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路徑
時間:2022-05-13 11:13:08
導語: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作為促進國家治理的重要部分,對國家在新發展階段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分析新發展階段下,國家審計在國家治理、信息技術以及合作發展層面存在的問題,設計出一條以國家治理戰略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發展為手段,以合作共贏為目標的路徑,以期為新發展階段的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發展階段;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
一、引言
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不僅要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還要把握住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在這種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期,中國逐步走上了以“高質量”為代名詞的新發展階段。國家審計現代化是國家審計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一次重要飛躍,能夠以其多方位的視角在反腐倡廉、黨政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等多個領域發揮其監督、預防等積極作用,是新發展階段促進國家治理“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隨著新發展階段的不段深入,以“高質量”為目標的發展要求逐步提高,國家審計現代化不再被視為簡單的“政府工具”而是希望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在審計全覆蓋的背景下,國家審計范圍進一步擴大,對其要求也逐步提高,可見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刻不容緩。這需要審計工作者擺正心態,積極進取,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國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昂揚的斗志克服重重困難。目前的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工作中還缺乏相應的響應措施,本文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時代特色,將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存在問題進行總結,并設計出一條促進國家審計現代化發展的路徑,為其在新發展階段的建設提供借鑒。
二、新發展階段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新發展階段,是以“高質量”為特色的發展階段,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作為促進國家治理的“助推器”,其自身的建設水平直接影響到國家的高質量發展。為了提升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水平,更有效地推動國家治理,本文分別從國家治理戰略層面、信息技術層面、合作層面對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
(一)信息技術利用不充分
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在新發展階段強調“高質量”發展,“高質量”一方面體現在效率,另一方面體現在效果。只有把效率和效果進行有機統一,才能更好地促進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現代數據信息化技術作為新發展階段提升審計質量,提高審計效率的有效途徑,對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目前的新發展階段,我國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前列,但有關審計的技術發展和應用卻較為緩慢。筆者以“審計技術”為主題在知網進行搜索,截止到2022年3月16日,共有5239篇相關文獻,以“國家審計技術”為主題在知網進行搜索,僅有392篇相關文獻,內部審計技術應用類文章只占到7.4%。可見,審計技術在國家審計中運用的較少。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首先,審計技術的創新度不足。目前,在實際工作中,比較先進且運用較為廣泛的技術有區塊鏈和RPA等,其創新數量與其他學科相差甚遠。另外,從審計技術的應用層面看,財政資金的限制使審計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使用較少。尤其是成本較高的技術(例如:運動遙感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使用次數少之又少。此外,審計人員的經驗與審計項目的難度也是影響審計技術運用的重要因素。在項目審查過程中,如果審計人員有充分的審計經驗,那么可以在成本效益原則下,不采用審計技術。相反,如果審計人員工作經驗不足,需要取得必要的技術支持,那么審計技術使用的頻次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審計人員的審計經驗也會促使審計人員對審計項目的難度形成評估,如果該項目難度過大,則必要的技術支持是被允許的。相反,如果該項目相對容易,在審計人員具備充分審計經驗和知識基礎的情況下,可以不采用審計技術。
(二)審計主體關系不協調
2022年1月1日,最新版審計法律在全國范圍內施行,審計法作為保障審計工作平穩運行的重要基石,能促進審計的現代化發展。在最新版的審計法律中,新增加了一款:“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聘請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與審計工作。”這是對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重視,這說明在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協調好審計主體的關系,充分利用審計資源。在以往的審計工作中,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分別有不同的職責和分工。國家審計一般是由國家審計機關實施,目的是維護政治經濟制度、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審計一般是由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為社會提供專業服務;內部審計一般是由部門或單位內部設置的審計機構對本單位進行的審計,目的是促進企業管理。這三者有著不同的職責與分工,在實際工作中,很少有交叉。因此,三者之間的信息渠道未打通,溝通不順暢,很可能導致重復審計或者審計資源的浪費。本次新修訂的審計法強調了合作發展的必要性,但在實際工作中審計的主體關系并未進行有效協調。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有限的審計資源限制了審計主體關系的發展。目前我國審計類型主要是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每種類型的審計對人才的需求都越來越大,而當前審計人員較少,審計工作繁重使其無暇顧及審計信息的傳遞,對不同種類的審計了解較少,阻礙了審計主體關系的協調發展。其次,審計項目的難易程度也是影響主體關系協調的因素。如果審計項目較為簡單,審計工作人員有能力完成項目,很可能就不需要外部的協助,主體之間的交流因此減少。如果審計項目較難,審計團隊不具備相應的知識或經驗,必要的外部支持能有效提高審計項目的質量和效率,這種情況就增加了主體之間的交流。最后,審計主體之間缺乏溝通渠道是影響主體關系協調的主要原因。現實中,審計主體各司其職,按部就班地在一定范圍內開展工作,對其它分支項目了解甚少。這導致審計人員對分支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了解,即使需要必要的外部支持,也無從下手。因此,溝通渠道是影響主體關系協調的主要因素。
三、新發展階段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路徑設計探究
本文通過分析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設計出一條以國家治理戰略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合作共贏為目標的路徑,以期為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提供借鑒。
(一)以國家治理戰略為基礎
國家審計是服務國家治理的一種工具,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我國已經邁入了新發展階段,國家審計為了更好地服務國家治理,也必須緊跟時代的潮流,把握時代的命脈,走向現代化道路。以國家治理戰略為基礎的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能抓住國家治理的重點,最大程度發揮國家審計的職能,推動國家建設,促進國家治理。因此,以國家治理戰略為基礎,是實現國家審計現代化的重要步驟。在新發展階段的背景下,以國家治理戰略為基礎的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能及時發現國家審計缺失的方面,尤其在審計全覆蓋的要求下,國家審計的范圍正不斷擴大。對于國家審計的現代化建設來說,國家治理戰略為國家審計范圍的擴大指明了方向。同時,以國家治理戰略為基礎促進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也對國家審計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國家審計人員應及時學習國家治理戰略。單位可以通過組織晨會、周會等方式召集參與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共同學習國家治理戰略。對于會議的組織者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能準確把握政策的方向和治理的重點。例如,我國目前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方略是全面依法治國。其次,審計人員要把國家治理方略與國家審計工作相結合。例如,《民法典》合同編新加入了有關準合同的規定,審計人員在合同審計過程中要注意準合同的特點,把握準合同審計的重點,促進審計高質量發展。
(二)以信息技術為手段
在新發展階段,由于新興技術的發展,國家審計技術也需要與時俱進,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審計也成為了時代必需品,而大數據審計技術在審計中能以其速度快、效率佳、效果好的優勢滿足當下社會需求,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功能。筆者以“大數據審計技術”為關鍵詞在知網進行搜索,截止到2022年3月16日,共有1154篇應用型文章,占審計技術類文章的20%。可見,信息技術已成為新發展階段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手段。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對國家審計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審計人員必須充分了解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單位可以通過實際操作,為審計人員演示使用信息技術的條件和方法。同時,可以將使用信息技術的審計工作效率與未使用信息技術的作對比,更直觀地讓審計人員體會到技術的優越性。其次,審計人員在工作中一味的運用信息技術不一定是最優選擇,還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審計人員必須參照資金的使用情況、使用信息技術的成本以及使用信息技術的投入與產出。在經過多方面的考量之后,審計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客觀地對是否使用信息技術做出判斷。最后,審計人員要看到技術的兩面性。一方面,信息技術能促進審計高質量發展,促進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可能會出現程序錯誤,導致審計的失敗。因此,在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審計人員不能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要時刻保持客觀、懷疑的態度。
(三)以合作共贏為目標
在新發展階段,國家審計現代化建社要走高質量發展的路,就必須充分整合并利用審計資源,聯合業內人士,以打造高質量審計、促進審計現代化建設為目標。以合作共贏為目標的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為國家審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建立主體關系之間的溝通渠道。單位可以定期召開審計工作交流會,邀請業內參與不同類型審計項目的審計人員交流工作中的心得體會,促進大家互相了解。其次,單位可以建立網絡自薦平臺。業內人士都可以向平臺發送自薦信,表明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以及所感興趣的方向,這樣能夠促進人員的流通,當業務需要外部支持時,能及時有效地抽調審計人員,保障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最后,通過公告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復審計,促進審計信息的流通。國家審計一般通過在審計署發布公告的形式對審計結果進行公開。而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很少以公告的形式進行結果公開。在遵守保密性原則的情況下,國家審計如果能夠聯合其他審計主體,對審計結果進行公告,使各主體之間相互了解,達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審計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促進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
四、結語
在新發展階段的背景下,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與中國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在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刻,雖然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但只要堅持以國家治理戰略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合作共贏為目標的路徑,就能從根本上促進國家審計現代化建設,促進新發展階段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蔡思培,程博.國家審計現代化內涵與發展路徑[J].商業會計,2021(24):35-37.
[2]杜浦.新常態背景下國家審計在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市場周刊,2021,34(07):94-96+125.
[3]趙溢鑫.國家審計推動民主法治現代化建設路徑研究[J].財政監督,2021(12):74-77.
[4]李媛.國家審計視角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路徑研究[J].西部財會,2021(04):71-73.
[5]曹云.論國家審計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促進作用[J].中國發展,2020,20(04):77-81.
[6]田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審計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J].江蘇商論,2019(04):74-76.
[7]趙軍鋒,金太軍.走向“審計國家”: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審計[J].江海學刊,2019(01):137-141.
作者:周念宜 牛澤昊 王亞美 單位:西京學院會計學院
- 上一篇:高校會計專業跨界融合改革路徑
- 下一篇:心臟術后氣管插管拔除吞咽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