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振興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
時間:2022-07-11 16:05:36
導語:東北振興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東北振興”已成為國家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時代的呼喚,加快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促進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高校作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輸出高地,承擔著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重任。從東北地區經濟振興視角分析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特質和現狀,從培養模式轉變、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建立創新創業項目培育與孵化機制等四方面,探究如何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期達到促進培養適應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東北振興;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機制
一、引言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標志著“東北振興”戰略開始實施。自此十幾年來東北地區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但同南方地區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2021年9月,國務院批復了《東北全面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預示著未來五年東北經濟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2015年5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推進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工作。在“東北振興”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高校作為將最具創新創業潛質的大學生培養成為創新創業人才的搖籃,要抓住未來五年“東北振興”的新機遇,結合“雙創”的時代呼喚,構建適應“東北振興”戰略實施需求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教育發展的責任和擔當。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只有2~3%,占創業成功企業的一成[1]。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研究應用型高校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例,探究在東北振興視角下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策略。
二、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特質分析
創新創業能力是新時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通過分析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特質,了解和發現經管類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內在需求和能力的提升。經管類學科既具有理工學科知識體系的技術性又具有文科學科的人文社會性,是文理滲透的綜合性學科。在創新創業方面,從學科專業基礎、思維方式和教學實踐等方面考察,經管類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分析經管類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特質要結合經管類學科專業特點。
(一)創新能力特質分析
首次定義創新概念的是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并提出五種創新形式。約瑟夫?熊彼特認為創新實質是將想法或思想變為現實,是新發明、新產品和新生產工藝的首次商業化[2]。根據熊彼特提出的創新概念和形式可以概括歸納出三種創新能力,即發明創造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組織變革能力。因此,創新能力是指利用新科技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向社會提供具有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具有綜合性、發展性、創見性和開拓性特點,是個體綜合素質與發展潛質的最高體現[2]。經管類學科涉及面較廣,主要專業課程涵蓋了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學、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學、商品學、零售學、人力資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管理、銷售管理等。經管類學生通過上述課程的學習,了解和掌握了人員招聘、財務管理、組織搭建、市場開發、營銷策劃、商品銷售等在創新創業中不可或缺的理論和知識。這些課程的學習需要文理兼顧,這就培養了經管類學生兼具感性和理性的思維方式,以及思維的活躍性。感性思維和思維活躍性造就了經管類學生具有創業者必備的溝通交際能力特質。理性思維使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問題能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性思考,抓住問題的本質。
(二)創業能力特質分析
當今時代,創業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史蒂文森認為“創業是在不拘泥資源約束的前提下追逐機會并創造價值的過程”。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創業的認識在逐步深化。不同時期專家對創業的界定不同,但是都強調創業是一種基于創新的創建過程。創業不僅是創造性思維開發的過程,也是創業者應對不確定性環境快速反應的過程。創業能力是創新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創業實踐要求創業者至少具備領導能力、溝通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決策和執行能力等創業能力[3]。創業能力和其他專業技能一樣,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取得。經管類學生通過學習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商務談判、銷售管理等專業課程,為未來創業奠定了非常好的專業基礎和技能,而良好的專業技能是創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特質。綜上所述,經管類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具有一定的學科優勢。
三、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分析
(一)培養創新創業能力觀念有所增強
創新創業能力觀念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教師和學校三個層面共同努力。首先,學生在思想上與時俱進,緊跟“雙創”步伐,融入“東北振興”的創新創業氛圍中。學生在課堂上帶著創新創業的問題學習專業課程;課下關注和閱讀有關“東北振興”和創新創業方面的新聞動態,關注市場上需要解決的痛點問題。其次,教師在教學上向學生宣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在課程設計上增加創新創業方面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將所學應用到創新創業實踐實訓中,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第三,學校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途徑。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面提供支持和平臺,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和創新創業啟動基金等舉措,在組織架構、實踐基地、創業資金等方面搭建起支持創新創業立體體系。
(二)培育創新創業能力課程有所增加
經管類學科教育特點是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其中,專業基礎教育與專業核心教育相結合,是經管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關鍵。專業課程著重培養學生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其中專業基礎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專業必修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社會實踐技能,專業選修課程則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匹配[4],這些課程的學習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基礎。同時,開設《創業管理》、ERP實踐教學等創新創業課程并納入公共通識課程教學體系。大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課程,掌握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增加對創新創業認識,拓寬創新創業思考視野,培育大學生領導力、溝通協調、組織管理等創新創業方面的能力,幫助規劃未來職業生涯。這些課程對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增加創業的勇氣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在“東北振興”的視角下,完善培養機制,提升經管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一)建立新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
新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要以“東北振興”為出發點,以適應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為培養目標[5],要從教師教學、學業考評和項目比賽等方面建立以“東北振興”為引領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具有“敢為人先”的東北人文精神,培育“開放、包容、多元、積極向上”的與創新文化具有天然契合的東北人文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其次,在學業考核上設立創新創業競賽學分,引導學生積極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在比賽中深入理解“東北振興”戰略和產業政策,在比賽中將所學應用于“東北振興”的創新創業實踐之中,在比賽中學習培養創新創業知識和能力,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第三,鼓勵教師帶領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類比賽,引導學生關注與“東北振興”相關的創新創業類比賽,在參賽過程中鼓勵學生以振興東北經濟和社會發展為主題來設計創新創業項目,在比賽過程中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和其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情況,然后反哺創新創業教學工作,達到“以賽促教”效果。
(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從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觀念和實踐兩方面構建與“東北振興”相匹配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首先,在培養創新創業觀念方面,一是開設培養創新創業思想意識方面的課程,將解構“東北振興”戰略政策內容貫穿于課程中;二是教師在學科專業課程教學中增加與“東北振興”和創新創業思想方面有關的內容;通過上述措施,使學生的創新創業思想和意識與“東北振興”戰略相契合。其次,在創新創業實踐方面,一是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將專業課理論知識與“東北振興”的創新創業需求相結合;二是在創新創業通識課程教學中,結合“東北振興”的真實案例講解創新創業理論,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創新創業的真實案例中,使學生在“真實案例”中學習掌握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三是增加創新創業實踐實訓教學課時,在ERP仿真環境下進行,或與校企合作共同開展。將創新創業實踐與“東北振興”產業政策相結合,使學生們在“實踐”中了解“東北振興”產業政策,體會創新創業需要的知識和能力,促進學生自主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通過建立以上涵蓋經管類學科專業課程、創業通識課程和創業實踐教學等融為一體的三個課程模塊,融會貫通于課堂內外教學活動中,構建“東北振興”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培養體系。
(三)建設雙師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隊伍
首先,學校要構建雙師型創新創業教師的培養機制。學校制定相關激勵政策,既引進具有創新創業經歷的特殊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又開展校內創新創業導師的選拔和培養,將既熟悉“東北振興”戰略和產業政策,又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老師組織起來,制定“引進一批,選拔一批,培養一批,上崗一批”的創新創業導師培養模式,建立復合型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其次,在校企合作中進行專兼職導師隊伍的培育。通過開展校企合作,一是將企業中具有創新創業實踐經歷的高管聘任為學校創新創業兼職導師,二是將學校的教師派遣到校企合作的企業中掛職鍛煉,鼓勵學校專業教師參與企業的創新創業實踐中。第三,激勵教師在崗創業。學校建立教師在崗創業機制,鼓勵教師與相關企業、科研單位聯合開展與“東北振興”戰略和產業政策相關的大創項目,提高教師創新創業能力和水平,反哺學校創新創業教學工作中。第四,設立創新創業導師特聘顧問。學校聘請校外優秀企業家、創業者、政府人員、風險投資人等作為學校創新創業導師特聘顧問,定期邀請到學校給創新創業導師介紹“東北振興”戰略和產業政策,增強和提升學校教師創新創業教學指導水平。
(四)建立創新創業項目培育與孵化機制
首先,建立強有力的創新創業項目培育與孵化組織機構。一是在學校層面,由分管教學或招生就業的校級領導牽頭負責,由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機構具體管理。二是在院系層面,各二級學院(系)設立院系大學生創新創業辦公室,負責二級學院(系)創新創業工作的統籌管理與內外協調。其次,建立創新創業項目培育與孵化流程。一是項目開發。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企業命題項目和省市級以上創新創業競賽項目是項目主要來源。二是項目選拔和確立。采取學生自主報名和兩次評選相結合的選拔方式確立創新創業項目。對初創項目,先由學生自主組隊、教師指導完成項目方案,學生自主報名參加各二級院(系)首輪評選選拔;然后學校再對各院系選拔上報的項目進行二次評選后確定創新創業項目。其中,評選選拔是二級學院(系)和學校先后組織校內外導師、相關領域專家、風險投資人組成評委,圍繞“東北振興”主題,從項目的“創新、實用、商業化”等方面進行評選。三是項目輔導。對確定的項目,學校將組織由指導教師負責、兼職導師和特聘顧問等人員組成技術團隊對項目進行指導參加省市級以上各類比賽。對于可落地孵化的項目,技術團隊在產品(服務)技術、知識產權、項目商品化、市場營銷等方面定期進行指導。由此建立起由“1項目開發→2項目選拔確立→3項目輔導→4項目孵化”等步驟構成的項目培育與孵化流程。第三,建立起“統一領導、多方參與、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項目培育與孵化運行機制,要堅持以“東北振興”相關的創新創業競賽為抓手,以參賽的創新創業項目為載體,以參賽過程管理為目標,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提高學生創新水平和創業成功率[6],達到“以賽促創”的效果。
五、結語
在實施“東北振興”國家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通過轉變創新創業培養模式,建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和雙師型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立創新創業項目培育與孵化機制,構建起與“東北振興”戰略和產業政策相匹配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路徑,幫助大學生創業成功,為未來五年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創新創業型人才,助力《東北全面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戰略早日實現,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經濟,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王啟迪 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昆侖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