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來華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分析
時間:2022-06-06 15:43:33
導語:高校來華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行自治管理是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結合工作實際,該文總結了依附型、獨立型與合作型三種來華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并對三種模式的適用性和不足之處進行了評析。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必要性
早在1919年10月,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在其早期作品《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中從學生和學校兩個視角給“學生自治”下了定義:一、從學生視角來說,學生自治是“學生結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續”。二、從學校視角來說,學生自治是“為學生準備種種機會,使學生能夠大家組織起來,養成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1]。陶行知關于學生自治定義的兩個方面深刻闡明了學生自治理論的兩個側面——學生自治既與學生有關,更與學校有關[2]。自治理論在我國高校中實踐運用多年,學生自治組織、學生社團十分活躍,在大學生的日常管理教育和校園文化氛圍營造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加快,來華留學生人數不斷攀高,這既是對我國高等教育的認可,也對我國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來華留學生作為我國高校學生的一部分,也應被納入自治管理范疇。
1來華留學生管理特征與現狀
1.1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文化背景多樣,管理難度大
據教育部統計,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18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學習[3]。由于來自不同的國家,留學生文化背景多樣,到異國他鄉求學容易產生文化休克等問題。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民風民俗,也讓留學生之間容易發生摩擦,產生矛盾,不少留學生還會在適應的過程中產生心理問題,這些都為高校留學生管理增加了難度。
1.2留學生管理人員素質與能力有待加強
對于留學生管理人員來說,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管理能力極為重要,這也恰恰是我國高校留學生管理人員所欠缺的。目前,我國留學生教育大多為英語或對外漢語授課,留學生教育管理人員大多具有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或對外漢語專業及相關專業教育背景。他們雖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主要局限于歐美國家,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和習俗了解不多,他們在管理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時,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往往導致他們無法游刃有余地處理問題。
1.3硬件與軟件跟不上留學生教育發展
隨著留學生規模的擴大,很多高校出現了教學、住宿等基礎設施發展跟不上留學生教育發展速度等問題,相應的軟件條件也無法滿足留學生的需求,如宿舍管理人員素質普遍偏低、沒有制定針對留學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等。
2實行留學生自治管理的必要性
2.1提高留學生管理質量與效率的需要
教育部于2006年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規定:“高等學校總體上要按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本、專科生一線專職輔導員崗位。”[3]根據2010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來華留學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學校須按照不低于中國學生輔導員的配備標準在各留學生所在院系配備輔導員。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留學生輔導員與留學生的比例很難達到1∶200。以大理大學為例,截至2020年12月,學校共有在讀留學生985人,分散在十多個二級學院,實行校院兩級管理模式,沒有配備專職輔導員,而是由各二級學院學生工作人員負責或兼職從事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留學生規模最大的臨床醫學院共有600多名在校留學生,但專職留學生管理人員僅1人。實行留學生自治管理是我國留學生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實行留學生自治管理,賦予留學生干部一定職責和權力,指導他們參與日常教育管理、活動組織開展等工作,協助管理人員處理瑣碎的事務性工作,能夠讓管理人員有更多時間研究如何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其次,實行留學生自治管理,有利于搭建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拉近留學生群體與學校管理部門之間的距離;借助學生干部的力量來解決管理人員無法解決的跨文化管理和溝通難題,能夠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師生矛盾和管理障礙,增進師生之間的互相理解,提高留學生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2.2培養知華友華愛華高素質留學生人才的需要
與中國學生一樣,大部分來華留學生也處于17~25歲的青年成長發展時期,他們思想活躍、精力旺盛、自我意識強,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追求榮譽和成就的心理傾向比較明顯。留學生自治管理組織可以為留學生搭建展示能力與才華的平臺,提供鍛煉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機會,有助于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輸送更多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留學生人才。實行留學生自治管理,不僅能夠促進中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而且能夠增強留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提升學生的留學體驗,進而提升留學生對中國的好感和滿意度,培養更多知華友華愛華的高素質留學生人才。
3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實證分析——以大理大學臨床醫學院為例
大理大學2002年開始招收來自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的本科留學生,2005年開始招收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南亞國家的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2012年開始批量招收留學碩士研究生。截至2020年,大理大學已招收來自多個國家的留學生2000多人,在校留學生人數近1000人。學校對留學生實行歸口管理體制,成立了專門負責留學生招生及日常管理的留學生教育服務中心,教務處負責留學生的學籍管理及教學計劃安排,各相關學院負責留學生的日常管理及組織開展具體的教學工作[4]。其中,臨床醫學院在讀留學生人數最多,2020年留學生人數超過600人。經過多年發展,絕大部分高校的中國學生自治組織制度完善、架構完整,通常包括學生會、宿舍自治管理委員會等組織,一般由團委或學生管理部門直接指導,這些組織是學生管理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根據留學生自治管理組織與中國學生自治組織的關系,筆者總結了依附型、獨立型與合作型三種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
3.1依附型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
大理大學臨床醫學院從2008年起,在院學生會下設立留學生部,部門成員由中國學生和留學生共同組成。在中國學生干部的帶領下,留學生與他們一同協助學院開展留學生日常管理、教育、宿舍管理等工作。這種模式為留學生提供了與中國學生交流與互動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在工作中快速學習組織、溝通、活動策劃等工作技能,了解中外文化差異。但是,由于主導力量為中國學生,留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未能得到發揮,而且參與面較窄,只有極少數留學生參與其中。這種模式適用于留學生人數少、尚不成規模、教育管理工作相對簡單的時候,可吸納少數優秀留學生參與學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學生管理效率,同時使管理更有針對性。
3.2獨立型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
獨立型留學生自治管理,即成立所有成員都是留學生的自治管理組織,在高校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開展留學生自治管理。這種模式適用于留學生人數較多、規模較大的高校,可充分調動留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留學生管理效率,尤其有利于解決跨文化管理中的很多難題。隨著留學生招生規模的擴大,依附型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大規模的留學生教育管理。為了提高留學生管理質量,使其更有針對性,學院于2015年10月成立了留學生會,下設主席團、秘書部、學習部、宿舍管理部、文體部和宣傳部。留學生會在留學生專職管理人員的直接指導下,協助學院開展宿舍衛生檢查、學生課堂考勤檢查、留學生訴求收集等各類留學生管理活動,在留學生群體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之間發揮了溝通橋梁作用。同時,留學生會也為學校培養了一批誠實可靠、工作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在學生中有威望,同時尊敬師長、知華友華愛華的優秀留學生干部,他們可以在學校的留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很好的上傳下達、協同管理作用。
3.3合作型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
自2015年學院成立留學生會后,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留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留學生會開展的工作也獲得了廣大留學生和教師的認可。但筆者在工作中也發現,由于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等問題,留學生干部在開展工作時,尤其是在需要與留學生群體以外的教師、學生或社會人員打交道時,存在不少困難。同時,留學生會的成立也使得留學生群體更加抱團,對外交流與溝通的意愿更弱、行動更少。本著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高素質醫學人才這一目標,臨床醫學院于2016年9月在學生會下設立了國際文化交流部。與之前的留學生部不同的是,這個部門不再參與留學生日常管理事務,而是主要負責對接留學生會,二者互相配合,共同組織開展中外學生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中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留學生會、國際文化交流部由團委和留學生專職管理人員共同指導,合作型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在中外學生自治組織的配合下,臨床醫學院先后組織開展了中外學生排球聯誼賽、中外學生文化沙龍、中外學生文化交流展覽會、中外學生文藝匯演、中印美食文化交流展、中外學生干部素質拓展、中外學生體育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大力推動了中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全校范圍內營造了良好的中外文化交流氛圍。留學生會工作內容從原來較為封閉和單一的日常行為規范、宿舍管理等拓展為日常教育管理、校園文體活動、中外文化交流等,留學生教育管理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與依附型和獨立型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相比,合作型留學生自治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充分發揮中外學生干部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促進中外學生交流和中外文化碰撞方面有顯著的效果,也更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在于,它在促進留學生中文和專業學習方面乏力,高校需要在留學生自治管理組織的作用發揮和部門構成上繼續探索和研究。
4結語
建立留學生自治管理組織,可以激發留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參與留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在高校留學生趨同化管理發展進程中,留學生自治管理組織將對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質量的提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伍德勤.陶行知關于學生自治的思想與實踐[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67-70.
[2]陳善卿.陶行知提倡“學生自治”的當代價值[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3(1):14-17.
[3]2018年來華留學統計[EB/OL].(2019-04-12)[2022-02-11].
[4]王斌,劉明,張如梅,等.大理大學南亞醫學留學生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J].大理大學學報,2016,1(10):98-100.
作者:張麗娟 胡林 田智 單位:大理大學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