配元器件即耦合器。合路器主要用作將多系統信號合路到一套室內分布系統。耦合器和合路器主要接饋線,將不同的信號平均分配或者匯總起來,中國移動定西地區未來的發展趨勢新網絡的建設是緩慢發展的過程。首先在現有的網絡中建立新基站,然后替換舊的2G設備,逐步推進,慢慢達到最后的4G網絡通信,定西地區目前正在發展3G技術,隨著TD基站的逐步完善,也會在5年之內,著手發展4G技術。

查看全文

光通信發展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光纖光源光纖通信系統

[論文摘要]當今通信領域,光通信已經成為廣泛使用而又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的一類通信科學,就光通信發展歷程分為光纖、光源、光纖通信系統三方面進行回顧與介紹,并對光通信的發展趨勢作簡要的展望。

光通信是從電通信發展而來的,是成熟的電通信技術與先進的光子技術的結合,在光通信出現之前,人們的通信主要是電通信,與電通信相比較,光通信有容許頻帶很寬,傳輸容量很大;損耗很小,中繼距離很長且誤碼率很小;重量輕、體積小;抗電磁干擾性能好;泄漏小,保密性能好;節約金屬材料,有利于資源合理使用等很多優點,可以說比電通信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回顧光通信的發展歷史,并以光纖的出現將其分為探索階段和發展階段,最后對光通信的發展作簡要的展望。

一、探索階段

(一)光通信史的第一步

1880年,貝爾發明了一種利用光波作載波傳遞話音信息的“光電話”,它證明了利用光波作載波傳遞信息的可能性。他利用太陽光作光源,大氣為傳輸媒質,用硒晶體作為光接收器件,成功地進行了光電話的實驗,通話距離最遠達到了213米。1881年,貝爾宣讀了一篇題為《關于利用光線進行聲音的產生與復制》的論文,報道了他的光電話裝置。

查看全文

光纖通信發展趨勢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光纖;通信;發展;趨勢;對策

論文摘要:闡述了光纖通信發展歷程,并分析了其優勢所在,為我國光纖通信發展提出了相應對策。

1光纖通信發展歷程

光纖通信是利用光波作載波,以光纖作為傳輸媒質將信息從一處傳至另一處的通信方式。1966年英籍華人高錕博士發表了一篇劃時代性的論文,他提出利用帶有包層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學纖維,能作為通信媒質。從此,開創了光纖通信領域的研究工作。1977年美國在芝加哥相距7000米的兩電話局之間,首次用多模光纖成功地進行了光纖通信試驗。85微米波段的多模光波為第一代光纖通信系統。1981年又實現了兩電話局間使用1.3微米多模光纖的通信系統,為第二代光纖通信系統。1984年實現了1.3微米單模光纖的通信系統,即第三代光纖通信系統。80年代中后期又實現了1.55微米單模光纖通信系統,即第四代光纖通信系統。用光波分復用提高速率,用光波放大增長傳輸距離的系統,為第五代光纖通信系統。新系統中,相干光纖通信系統,已達現場實驗水平,將得到應用。光孤子通信系統可以獲得極高的速率,20世紀末或21世紀初可能達到實用化。在該系統中加上光纖放大器有可能實現極高速率和極長距離的光纖通信。

2光纖通信與衛星通信、無線電通信優勢比較

現代通信網的3大支柱是光纖通信、衛星通信和無線電通信,而其中光纖通信是主體,這是因為光纖通信本身具有許多突出的優點:

查看全文

光纖通信系統發展論文

一、探索階段

(一)光通信史的第一步

1880年,貝爾發明了一種利用光波作載波傳遞話音信息的“光電話”,它證明了利用光波作載波傳遞信息的可能性。他利用太陽光作光源,大氣為傳輸媒質,用硒晶體作為光接收器件,成功地進行了光電話的實驗,通話距離最遠達到了213米。1881年,貝爾宣讀了一篇題為《關于利用光線進行聲音的產生與復制》的論文,報道了他的光電話裝置。

(二)激光器的出現

激光器出現之前,光學中普遍使用普通的相干性較差的普通光源,這種光源譜線很寬,無法進行通信。1960年,美國科學家梅曼(Meiman)發明了第一個紅寶石激光器。與普通光相比,激光譜線很窄,方向性及相干性極好,是一種理想的相干光源和光載波。由激光發展起來的激光通信有高度的相干性和空間定向性,通信容量大、體積較小并且有較高的保密性。所以激光是光通信的理想光源,它的出現是光通信發展的重要一步。

二、發展階段

查看全文

光通信發展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光纖光源光纖通信系統

[論文摘要]當今通信領域,光通信已經成為廣泛使用而又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的一類通信科學,就光通信發展歷程分為光纖、光源、光纖通信系統三方面進行回顧與介紹,并對光通信的發展趨勢作簡要的展望。

光通信是從電通信發展而來的,是成熟的電通信技術與先進的光子技術的結合,在光通信出現之前,人們的通信主要是電通信,與電通信相比較,光通信有容許頻帶很寬,傳輸容量很大;損耗很小,中繼距離很長且誤碼率很小;重量輕、體積小;抗電磁干擾性能好;泄漏小,保密性能好;節約金屬材料,有利于資源合理使用等很多優點,可以說比電通信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回顧光通信的發展歷史,并以光纖的出現將其分為探索階段和發展階段,最后對光通信的發展作簡要的展望。

一、探索階段

(一)光通信史的第一步

1880年,貝爾發明了一種利用光波作載波傳遞話音信息的“光電話”,它證明了利用光波作載波傳遞信息的可能性。他利用太陽光作光源,大氣為傳輸媒質,用硒晶體作為光接收器件,成功地進行了光電話的實驗,通話距離最遠達到了213米。1881年,貝爾宣讀了一篇題為《關于利用光線進行聲音的產生與復制》的論文,報道了他的光電話裝置。

查看全文

通信電源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通信電源通信網現狀發展趨勢

[論文摘要]:通信電源是向通信設備提供交直流電的電能源,是整個通信電信網的能量保證。通信電源系統由交流供電系統、直流供電系統和相應的保護系統構成。通信電源系統的設備多,分布廣,不僅單個電源設備的可靠性會影響系統的可靠性,電源系統的總體結構也會對自身的可靠性造成很大的影響。

一、通信電源的發展現狀

(一)供電系統的現狀

通信電源是通信系統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目標是安全、可靠、高效、穩定、不間斷地向通信設備提供能源。通信電源必須具備智能監控、無人值守和電池自動管理等功能,從而滿足網絡時代的需求。通信電源系統由交流配電、整流柜、直流配電和監控模塊組成。

(二)通信電源設備的更新換代

查看全文

光纖通信發展趨勢探析論文

1光纖通信發展歷程

光纖通信是利用光波作載波,以光纖作為傳輸媒質將信息從一處傳至另一處的通信方式。1966年英籍華人高錕博士發表了一篇劃時代性的論文,他提出利用帶有包層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學纖維,能作為通信媒質。從此,開創了光纖通信領域的研究工作。1977年美國在芝加哥相距7000米的兩電話局之間,首次用多模光纖成功地進行了光纖通信試驗。85微米波段的多模光波為第一代光纖通信系統。1981年又實現了兩電話局間使用1.3微米多模光纖的通信系統,為第二代光纖通信系統。1984年實現了1.3微米單模光纖的通信系統,即第三代光纖通信系統。80年代中后期又實現了1.55微米單模光纖通信系統,即第四代光纖通信系統。用光波分復用提高速率,用光波放大增長傳輸距離的系統,為第五代光纖通信系統。新系統中,相干光纖通信系統,已達現場實驗水平,將得到應用。光孤子通信系統可以獲得極高的速率,20世紀末或21世紀初可能達到實用化。在該系統中加上光纖放大器有可能實現極高速率和極長距離的光纖通信。

2光纖通信與衛星通信、無線電通信優勢比較

現代通信網的3大支柱是光纖通信、衛星通信和無線電通信,而其中光纖通信是主體,這是因為光纖通信本身具有許多突出的優點:

(1)頻帶寬,通信容量大。光纖可利用的帶寬約為50000GHz,1987年投入使用的1.7Gb/s光纖通信系統,一對光纖能同時傳輸24192路電話,2.4Gb/s系統,能同時傳輸30000多路電話。頻帶寬,對于傳輸各種寬頻帶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否則,無法滿足未來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發展的需要。

(2)損耗低,中繼距離長。目前實用石英光纖的損耗可低于0.2dB/km,比其它任何傳輸介質的損耗都低,若將來采用非石英系極低損耗光纖,其理論分析損耗可下降至10-9dB/km。由于光纖的損耗低,所以能實現中繼距離長,由石英光纖組成的光纖通信系統最大中繼距離可達200多千米,由非石英系極低損耗光纖組成的通信系統,其最大中繼距離則可達數千甚至數萬千米,這對于降低海底通信的成本、提高可靠性和穩定性具有特別的意義。

查看全文

通信電源現狀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通信電源通信網現狀發展趨勢

[論文摘要]:通信電源是向通信設備提供交直流電的電能源,是整個通信電信網的能量保證。通信電源系統由交流供電系統、直流供電系統和相應的保護系統構成。通信電源系統的設備多,分布廣,不僅單個電源設備的可靠性會影響系統的可靠性,電源系統的總體結構也會對自身的可靠性造成很大的影響。

一、通信電源的發展現狀

(一)供電系統的現狀

通信電源是通信系統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目標是安全、可靠、高效、穩定、不間斷地向通信設備提供能源。通信電源必須具備智能監控、無人值守和電池自動管理等功能,從而滿足網絡時代的需求。通信電源系統由交流配電、整流柜、直流配電和監控模塊組成。

(二)通信電源設備的更新換代

查看全文

光纖通信技術發展探析論文

一、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

為了適應網絡發展和傳輸流量提高的需求,傳輸系統供應商都在技術開發上不懈努力。富士通公司在150km、1.3μm零色散光纖上進行了55x20Gbit/s傳輸的研究,實現了1.1Tbit/s的傳輸。NEC公司進行了132x20Gbit/s、120km傳輸的研究,實現了2.64Thit/s的傳輸。NTT公司實現了3Thit/s的傳輸。目前,以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光纖傳輸方面實現了10.96Thit/s(274xGbit/s)的實驗系統,對超長距離的傳輸已達到4000km無電中繼的技術水平。在光網絡方面,光網技術合作計劃(ONTC)、多波長光網絡(MONET)、泛歐光子傳送重疊網(PHOTON)、泛歐光網絡(OPEN)、光通信網管理(MOON)、光城域通信網(MTON)、波長捷變光傳送和接入網(WOTAN)等一系列研究項目的相繼啟動、實施與完成,為下一代寬帶信息網絡,尤其為承載未來IP業務的下一代光通信網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復用技術

光傳輸系統中,要提高光纖帶寬的利用率,必須依靠多信道系統。常用的復用方式有:時分復用(TDM)、波分復用(WDM)、頻分復用(FDM)、空分復用(SDM)和碼分復用(CDM)。目前的光通信領域中,WDM技術比較成熟,它能幾十倍上百倍地提高傳輸容量。

(二)寬帶放大器技術

摻餌光纖放大器(EDFA)是WDM技術實用化的關鍵,它具有對偏振不敏感、無串擾、噪聲接近量子噪聲極限等優點。但是普通的EDFA放大帶寬較窄,約有35nm(1530~1565nm),這就限制了能容納的波長信道數。進一步提高傳輸容量、增大光放大器帶寬的方法有:(1)摻餌氟化物光纖放大器(EDFFA),它可實現75nm的放大帶寬;(2)碲化物光纖放大器,它可實現76nm的放大帶寬;(3)控制摻餌光纖放大器與普通的EDFA組合起來,可放大帶寬約80nm;(4)拉曼光纖放大器(RFA),它可在任何波長處提供增益,將拉曼放大器與EDFA結合起來,可放大帶寬大于100nm。

查看全文

數據通信發展前景論文

一、數據通信交換方式及適用范圍

1,數據通信的交換方式

通常數據通信有三種交換方式:

(1)電路交換

電路交換是指兩臺計算機或終端在相互通信時,使用同一條實際的物理鏈路,通信中自始至終使用該鏈路進行信息傳輸,且不允許其它計算機或終端同時共享該電路。

(2)報文交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