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管理滲透傳統文化的實踐

時間:2022-05-23 09:00:59

導語:小學德育管理滲透傳統文化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德育管理滲透傳統文化的實踐

摘要:在我國立德樹人教育背景下,小學德育管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強德育管理創新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也順應了小學教育的改革趨勢。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將其引入小學德育管理,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精神文明建設質量。本文主要探討了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實踐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力的參考,從而優化小學德育管理模式,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

關鍵詞:小學德育管理;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開展和推進,立德樹人成為小學德育管理的根本任務,想要提升德育管理效率,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蘊藏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也飽含人生哲理和道德規范,是促進小學生精神文明、道德素質建設的優質精神食糧?;诖?,在新時期的小學德育管理中,教師應該深度明確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積極開發和利用傳統文化資源、滲透傳統文化元素,以期引領學生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從而提高小學德育管理實效性,下面我們就針對這一目標展開簡單策略探析。

一、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在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還是對教育體系創新來講,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經過深入的分析研討,我們將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歸納為三方面:第一,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優化德育管理模式。以往的小學德育管理模式缺乏創新性,很難激發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興趣,中國傳統文化具有豐富內涵,在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德育管理中,德育形式也更具創新性、趣味性和多樣性,從而實現對德育管理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參與德育學習的積極性。第二,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完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國五千年歷史文明發展所積淀的精神瑰寶,其中飽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規范是最優質的德育資源,在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精神視域,也能完善和推進學生的道德素養。第三,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有助于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國傳統文化承載著我們民族的道德理想、價值觀念和精神信仰,重視強調育人為本和人的主體性原則,加強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參悟文化價值精髓,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策略

(一)構建和諧的傳統文化環境,打造德育管理新風尚

環境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個和諧的德育環境,不但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也能從根本上提高德育管理效率。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滲透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滲透方法,就是從校園環境的建設入手,為學生構建和諧的傳統文化環境,使學生沉浸在滿溢傳統文化氛圍的校園中,接受傳統文化優質的精神滋養,不但可以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常態化滲透,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質,從而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诖?,在新時期的小學德育管理中,學校和教師應該深度明確加強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力構建和諧的傳統文化環境,既可以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在德育管理中的初步滲透,為德育管理效率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也能打造德育管理新風尚,引領全體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德育學習中,從而加快小學生精神文明和道德素養完善步伐[1]。首先,在構建傳統文化教育環境過程中,教育主體應該樹立德育管理和傳統文化教育一體化的環境建設導向,著力優化校園環境和班級環境,為學生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德育修養、學習興趣和人文情懷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既可以塑造新型德育管理模式,開創傳統文化教育引領道德素養發展新風向,也能發揮傳統文化的感染力,提升學生精神境界和文化底蘊,從而推動小學德育管理工作和傳統文化教育的相融相促。其次,小學教育主體在借助傳統文化資源優化德育管理環境過程中,還應該確保傳統文化元素在學科教學中的全面覆蓋,一來學科教學是開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平臺,二來各個學科的教學內容中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滲透點,這些都為傳統文化環境的構建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教育主體應該加強德育管理工作、學科教學工作以及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關聯對接,為學生打造滿載傳統人文氣息的學科學習環境,這樣不但可以使德育管理效率更上一層樓,也能切實將傳統文化元素植入學生的學習知識體系,從而兼顧小學生文化品格以及德育素質的培育。最后,小學班主任在優化德育管理和班級管理制度過程中,也應該滲透傳統文化中儒家的互敬互信思想,轉變以往的剛性管理策略,從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理解學生的角度出發,鼓勵學生參與班級德育管理制度的研討和制訂,既可以提升傳統文化和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融合效果,彰顯教師民主化、人性化的德育管理藝術,也能使傳統文化中的優質思想根植于學生的腦海,引領學生正確的行為選擇和價值取向,從而拓展傳統文化和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融合深度和廣度。

(二)創新德育管理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縱觀我國小學德育管理現狀,管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德育管理方法比較落后,欠缺創新性,不但會降低中國傳統文化在德育管理中的滲透效果,也很難激發學生參與德育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興趣不僅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態度,也是學生產生主動學習行為的必備條件。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道德素質都處于形成和發展階段,對于參與德育學習和傳統文化學習的態度大多源于興趣,激趣是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順利滲透的必要舉措?;诖?,在新時期的小學德育管理中,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需求以及傳統文化滲透目標,融入具有創新元素和趣味元素的德育管理方法,整合德育管理目標和傳統文化教育目標,既可以為德育管理模式注入更多活力,充分激發學生吸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也能提升德育管理模式與學情特點的適應性,彰顯學校以人為本的教學精神,從而顯著增強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滲透效果。首先,小學教育主體在創新德育管理方法時,必須先明晰學生在德育素質發展中的興趣需求和心理期待,借助學生喜愛的模式向學生呈現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驅動學生道德素質和文化品格的橫向和縱向延伸,增強學生參與德育學習和傳統文化探索的內驅動力,使當代小學生的關鍵能力品格在創新的德育管理模式中真正有所提升。其次,創新的德育管理方法依托于多元化管理手段的整合運用,教育主體只有先解決德育管理方法的單一性和滯后性,才能打破小學德育管理工作和傳統文化教育之間的溝通屏障,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因此,小學教育主體在優化德育管理方法時,應該有效引用傳統文化資源,輔助使用先進教育技術和手段,構建充滿活力的德育管理體系,疏通學生對傳統文化思想的學習渠道,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品德情操和個性品質,幫助學生充分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引領學生怡情養性,德學并進,從而為小學德育管理工作的改革發展開創一片坦途。

(三)加強傳統文化宣傳力度,多角度拓展學生人文視野

小學生處在較低的年齡段,知識儲備較為匱乏,尚未形成良好的人文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滲透效果。在以往的小學德育管理中,部分學校和教師只重視向學生灌輸道德思想,而忽略了傳統文化宣傳工作,容易阻礙學生人文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也不利于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長效滲透。針對這種不良局面,學校和教師必須從宏觀的視角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在德育管理中的滲透工作,全力加強傳統文化宣傳力度,引領學生近距離感知中國傳統文化,既可以多角度拓展學生的人文視野、完善學生的人文意識,也能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中道德思想的學習和領悟,從而大幅度提高小學德育管理有效性,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在德育管理中的合理滲透。在宣傳傳統文化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應該拓展思路,不僅要在學科教學中積極探索傳統文化元素的滲透途徑,還應該利用網絡和信息化手段創新傳統文化宣傳形式,這樣不但可以顯著增強中國傳統文化宣傳力度,也能優化落后的德育管理模式,從而開闊學生的人文視野和精神視域,進一步增強學生了解和吸收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興趣和熱情[2]。除此之外,小學教育主體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擴大傳統文化宣傳范圍時,還應該引入家校共育模式,讓家庭德育和校園德育的步伐保持一致,使學生的傳統人文視野得到最大程度的擴展,這樣既可以更新小學德育管理體系,也能讓家長承擔起傳統文化知識的輸出職責,從而更好地開發家庭和鄉土文化中的德育資源,推動小學生德育素質和人文情懷的協調發展。

(四)弘揚傳統文化精神,提升學生的德育修養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歷史文明發展所積淀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完善小學生德育修養的絕佳資源。傳統文化的寶貴之處在于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不但符合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振國興邦的不竭動力。小學生正處于正確行為習慣和道德思想養成的關鍵時期,學校和教師在德育管理中加強凸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不但可以深化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也能使學生吸收更加豐富的精神營養,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鑄造堅實的思想支撐?;诖耍趯⒅袊鴤鹘y文化滲透于小學德育管理過程中,學校應該加強提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思想、艱苦奮斗的精神等文化要素,著力弘揚傳統文化精神內核,既可以把握傳統文化滲透的關鍵點,充分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德育價值,也能大幅度提升小學生的德育修養和精神境界,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從而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力量能夠薪火相傳。

(五)組織學生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形載體,也是非常優質的德育資源。近年來,國學經典誦讀在教育領域備受推崇,主要原因是國學經典誦讀可以有效向學生輸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其中包括文化典籍、道德規范、文學藝術以及哲學宗教等文化要素,不但可以擴充學生的人文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和道德素質,也能啟迪學生的智慧心靈,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諧發展?;诖耍谛聲r期的小學德育管理中,學校和教師應該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國學經典誦讀課程,既可以打通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滲透渠道,促進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也能拓展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從而實現德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融合,提升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滲透效果。

(六)設計多樣化實踐活動,增強傳統文化在德育管理中的滲透效果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滲透工作。在以往的德育管理中,部分學校只落實了傳統文化理論層面的輸出,沒有跟進有效的實踐教育,不但無法達成最佳的傳統文化滲透效果,也導致學生喪失了實踐學習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只能停留在表層,很難吸收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無法養成良好的實踐意識和能力,從而阻礙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缺乏實踐教育的德育管理模式是不科學、不完整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效率也會大大降低,唯有加強實踐,才能幫助學生真正領會傳統文化的真諦,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诖?,在新時期的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學校和教師應該明確不足,根據傳統文化滲透目標積極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既可以顯著增強傳統文化在德育管理中的滲透效果,也能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鍛煉機會,促使學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全方位完善學生的德育素質和實踐能力[3]。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不但可以創新德育管理模式,也有助于學生德育素養的形成和構建,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必要舉措。基于此,在新時期的小學德育管理中,學校和教師應該全力創新德育管理方法,構建和諧的傳統文化環境,加強傳統文化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國學經典誦讀,設計多樣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吸收傳統文化精髓,領會優質的思想精神,從而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在德育管理中的成功滲透。

參考文獻:

[1]沈斌.德育為首,文化先行——淺談小學德育的方法與途徑[J].新課程,2021(30):231.

[2]王立君.小學德育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新課程,2021(26):227.

[3]張志斌.小學德育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初探[J].讀寫算,2021(17):41.

作者:趙永斌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柏樹鎮清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