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豐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時間:2022-06-23 15:03:42

導語:青稞豐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稞豐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中國青海省有著悠久的青稞種植歷史,青稞富含多種營養物質,成為青海省居民重要的糧食作物,同時也是帶動當地農戶脫貧致富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應用青稞豐產栽培技術,是提升青稞產量與質量的關鍵。

1選地整地

在種植青稞前,認真做好選地整地工作至關重要,這是提高青稞成活率的關鍵。青稞種植應采用輪作模式,可與油菜、馬鈴薯等作物輪作,禁止和麥類連作。確保所選擇的地塊土壤肥沃、疏松透氣,富含有機質。收割前茬作物后,及時進行深耕整地,耕作深度控制在20cm為宜,整地時應清理干凈田間雜草及殘枝枯葉,對土壤深翻晾曬,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及蟲卵。此外,整地時應施加充足的底肥,以充分腐熟發酵的農家有機肥為主,每公頃地施加1.5萬kg有機肥、75kg尿素即可。然后結合地塊走向,縱向作畦。最后,為減輕地下害蟲的影響,整地時可施加適量的克敵蟲。

2種子選擇與處理

認真做好選種工作,有助于提高青稞產量。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本地環境、氣候、降雨量、溫濕度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合理化選種,確保所選用的品種具備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和抗逆性,同時也應具備優質高產的特性。選種后應篩選種子,清理霉變、蟲蛀、缺損的種子。以青海省為例,適宜種植的青稞品種主要包括北青6號、北青9號、柴青1號、昆侖13號等。合理選種后,應使用藥劑拌種,常用藥物主要有苯醚甲環唑+40%甲基異柳磷、25%三唑酮、70%代森錳鋅+6%戊唑醇等,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率。

3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要合理控制好青稞播種時間,一般情況下,青稞宜早播,其根系更加發達,可充分吸收深層土壤水分及養分,成活率更高。青海省屬于高寒地區,適時早播有利于實現早熟早收。在青稞播種期間,應嚴格控制好其密度,結合所選用的青稞品種、播種方式、土壤墑情等多方面因素,實現合理密植。一般情況下,每公頃地播種225~255kg種子即可,每公頃地播種450萬粒為宜,播種時采用條播模式,行距控制在20cm左右。為防治青稞黑穗病、銹病,可使用15%粉銹靈拌種。播種時應均勻將種子撒施于溝內,然后覆土2cm,禁止超過5cm。

4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青稞種植的關鍵環節,田間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響青稞產量與質量,具體來說,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4.1合理施肥

肥料是青稞生長的必需品,及時合理施肥是提高產量的關鍵。分蘗期至拔節期是青稞生長關鍵期,對肥料需求量較大,若施肥不及時或不合理,會對青稞分蘗造成極大影響,導致弱苗等現象。要及時追加肥料,最好在降雨后追肥,一般情況下,每公頃地追加120kg尿素即可。青稞拔節期應結合其長勢適當追肥。針對肥力較低的地塊,在青稞生長周期內應施加3次肥料。在青稞抽穗后,即可停止追肥。在青稞生長后期,可噴施適量的葉面肥,每公頃地追加3000kg磷酸二氫鉀噴施葉面即可。

4.2合理灌水

青稞生長期間對于水分需求量較大,缺水會導致青稞生長緩慢,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因此,農戶應積極做好灌水工作。一般情況下,青稞全生育期灌水2次為宜,首次灌水時間為三葉一心期,2次灌水時間為開花期至灌漿初期,應選擇在晴朗無風的天氣灌水,避免青稞出現倒伏等現象。4.3防除雜草雜草會與青稞爭奪水分及養分,影響青稞生長,所以農戶要密切留意田間雜草生長狀況,及時落實除草工作。除草時,針對小規模雜草可采用人工除草法,針對大規模雜草可采用化學除草法。闊葉雜草可噴施24-D丁酯除草劑;野燕麥可噴施6.9%精惡唑禾草靈及5%唑啉草酯乳油等除草劑,均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5病蟲害綜合防治

5.1農業技術

農業技術防治青稞病蟲害,應從選種工作入手,優選優質高產且具備較強抗逆性和抗病蟲害性能的品種,堅持輪作,禁止連作;做好選地整地工作,深耕并暴曬土壤,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及蟲卵;施加充足的底肥,提高土壤肥力,滿足青稞生長需求,提高抵抗力,降低發病率;要重視清理田間雜草,破壞害蟲寄生場所,避免病蟲害發生;及時追肥灌水,滿足青稞生長對于水分和養分的需求,最好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法,結合土壤肥力狀況施肥,在避免資源浪費的同時,提高青稞產量;若降雨量過大,應及時排水,避免引發澇災。5.2物理技術物理技術防治青稞病蟲害,主要利用害蟲趨性實現防控,具備綠色無害的特性,并且防治效果顯著。可利用害蟲趨光性特征,在青稞田內設置頻振式殺蟲燈、太陽能殺蟲燈,能夠有效誘殺害蟲;可利用害蟲的趨味性特征,將糖醋液、性誘劑等放置于田間,亦可有效誘殺害蟲;可利用害蟲趨色性特征,將黃板、藍板等放置于田間,亦可有效誘殺蚜蟲等多種害蟲;可利用食誘技術,利用害蟲對生物制劑的規避性、拒食性,有效誘食捕殺害蟲。

5.3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防治青稞病蟲害,不僅不會造成藥物殘留及污染等現象,而且效果顯著,能夠更好地保障青稞產量與質量。應用生物技術時,主要是利用生物相互關系實現病蟲害防治,例如以鳥治蟲法,利用害蟲的鳥類天敵捕捉害蟲,減少田間害蟲數量,減輕病蟲害危害;以菌治蟲法,利用蘇云金桿菌、苦參堿、綠僵菌等,均可起到不錯的防蟲防病效果;以蟲治蟲法,利用赤眼蜂、瓢蟲等昆蟲,亦可實現對多種病蟲害的防治。

5.4化學技術

化學技術防治青稞病蟲害,易于造成污染及農藥殘留等現象,影響青稞品質。因此,要合理選用農藥,確保所選用的化學藥劑具備低毒、高效、無殘留的特征。當前,青稞常見病蟲害主要包括黑穗病、白粉病及蚜蟲、黏蟲等。針對青稞黑穗病,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kg兌細干土50kg撒施在地面上整地消毒再播種,降低病蟲害發病率,患病后的植株應及時拔出燒毀處理;針對青稞白粉病,可使用50%硫磺懸浮劑200mL兌水噴霧防治;針對青稞蚜蟲,可使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g兌水噴霧防治,效果顯著;針對青稞黏蟲,可使用2.5%敵百蟲粉劑2kg兌水噴霧防治。

6收獲與貯藏

青稞成熟后,應及時收獲,避免收獲過晚受雨淋影響青稞產量與質量,進而影響經濟效益。可采用人工收獲法,在發現75%以上植株莖葉變黃后即可進行收獲作業;亦可使用機械收獲法,在全部植株莖葉變黃后即可收獲。青稞完成收獲后,應進行脫粒晾曬,避免混雜,將雜粒篩除,并放置于陰涼通風干燥處,確保籽粒含水量在11%左右,保障種子貯存安全。綜上所述,青稞是青海省重要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保證其產量與質量至關重要。應重視對豐產栽培技術的應用,掌握豐產栽培技術要點,切實提高青稞產量與質量,助推青海省青稞產業良好發展。

作者:才讓吉 單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農牧和水利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