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美術鑒賞教材分析
時間:2022-06-20 08:43:49
導語:新版美術鑒賞教材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時代發展為美育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新變化,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成為美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中國美術基礎教育事業發生著質的飛躍。在中國現有的教育背景和政策下,新版美術鑒賞教材在編寫時比以往更加注重學習者的主體性,帶有鮮明的政治意識和人民情懷。它站在全球和人類發展歷史的角度,通過理性思辨,從更立體的維度,用經典藝術作品反映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推動美術課程與教學的革命,為成就新美育時代提供內容支撐,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一代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新美育時代;高中美術鑒賞;人美版;核心素養
進入新美育時代后,學生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內容,中國美術基礎教育事業也發生著質的飛躍。美術基礎教育逐漸從學科導向轉為育人導向,教學目標也從強調“雙基”到著重三維目標,再轉變為培養核心素養。作為此次美術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部分,美術鑒賞教材如何承載鮮明的國家意志和教育改革方向,實現美術學科的育人價值?筆者認為,較之以往的美術鑒賞教材,現行的教材主要從四個方面具體體現美術的育人價值。本文以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2019版)為例展開具體分析。
一、課程主體更包容
現代美術教材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信息載體,既要符合學科內容要求,又要符合中小學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知識、心理和認知特征。與舊版相比,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2019版)充分響應《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無論是美術學習內容的選擇還是設置的活動,都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在信息和觀念不斷流變的現代社會,我們把教材視為動態發展的事物,即在有序的變化中持續存在的教學腳本。多年來,我們提倡把“教材是學生的世界,變更為世界是學生的教材”,并在教材中倡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種提倡是在鼓勵寬容與開放的教材觀和教學視野,以教材輔助課堂。教材不應該成為美術教學的阻力,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幫助學生理性思辨接觸的教學內容和所有美術文化的觀念,包容學生主體的更多可能性。“美術鑒賞”模塊是普通高中美術課程七個模塊中的基礎和中心,是唯一的必修模塊。它與其他選修模塊之間并非完全割裂,而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無論是從時間縱深還是空間橫向來說,它都通過經典美術作品反映廣闊的藝術海洋,學生可以用美術知識和技能作舟,用理想精神作帆,徜徉于人類文明之中。單元式課題設置較之前的教科加深了學生對藝術世界的綜合立體認識,同時橫向加強了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及社會生活的關聯,專業性更強且個性更明顯。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需要為學生將來接受高等教育、職業發展做相應準備,新教科既需要著重拓展高中生的知識面,也需要向美術專業性發展更進一步,更要滿足不同情況下高中生對美術鑒賞的需求。例如,在人美版《美術鑒賞》教材的單元設置上,第二單元《圖像之美繪畫藝術》與選修繪畫模塊緊密相連。教材分別從表現方法、創作方式、審美視角和文化根源等方面分析國內外美術作品的藝術特征。通過對經典美術作品的鑒賞,學生將學習從藝術品中看作者反映的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體會中國與外國不同的創作思想、文化背景以及審美觀念,為進一步學習繪畫作好鋪墊。學生只有在鑒賞繪畫作品時了解不同創作構思的過程和方法,進而嘗試運用表現及象征等方式進行繪畫創作的練習,才能用繪畫表達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認識,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高中美術教師從傳統的以書為綱、以教材文本為綱的窠臼中轉變思路,樹立新課程意識,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2019版)基于高中學段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與美術學科在高中學段的要求而形成,著重拓展高中生的知識面,向美術專業性發展更進一步,同時注重美術鑒賞中評價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大膽評價美術作品。在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2019版)中,每個單元都有主要欄目──“經典解讀”,分別從描述、分析、解釋、評價四個方面對作品展開鑒賞,進行多種交流方式的開放性對話,以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鍛煉他們的思維反應速度與準確性,尤其是對于那些經典美術作品,要知道它們好在哪里,藝術價值何在。例如,為了進行更充分、更清晰的圖像識讀,第二單元主題──“程式與意蘊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經典解讀”用三頁大拉頁的形式全幅呈現了郭熙的著名作品《樹色平遠圖》。這本教材還以大拉頁的形式呈現了“中外美術史年表對照”,結合高中歷史學科理清中外美術發展脈絡,為學生的鑒賞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及資源。
二、政治導向更鮮明
信息時代圖像資料的空前豐富和泛濫導致現代美術教學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相對混亂,故而選擇美術資訊編撰美術教材就成為一件嚴肅、細致的工作,需要編寫者具備過人的智慧。認知教材的概念、作用、內容、編撰原則等是非常有必要的。教科書作為教材的形式之一,是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起著輔助教學的重要作用,也是課外學習的重要參考材料。美術教科書的導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篩選教材內容時,有意識地增加中國美術作品的類型和所占比重,可以使學生在鑒賞學習活動中探索美術作品包含的歷史文化價值,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2019版)中包含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明顯增多。優秀美術作品可以展現可視形象的藝術世界,展現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等發展的新成就和新成果,包含新時代精神的文化結晶,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蘊吸引師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充實、豐富、培養著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第六單元《時代之鏡──中國現代藝術》是新添加的中國現代美術內容,由“交流與傳承──東西文化碰撞中的藝術嬗變”“時代與變革──為人生而藝術”和“初心與使命──時代的美術擔當”三個單元組成,主要呈現了中國美術發展以及新中國成立后謳歌黨、祖國、人民、英雄的經典作品。該單元結合時代背景,展現現代美術發生、發展中的途徑和形態,形成了完整的中華文化發展脈絡。通過教學內容和鑒賞活動的不斷深入,學生對現實生活、時代發展、人生理想的感知將會更加深刻,并在“以情感人”的鑒賞過程中走向深度學習,進而自覺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如此潛移默化地將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復興中國夢的偉大理想相結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充實現有的高中美術教育結構和內容,從教材上體現國家意志,進而以立德樹人和落實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提升高中生的民族責任感和自豪感,使他們在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內容形式更立體豐富
通過美術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關于教材的政策也從“一綱一本”轉變為“一綱多本”。各地區教學水平與資源既存在共性,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教材內容的彈性也逐漸加大,這為實際教學的實施提供了便利。廣泛應用的各學齡覆蓋版本體系更加有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美術技能與知識,提升學科核心素養。蔡元培認為,美是具有普遍性的。美術鑒賞教材在內容上也需考慮普適性,內容和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實際教學情況和環境存在的差異,學習任務要實行多層級并列選擇設計。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靈活選擇,自主調整,甚至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的先后順序進行必要的改變。美術鑒賞教材實際上并不只是引導學生學習,它同樣對美術教師進行著教學的引導,培養著美術教師建構、批判和反思的能力。它提供自主學習的條件,幫助高中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對中外歷史上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和評判。新教材的研究與編寫都以一貫的美術教學大綱和美術課程標準為基準,但是在主題設置、內容呈現及活動形式等方面較之傳統教材有著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靈活的選擇。新版教材通過鼓勵高中美術教師開發本土優秀美術資源,將學生的美術鑒賞學習與社區藝術生活、社會文明建設、民族藝術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緊密結合,同時關注所處時代背景下美術教育的理論發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具體的教學內容。這樣做并不是否定美術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重要性,而是旨在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思索和應用融合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綜合應用思維,這對高中生其他科目的學習甚至未來發展都有很大幫助。以《美術鑒賞》為例,它超越以往的教材,創造性地將民間美術當作教材的獨立單元──第五單元“淳樸之情──民間美術”。它用人們生活中常見的民間美術形式介紹民間美術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美感特征。教材中展示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美術作品及活動內容激發了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民間美術的現狀展開思考。編者用“從泥土中誕生的美”和“濃郁鄉情的視覺呈現”兩個主題探討民間美術與農業文明的關系以及民間美術自成體系的造型與色彩觀念。進入第五單元,師生首先會遇到三個關于民間美術的小問題:為什么在很多人眼里,中國傳統民間美術有些土?鄉土氣息來自何方?它和我們的傳統文化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三個問題逐次深入,發人深省。教材分別從文化本源和造型手段兩個角度探索問題,引導學生得出的結論鏈條完整,形成呼應的關系。在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2019版)中,學習、探究方案存在兩個維度:課堂探究、超課堂探究,其中,超課堂探究更適用于課程實施條件較好的地區,需要更多課外實踐和個體間的協作才可以完成。第四單元主題一──“實體與虛空凝固的音樂”中設置了實地體驗大型公共建筑與居民的空間分布特征,且要求學生撰寫調查報道,用多媒體感受空間構成的學習任務。如果高中生希望進一步學習這方面的內容,也可以“用草圖為自己設計住宅”。學習任務差異性與選擇性能夠滿足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和不同教學環境的條件,活動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入也適應學生個體深入學習的需要。
四、體例組織更簡要清晰
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2019版)的編寫也有許多亮點:以往單課時教學轉變為主題單元式教學、內容以美術門類為依據進行整合、專業性更加顯著。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2019版)以單元主題設計構成教材結構和組織形式,新增加了單元情景與單元概述,學習任務依照“提出問題-深入思考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思路布置,體現出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精神。單元情景設置能夠明確學習主題,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觀察感受,搜集美術元素,探索表現方法,用交流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等方式鑒賞作品,十分具有導向性,體現出新時期普通高中課程的改革方向。單元概述則幫助學生從整體把握單元課程。提取關鍵詞更是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明示教學內容。各個單元采用對開頁重點突出代表作品,完整圖像與細節圖兼具的設置思路充分體現了美術學科的特性。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2019版)有著特色拉頁,如全幅呈現的郭熙的代表作品《樹色平遠圖》。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鑒賞經典,欣賞可視形象的藝術世界,感受時代精神的文化結晶。這本教材從目錄來看,內容與核心素養關聯極為密切,這既體現了美術專業知識技能要點,又點明美術學科中的教育功能,并且主題更加凝練。教材用單元代替單一課程設置,又整合美術知識幫助學生綜合認識美術。課本增加“知識窗”“測評”部分,引導教師采用確立評價目標和提出問題的方式進行教學,以便使課堂更有活力和針對性。教材將“學習活動”變為對應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評價”與“學習任務”,學習動作就與學科核心素養直接掛鉤,教師也可以自行組織符合教學情境和學情的教學活動。教材中的“思考與討論”變為“思考·探究”,“名家論述”改為“名家論藝”且出現頻率大幅度提升,編者結合新時期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過程的具體情況,推動著高中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材欄目的設置與課堂教學過程相符,又與《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的美術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緊密關聯、對應。學生只有了解美術創作帶有普遍性規律,即“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并能夠從美術基本元素入手進行鑒賞,才能和藝術家及其作品進行更加深入的對話,在美術歷史長河中遨游。時代發展為美育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許多國家正在探索新的美術教學策略和方法,以迎接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帶來的新觀念的挑戰。美育新時代是一個融合的時代,是多學科融合的時代:從教育層面看,它是五育并舉的融合;從時代背景看,它是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在中國現有的教育背景和政策下,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2019版)在編寫時比以往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它帶有鮮明的政治意識和人民情懷,且站在全球和人類發展歷史的角度,通過理性思辨,從更立體的維度,用經典藝術作品反映社會發展各方面的新變化,推動著美術課程與教學的革命,為成就新美育時代提供了內容支撐,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一代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賀榮敏,潘寧副.美術教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高旭彬.《美術鑒賞》(人美版)的基本編寫理念與教學路徑[J].中國中小學美術,2020(4):8-11.
[4]李瀅.新時代新教材新篇章──(2019)人美版高中美術教材和高中生一起走進新美育時代[J].中國中小學美術,2020(Z1):12-15.
[5]李力加.凸顯以美育人,落實立德樹人目標──人美版《美術鑒賞》簡介[J].中國中小學美術,2020(4):3-7.
作者:楊倩 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 上一篇:新媒體助推音樂文化傳播的價值
- 下一篇:心理護理對兒童眼科患兒家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