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心理彈性在教育的啟示
時間:2022-06-15 08:39:47
導語:中職學生心理彈性在教育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心理彈性是人們面對挫折時產生的一種保護機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可否認的作用。一些適度的受挫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心理彈性,心理素質也會有質的飛躍,綜合素質由良變優。通過論述心理彈性的概念和特點,闡述影響中職學生心理彈性的因素,得出心理彈性對現代教育的一些啟示。
關鍵詞:心理彈性;中職學生;教育啟示
近年來,心理彈性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熱點。作為一種重要的心理素質,它在保護個人成長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心理彈性能使個體在遇到逆境時不會崩潰,使個體在困難環境中表現出較強的心理彈性和復原力,并允許快速恢復[1]。當前教育工作對于學生的心理彈性關注度越來越高。中等職業教育是當前教育體系的一個關鍵要素,中職學生的教育工作同樣也需要給予重視。中職學生相對于傳統高中生所處的環境與學習情況存在差異。中職學生一般并非是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是因為中考失敗才進入中職院校,這表明中職學生在心理狀態上與高中生有著一定的差異。很多研究表明,中職學生大多表現為較為嚴重的自我中心意識,自我約束力比較欠缺,在面臨挫折時往往不容易很好地適應。因此,對中職學生的心理研究非常重要。
一、心理彈性的概念與特點
(一)心理彈性的概念
關于心理彈性的研究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至今已經有50余載,研究成果豐碩。心理彈性是人們在面對失敗、挫折、受傷等壓力的時候,學會自身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的一種能力,并綜合了許多的保護因素。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心理彈性水平,相對一些水平較低的學生在面對失敗與困境時很容易產生強烈的消極情緒,更有甚者會產生惡性的一些應激反應。而有著較好心理彈性水平的學生在面對困境時可以及時地從消極情緒中走出來,而且能夠樂觀地面對挫折。心理彈性良好的學生,克服困難與挫折的能力就越強。一個學生的心理彈性是好是壞也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有著很直接的聯系。心理彈性使學生能夠保持最出色的功能狀態,在其成長過程中心理彈性有著不可否認的關鍵作用。有的人盡管處在一個不利的環境中,但是卻能夠積極地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而有些人都易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問題。綜上所述,心理彈性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顯著的效果,現代教育可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示。
(二)心理彈性的特點
心理彈性是一種主體相對客體的特殊表現,有著下面四個方面的特點:其一是意識性。它表現為學生自身主動地接受和體現外部客觀刺激,主觀上體現主動踴躍的狀態。其二是互動性。心理彈性就是相互作用的主體與客體,其既受主體外界要素的限制,又能對客觀刺激做出有利的響應,并且能夠伴隨刺激進行有規律的變化,在外部變化中可以發生隨機的自我適應。另外,客體被主體所體現的過程中,其主體的心理要素會表現一種觸碰和流動的狀況。其三是整合性。心理彈性既是學生簡單的心理響應,又是體現學生個人行為的反饋,是一種兩者相互作用而表達出學生心理和外化于行的整體順式層次。其四是差異性。學生的心理彈性并非是死板的,為了表達客觀的一種刺激,其擁有均衡性和隨機性的表現,因為主客體本質的不同并且行為操作也不一樣,自然在特征上也會稍有不同,更表現出獨特的區別。以上四種特點主要體現在主體的適應能力方面,主體的自我調節正是對客體適應性的表現,這就是心理彈性的主要本質。
二、中職學生心理彈性影響因素
現如今,專家們對心理彈性開始了一系列的研究。結果顯示,影響心理彈性的原因分成兩類,即防御性因素、危險性因素。危險性因素既可以體現在個人因素,也可以體現在周邊的環境因素,其可以破壞學生身心健康,例如社會環境、父母親戚暴力、父母不和、家長離婚的子女、性格拘束的學生。然而,校園暴力等不利環境的存在,導致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發展沒有得到適當引導,進而導致其對恐懼和壓力情境的適應能力低下[2]。防御因素是有利因素,其能夠提高中職學生的心理彈性,中職學生的心理彈性還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個體的內在心理承受力和平靜度越強,心理彈性越高。良好的社會氛圍、和諧的家庭、正確的學校教育觀念等外部因素,使個體心理彈性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一)學生個體差異對心理彈性的影響
自身的評價認識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彈性有著一定的作用,有著自我認知的中職學生在遇到困難和失敗的時候,會積極鼓勵自己主動去分析解決問題,并且好的自我暗示能夠激發戰勝困難的潛在動力,只有這樣學生的自我應變能力才能越來越強,獲得高水平的心理彈性。反而悲觀的理念會使學生徒增自卑感,遇到困難先是自己否定自己,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消極的挫折感,出現了較差的隨機應變能力,使得心理彈性不強。學生之間的差別與遺傳因素有很大的聯系,重點體現在人的情感、個性等方面。相關研究發現,人的心理彈性的調整與人格、情緒、神經質的自我調節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研究表明,積極的情緒發泄,積極的人格特征,正確合理的自我認知均是個體心理彈性的保護因素。心理控制源也影響著心理彈性,心理控制源可以分為內外控制,內部控制者認為學生的行為和能力是掌控事件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外部控制者并不這么認為,他們認為事件的最終結果主要受到外部要素的影響。內部控制者有著很強的自信感,能夠利用內部一切歸因的方法,這樣的心理彈性水平自然很高;而外部控制者都想著用外部一切歸因,把事情發展的結果歸結于一些不可控的特殊力量,沒有自信感,故心理彈性水平較低。
(二)家庭對個體心理彈性的影響
家庭環境和氛圍對中職學生心理彈性的構建與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3]。作為中職學生成長的初始環境,家庭不僅是中職學生成長最重要的場合,也是影響學生心理彈性的重要因素。影響中職學生心理彈性最主要的家庭因素是早期的父母教育方式方法與和睦的家庭環境。然而,近年來由于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家庭氛圍、教育環境、教育方式方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子女的心理健康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研究表明,和睦有愛的家庭環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彈性。然而,在敵對的家庭環境中,學生正常人格的建立往往受到影響,強烈的應激反應不利于心理彈性的提高。
(三)學校對個體心理彈性的影響
學校是學生在父母家庭之外相處適應生活的另一種重要環境,這也是中職學生邁向社會的門檻。在青春期叛逆的中職學生更希望自由,也不想受家庭的約束,在這個時期,學校的作用有時會比家庭作用更重要。中職學生心理承受度較低,一般難以承受較大的壓力,加上一開始的失敗感,心理非常自卑且脆弱。這些學生只抱著在學?;旎烊兆拥膽B度,自我封閉而又不求上進。大多數中職學生認為只要有一門技能就足夠,因此漠視同樣重要的文化課,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學習動力,不能為自己的未來充分考慮。中職學生比普通高中生有更多的失敗和挫折經歷,是明顯的弱勢群體,怎樣能夠提高他們的心理彈性水平特別關鍵。而優良的校園文化氣息、尊敬師長的精神和完整的心理課程有利于中職學生心理彈性的全面發展。
(四)社會對個體心理彈性的影響
社會是一個對青少年發展起間接作用的大環境,良好的社會環境可以指導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4]。但是當今社會環境復雜多變,剛剛入職的中職學生可能會較難適應。有關專家提出運用社區心理彈性模型,通過中職學生對這種模型的反應,能夠判斷出社會生活的某些因素對心理彈性的影響及其機制,比如社會環境、人際關系、事業等。研究發現,適應力低的學生在一些挫折情境中更容易產生沖突,尤其是當工作中遇到困難和不被尊重時。所以,學生遇到困境和失敗的時候,應該有效率地進行外部干預以使他們獲得信心,動力十足,形成較好的心理彈性。由此可見,影響中職學生心理彈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上幾個,但它們缺乏進一步的互動研究。中職學生心理彈性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事物有了新的認識,面對突發事件時可以冷靜處理,心理彈性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個體個性的變化也是心理彈性動態變化的主要原因。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由于經歷的事情不同,人格也發生了變化,這也影響了心理彈性的測量。工作氛圍和環境等社會因素也會影響個體心理彈性的結果。中職學生的心理彈性是否受到損害或保護,這不僅取決于個體本身,還取決于社會環境。為了進一步探索中職學生的心理彈性,必須綜合考慮不同因素的個體差異和相互作用,全面系統地評價中職學生的心理彈性機制,從而為提高中職學生的心理彈性和心理可持續性提供系統的理論依據。
三、心理彈性對教育的啟示
(一)強化學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學生受挫能力
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學生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但如果學生的物質生活非常充裕就會出現很多問題。許多學生在溺愛中長大,父母為其鋪平了成長道路,反而使孩子缺少自主能力,不能在逆境中充分磨礪自己。因此,孩子非常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能接受失敗,害怕別人的指責?;诙喾N因素的綜合作用,中職學生的心理彈性水平是大不相同的。在此情形下,就得需要從中職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制訂適合的心理彈性解決計劃。例如,在學校舉辦心理健康溝通活動和實施社會實踐項目,讓學生在實踐項目中重新認識自我,積極克服困難,保持獨立思維,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梢詫π睦韽椥运捷^高的學生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這樣有助于他們進一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但對于適應力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應盡量避免挫折教育,擴大其心理適應力的范圍。采用激勵教育的方法來“儲存”心理彈性,從而抵消不利因素對其心理產生的影響,使其心理彈性水平保持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二)重視家庭的基本功能
中職學生最關鍵的成長環境就是家庭和學校。實驗得出,學生在兒童時期的安全感、父母的培養方法以及和睦的家庭成長環境對其心理彈性有著關鍵作用。家長要盡力使得家庭變得溫暖和諧,多觀察孩子的日常,讓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更加親密,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讓自己的孩子在平安喜樂的氛圍中茁壯成長,使孩子的人格不斷得到提升,進而提高心理彈性。學生的努力、積極向上、自信等特點,與他們身處在什么樣的家庭環境中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只有為中職學生營造出一個有愛溫馨的家庭,才會增強他們的心理彈性。
(三)重視學校的人際支持
今天,心理健康知識日漸普及,在學校教育中,人們會思考如何采取措施提高中職學生的心理彈性[5]。另外,學校是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另一個關鍵環境,同學之間的關系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都對其成長有著不可否認的重要作用。在某個階段,教師和同學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會超過家庭對學生的影響。畢竟,在父母那里得不到關愛的孩子會主動找教師和其他同學獲得贊同感,這段時期的他們如受到打擊很容易變得消極,此時就特別考驗一個教師的責任心、耐心、能力,要想著如何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大班級、貼近新社會,得到同學們的贊同。教師應積極關注學生,鼓勵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這些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中職學生應對困難、改善情緒和解決實際困難的重要心理支持[6]。在學校多舉行心理健康講座和增設心理培育課程,讓中職學生充分認識自己,樂觀地看待自己,突破常規完善自身的心理,敢于獨立面對困境。學生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斷提高,不畏懼挑戰,在以后人生的關鍵時刻都能積極應對,從而做到波瀾不驚,合理安排情緒的舒解,實現人生真正的價值。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學校要對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或發生較大變化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四)重視社會支持的作用
盡全力為中職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并且有效指引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這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與義務。失敗和困境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會發生,重要的是當我們的孩子做錯的時候,不要訓斥他們,不要引發其消極情緒,要耐心積極地引導孩子以樂觀的心態去處理失敗、傷心、失望等一系列消極的生活事件,只有一步一步地克服困難,才會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升華,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學生更加適應社會,得到社會的贊同。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讓花朵般的中職學生有著更溫和、養料更充分的土壤,才能使他們在困境中擁有更多健康的心理,提高心理彈性水平,幫助他們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吳瓊.中職生應對方式對心理彈性的影響及其提升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9.
[2]張勝碩,張勝翠.大專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現狀分析[J].科技風,2021(2):164—165.
[3]孟召敏.青少年心理彈性及其與父母教養方式、歸因風格的關系[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4]張卓爾.青少年心理彈性對教育的啟示[J].亞太教育,2015(21):269.
[5]常保瑞,方建東.心理彈性的研究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0(1):147—148.
[6]胡異男.論心理彈性及其教育啟示[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2):270.
作者:孫樹貞 單位:云南大學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
- 上一篇:中職數控加工實訓五位一體教學模式
- 下一篇:指向核心素養及高中物理教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