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綻放初中化學教學的新活力
時間:2022-06-12 10:01:04
導語:微課綻放初中化學教學的新活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改明確指出,要積極推進現代化教學改革進程,順應時代潮流,創新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率。微課是當前一種重要的現代化教學形式,與傳統教學相比更加生動有趣、易于理解,更容易被學生所接收。微課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進行觀看,滿足了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發揮微課的優勢,讓傳統課堂教學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情與動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初中化學;微課;應用;注意事項
微課讓我們的教學活動不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不僅能夠實現專項輔導,更突破了難點、重點知識內容帶來的阻礙,降低了教學的難度,簡化了教學的步驟,讓學生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學習活動更加靈活高效[1]。基于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微課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意義,發揮微課教學的優勢,推動現代化教學改革進程,打造高效化學課堂。
一、微課在化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鑒于微課的優勢和特點,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微課,將其有效應用于化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從而進一步提高化學教學的實效性。
(一)開展課前預習,幫助熟悉內容
實踐證明,預習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因為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提前了解即將要學習的知識點,為課堂正式學習做好準備,有了心理預期,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心理,同時也能掌握課堂核心知識內容,從而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為預習就是翻翻書,甚至很多學生認為,預習是一件無趣的事情,沒有足夠的重視,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精心設計微課內容,概括知識要點,幫助學生提前熟悉核心內容。例如,在學習“性質活潑的氧氣”這節課時,學生需要掌握氧氣的性質與用途以及制取氧氣的方法,在微課制作中,教師要挑選重點內容和難度較大的知識點,通過微課手段,將思考問題拋給學生,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知識框架,明確哪些知識點是核心內容,這樣一來,在課堂正式學習過程中,受心理暗示的影響,學生會著重學習自己認為的難點和重點部分,加深理解記憶,進一步完善知識架構。
(二)提供有效素材,促進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既然是主體就應該將機會和平臺還給學生,讓學生掌握主動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3]。過去學生自主學習主要是靠書本教材等學習資料,但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多樣化的,而教材資料卻是統一的,所以,教材等輔助資料并不能滿足所有教師的意愿,因為教材資料展示內容的方式一致,但有的教師善于使用圖形公式說明,而有的教師喜歡用實例來論證,當學生觀看的資料與教師教學習慣不一致時,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可能就會出現偏差,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制作的微課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首選,微課中會將難點知識和重點內容突出展示,引導學生構建完善知識架構。例如,在學習“自然界中的水”時,教師要善于使用“多鏡頭”形式,呈現水的凈化過程,當學生看到后就會明白這個知識點的重要性,深入分析教師想要表達的精髓,從而重點記憶,這樣一來,學生思考問題就會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學習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三)降低教學難度,突破學習障礙
化學為學生呈現的是微觀世界的一面,其涉及知識抽象性較強,以宏觀思維為主的學生要理解吃透這些知識點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這就需要教師來引導學生,微課就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將圖文、視頻插入到微課中,優化教學策略,降低教學難度,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原理,同時,還能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動力。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化學反應式以及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教師將演示實驗錄制成微課,將實驗具體過程以動態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一方面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降低理解難度,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實驗原理和具體操作方法,突破學習障礙。又如,在教學化學污染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為清晰地理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對大氣的污染,教師可以給大家呈現酸雨對環境的污染與危害的微課視頻資料,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工業廢氣對大氣的影響和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輔助層次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為了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堅持逐層遞進的原則,開展層次化教學,由基礎知識學習開始,逐層增加學習難度,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全面進步和發展。例如,在學習“原子和分子”這節課時,教師提前準備了微課學案,學生利用課前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提前熟悉知識內容,明確核心知識點,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課上借助微課進行教學,可以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自發地參與學習活動,準確區分原子和分子。課后,學生根據微課視頻進行復習鞏固,一方面強化知識理解記憶,另一方面新舊知識相結合,進一步完善知識架構。此外,借助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靈活調整學習計劃,既減輕了教師負擔,同時也減輕了學生壓力,教師有時間去整合師資力量,針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整,學生也能將精力放在重點難點知識的攻克上,掌握知識點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明確藥品、藥劑的使用方法和儲存技巧,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五)輔助化學實驗,提高實驗效果
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操作,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概念和化學原理的認知和理解,同時還能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幫助[4]。但化學實驗本身具有一定危險性,出于對學生人身安全的保護,有些危險性較高的實驗不適合讓學生親自操作,而教師隨堂演示又不方便學生觀察,不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實驗要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進行實驗演示,將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深化理解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借助微課還能演示操作不當帶來的危害,讓學生明白規范操作的重要意義,養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例如,“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對于學生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較高的精準度,以學生的知識基礎水平很難精準處理實驗數據,不利于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實驗過程,同時將實驗過程錄制下來。第一步,將水灌入硬質玻璃管中塞上橡皮塞,隨后將玻璃管中的水倒入量筒,量筒數值就是硬質玻璃管容積,標記為V1,隨后將氣球內氣體轉移到注射器內,即可獲得空氣的體積,標記為V2,由此可以得出反應前空氣體積為V1+V2。第二步,反應結束后,空氣體積會因為氧氣被消耗而減小,冷卻后根據注射器刻度讀出體積V3,因此,氧氣在實驗過程中總共消耗的體積為V1+V2-V3。第三步,根據教材中的提示,連接好實驗裝置,確保裝置氣密性符合要求,隨后將足量銅粉加入玻璃管中,一邊抽動注射器確保氧氣充分與銅粉接觸,一邊使用酒精燈為玻璃管加熱,等待氧氣和銅粉充分反應后,將冷卻的實驗裝置轉移到室外,抽出剩余氣體測量其體積。為了確保學生讀懂實驗數據,理解實驗原理,在觀看微課前,需要先對實驗的流程和原理進行了解,這樣才能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準確測量出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此外,初中化學教材中涉及一些微觀的化學反應,這些微觀反應難以用肉眼進行觀察,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口語描述,學生又難以深刻理解,僅憑學生的想象是無法達到預期目的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化微觀為宏觀,將微觀反應放大,模擬和放大實驗過程,讓學生用肉眼觀察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六)輔助學生復習,鞏固化學基礎
復習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記憶,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保障。但在中考升學的壓力下,學生不僅要面臨沉重的學業負擔,每天還要完成大量的作業,所以,提高復習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學生復習主要是以回顧舊知識為主,可以說整個過程都是在重復記憶知識點,雖然起到了加深印象,形成長久記憶的效果,但枯燥乏味的復習方式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熱情,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久而久之,復習效率就會越來越低,還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微課開展復習工作,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在強化舊知識的理解記憶外,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識架構,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會帶來巨大幫助。例如,在學習《氣體的提取與凈化》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將這節課的知識點進行細分,將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制作成微課,一方面可以在學習前進行預習,幫助學生提前熟悉知識內容,明確重點難點,提高課堂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用于課后復習,對于課上沒有理解或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二次學習,及時鞏固,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此外,微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復習方式,借助微課,學生可以在課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溝通,合作探究問題,實現了由被動學習開始向主動求知轉變,幫助不同層次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構建化學知識框架,既提高了復習效率,又提高了學生綜合能力,一舉兩得。
二、微課在化學教學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為了設計有效微課內容,發揮微課教學的優勢,教師在制作微課過程中還要注意幾個問題,用新課改教育理念精心制作微課。
(一)體現“微”的特點
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精悍的特點,這也是微課的優勢和精髓所在[5]。所以,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要嚴控時長,用時長會消磨學生耐心,用時短又可能講述不清楚重點,所以,時間最好控制在8分鐘左右。此外,微課的內容要以核心知識點為主,重在解決某一個難點問題,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障礙,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二)內容要講解透徹
由于微課不是現場教學,教師不能實時關注學生的表現和狀態,為此,微課內容一定要講解透徹,語言精練,思路清晰,能夠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動力。首先,教師要多使用“同學們”“大家”等稱呼,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給學生帶來面對面教學的感覺。其次,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調語速,根據知識的重要程度來調整變化,注意抑揚頓挫,融入豐富感情,讓學生感覺教師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教學環節要完整
微課雖然簡短,但教學設計卻是完整的,課題和中心要明確,教學目標要點明,在微課具體內容中要有實驗環節、講解環節、練習環節、答疑環節以及作業環節,要給學生一個完整學習過程的感覺,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發揮微課的優勢,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同時還能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要“適度”和“適量”
微課直觀形象、圖文并茂、動靜皆宜,但是教師在利用這一形式實施教學時,一定要遵循“適度”和“適量”的原則,不能亂用和濫用,更不能每節課都盲目使用。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有計劃地采用微課形式,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要確保教學微課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對于微觀的化學現象,應采用放大處理的方式,對于顯微鏡下的實驗過程,也要保證真實有效,并充分考慮實驗的全面性和科學性,確保實驗過程與實際相符。但微課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化學實驗。化學實驗往往真實體現出物體的發光、發熱、運動、形態及顏色的變化等過程,有的甚至出現爆炸等現象,采用微課呈現實驗,其趣味性和真實性必然達不到學生的心理要求,不利于學生實驗素養的培養,因此,要適度用微課輔助化學實驗。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微課教學的優秀經驗,利用微課將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選擇與整合,使其更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推動微課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發揮微課教學的優勢,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也要正確認識微課,不能片面強調微課的有效作用而喧賓奪主,掩蓋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果不加以注意,那么微課將無法充分發揮其有效作用,反而會阻礙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要適量適度地在化學教學中應用微課,從而全面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趙艷.論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20(8):297.
[2]李永霞.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才智,2020(10):188.
[3]崔紅蓮,李龍男.淺談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6):236-237.
[4]付艷霞.微視頻在初中化學教學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0(16):16-17.
[5]羅海軍.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10):18-19.
作者:張惠麗 劉蓓蓓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遄臺中學
- 上一篇:觀測支持度動態加權融合算法分析
- 下一篇:納稅人金融商品買入價和成本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