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師德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3 01:17: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學師德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學師德論文

小學班主任師德論文

“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要當好一名教師,就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愛的專心致志,愛的無私無畏!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圣神的。我班韓承鑫同學,長得很可愛,可就是喜歡調皮搗蛋。上語文課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能專心地聽,認真地回答問題,可他呢?一會兒和后面同學吵鬧,一會兒又離開座位到邊上玩耍等,攪得我的課都沒法正常進行。課后我與這學生多次談心,問他最喜歡什么課啊,語文課喜歡嗎,識字課枯燥嗎,愛學嗎等等,并在上課時多給他表現的機會,多鼓勵他,適時表揚他,只要發現他有一點點的進步就及時給予肯定。讓他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很喜歡他,很重視他,一段時間之后他明顯得進步了。他認為這是對學生情感教育的結果。因為,師愛是師魂,是師德的最好體現。

教書育人是師德師風的關鍵。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有用的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教師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文化知識,培養其能力,而且還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觀塑造學生的靈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必須加強道德修養,用健康的心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待工作,對待學生。

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講壇。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師”。

師德師風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群體問題。個人師德師風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范圍里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范圍的事。教師群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師風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

這就要求教師有坦蕩的胸懷,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學生中間有威信的教師肯定有較豐富的知識,是守紀律、講文明、尊重人、有道德的典范,因而在師生情感交流與合作上具有親和力,但是在學生中間有威信的教師并不是沒有一點錯誤、缺點的完人。要身教重于言教。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所以,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圣潔光榮而艱巨的。教師要用自己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去精心澆灌祖國的幼苗和花朵,要有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崇高風范,求真知、做“真人”,不斷加強道德修養,自尊、自重、自強,用自己的無限忠誠,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奮力托起明天的太陽。

查看全文

少數民族小學教師師德論文

【摘要】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一般地廣人稀、經濟相對貧困落后,特別是教育投入和師資力量薄弱,對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本文中就指出了我國少數民族小學教師在師德建設方面所存在的現實弊端,并圍繞師德建設優化問題展開對策研究。

【關鍵詞】師德建設;少數民族小學教師;弊端;對策

教育發展要以教師師資力量為根本,而教師素質發展則要以師德建設為根本。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人格的影響者以及道德的踐行示范者,他們的教育品行是受到人們廣泛關注與嚴格督促的。而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地域、民族文化、歷史、經濟等等原因,小學教育建設不成體系,師德師風建設也存在很多問題。

一、少數民族小學教師師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相對落后,特別是在教育建設方面不夠重視、投入較少、無法為學生提供相比于城市中的教育環境空間,嚴重缺失家庭教育,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都存在不少的問題。就以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為例,其存在嚴重的師德缺失問題,這影響了小學教育發展的順利推進。在本文看來,造成少數民族小學教師師德缺失的成因應該包含以下三點。(一)教師原因。孔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部分少數民族小學教師缺乏對自身道德品德的培養,對學問的研討也不夠深入,無法做到言出必行,有錯就改,尤其近幾年出現學歷高能力低的現象較多。所以說如果從教師角色層面分析,少數民族小學教師普遍是缺乏思想道德修養建設的,特別是年輕教師,他們在理論行為層面的學習相對淺顯,沒有堅定的意志且嚴重缺乏敬業愛崗的奉獻精神,在工作中得過且過。這種行為思想在管理相對寬松的少數民族小學中是時有發生的。(二)學校原因。上文談到,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小學在物質環境建設方面缺乏有效性、深入性,在物質建設層面尚有缺陷,更不要談師德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目前許多地區學校未能及時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長期以來只重視教師能夠為學校教育建設帶來什么,這種單方向的索取行為不利于少數民族小學師資力量建設壯大,對師德師風建設存在嚴重負面影響。(三)社會原因。少數民族小學本身是少數民族地區重要的社會單元,而教師則是單元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客觀講師德師風建設是能夠由點及面影響整個社會環境與社會風氣的。但是少數民族地區給予小學建設的支持并不是很到位,無論從物質亦或是精神層面都如此。而在新時期、新環境背景下,少數民族小學師德建設也受到來自于社會中某些不良思潮的沖擊與影響,某些關于教師的負面事件已經影響到少數民族小學當前的師德建設工作進程[1]。

二、少數民族小學教師師德建設工作的開展對策

查看全文

小學教師師德探析論文

記得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學生以任何東西。”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我想,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里的“榜樣”和“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隨;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教師若不是路標,縱然你的理論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視網膜里、心光屏上,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范性,這種示范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力。

我從小就喜歡教師這一職業。現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從教至今已經有幾個年頭,我深深地感到教師的物質生活相對清貧,但精神生活卻無比充實。每當看到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一張張專注的面容,不由得讓人身心激動,似乎融入到無比圣潔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贏得了壯麗的升華。我們的奉獻雖然不見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卻是用平凡與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純的天地。課堂內外淳淳的教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師的道德品格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是的,教師的職業是平凡而瑣碎的,教師的生活清貧而艱辛的。但是我們也看到了,老師們臉上卻永遠掛著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為老師們都愿自己像一片綠葉,默默地去成就果實的輝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滿天…有一個曾做過教師的人說:教師這工作是少有的凈土,如果能在光榮感之余再多點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說起來,教師這職業到底給了我們許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態,一種相對安定的生活,一個三餐準時的習慣……所以,那些多年不見的朋友聽說我做了老師,往往都會問:你的薪水高嗎?你的待遇不錯吧?

可是,即使是再關心我的好友,也無人問及,你幸福嗎?

查看全文

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論文

一、強調師德建設與專業發展融通的必要性

(一)社會公眾對于中小學教師滿意度偏低

教師工作對于學生的全員關注與家長對于個別孩子成長的關注有視角差異。在教師全員關注的條件下,教育允許也客觀存在失誤和發展的不一致性;可是從家長的視角看,他不允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有教育失誤和相對滯后,所以被夸大化的個別教育失敗的案例會導致輿論對教師的負面性評價。而且要看到,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提升,人民生活的進一步改善,家庭支出中給予孩子教育占比增加,可知中國社會對于教育的關切度不斷提高。教育需求逐高與現實教育發展的滯后性之間客觀構成矛盾,這造成社會訴求集中在“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其二,現實教育中學科發展不均衡導致教師職業態度有差異。長期以來中小學教育中過度應試的問題比較突出,考試學科備受重視,而其他學科逐漸邊緣化。于是學校教師在心理和情緒上也有一定的落差:考試學科老師尤其關注的是,交出一份社會認同的分數單;一般而言,非考試科目的老師,其心理客觀有失落感,職業態度不積極。現實教育的課程偏狹,重智育輕德育,這使得難以凝聚起教師全面育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共識。社會輿論對此多批評意見。其三,教師工作的滿意度不高,這也容易導致職業倦怠,引發社會負面評價。要看到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與待遇水平都不高,而工作的負擔很重,教師工作的滿意度不高。在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下,客觀存在擇校、擇師等現象,這給學校帶來不同程度的利益驅動。在逐步利益化的學校環境里,教師的思想也逐步社會化,原有“安貧樂道”“無私奉獻”“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燃燒自己而照亮別人”等主流價值不同程度得到了消解。其四,教師工作的專業化程度不高,以簡單勞動和經驗積累為支撐的教學行為,客觀造成了學生課業的高負擔,也讓社會存在質疑。教師是專業化職業角色,這是教育事業要科學發展決定的。中小學教師執教的對象是中小學生,在所教知識上,一般是家長熟知或了解的,因此社會以為教學是簡單勞動。而且在現實教育環境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也建筑在經驗積累和重復勞動的基礎上,于是形成教學的高負低效,這是家長可以看到的。教師職業的專業性不被社會了解和認可。

(二)重塑中小學教師形象,需融通師德建設與專業發展

提升中小學教師社會滿意度,無疑需要教育與社會有良性互動。這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我們以為“教師社會地位是由政治因素、經濟因素、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專業化水平四個因素決定的”。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是外部教育環境因素,立足教師本位,亟需提升的是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專業化水平”。現實教育中,教師的職業態度與職業修為與社會期待之間有落差;教師職業的核心知識、技能沒有得到充分認可,教師職業相對其他職業缺乏獨立的專業領域,職業意識不強和專業知識與技能缺乏的教師還存在。提升師德修養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這是從師本角度,重構社會對中小學教師認同的重要途徑。教育部2008年頒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稿)》,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有賴于三個維度的構建: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可知,師德和專業理念是相融的,與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共同構成專業發展的體系。這里吸納了理論研究的基本認識,把師德的專業性部分彰顯出來。這與過去我們理解的師德,就是做班主任工作的職業素養和教師的個人品德有很大不同。師德再建,基于學校全員育人,校際與社會聯通的廣義范圍的德育。教師“教書育人”的雙重職責不是分離的,而是融通的。也就是說,在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中,包容著師德,即德育的態度和思想、知識、技能等,與專業素養中的職業態度、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是對應的、一體的。有學者指出:“師德是隱含于教師的專業能力之中,體現在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之中,是通過教師的實踐智慧呈現出來的。”過去我們批評現實教育重智育輕德育,便是因為把智育和德育分離開來,教師角色也分為學科教師與德育工作者。師德構建與專業發展的分離,無疑是制約教育取得綜合發展效益的癥結。

二、在教師專業發展視角下,多維度提升師德修養

查看全文

教育局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意見

一、任職條件:

符合《評審辦法》規定的基本任職條件,且具備下列條件:

1、教學工作量飽滿。

2、年平均出勤率一般應在95%以上。

3、參加過業務培訓(含新任教師培訓、崗位職務培訓、新課程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等)或有繼續教育經歷。

(一)中學一級教師

查看全文

評選師德論文通知

各縣屬學校、學區教育辦公室、鎮鄉中小學:

為了深入開展“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和“師德師風建設創優”達標活動,認真貫徹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決定在全縣范圍內繼續開展一年一度的優秀師德論文評選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論文選送的對象為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

二、論文應圍繞師德師風建設中心,突出重點、難點、熱點,力求主題鮮明,觀點正確,思想開拓,內容充實,分析透徹,提出的對策和措施切實可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每篇論文以3000—5000字為宜。參評論文一律用A4紙,四號宋體打印,首面左上角方框內注明“縣師德論文參評材料”字樣。

三、論文選送數量:在各單位自行評選的基礎上,限額擇優選送。鎮級及以上學校4篇,鄉校2篇,超額不收不評。

四、已參評過的論文不再參評,論文不得合寫和網上下載,不得抄襲他人文章。論文于9月底前送交縣教育工會,逾期作自動放棄。

查看全文

中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先進集體匯報材料

新課程改革需要培養高素質、強潛能、具有綜合知識和能力的新人。以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搖籃,素質提升工程校本培訓是“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核心內容。為切實提高我花橋中學教師的整體素質,認真落實《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實施辦法》和《浙江省教育廳關于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意見》及《三門縣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結合本校實際,加快建立與課改相適應的校本培訓管理運行機制,以提升我校教師的素質與發展水平為中心,以校本培訓為依托,以理論學習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為陣地,切實提高“提升工程”培訓的質量和效果,通過培訓提升教師素質。我校根據上級要求,有計劃、有步驟認真實施,很好地完成本校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現就幾年來的所開展的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本次培訓,校長多次在會議上提出要求,并成立專門由王孝闖校長任組長的校本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學校教科室具體落實培訓的各項事宜。每個學期期初、期中和期末領導小組就提升工程進行專門會議商討如何實施本次培訓,將提升工作作為學校教師培訓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利用教師會向全體教師宣傳本次培訓的重要性和務實性,使全體教師深刻體會到本次培訓是政府花錢、教師受益的民心工程、實事工程,從而使全體教師以積極的心態,認真的態度投入到本次培訓工作之中。培訓期間,王校長帶頭參加,每次親臨培訓課堂,指導培訓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對教師的學習情況更為關注,從而帶動了全體教師的參與熱情,同時,還建立了出勤考核制度,把過程考核作為最終成績的重要一環,確保本培訓保質保量地完成。

二、制定政策,增強實效

1、全體教師參加校本培訓活動,要認真做好簽到考勤、必須認真聽好課,聽好講座,記好筆記,做到記錄完整、詳實。如有請假的,事后應補課、補筆記,做到無一人因故而落下培訓內容。

2、學校中層以上干部應帶頭積極參與培訓,做到學習認真,成績優秀,起榜樣典范作用。

查看全文

師德師風繼續教育月活動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范教職工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職工思想政治素質,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經教育局研究,決定在今年5月份繼續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月活動。具體活動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改進工作作風,有效解決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努力建設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職工隊伍,樹立教育良好形象。

二、活動時間

2014年5月1日——5月31日

三、活動主題

查看全文

學校骨干教師培養交流材料

教師是學校的第一資本,是學校最豐富、最有潛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資源,擁有德才兼備、充滿愛心、甘于奉獻的骨干教師群體,才能辦出最好的學校,所以,我校把骨干教師培養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近年來,在市教育局的指導下,我校按照引進優秀的人、用好現在的人、留住關鍵的人、培養未來的人的培養思路,加強領導,周密組織,認真落實骨干教師培養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將本學期的骨干教師培養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科學規劃,確定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

幾年來,學校把骨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加快發展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列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搶占教師隊伍建設的制高點,建設骨干教師隊伍。為此,學校制定了《骨干教師評定標準》、《骨干教師管理辦法》,明確了骨干教師的標準和培養目標,鼓勵教師拔尖、成名成家,打造我校骨干教師隊伍。

本學期在全校進行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對象的選拔。按照市教育局制定的具體選拔條件,遵循公開推薦,公平競爭,公正選拔的原則,并且兼顧不同學歷和學科的合理分布,擬篩選中小學市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5名(其中,中學部3名,小學部2名),鎮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10名,校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15名,共30名各級骨干教師培訓對象。

二、積極培訓,提高骨干教師素質。

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名教師)培養是學校工作重點,同時也是繼續教育工作的核心,按上級要求,學校要本著選好對象、培養骨干、分層培訓、講究實效的原則,采用集中培訓,師徒結對等形式,繼續組織好骨干教師的校級培訓。同時,還要積極支持教師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級骨干教師培訓活動,為參訓教師提供經費保障,著力打造一批名符其實的不同等級的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不斷提高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

查看全文

教育工會工作要點

2014年縣教育工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緊扣省、市教育工會提出的目標任務,圍繞教育中心工作,大力推進學校民主法治建設,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著力建立健全科學決策、民主管理和監督的機制,強化工會自身建設,突出履行工會維權職能,團結動員廣大教職工為奮力推進我縣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貢獻力量。

1.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系列講話重要精神。組織參加省、市教育工會舉辦的理論學習培訓班,進一步加深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解,加深對堅持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重大意義的理解,加深工會干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2.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引導全縣廣大教職工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深化“中國夢”主題宣傳活動,組織參加市“中國夢、勞動美、我與改革創新”主題演講比賽,引導教職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組織參加市、省舉辦的優秀論文和調研文章評選活動。

3.大力推進學校民主法治建設。要按照教育部下發的《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繼續抓好省總工會和省教育廳貫徹“規定”的意見以及兩個“規程”的落實,認真落實教代會各項職權,積極開展教代會民主評議領導干部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校務公開有關規章制度,大力推進信息公開和辦事公開,制定校務公開辦法,保證教職工、學生、社會公眾對學校重大事項、重要制度的知情權。縣教育工會將教代會制度建設和校務公開工作開展檢查調研。

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不斷探索新形勢下職業道德建設的新內涵以及實現的有效途徑,繼續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活動。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省中小學教師師德考核辦法》、《省中小學校師德建設工作監督測評辦法》。建立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工作機制。把師德建設作為各級各類學校工作考核和辦學質量評估的重要指標,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業績考核、職稱評審、崗位聘用、特級教師評選等的重要內容,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要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明確教師行為規則,堅決杜絕教師違反法定義務和國家規定,利用自身特定職權謀取不當利益的行為。縣教育工會將配合縣教體局繼續開展師德先進個人和師德標兵評選活動,大力宣傳模范教師的先進事跡。結合慶祝第30個教師節慶祝活動,大力推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貫徹,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

5.不斷深化教學競賽建功立業活動。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崗位練兵、教育基本功比賽等活動,引導教職工奮力推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激發教職工的智慧和創造熱情。縣教育工會將根據省、市、縣的安排,積極組織參加教師教學技能競賽活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