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質量提高對策

時間:2022-05-27 09:02:15

導語:財政收入質量提高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收入質量提高對策

1提高湖南財政收入質量的基本思路

1.1要從國家治理層面把握提高湖南財政收入質量的著力點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下,地方財政收入質量管理是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不會也不可能脫離國家治理的基本框架。一是要站在國家治理高度調處好條塊之間的財力矛盾。湖南既要協調處理好以財政收入結構質量(湖南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占比情況)為考核指標的橫向部門間財力矛盾,也要解決好以地方實際有效稅率為主要考核指標的縱向政府間財力矛盾。二是要從國家治理現代化高度認識湖南財政收入質量管理目標的轉變。既要從縱向政府間角度防止湖南財政收入結構劣化,非有效收入產生的負外部性而損害湖南整體利益,又要從橫向部門間角度防止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通過“以費侵稅”行為來惡化地方營商環境,影響地方財源發展,進而影響湖南財政收入可持續增長的情況。三是要從國家治理層面,通過深化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不斷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從體制、制度層面實現湖南財政收入質量的提升。

1.2要把有利于推動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提高

湖南財政收入質量的發力點高質量財政收入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結果,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因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然會帶來地區經濟規模的持續增長,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微觀經濟主體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大大提高,地方財源規模也會持續增長,財源結構不斷優化,地區經濟對稅收和財政收入的貢獻都會大大提升,地方財政收入結構將持續優化,財政收入質量不斷提高。同樣,高質量財政收入也為地方政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地方政府無論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還是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構建新發展格局等都離不開財政資金支持。進入新發展階段,湖南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服務于湖南經濟發展,尤其是實體經濟發展。重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不斷增強湖南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競爭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以增強湖南經濟發展動能和湖南財政收入增長動力。在不斷推動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實現湖南財政收入結構優化和質量提升,實現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財政收入的良性互動。

1.3要把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作為提

高湖南財政收入質量的落腳點地方財政收入質量的提高是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現,同時,高質量的地方財政收入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地方政府要提高其財政收入質量,必須在國家治理體系內根據制度、體制和機制的不斷改革與完善,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加快發展本地區經濟,在做大地區經濟總量的同時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做大做強做優地方財源,并加強對財源的高效管控,將財源真正轉化為財政收入。實際上,提高地方財政收入質量的過程就是提升地方政府治財水平的過程,其結果表明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在不斷提升。同時,地方財政收入質量的提升,為地方政府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財力保障,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因此,提高湖南財政收入質量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湖南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2提高湖南財政收入質量的具體對策

(1)借國家層面的體制、制度調整改革之機,努力提高地方財政稅收收入占比,爭取更多地方可用財力,提高湖南財政收入的自主可控度。從國家治理層面,直接影響湖南財政收入質量的體制、制度主要是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轉移支付制度和稅收制度(尤其是地方稅體系的完善)。提高湖南財政收入質量,必須主動對接國家相關體制、制度改革方向,結合湖南省情,提前布局,贏得先機,為提升地方財政稅收收入占比和獲取更多的中央財政補助做好準備。一是要主動適應中央轉移支付制度的激勵約束政策導向,努力提高湖南實際有效稅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并盡可能把非有效收入比重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實現湖南標準財政收入最小化,真實反映湖南財政收入能力和地方財政困難程度,爭取更多的中央財政補助,實現湖南可用財力的增長和收入結構的改善。二是要借“十四五”時期“積極推進后移消費稅征稅環節并穩步下劃地方,結合消費稅立法統籌研究推進改革”“健全地方稅、直接稅體系”和“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適當擴大省級稅收管理權限”等國家財稅體制改革之機,積極培育地方稅源,優化湖南稅源結構,大力發展與房地產有關的行業和產業,比如,住房租售平臺建設,資產評估中介機構發展等。加快發展與消費稅改革相配套的相關消費品消費,提升實物消費品質和健康消費要求,培植壯大未來消費稅稅源,為消費稅收入逐步下劃給地方財政做準備,提高地方財政稅收收入占比。(2)通過完善相關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激勵市縣級政府和園區加強財源建設,杜絕虛假收入,提升收入質量。一是要完善政府績效考核中對財稅收入考核的相關指標。將財政收入結構指標(稅收收入占比情況及其增長速度)和稅收收入結構指標(增值稅占比情況及其增長速度、企業所得稅占比情況及其增長速度等)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范圍并賦予其較大權重;將“畝均稅收”等指標納入園區績效考核范圍。以此激勵市縣政府和園區追求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方式和更高質量的財政收入。二是要加強預算管理,充分考慮財源建設的周期性,搞好稅源預測,實施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和中期收入考核機制。三是要規范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自動補償”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激勵政策在地方財源建設中引領作用。針對2021年出臺的“財源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的目標任務,建議省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健全“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推進機制,對新增企業納稅人數量、新增規模企業納稅人數量、新增企業總部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和新培植納稅過10億元、過億元、過千萬元企業的市縣和園區給予其財政獎勵和補助,以提高市縣政府和園區財源建設的積極性。四是要加強對地方財政收入的日常監管,構建全方位監管體系,并加大對財政收入造假行為的打擊力度。(3)通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培植壯大湖南財源,提高經濟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經濟是財政收入的源泉,高質量財政收入離不開高質量財源,因此,提高湖南財政收入質量必須建設高質量財源。首先,要做“大”湖南財源。湖南要依托自身優勢,充分發揮財稅金融政策的支持引領作用,培育壯大地方財源。一是要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業產業化,提質農業農村基層設施,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搞好農產品倉儲、物流服務,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程度,培育一批湖南特色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第一產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二是要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支持縣城擴容升級,引導縣域特色產業、資源優勢產業和農村人口向縣城和中心鎮聚集,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著力夯實財源增長點。三是要加快發展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并應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培植更多湖南財源。四是要抓住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機遇,加快發展湖南金融服務、流通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和科技服務等新產業和新業態,培育新的財源增長點。五是要大力引導居民消費和引入外來消費,促進消費升級,倡導品質消費,以消費經濟為支點撬動湖南稅收收入增長。要加快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全面促進消費轉型升級,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在餐飲、文娛、紅色旅游等領域,把長沙打造成全國“網紅”消費第一城,引入更多的外來消費,使湖南經濟增長更好地建立在消費需求拉動的基礎上。六是要借助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建設,帶動與之配套的相關領域投資,培植更多湖南財源。重大項目建設既可以直接帶來地方稅收收入增長,也有利于補齊湖南基礎設施、市政工程、公共安全、公共衛生、生態環境、物資儲備、民生保障等領域的短板,優化投資環境,為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湖南應結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及湖南“十四五”規劃,圍繞“兩新一重”,集中財力,積極謀劃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并正確評估其帶來的稅源增長情況及對湖南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其次,要做“優”湖南財源。把湖南財源做強、做優,就是要對湖南現有財源(尤其是重點稅源和重大稅源行業、企業)進行轉型升級,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把湖南打造成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湖南GDP質量,提升經濟對財稅收入的貢獻率。一是要繼續推動湖南特色優勢產業和重點稅源企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等倍增工程,并對其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增強優勢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挖掘其稅收增長潛力。二是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湖南產業競爭力和微觀經濟主體經濟效益和效率,提高經濟對財稅收入的貢獻率。三是要加強“園區”建設和提質力度,提高其招商引資的吸引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要素集聚,創新人力、資本、技術等要素的供給渠道和方式,提高園區畝均稅收收入,并將其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和省級財政資金的激勵約束范圍,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財源增長的規模效應。(4)通過加強財源管控,提升湖南財政治財水平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財源并不等于財政收入,必須通過現代化征管手段和技術,完善的征管流程和征管機制,財源才能轉化為真實的財政收入。一是要加快財源信息化建設步伐。盡快建立一個跨部門協作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統一平臺,將財政、市場監管、稅務、國土、商務、發改、工信、統計、海關、公安、交通等相關職能部門掌握的基礎數據(尤其是各種涉稅信息)通過共享平臺實現跨部門共享,將共享的信息用于加強財源控管,并健全協稅護稅網絡體系,提高征收率。二是要建立財源精細化管理長效機制。建立全省聯動的動態財源管理機制,實時監控財源變動情況,確保經濟、財源與財政收入同步增長、同步提質。

參考文獻

[1]唐金倍,蘇志城,林燕珍.提高地方財政收入質量的若干思考[J].財政科學,2020,(3).

[2]許達哲.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抓手[J].新湘評論,2021,(10).

[3]毛偉明.以產業項目的大建設支撐“三高四新”戰略大落實[J].新湘評論,2021,(10).

作者:謝芬芳 單位:中共湖南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