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專業群平臺課程教學改革
時間:2022-07-13 09:29:05
導語:供應鏈管理專業群平臺課程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平臺課程的建設是專業群內涵建設、教學資源建設配置和深化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本文分析了專業群平臺課程的特點,以及高水平專業群平臺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高水平專業群平臺課程《供應鏈管理》為例,提出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具體措施:校企合作動態調整課程標準;滲透式開展課程思政;開展教學資源建設和網絡課程平臺建設;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完善教學評價與考核方式。
關鍵詞:平臺課程;《供應鏈管理》;教學改革與實踐
1研究背景
為更好地適應產業融合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成為著力點和突破點。2019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提出要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重點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為中國產業走向全球產業中高端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而課程的建設是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聯結轉專業群內其他教育活動的紐帶。
(1)專業基礎性。專業群平臺課程是專業群內各專業的公共課程,相較于專業課來說,通常平臺課程具有專業基礎性的特點。平臺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某一基本職業素質,這種職業素質是學生未來就業崗位群的基本要求。如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的物流管理專業群,按照“專能精、通能強、素質高”的目標,培養具備供應鏈思維,掌握供應鏈集成服務方案設計、方案實施、商務數據分析等專業群通用能力,具有三維素養(思想品德、文化素養、職業素養),具備供應鏈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各專業特有的職業綜合能力,培養面向智能化商務背景下供應鏈集成服務產業一線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平臺課程《供應鏈管理》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供應鏈思維,掌握供應鏈管理基本專業能力,具有良好的供應鏈管理職業素養。
(2)平臺共享性?!捌脚_”是指專業群內共同的知識話語平臺,平臺課程除了師資和實訓資源必須共享以外,最重要的是教學內容的共享性。專業群內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必然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平臺課程在成為共享平臺課之前的教學內容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在建設共享平臺課程,應進行詳細的調研來進行課程的重建或教學內容的調整。專業群平臺課程的建設可以實現專業群內師資隊伍、教學設備、實訓實踐基地、校外專家等諸多教學資源的共享,可以實現學校有限教育教學資源的有效投入。如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的物流管理專業群中,各專業共同建設并開設了平臺課程《供應鏈管理》、《供應鏈數據分析與應用》等,實現課程、師資隊伍、教學資源、實訓基地等的共享。
3高水平專業群平臺課程存在的問題
(1)難以體現“高水平”。高水平專業群面向產業高端,與行業引領企業共建共享,在專業、課程、師資、實訓基地等方面需進行改革與創新,引領高職專業。專業群平臺課應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開發,并與職業技能標準對接。然而目前有些專業群平臺課程只是將一些重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照搬照抄,按照基礎課建設。沒有按照高水平專業群的組群邏輯、專業群面向的就業崗位群特點、人才培養定位進行重建或二次開發,故很難體現“高水平”。
(2)專業知識走向泛化。專業群平臺課程的定位之一是為學生提供寬泛的知識選擇,使學生了解專業群職業領域的基本知識,形成寬厚的知識基礎。但在課程設計時,因為面向專業群教學對象多樣化,往往容易忽視了專業群的核心職業能力要求,專業知識走向泛化。平臺課程在專業群內起橋梁作用,課程內容也應與各專業的基礎核心知識和技能有著強有力的聯系。平臺課程要吸收各專業的基礎核心知識和技能,并將其組合、提煉、優化,使其既有專業基礎性,又能適應各個專業后續的學習。
4高水平專業群平臺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供應鏈管理》為例
4.1校企合作動態調整課程標準,建立課程定期更新的機制,整合更新教學內容
高水平專業群平臺課程應從專業群學生職業發展角度出發,根據專業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務域”,分析專業群內核心專業與相關專業的共性與差異性,構建專業群內共享性課程。同時將最新產業的最新元素融入課程,構建和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標準相適應的課程內容體系。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而目前高職《供應鏈管理》課程部分內容嚴重滯后,與企業實際不符。《供應鏈管理》作為物流管理高水平專業群的平臺課程,具有知識面廣、內容多、理論性和實踐性強等特點,必須定期更新。另一方面,大部分供應鏈管理課程內容的順序都不夠合理,與專業群內其他專業的核心課程內容重復,如庫存管理、采購管理、生產運作管理等,導致學生厭煩,不利于教學的開展?!豆湽芾怼氛n程組通過學校產學研平臺、智能物流研究所平臺,與物產中大集團、百世供應鏈等企業合作,建立課程定期更新的機制,動態調整課程能力標準,結合行業最新發展與物流管理、供應鏈運營“1+X”中級證書部分內容重構課程內容。將課程內容分為供應鏈管理基礎、典型供應鏈運營管理模式及方法、供應鏈管理拓展、供應鏈設計與運營綜合實訓四大模塊(如圖1所示),具體內容中剔除與行業最新發展不太符合的模塊,如批發商的供應鏈管理、物流商的供應鏈管理等;增加目前行業前沿的供應鏈集成服務、供應鏈金融等模塊,增加了“方案設計+軟件操作”的供應鏈設計與運營綜合實訓,提高課程的實踐性。
4.2滲透式開展課程思政,提升學習效果
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水平專業群平臺課受眾面廣,且一般具有一定的建設基礎,深入挖掘蘊含在專業知識、技能中的思政元素,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供應鏈管理》課程組以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指引,面向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行業進行人才需求及職業素養分析,圍繞供應鏈管理中的政治認同、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契約精神、合作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協同創新精神、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誠信服務的職業素養等思政元素,更新課程的育人目標,全面修訂課程標準,以漸進式教學過程及時政案例、企業案例、人物故事、實踐項目等為載體,采用情境教學、案例分析、專題研討、模擬演練等教學方法,進行課程思政的全面滲透,以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于一體的育人目標,并根據線上數據按不同專業以生為本進行動態調整,提高實效性。
4.3開展教學資源建設和網絡課程平臺建設
結合物流管理、供應鏈運營“1+X”證書制度系列教材體系,《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任務導入、知識講解、任務實施、項目測評四個環節,各環節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分為前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線上教學設計(導學案)、線下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評價等。同時課程組開展了教學資源建設和網絡課程平臺建設,具體教學資源包括:配套教材、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微視頻、應知測試題庫、應會鑒定題庫、輔助教學資料等,并依托浙江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及智慧職教MOOC平臺,進行網絡課程平臺建設。
4.4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高職《供應鏈管理》課程具有知識面廣、內容多,理論性和實踐性并重等特點,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課件、微視頻、動畫、案例等數字資源輔助知識與技能中的重點、難點的教與學,數字資源持續更新可提供更豐富的行業前沿資源,拓展學習者視野,多維度提高學習效果。在混合式教學應用中。教學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展開,分別為課前的準備階段、課堂教學階段、課后提升階段?;旌鲜秸n程能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學的優勢,合理設計課程知識和技能點在線上線下教學中的分布與教學實踐,在課前中后期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導學、微課、作業、測試和互動交流功能,起到對線下課堂教學的有效輔助,實現學生對課程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內化與創新,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4.5完善教學評價與考核方式
專業群平臺課程應該放棄傳統的單一的、靜態的課程評價和考核的模式,實行多元的形成性過程評價體系。新的評價體系應立足過程,促進發展,要做到過程評價的客觀性,就要求教師根據專業和課程制特點科學合理定的評價方案和實施細則,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關注不同學生的動態發展、給予記錄和及時客觀的評價。《供應鏈管理》課程組通過線上課程平臺,以學生為主體,制定多元化的評價與考核標準,并不斷收集、觀察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動向、問題,及時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
參考文獻
[1]徐國慶.基于知識關系的高職學校專業群建設策略探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9,(07):92-96.
[2]王衛峰.高職院校專業群共享平臺課程研究—以濟南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群為例[J].職業教育,2018,(1):202-203.
[3]余韻,徐國慶.知識論視角下高職學校專業群平臺課程構建的難點與突破[J].職業技術教育,2020,(13):17-21.
作者:張啟慧 孟慶永 單位: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學院
- 上一篇:管理會計課程思政育人實施路徑
- 下一篇:應用能力為目標機械電子專業課程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