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途徑

時間:2022-05-05 11:49:20

導語: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途徑

摘要:網絡輿情視角下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直接關乎我國高等人才教育培養質量。高校需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問題,做好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優化,提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質量,幫助大學生樹立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正面認識,強化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安全、教育安全水平。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為高校教育工作的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方面應基于對網絡輿情的牢牢把控,加強對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1],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價值觀,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可度,促使新時代大學生能秉承良好精神面貌,更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一、高校網絡輿情視角下大學生意識形態問題

(一)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存在排斥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思想逐步深化,促使我國文化發展充分向更包容、更多元化領域邁進。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也不局限在于單一的課堂教學,課外讀物成為大學生汲取政治新思想及學習新養分的樂土。新媒體發展雖然在形式上替代了傳統紙質信息傳遞模式,但其發展本質仍然保持傳統媒體的基本特點。包容化及多元化發展雖然能夠提升我國高校教育發展水平,但也會產生部分基礎教育問題。部分高校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嚴重排斥及思政教育的抵觸,使高校教育工作開展面臨重重困難,部分高校不得已采取激進教育改革手段,推進基礎思想教育與政治教育工作。但這一策略,進一步激化了部分基礎教育問題的產生,使大學生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認識產生更為嚴重的偏差,降低高校、政府機構在大學生眼中的公信力與權威性,在信任危機影響下大學生意識形態排斥問題隨之產生。

(二)大學生盲目追求西方意識形態思想

盲目追求西方意識形態,并非新媒體時代與生俱來的問題,而是在進入21世紀以來已然存在的嚴重問題。大學生之所以盲目的追求西方意識形態,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發展存在擔憂,對于現階段生活現狀嚴重不滿,無法基于主流意識形態找準自身發展定位,使其盲目利用追求西方意識形態獲得心理慰藉。二是部分西方政治實力大肆鼓吹資本主義社會優越性,對我國社會意識形態進行惡意貶低,對于部分不具備思想防范能力的大學生造成誤導,最終,促使大學生長期生活在西方媒體制造的夢幻泡影無法自拔。

(三)大學生思想防范水平及意識形態糾錯能力不足

目前,部分大學生對錯誤思想及意識形態的入侵,保持事不關己的基本心態。從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角度來看,大學生之所以對部分不良文化思想保持極高的容納性,并對其核心內容加以吹捧,主要影響因素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思想防范水平不足,未能認識到錯誤意識形態及文化思想對自身的實際影響,任由部分錯誤文化思想對大學生思維認識進行侵襲,使大學生對不良文化產生一定思想認同感,久而久之,部分錯誤意識形態則在大學生思想認知中占據主導地位。二是新時代高校缺乏實際教育公信力,部分高校管理層及領導層未能在教育上以身作則、嚴于律己,進一步降低了大學生對高校信任感。

(四)高校網絡輿情視角下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滯后性

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推進,應保持一定的教育時效性,確保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干預,能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避免大學生在錯誤的思想路線中越走越遠。然而,部分高校的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未能制定安全教育的預警機制,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推進缺乏重視[2],使部分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問題長期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長此以往,隨著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逐步加重及外部意識形態滲透強度的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難度也將隨之提高。進而,為未來階段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埋下隱患。針對以上問題,高校應從完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預警機制及提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干預能力等層面,做好深入地教育研究與分析,根據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需求,制定科學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策略,通過了解網絡輿情視角下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1],為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穩步推進指明方向。

二、高校網絡輿情視角下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策略及途徑

(一)加強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環境營造

針對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先要強化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認同感,促使大學生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為其在更深層次對主流意識形態進行理解做好鋪墊。所以,加強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環境的營造至關重要,是提升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滲透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改變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錯誤認識的科學方式。對此,高校方面應在基礎科學教學及思政教育方面,融入部分主流意識形態學習概念,并利用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做好主流意識形態與各個學科之間的教學融合,有效將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思想嵌入教學工作的各項細節,使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思想,能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技術型專業人才的教育培養方面,要從馬克思主義辯證思想的視角,培養學生技術問題的解決能力,使學生能從辯證思想的角度對多種不同技術問題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看清部分基礎問題的本質。一方面,提升學生對部分問題的解決能力,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從馬克思主義辯證思想及唯物史觀的角度,形成既定的思維邏輯。以此,提升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實際有效性。

(二)強化高校教師隊伍及管理團隊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培訓

發揮榜樣力量,樹立大學生積極的學習榜樣,對于更好地推進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高校方面先要針對教師隊伍及管理團隊工作素質進行提升,集合主流意識形態的基本特點,做好面向教師隊伍及管理團隊的培訓工作,使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能從多個維度做好科學布局。譬如,在教師教育行為及日常行為舉止方面,應基于思政教育的相關要求,提升教師行為規范性。通過教師優先對部分思想、理念進行踐行,進一步對大學生產生政治與思想上的感化,使大學生能基于對教師嚴于律己、恪守己任的優良品格的學習,為未來階段大學生思想品質的自我提升提供學習榜樣。隨著教師教育影響力及行為影響的逐步加深,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亦可將深化榜樣的教育影響為切入點,更為科學地進行教育布局。此外,高校應建立學生、教師及管理團隊教育溝通平臺,幫助大學生開辟建議反饋途徑,提升高校解決大學生學習、生活問題的能力,改善大學生當前階段的學習、生活條件,緩解大學生學習焦慮與就業焦慮,使大學生能秉承積極心態參與未來階段學習實踐。隨著對大學生良好學習、生活心態的進一步調整,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可以從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習互動的角度,深化教師對學生學習問題的了解,使教師能更好地對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產生進行解析,豐富教師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路徑,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育關系,讓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不再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而是能促使大學生終身受益的重要教育策略。

(三)提升高校大學生思想安全及心理安全防范能力

強化大學生思想及心理安全防范能力,是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一環。西方政治團體之所以能有效運用新媒體進行大肆宣傳,并進一步培養部分大學生群體政治信徒。主要原因在于其抓住高校大學生存在學習痛點、生活痛點及教育痛點,使大學生在西方意識形態的侵蝕下一擊即潰。對此,高校方面應積極做好大學生思想安全及心理安全教育防范,針對目前大學生關注的問題給予正面解答,并秉承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對大學生活、學習中較為常見的教育矛盾、性別矛盾、思想矛盾等做好充分化解,基于公平、平等、公開及透明的基本原則,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排憂解難。例如,在針對貧富差距問題的解答方面,教師要從現實環境中貧富差距的形成與對我國建設發展影響的角度,做好更深層次的教育剖析,使大學生能充分對貧富差距的形成產生正面認識。并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鼓勵學生在改變部分社會問題及解決社會矛盾方面積極努力,使學生能為我國未來階段發展建設貢獻力量。此時,理想及信念的充分強化,將有效增強大學生思想安全及心理安全防范能力。另外,教師應在課程教學方面,通過人本理念的教育滲透及教育應用,充分體現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優越性,使大學生對我國改革開放發展及社會主義發展成果具有初步的了解,提升大學生責任感及自豪感。隨著大學生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學習感知能力的強化,其思想安全及心理安全水平勢必得到有效提升。

(四)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學習實踐

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具有獨特的發展優越性。然而,部分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獲得感不強,使其難以有效認識到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優越性。久而久之,大學生對于具有一定可視化的西方意識形態勢必形成一定的向往。對此,高校應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學習實踐,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積累,并基于學習實踐提升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獲得感,改變大學生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錯誤認識,有效實現對大學生思想覺悟及思想感悟能力的強化。例如,在針對部分大學生關注的熱點新聞及社會問題的研究方面,教師不應一味地對部分問題進行回避,要從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視角,對部分社會問題的形成及新聞熱點問題的本質進行研究,幫助學生從更多視角看待各類不同問題的產生,使學生能基于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學習,在思想上對自身進行全副武裝。以此,降低外來意識形態滲透對大學生構成負面影響,使大學生具備更強的思想領悟能力,為未來階段更好地推動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創造有利條件。另外,高校可以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實踐,更好地了解學生在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為未來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部分理論參考,使教師能有效掌握學生思想動態,提升教師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及時性,解決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滯后問題,進一步在大學生產生意識形態安全問題之前,做好科學的教育干預。進而,彌補傳統思政教育的單元化教育不足,使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能達到更高水平。

(五)推動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教學創新

推動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創新,是解決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滯后及教育內容方面的問題。其中,部分高校為提升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水平,開設專門了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課程。期望通過專業課程的教學[3],改變部分大學生在思想上的錯誤認識。然而,這一方式實際上收效甚微,未能發揮根本性的教育作用。究其原因,在部分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未能在教育實踐方面做好創新,使枯燥的教學環境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形成負面影響。因此,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創新的開展[3],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好布局:第一,針對大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特點及學習需求,有計劃地制定教育目標,并將大學生感興趣的政治話題及政治內容融入意識形態教育體系,使大學生能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課程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以此,提升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實際有效性。第二,對于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滯后性問題的解決,要從建立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預警機制的角度[4],做好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風險控制,有效降低外部因素干擾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影響,通過前提預警、前提發現及前提分析等方式,在大學生產生意識形態安全問題之前,將部分問題予以攔截。以此,提升后續階段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推進,消除部分教育隱患[2]。

三、高校網絡輿情視角下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反思

近年來,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似乎成為高校人才教育培養的重要內容。從教師的教育視角來看,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實際上是從思想上為大學生未來學習深造與崗位工作指明正確路徑,避免大學生在未來發展中誤入歧途。但從大學生個人視角來看,部分大學生認為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是政治洗腦的一種方式。之所以教師視角與大學生視角對于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看法存在嚴重區別,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推進未能給予學生呈現良好的教育環境。例如,部分高校一方面制造教育矛盾,另一方面又運用思政教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上安撫。最終,使大學生對高校失去信任感。高校教育公信力的缺失,勢必對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的推進形成阻礙。所以,高校推動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并非單方面從培養大學生良好個人品質及塑造大學生積極核心價值觀兩個層次進行教育改革,而是要從教育體系的優化、教育結構的調整、教育制度的革新及教育模式的改變等多個方面實現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全面化開展,使高校教師、高校管理層、高校黨支部及高校教育服務人員等,均受到意識形態教育的約束。以此,通過提升教育參與性及營造良好教育環境,能夠強化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輿情視角下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是新時代高校人才教育培養的重要一環。高校應充分做好面向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安全教育規劃,切實根據目前存在的教育問題,推進系統化的教育改革與教育創新工作,利用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的主導性優勢,科學地開展多方面的教育實踐,提升網絡輿情視角下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郝梓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研究[D].遼寧大學博士論文,2018.

[2]于小慶.高校網絡輿情視角下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1):194-195.

[3]梁金花.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21.

[4]周杰.基于“一帶一路”的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意識形態的挑戰與對策[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0):110-111.

作者:王霞 單位:太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