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策略

時間:2022-05-17 09:43:08

導語: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策略

摘要:在鄉村振興中,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抓住機遇創新發展是值得探討的課題。文章首先通過調研發現鹽城老虎鞋創新發展中主要面臨的問題。其次,探析鄉村振興助力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的策略,最后針對鹽城老虎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條件,提出開發文化創意品牌提升經濟價值、拓寬教授渠道促進傳承與發展、體驗式旅游推動宣傳與創新等方法,進而為同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鹽城老虎鞋;創新發展;傳承

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是主要的內容之一。規劃中指出要立足鄉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優質載體,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1]。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鄉村重要的文化資源,對繁榮鄉村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鄉村文明的建設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離不開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才能夠充滿“生命力”。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當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應受到重視。因此,文章以此探究鄉村振興視角下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創新發展策略。

1鹽城老虎鞋概述

“老虎鞋”是一種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制作的童鞋,因鞋頭呈虎頭模樣,故又稱“虎頭鞋”。老虎鞋廣泛分布于山西、陜西、河南等地,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是中國“虎文化”的重要載體。老虎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生于鄉村,長于鄉村”,是鄉村民俗智慧的結晶。作為江蘇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鹽城老虎鞋,鞋樣多變、色彩鮮艷、針法多樣,鞋面形象傳神威風、栩栩如生,富有生機[2],是鹽城地區十分常見的傳統女紅,老一輩的父母通常會給孩子們穿老虎鞋來祝愿孩子長得虎頭虎腦,健康平安。老虎鞋原料簡單常見,制作流程簡明,每一雙老虎鞋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家每戶都可以學習制作,如圖1所示。老虎鞋是鄉村藝術的翹楚,鄉村是老虎鞋發展和傳播的重要場所之一。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各地政府大力發展鄉村經濟、鄉村文化,良好的生活條件也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保障。每年的村鎮展覽都會吸引一些村民學習制作老虎鞋,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鹽城老虎鞋的產量,為其注入新鮮血液,鄰里之間能夠加強老虎鞋制作的經驗交流,促進老虎鞋文化的傳播,如圖2所示。老虎鞋為鄉村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蘊,也為村民們帶去了祈福納祥、保佑平安、祝愿孩子健康成長的美好寓意。

2鹽城老虎鞋創新發展面臨的問題

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往往受限于多種因素,對于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不能只是簡單的保護,還需要在保護的基礎上讓其得到源源不斷的傳承創新才是長遠之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發展往往面臨著共性問題,只有找準發展道路上的阻礙,才能“對癥下藥”。通過實地調研與訪談,總結鹽城老虎鞋的發展中主要面臨的幾點問題。

2.1缺乏生活保障與待遇

一方面,傳承人收入較低,由于缺乏市場,鹽城老虎鞋的經濟效益較低,無法批量生產,若只從事制作老虎鞋甚至不能維持一般的生活水平,所以傳承人通常以務農或務工為主要經濟來源,且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維持基本生活上,把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副業,并只在閑暇之時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另一方面,缺乏扶持和待遇,當地有關部門尚未給予傳承人足夠的待遇和資金扶持,由于缺乏對群眾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的價值,傳承人的身份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與尊重。

2.2缺乏教授渠道與學員

首先,傳承人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不高,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周紀珍老太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王秀英、王華已是耳順之年,傳承技藝只能依靠口述或者手把手教學的方式,教授范圍有限,教授難度較大。其次,老虎鞋的傳承點鮮有人知,傳承人也比較低調,宣傳度較低,主要是親朋之間到傳承人家中拜訪學習,其他人不知從何學起。此外,老虎鞋的制作耗時長,純手工制作,無法使用機器代替,能夠熟練掌握制作技藝且具備獨立創作能力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前期投入較大,故年輕人不愿意學習,更不重視老虎鞋的發展,缺乏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最終形成青黃不接的局面。

2.3缺乏產品創新與宣傳

由于老虎鞋傳承人的精力有限,活動范圍有限,通常以家庭作坊式作為主要生產渠道且由于發展視野有限,缺乏對大眾喜好的了解,故老虎鞋在款式上鮮有大的改動與創新。老虎鞋的寓意本是盼望孩子能夠長得虎頭虎腦、健康強壯。如今,老虎鞋的吉祥寓意已經逐漸被人們所淡忘,社會功能性降低,鹽城地區的年輕一代為孩子準備老虎鞋的家庭越來越少。由于缺乏宣傳與推廣,老虎鞋逐漸喪失其原有的社會功能價值,銷售渠道也較為單一,通常是私人定制。由于缺乏市場,流行范圍有限,只能在鹽城當地及周圍地區小范圍傳播,偶爾出國展覽被國外買家收藏。

3鄉村振興視角下鹽城老虎鞋的創新發展策略

如今,鄉村振興戰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提供了機遇與平臺,在國家鄉村振興的政策助推下,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抓住機遇,追隨時代的發展,進行“活態化”轉變與創新性發展,充分發揮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實用價值等。讓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重新走進百姓的生活中,助力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活下去”,激發其潛在的經濟價值,促進鄉村振興。故此,針對上述鹽城老虎鞋的創新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以下創新發展策略。

3.1開發文化創意品牌提高經濟價值

在鄉村振興中,只有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拓寬鄉村振興的渠道,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現代設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傳承和發展鋪路,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實現再生的理想選擇[3]。打造文化創意品牌,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與傳承人的經濟收益是提高傳承人生活保障的有效辦法之一。鹽城老虎鞋具有豐富的設計資源,造型多變,紋樣新奇、顏色艷麗,每一雙老虎鞋都有其獨特的特征。在鹽城老虎鞋系列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制作中,如何巧妙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化設計手法相結合是關鍵,巧妙地傳達出老虎鞋的特色更是關鍵。鹽城老虎鞋的鞋面最具特色,顏色紛繁奪目,裝飾閃亮可愛;虎眼最為靈動,眼睛碩大炯炯有神;虎須最為張揚,恣意瀟灑、威風凜凜。在鹽城老虎鞋系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表達中,應首先提取老虎鞋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和圖案,將傳統老虎鞋的外形特征進行大膽的夸張或簡化。在系列眼罩設計中,抓住老虎鞋眼睛的特點,通過創意加工,把威武的虎頭、靈動的虎眼與眼罩巧妙結合,在眼罩上以“虎眼代替人眼”的想法生動形象,不同的眼罩神態不同,傳達的情感也不同,眼罩的創意增添了文化創意產品的趣味性(如圖3)。在系列絲巾設計中,通過連續、重復的設計手法,把虎的紋樣排列組合成新的圖案,制作成圖案精美、品質優良的絲巾,迎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如圖4)。2022年作為中國虎年,精美優雅的虎頭絲巾無論是作為紀念品,還是贈送友人的禮品都是上佳之選。如圖5所示,在系列T恤衫設計中,緊隨時代潮流,抓住當下熱點,“虎虎生威”“虎虎生風”“虎頭虎腦”“虎嘯風生”等和“虎”相關的詞匯往往能夠吸引大眾,一方面是對虎年的美好祝愿,另一方面是對虎文化的崇拜。簡單大方的T恤衫無疑是承載圖案的最好載體之一,既具有實用價值又符合當下潮流,能夠較為自然地貼合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系列襪子設計中,簡單印花,生產成本較低,產品小巧,物美價廉,可批量生產,提高銷售量,亦可作為其他旅游紀念品的附帶贈品,不僅能傳達出文化價值,還能展現出老虎鞋的特色(如圖6)。此外,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中,應避免粗制濫造、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售價過高等問題,作為當地的旅游紀念品應具有一定的紀念價值、收藏價值和使用價值,并且有質量保證。

3.2拓寬傳習路徑促進傳承發展

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加強鄉村文化工作的重點之一。有效地傳承發展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找到合理且巧妙的傳習路徑有助于傳承與發展,并且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此,拓寬傳習路徑是解決老虎鞋傳承方式單一、缺乏受眾的有效辦法。3.2.1走進校園基于地方文化的豐富性,在小學、中學設置地方文化教育內容。例如,王秀英老師就積極把老虎鞋帶入校園,在“雙減”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請進課堂”可以為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增添色彩,促進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從小培育孩子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圖7)。在高校當中設置老虎鞋創新教育課程,傳承人與設計專業教師聯合指導,不僅能傳授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的知識和技法,還能在傳承過程中創新[4]。老虎鞋作為首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一直都是同學們創作的熱點。應了解當下年輕人的喜好和審美,為年輕人接受民間傳統手工藝打下良好基礎。3.2.2政策扶持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政府應大力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發展。宣傳鹽城老虎鞋各個方面的價值,拍攝相關的宣傳片,緊跟時代潮流,使用短視頻或小程序的方式展示老虎鞋的經典作品、制作技法、吉祥寓意、歷史文化等。開辦鹽城老虎鞋展覽,如圖8所示,和群眾互動,號召更多人加入到鹽城老虎鞋的制作與傳承中來,調動屬地居民能動性,讓老虎鞋的吉祥寓意傳播到千家萬戶,使老虎鞋的社會功能性質得以體現,“活”在人民的日常生活里。同時,關注傳承人的生活狀態,給予傳承人良好的生活待遇,使傳承人不再為生計發愁,從而專心于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動,并且能夠招收更多徒弟,壯大傳承隊伍。3.2.3改善工藝一方面,簡化部分制作流程,提供材料與圖紙,將簡化后的流程編寫成口訣,方便記憶,便于教學。或是選用較為簡單的基礎形象教授制作,由于題材相對簡單,制作起來難度不大,很容易出效果,便于人們更直接簡單地體驗到老虎鞋的制作過程與樂趣,由淺入深,能夠激發人們對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另一方面,大膽使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就地取材,靈活創作,在與傳承人交談中得知,老虎鞋的原材料有一部分都是舊衣服、舊床單。王秀英奶奶就把家中的舊毛毯改造成老虎鞋的虎須與虎尾,只要顏色合適、質量合適,均可以用于老虎鞋的制作上,變廢為寶,降低生產成本(如圖9)。

3.3打造體驗旅游推動創新宣傳

體驗式旅游是一種預先設計并組織的、有一定程序的,顧客需要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參與,追求舒暢而獨特感受的旅游方式[5]。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式旅游,在游玩中增添一份“鄉情”,讓游客們體驗制作民間傳統手工藝的同時喚醒人們內心對于吉祥寓意的向往、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有利于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和傳播。鹽城老虎鞋技藝傳習方法是以家庭傳承為主,這樣的傳承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手藝人的發展視野與傳習范圍。鹽城老虎鞋是當地居民情感的寄托,一針一線都傾注了母親對于子女的喜愛和呵護,承載著普通百姓最樸素的愿望——祛病驅邪、保佑平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鄉村被打造成“特色田園鄉村”,經濟水平良好,具有主要的經濟產業,村民生活水平較高,生活內容豐富,開辦農家樂,擁有一定的旅游資源,打造體驗式旅游,開發老虎鞋制作材料包,教授基本制作流程,由游客根據自己的喜好、審美進行創作和設計,便于游客盡快上手和體驗老虎鞋的制作過程。在旅游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體驗式旅游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種體驗式的旅游模式可以增加游客對于文化的體驗感,加深旅行印象。對于游客來說,老虎鞋不僅僅只是一個旅游紀念品,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讓游客體會“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舐犢之情。其次,老虎鞋作為旅游紀念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隨著游客的足跡得以宣傳和推廣,二者互相成就。體驗式旅游的成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村民們參與到老虎鞋的制作和學習中,要想脫穎而出離不開創新和改變。

4結語

在鄉村振興中,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鄉村文化的根基之一,鄉村振興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發展的平臺與機遇。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往往受限于多種因素,堅持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造經濟價值,從而促進鄉村經濟振興、文化振興。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活在人群中,發揮社會價值才會被大眾接受和認可,才能夠得到長久的發展。不僅僅是鹽城老虎鞋,眾多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創新均是首要任務。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化和豐富人們的生活,有助于發揚我國民間優秀文化傳統、提高文化認同感,從而促進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中國政府網,

[2]張軍.鹽城老虎鞋藝術特色探析[J].創意與設計,2016(04):37-41.

[3]崔瑾.鄉村振興視域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J].農業經濟,2019(06):45-46.

[4]黃言濤,楊文琦.淺析北川羌族傳統草編產品的創新研發及運用途徑[J].設計,2020,33(07):64-67.

[5]陸大帥,楊敏.體驗式旅游前景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04):44-45.

作者:張軍 張雪萍 單位:江蘇大學 陳建偉鹽城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