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05-12 14:57:40

導語: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研究

【摘要】鄂西土家族音樂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本文以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為例,從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信息化現狀和存在問題入手,提出檔案數字化解決方法,為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提供借鑒。

【關鍵詞】土家族音樂檔案;檔案數字化

鄂西土家族地處湖北西部,該地區東部與宜昌相鄰,南部接湖南、貴州,西北部地區與重慶毗鄰,包括恩施、建始、宣恩、利川、來鳳、鶴峰、咸豐和巴東八個縣市。鄂西土家族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能歌善舞,生活在此的人們經過一代代傳承創造出獨特豐富的土家族音樂文化。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提高,外來文化的進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逐漸改變,民族音樂文化受到強烈沖擊,對民族音樂不再重視,忽視民族音樂的傳承與傳播,導致一些優秀的民族音樂面臨嚴峻的形勢。檔案的本質特性是原始記錄性,是在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記錄。音樂檔案記錄了音樂的真實原貌,對瀕危失傳民族民間音樂保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以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為研究對象,探討民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辦法,旨在對民族音樂進行有效保護。

一、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信息化現狀

根據《藝術檔案管理辦法》,將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分為四類:1.文字類。包括各類音樂專著、音樂樂譜、音樂論文及各種音樂文化活動形成的材料;2.聲像類。包括音樂唱片、音樂錄影帶、音樂錄音帶、多媒體音樂等; 3.實物類。包括民族音樂中使用的吹奏樂器、拉弦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4.人物類。包括藝人口述材料、文字材料、音響材料、影像材料、研究材料等。按照對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的分類,發現檔案形式多樣,載體各異。紙質檔案作為檔案的主要形式,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出現模糊、褪變、氧化、腐蝕等不同程度的損壞。聲像檔案與實物檔案對于保存條件要求更高,對溫度、濕度規定嚴格。少數民族地區保存條件、相關設施以及專業人員配備不到位,不利于檔案的保管與利用。

二、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存在的問題

(一)檔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相關部門只關注經濟發展,對于音樂檔案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音樂檔案數字化更為忽視,沒有建立完善的檔案管理機制,導致音樂檔案數字化進程緩慢。同時,檔案數字化標準規范缺乏,雖然國家層面出臺了《紙質檔案數字化規范》《錄音錄像檔案數字化規范》《微縮膠片數字化技術規范》等檔案數字化行業標準,針對檔案數字化標準參數和軟硬件設置提出要求,但是在檔案數字化管理工作、業務工作、技術性標準等方面并沒有更詳細、更具有實操經驗的指導規范,導致檔案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缺少制度約束和規范指導。(二)基礎設施不足。檔案數字化建設需要配備完善專業的基礎設施,如數字化加工場地、服務器、掃描儀、存儲器等數字化設施設備,聲像檔案數字化設施設備要求更高。同時檔案數字化基礎設施還需要配備與之相適應的網絡設備與網絡安全技術,保證數字化的信息安全、信息存儲、信息共享等問題。鄂西土家族地區位于武陵山區,受經濟發展水平限制,資金投入有限,軟硬件設備不達標,達不到檔案數字化建設基礎設施的要求。(三)復合型人才缺乏。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需要兼具檔案專業知識、計算機信息技術知識和音樂專業知識,這三方面缺一不可。實際工作中,往往專業檔案知識或音樂專業人才,缺乏熟練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能力,無法進行深層次的檔案數字化建設;而計算機信息技術人才又缺乏檔案專業背景或者音樂專業知識,難以將信息技術與檔案和音樂相結合。復合型專業人才是音樂、檔案和數字化之間的橋梁,能夠讓音樂、檔案和數字化緊密融合。復合型專業人才缺失,嚴重影響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發展進程。

三、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問題解決方法

(一)完善檔案數字化管理制度。土家族音樂文化面臨“人在曲在,曲隨人走,人亡曲亡”的狀態,將土家族音樂進行檔案式保護需要越來越多的關注,各級行政主管部門要意識到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價值性、緊迫性。檔案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損壞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只有將檔案進行數字化才能更安全、更完整、更便捷地保存與利用。行政主管部門和檔案管理部門在鄂西土家族音樂數字化建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政府主管部門應不斷完善法制建設,鞏固其主導地位,加強對數字化建設的監督和指導。政府主管部門需要將檔案數字化工作納入工作計劃中,確保資金支持、設施設備保障、技術人才到位。建立健全科學合理、規范性強、操作性強的數字化管理制度,是保障數字化建設的基礎。要依據行業標準建立符合本地區的音樂檔案數字化管理制度,吸取優秀經驗成果,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綜合形成一套適合的管理制度。(二)加大投入,基礎設施有保障。加大資金投入是土家族音樂數字化建設的基礎,有了經費支持,數字化所需的掃描儀、刻錄機、計算機、打印機、光盤等硬件設施以及檔案數字化軟件、網絡建設等軟件設施就能得到保障。發揮行政主管部門的主導作用,在建立完善的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制度的基礎上,同時增加對數字化建設的資金投入。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政府主管部門用于公共文化建設的資金逐年增多,經費來源主要依靠政府經費撥款,也可拓展思路,作為研究項目,申請專項經費或者發動社會力量,獲得多渠道資金支持。積極尋找其他資金渠道,盡可能多地集合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工作中來。當地政府應給予檔案部門大力支持和宣傳,讓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的作用和意義得到社會廣泛 認可。(三)加大力度,培養復合型人才。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需要檔案專業知識、計算機信息技術、音樂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現檔案部門大多數從業人員有檔案專業知識背景,熟悉檔案收、管、存、用等基礎業務,但是對計算機技術或者相關音樂知識了解不足。對計算機信息技術不了解,導致檔案信息采集、數據庫建立、音視頻處理、數據掛接、數字化成果驗收等技術處理不善。沒有相關音樂知識背景對音樂檔案內容與類型的判斷會出現失誤,不能準確判斷文字類、聲像類、實物類和人物類檔案收集范圍。可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同時加強在職檔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力度,組織參加專題講座、外出培訓、研討會議等,不僅限于檔案專業學習培訓,還需要進行計算機技術和民族音樂知識培訓,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以及信息技術水平,為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順利推進提供人才保障。(四)應加大音樂檔案數字化的宣傳和推廣工作。目前,公眾對鄂西土家族音樂認知度很低,了解渠道主要是網絡媒體或者電視廣播等,除了民族音樂或檔案專業人員關注,大多數人幾乎不會關注,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更是如此。加強對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的宣傳,通過網絡、手機傳播方式,比如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微博推廣、網站發布等方式對鄂西土家族音樂進行傳播,讓公眾多方面獲取相關信息。只有拓寬受眾面,了解鄂西土家族音樂的魅力,發掘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的真正價值,才能集合社會力量,共同推進鄂西土家族音樂檔案數字化 建設。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時代檔案數字化建設是保護鄂西音樂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應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將民族音樂資源進行傳承與保護。因此,在檔案數字化建設過程中,要綜合完善的管理制度、相關部門的支持、基礎設施的保障、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等方面因素。基于此,確定鄂西音樂檔案數字化建設的最佳方案,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提升鄂西音樂保護工作的質量,從而真正有效實現檔案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龍芊良.高校聲像檔案數字化建設的問題與思考[J].北京檔案,2020(12):38-39.

[2]王博.檔案數字化建設的思考[J].黑龍江檔案,2020(5):50-51.

[3]房顏.檔案數字化建設策略探析[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0(12):151-156.

[4]曹文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藏族音樂藝術保護與傳承的新思路[J].青海民研,2009,20(4):124-126.

作者:李昂 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