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混合教學模式與農業氣象學課程探討

時間:2022-06-10 11:14:53

導語: O2O混合教學模式與農業氣象學課程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O2O混合教學模式與農業氣象學課程探討

摘要:隨著科學信息化飛速發展,高等教育教學迎來新任務,基于“互聯網+”“5G+”等信息技術的o2o教學模式以明顯的優勢領先傳統教育模式,為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更多途徑和新的思路。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環境情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將成為“新常態”。因此,文章結合學科特點及信息化背景下農業氣象學課程教學改革方向,提出高校農業氣象學教學的O2O教學模式,為新形勢下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O2O教學模式;農業氣象學;互聯網+;教學改革

農業氣象學是農學的專業基礎和核心課程,知識面覆蓋廣,學科交叉多,內容抽象,僅有的線下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要。新知識與新技術不斷更迭使其授課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增加,線上與線下混合展開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較系統、全面地認識農業生產和氣象條件之間的相互關系,牢固掌握農業氣象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專業的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在科學化、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大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育部提出全面推進“四新”建設[1]。線上線下,即O2O(OnlinetoOffline)在各個社會領域運用日漸廣泛,已逐步運用到教育領域,表現為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高度融合。并且,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我國逐步實現疫情防控常態化,高校教學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成為“新常態”[2]。針對農業氣象學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借助新時代“互聯網+”“5G+”的新技術,本文提出了高校農業氣象學的O2O教學模式。

1農業氣象學的O2O教學模式

O2O(OnlinetoOffline,線上線下)農業氣象學教學模式是指利用“互聯網+”“5G+”等信息技術將農業氣象學線上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將教學平臺由傳統的教室拓展為線上線下“雙平臺”,即線上資源學習與互動平臺和線下課堂教學平臺。農業氣象學O2O混合教學模式,實現知識在“兩線”的傳遞與內化,既體現了傳統課堂對知識的傳授和遷移的重視、強化課堂中“教”的優勢,又充分重視和解決了學生“學什么”“如何學”和“何處學”等問題;既體現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引導、啟發、監控的主導作用,又可以充分體現學生是具有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的學習主體角色。在教學資源方面,線下資源包括教師、教材、實驗室設備、教學課件等,線上資源包括網絡課程、視頻、圖片、講座、仿真平臺等,將現實與虛擬相融合,將多種信息、資源有效整合,延伸教與學的時空,一方面可以利用有效整合的教學資源彌補普通高等院校本身資源配置和資源類型不充盈的現象;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各高校、平臺間資源互通,充分利用各資源的有效價值。在教學評價方面,該教學模式將人工智能視域滲透于教育評價體系,能夠讓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督導、教師及學生等利益相關者全員參與到教育評價,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3]。同時,也充分響應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4]。

2農業氣象學O2O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案

2.1教學目標

(1)掌握氣象因素對作物生長發育影響的知識。(2)具備運用合適的方法和技術措施對作物生長環境進行調控管理的能力。(3)系統掌握農業氣象科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重視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的素質。

2.2教學方案

課題實施方案框架如圖1所示。2.2.1教師資源準備在課程教學前,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和相關大綱要求,將農業氣象學中幾個章節的非核心課程,包括緒論、大氣與農業、天氣與天氣預報、氣候和精準農業等幾個章節作為線上教學的課程。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后,針對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分別準備相應的教學資源,并在學生開展線上學習前,將線上資源(或鏈接)上傳至線上平臺(如QQ、釘釘、智慧樹),線上資源可以是教學視頻、慕課資源、微課視頻、PPT或教學講義等,也可以是各種氣象要素與農業關系的圖片、動態圖、雜志等。2.2.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將教材內容細分,對于基礎性且簡單的內容(如緒論、大氣與農業)由學生自主開展線上學習,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開展線上自主學習。學生通過學習教師準備的教學資源,在指定時間范圍內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包括習題、課程內容、測試等。并對自己無法理解的知識點或問題收集整理,老師在線答疑并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通過資源平臺的系統適時關注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包括學習進度、學習時間、資源偏好等,掌握學生學習的難點和興趣。2.2.3師生線下互動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自主學習情況,以教師為主導,在相應時間安排線下教學以完成線下教學內容。對課程中較為困難的章節,如輻射與農業、溫度與農業、風與農業等,其涉及的物理、地理基礎知識較多,主要采用線下教學。同時,利用好線上資源,如對于其中的一些原理和公式等內容結合線上慕課、微課和微視頻等資源進行動態展示,以便學生直觀理解。讓教師在課堂上把“死”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學起來有趣而滿意的課程。2.2.4師生線上線下討論在開展線上和線下教學時,教師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并及時解答學生疑問。教師根據課程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應用問題,并且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習,組內自主分工、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課程知識,同時訓練學生的團隊協作、知識遷移、知識創新等能力。2.2.5線上線下教學效果評價農業氣象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具有交叉性的應用型學科,其評價體系的構建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要改變傳統評價體系的主體單一、目的功利性等問題,因此,需要構建一套具有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多樣化的評價要素以及具有較強靈活性和較高豐富度的評價形式[5]的O2O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如圖2所示。農業氣象學O2O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是借助基于“互聯網+”“5G+”的網絡信息化教學平臺,以學生為中心,從課程、教師、教學管理、教學資源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價。在開展線上和線下教學時分別設置考核方案,包括平時簽到、作業完成情況、討論積極性和期末考試成績等。其中考勤、課堂問答、實驗和作業占比40%,期末考查占比60%。期末考查可以采取與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關的考核方式,比如讓學生自主到線上進行資源查閱,將所學到的基礎知識進行天氣播報,對全球變暖等問題可以進行辯論賽等,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將線上和線下課程的考核進行有機結合,通過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進行一次飛躍,將農業氣象學變為一項知識豐富且有趣的課程。O2O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的教育模式評價最突出的是將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將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以智慧數據化的形式呈現出來,不僅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學習效果、學習習慣等,更有利于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時能夠認清問題,及時查漏補缺,將真實的自我表現反饋出來[6]。對教學資源的評價包括線上資源和線下資源的評價,這對教師在選擇教學資源時有一定參考性,也對農業氣象學O2O教學模式探索研究有重要意義。2.2.6教師課后教學反思首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對授課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對O2O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和看法。其次,對學生課程考核成績進行量化分析,以評價O2O教學模式實際應用的效果。最后,總結O2O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成效及反映出的問題并進行教學反思,在后續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案,進一步提升后續教學的效果。圖2農業氣象學O2O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框架

3結束語

農業氣象學主要圍繞農業發展與現代化,其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術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隨著校園數字化教學進程的加速,大學教育教學迎來新的任務。農業氣象學O2O教學模式順勢而生,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將課程、實踐、拓展等教學流程進行重組,教師和學生可以以教學平臺為媒介,通過多點多線連接,實現線上、線下教育有機混合,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為大學教育教學提供新的方式和思路。

參考文獻:

[1]張進良,邢貞德,楊苗,等.大學雙線混融教學:內涵、因素與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2022(2):80-90.

[2]羅孟儒,袁小一,崔永.基于“區塊鏈”的高校數字教學資源共建共享[J].高校圖書館工作,2020,40(2):34-38+50.

[3]彭波,王偉清,張進良,等.人工智能視域下教育評價改革何以可能[J].當代教育論壇,2021(6):1-15.

[4]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10-13).[2021-11-02].

[5]湯飛飛,段輝軍.基于O2O教學模式的“電子商務概論”課程考核評價體系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1):110-111.

[6]汪琛.O2O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20(14):63-65.

作者:陳菲兒 薛海 呂博琳 嚴寬 單位:宜賓學院 農林與食品工程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