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現代金融專業群課程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21 14:58:59

導語:高職現代金融專業群課程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現代金融專業群課程體系研究

摘要:職業教育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為職業教育作用的發揮添磚加瓦。作為專業群建設的核心,課程體系構建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載體。本文剖析現有專業群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高職現代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秉承“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頂層互選”的設計思路,構建“平臺+模塊+方向”的課程體系,助力金融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金融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

1現有專業群課程體系存在的突出問題

1.1教學定位不準,實踐教學缺少特色

金融專業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在實踐中運用金融理論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培養技能型金融人才的綜合素質。當前在很多高職院校的金融教學中,盡管普遍開設實踐實訓課程,也在不斷提高實踐實訓教學學時的比例,但是在實訓課程設計方面存在滯后、更新緩慢等特點,難以適應現實市場需求的變化。多數高職院校開設的實踐實訓課程,基本上都是根據理論學習設置實訓內容,對于理論課程的依賴度較高,缺乏實踐特色,與現實的實踐要求存在明顯的差異;并且實訓實踐教學時間設置的相對較少(一般在一周到兩周),實訓內容過于碎片化,缺乏有效的系統性和現實性。在這種實訓模式下,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缺乏條理性和系統性,對于知識缺乏有效的理解,對于專業技能知識的學習往往局限于簡單的“學”,而缺乏必要的“思”,最終導致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另外,很多高職院校的金融實踐教學一般在校內實訓室進行,而金融行業中較為前沿的金融技術技能很難通過校內實訓室的模擬教學傳授給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很難感受到金融企業實際的工作環境,真實工作崗位所需的實踐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無法達到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1.2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不足,缺乏實踐教學環境

高職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環境主要由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兩大部分組成。在校內實訓室方面,很多高職院校對實踐教學的硬件設施投入不足,校內實訓室的條件相對較差,實訓教學所使用的模擬軟件更新速度緩慢,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金融行業市場,無法滿足金融相關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在校外實訓基地方面,高職院校與金融企業的合作交流非常稀少,不能充分利用金融業界的資源,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情況不夠理想,已建成的校外實訓基地也難以真正的進行學生實習,實訓效果較差,無法發揮實訓基地應有的作用。

1.3缺乏有效的教學管理和質量評價機制

完善的教學管理機制是保證教學有效開展的重要條件。目前在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中,存在著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現象。例如在校外實習中,學校與用人單位沒有對學生實習期間的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追蹤機制,這就使得在實習過程中對于學生的管理處于缺位狀態,最終導致教學實踐基地不能充分發揮教學的作用,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準確評估是學生三年高職生涯的重要環節,起到查驗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用。在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平衡的現象,重理論、輕實踐。這種現象同時體現在課程考核中,高職院校更側重于將試卷筆試的理論考試成績作為課程學習評價指標,而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卻處于一種缺位的狀態。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學生難以意識到實踐學習的重要性,進而會喪失在實踐環節學習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最終,高職院校培養出的畢業生業務實踐能力不達標,逐步偏離了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

2高職現代金融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

2.1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主要依據

構建課程體系需要以人才培養目標作為依據,課程體系圍繞著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教學內容和進程的構建。高職院校只有明確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共性與特性,才能合理的分類課程,形成完善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2.2以職業能力和崗位需求為核心

職業能力和崗位需求是課程體系構建的核心。高職院校以培養面向企業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其能力要素緊扣職業崗位特點,因此高職現代金融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以金融行業人才的能力需求為依據,動態適應金融市場的變化,建立一個職業能力和崗位需求相結合且擁有彈性的課程結構。這就需要對金融職業崗位群進行分析,掌握崗位群的分布、工作流程、工作任務與能力的要求等,對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制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

2.3以校企合作為支撐

校企合作是課程體系構建的支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構建要遵照市場的需求,校企合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校企合作既可以使高職院校了解現實企業對人才素質的實際需求,成為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依據;也能夠將實踐課程與真實崗位工作相融合,通過校外實訓、頂崗實習等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企業實踐中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業務技術能力。以企業為主導,以學校為主體,共同完成課程體系構建,滿足企業真實工作崗位需求,實現學生專業發展的目標。

2.4以證書和比賽要求為輔助

在構建課程體系過程中,進行課證對接、課賽融合。職業資格證書反映了學生專業技能的水平,提高了學生就業的砝碼,也是金融專業學生知識和技能儲備的內在需要。在構建課程體系時,要注意課程與相關證書的對接,提高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參與度和通過率。在技能大賽方面,參加相關技能大賽的學生與未參賽的學生相比,其對知識與業務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明顯的提高。職業證書與技能大賽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專業技能的提升都有積極作用。

3高職現代金融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現代金融專業群課程體系圍繞所針對的金融職業崗位群,分析專業間的聯系,研究不同課程之間異同性,按照由單一到復雜、分級開發的原則,對核心課程進行總體設計,打造一個公共平臺,使其與多個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相互關聯、開放共享,實現以基本發展要求為目的的“平臺”課程與不同專業人才分流培養的“模塊”課程相呼應,最終形成一個“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頂層互選”的課程群。整個課程群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也有利于新專業方向的拓展。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首先根據專業群所面向的金融行業企業,進行人才需求調研與分析,掌握專業群所面向的主要職業崗位群(如銀行柜員、金融產品營銷員、理財經理、證券經紀人等),分別對應金融服務與管理、農村金融、財富管理、證券實務四個專業方向。其次,分析所面向的職業崗位群,明晰各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目標。然后,根據職業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職業能力,按照由簡單到綜合的原則進行整合,分解出基本能力、專項能力與綜合能力,再遵照相近似的原則,從中歸納出專業群的共享課程與獨立專業課程。

4高職現代金融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構建

現代金融專業群課程體系圍繞所針對的金融職業崗位群,秉承“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頂層互選”的設計思路,構建“平臺+模塊+方向”的課程體系。

4.1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公共課程平臺

該平臺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基本文化素養、專業學習的基礎知識和自身的發展潛力,包含了公共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程兩大模塊,主要涉及的課程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就業指導、大學英語、大學語文、計算機應用基礎、體育等,這些課程為后續專業課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4.2基于專業群職業能力培養的專業群共享平臺

該平臺分別對應高職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讓學生建立金融業務基本技能為原則,培養學生的基礎專業技能。通過學習所開設的課程,學生既能掌握金融業務的基本技能,又能掌握經濟和金融職業領域的基礎知識,為后續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打下專業基礎。

4.3基于各專業核心能力綜合培養的專業核心課程平臺

該平臺是在職業院校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平臺,能夠根據各專業核心特點,讓學生掌握中小金融機構從業人員需要具備的各類金融知識,培養學生崗位核心職業能力和素質。

4.4基于個性化需要的任意選修課程平臺

根據金融業發展迅速的特點和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多可自選的專業教育課程資源,以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包含了金融分析模塊、銀行模塊、保險模塊和投資理財模塊,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和特長從中選擇一組專業方向課程進一步學習。

4.5確定課程組成及學分

為保證學生學習效果和完成情況,應對課程進行分組,并確定學分。首先,根據專業的不同,總學分應設定在140-160之間,每周的課時保持在20課時上下。其次,根據課程組的不同,確定不同的學分比重與開設學期。一般公共課程組的學分比重應在35%左右,安排在第一學年開設;專業課程組的學分比重保持在20%左右,安排在第二學年開設,課程數量控制在10門以內;各專業方向核心課程組的學分比重在15%左右,安排在第三學年的上學期進行,課程數量控制在5門以內。任意選修課程組學分比重占16%左右,課程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學年上學期開展。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的學分比重控制在14%,安排在第三學年下學期進行。為了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實踐教學環節的地位,實踐教學的學時數在總學時數中比重應不少于40%。

參考文獻

[1]米高磊,郭福春.“雙高”背景下高職專業群建設的內涵邏輯與實踐取向———以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6):138-144.

[2]蘇志鵬,廖春萍.高職金融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金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分析[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20,8(06):86-92.

[3]唐立偉,龍育才,李權.智能制造專業群崗課證融通課程體系構建[J].現代職業教育,2021,(43):50-51.

[4]陳桔華.“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專業群及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財富時代,2021,(09):115-118.

[5]任夢,趙佳,蔡曉棠.高職專業群建設的背景、困境表征與改革措施[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03):46-49.

[6]施穎.“雙高計劃”引領下金融服務專業群課程建設探討[J].今日財富,2019,(20):94-95.

作者:宋立溫 王莉 單位:山東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