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分析

時間:2022-06-24 09:17:19

導語:傳統文化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文化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分析

摘要:旅游發展與區域傳統文化關系極為密切。作為南京的職業學校,必須要重視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其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融合路徑,創新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爭取培養出熟練掌握南京傳統文化知識,適合南京地區行業發展的旅游專業人才,從而推動南京旅游發展。

關鍵詞: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現狀;課程融合策略

一、引言

在全域旅游時代,旅游發展與區域傳統文化關系極為密切,城市即景區,文化即資源。南京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城市,六朝文化、南唐文化、明文化、民國文化等,都能在南京的眾多文化資源中得到見證,如景點文化資源、語言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以及民俗文化資源等。因而,發展南京旅游,應深深植根于南京區域傳統文化,充分發揮自身文化資源優勢,提升旅游從業人員文化素養。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雖然掌握了導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服務技能,但是對地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這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十分不利。我們要帶游客在南京看什么?對他們講什么?其核心就是文化,南京的區域文化。南京商業學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旅游行業人才的一線學校,必須要重視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其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融合路徑,創新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爭取培養出熟練掌握南京傳統文化知識,適合南京地區行業發展的旅游專業人才。而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他們不僅僅是學習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更要成為區域傳統文化的宣講者和傳承者。所以如何把這些傳統文化融合到課堂教學中,讓南京區域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傳承,是值得每一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深思的。

二、南京區域傳統文化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融合現狀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師生對南京區域傳統文化的認識現狀以及相應課程的教學情況,筆者利用問卷星平臺設計了《旅游管理專業南京區域傳統文化課程教學調查(教師版)》和《旅游管理專業南京區域傳統文化課程教學調查(學生版)》兩份問卷,分別對南京商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老師和學生,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一)調查說明。1.調查內容。本調查針對教師和學生分別設計了兩份問卷,從師生對南京區域傳統文化的需求和興趣、南京區域傳統文化課程教學現狀、師生感興趣的南京區域傳統文化內容、師生愿意接受的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教學模式等四個方面,對南京商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師生進行了問卷調查。2.調查方法。本調查利用問卷星軟件設計電子問卷,采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對南京商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師生進行網絡問卷調查。3.調查對象。本調查共回收了199份問卷,其中教師問卷33份,學生問卷166份,均來自南京商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二)調查結果及分析。1.南京區域傳統文化課堂不能滿足學生需求。調查結果顯示,有92.17%的學生表示對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有興趣,其中有39.76%的學生表示對南京區域傳統文化興趣濃厚。然而,超過70%的學生卻對南京區域傳統文化了解不多。這里很明顯產生了矛盾點,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多年的學習并未讓他們對身邊的文化有更深厚的了解,說明學習效果不佳。調查中,有80.72%的學生認為學習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學校的課程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學校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提高南京區域傳統文化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學校也要開發建設更多的關于南京區域傳統文化的課程。2.南京區域傳統文化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因種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南京商業學校區域傳統文化教師力量相對薄弱,在對南京商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33名教師調查結果顯示,54.54%的教師對南京區域傳統文化了解度不高,即使是專業課教師,還有20%的人對南京區域傳統文化不是很了解。正因為了解度不高,所以很多教師在課程中沒有涉及過南京區域傳統文化,只是在社會實踐中偶爾組織過相關活動,但不具備延續性。有教師表示這樣的專題教學活動設計有難度,操作也不易。3.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教材內容不符學生興趣。目前所開設的旅游專業課往往是學校按照人才培養計劃去安排教材,并沒有針對學生興趣點去開發區域傳統文化教材。調查結果顯示,當問及學生對地域文化哪些方面感興趣時,飲食文化所占比最高,達到89.16%,其次是風景名勝,占86.75%。另外社會風俗、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學藝術依次排后,排名最后一位的是體育活動,占比53.61%。由此可以看出,多數同學愿意挖掘南京區域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涵,特別是感興趣的是飲食文化、風景名勝、社會風俗等特色文化。4.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教學模式有待改進。目前學校有關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教學僅限于課堂,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導致教師可選擇的教學方式也不多,多數是機械式的背誦,很顯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適合現代學生的心理需求。調查結果顯示,在問及學生認為最好的教學模式是哪一種時,78.79%的教師和45.18%的學生選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問及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哪一種時,45.89%的學生選擇參與社會文化實踐活動。由此可見,在教學模式和方式上,學生更傾向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更愿意走出課堂,親身參與社會文化社會實踐活動。(三)調查結論。旅游發展與區域傳統文化關系極為密切。自古“天下財富出于東南,而金陵為其會”,南京又是十朝都會,“衣冠文物盛于東南和都市大氣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露出幾分儒雅之氣,豪杰之風,斯文秀美,亢朗沖融?!蓖瑫r南京作為天下文樞所在,文化底蘊深厚。因而,發展南京旅游,應深深植根于南京區域傳統文化,充分發揮自身文化資源優勢,打造特色旅游產品,提升旅游從業人員文化素養。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雖然掌握了導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服務技能,但是對地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這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十分不利。南京商業學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旅游行業人才的一線學校,必須要重視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其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融合路徑,創新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爭取培養出熟練掌握南京傳統文化知識,適合南京地區行業發展的旅游專業人才,弘揚南京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南京旅游發展。

三、南京區域傳統文化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融合策略探究

眾所周知,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程的開發與設置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息息相關?;谏鲜稣{查結論,筆者所在南京商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團隊,通過查閱相關理論和資料,觀摩專題課程,大膽探索南京區域傳統文化與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融合路徑。(一)“課程思政”理念先行,構筑立體文化育人體系。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憑借。南京區域傳統文化種類繁多,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其進行細分,梳理其文化脈絡及其特征,最終確立以文化專題形式來開發教材。教師依照南京區域傳統文化分類,定出了“南京地方名人文化”“南京茶文化”等教學專題,編寫了系列校本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專業教師在編寫傳統紙質教材外,還與行業企業專家合作開發了《行天下·南京——旅游專業VR全景教材》。目前,國家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以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需求。該套教材便是基于現代VR技術開發,它打破了時間、空間、視角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學生們戴上VR眼鏡,隨著腳下步伐的移動,仿佛來到南京導游考證的10個景點,可以反復地看、聽、模擬講解,再把所學要點整理在活頁式教材上,它跨越了時空的界限,打造仿真式教學、沉浸式教學,增強學生的實地體驗和課堂學習效率。(三)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互聯網信息大發展時代,教師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越來越成為主流。旅游管理專業教師一致認為對于南京區域傳統文化的教學不應該拘泥于一種形式。研究南京茶文化的老師不僅開發了相關教材,還錄制了相關微課,既有利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學習,也供旅游職業相關人員培訓、學習使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進一步豐富網絡課程的內容,優化課程結構,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適量的生活化課程,從不一樣的視角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特殊魅力,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開發了以“游然心動,行走金陵——商業學校旅游系教師帶你愛上南京”為主題的在線教學項目。該項目由十個專題構成,囊括了南京最獨具特色的10大景點,每個景點都采用視頻播放、教師同步講解介紹的授課形式,讓同學們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能借助在線平臺網上授課實現足不出戶游金陵,身臨其境地感受學習的樂趣,既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激發學生愛國愛南京的情懷。2020年6月,該項目被評為南京市職業學校優秀在線教學項目。(四)堅持行動導向教學,注重開展專業實踐。行動導向教學是以“行動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通過引導學生完成某一方面“任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行動導向教學強調一種理念,根據方法復雜程度,分為項目導向、實驗導向、問題導向的三個教學層次。結合南京區域傳統文化背景,專業教師設計了一個主題為“跟著李白游金陵”的綜合實踐項目,要求學生以李白詩詞為線索,開發相關旅游項目。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分小組梳理出李白有關金陵的詩詞。在分析鑒賞詩詞的基礎上,挖掘出相關旅游元素。為了了解這些元素背后蘊含的深厚文化歷史底蘊,教師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學術搜索平臺查閱文獻,并且實地走訪勘查,最終各小組利用PPT或視頻匯報項目成果。有的小組根據李白的足跡,設計出“跟著李白游金陵”的獨特旅游線路,并撰寫了相關線路導游詞;有的小組依照李白詩詞中提及的美食,開發了“李白美食匯”項目,撰寫相關調研報告,籌劃舉辦美食旅游項目;有的小組提取了李白詩詞中獨特美好的文化元素,如“青梅竹馬”文化意象,策劃了“青梅竹馬”長干創意市集,并提交了相關文旅主題創意策劃項目書。應該說,這樣的教學便是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文化與專業學習是息息相關的。在仿真工作情境中,學生能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當然,行動導向教學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是零散隨機的活動,而應該是有設計、有理念、有預期的行動過程設計。

四、結語

南京區域傳統文化范圍很廣很大,在搜集傳統文化資源時,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往往會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和擅長方向展開研究,導致區域傳統文化相關研究的點比較分散。下一步,專業教師會深耕一種南京區域傳統文化,深度挖掘該區域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同時研學旅行是現在的一個熱門話題,未來可以考慮把南京區域傳統文化同研學旅行相結合進行研究,又可以衍生出若干的研學旅游項目課程。比如,南京民國文化之旅、南京小茶人、南京佛教文化之旅、暢游南京園林,讓學生不僅跟著課本去旅行,更是跟著南京區域文化去旅行,可謂意義深遠。這樣的結合不但有教育意義,也會帶來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顧躍峰.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區域文化課程開發設置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5-7.

[2]鮑潤華.地域文化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特色化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運用[J].鴨綠江(下半月),2019,795(10):60.

[3]肖飛.高職院校地域文化課程開發建設的調研[J].青年時代,2019(33):211-212.

作者: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