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農支出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時間:2022-09-02 11:12:22

導語:財政支農支出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支農支出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發展直接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農業發展仍存在薄弱性。要想實現農業穩定發展,政府需積極加大對財政支農支出的扶持力度。文章首先分析了財政支農支出的價值,隨后以內蒙古赤峰市為例,分析了赤峰市的農業產值、農業投入和農業生產總值。之后運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數就財政支農支出調整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赤峰市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產值、農業投入、農業生產總值持續增加;赤峰市農業經濟各變量與財政支農支出間存在協整關系,赤峰市財政支農支出對農業生產值影響顯著。文章最后探討了赤峰市優化財政支農支出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財政支農支出;農業經濟增長;柯布-道格拉斯函數

農業發展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發展,積極建設農業極為重要。結合現階段發展分析,農產品的附加值相較于工業品偏低,農業收入較低,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農業生產者積極性,不利于農業穩定發展[1]。為解決上述問題,各級財政部門需積極調整支農政策,通過增強農業扶持力度提升農業生產穩定性,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進而實現農業與工業協調發展[2]??偨Y而言,財政支農支出直接影響著我國農業經濟增長,因此文章就財政支農支出調整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進行實證分析、探討財政支農政策優化措施的積極意義。

1財政支農支出的價值

財政支農支出有助于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各項問題。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如下問題:(1)財政支農支出能彌補農業經濟發展短板。結合近幾年農業發展數據分析,農業經濟發展限制因素中的自然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如農業種植期間可能遇到旱澇災害,且不同區域的氣候環境不同,加上光照、溫度、風力等影響,均可限制農業經濟發展。(2)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不利于農業發展。由于我國大部分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稀缺,限制了農業經濟發展,致各類農業經濟發展均處于同一水平,進一步惡化了市場環境。(3)農業管理、技術等落后,限制了農業經濟發展。如農業生產多為粗放式生產管理模式,限制了農產品附加值的增加,且不利于農業生產[3]。上述諸多不良因素均限制了農業經濟發展,而財政支出可增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還可優化農業環境,降低環境因素的消極影響,進而從源頭上彌補農業發展弱質性。我國是農業大國,正在積極尋求經濟轉型,而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命脈,直接影響著國家經濟發展,若農業經濟發展滯后,可直接影響我國第二、三產業發展[4-6]。但是,若僅依賴農業經濟自身積累無法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此時就需要財政支農支出給農業發展提供支持,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7],實現國民經濟轉型??偠灾?,財政支農支出直接影響著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兩者緊密相連,存在幫扶關系,財政支農支出可保障農業經濟穩定增長。

2赤峰市農業

2.1農業產值

赤峰市是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糧食基地,地處蒙、遼、冀交匯處,承擔著為本地區及全國供應商品糧的職責,也是我國糧食增產計劃實驗區,因此研究赤峰市現代農業發展情況具有重要現實意義[8]。近年來,赤峰市經濟穩定發展,被稱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早在2016年,赤峰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933.3億元,第一、二、三產業生產總值分別為292.4億元、908.6億元、732.3億元。在我國相關政策扶持下,赤峰市在解決“三作者簡介:付麗,本科,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農”問題中持續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2016年,赤峰市第一產業生產總值高達292.4億元,相較于2015年的277.0億元,同比增長5.3%;赤峰市農業生產總值高達497.9億元,相較于2015的年462.1億元,同比增長7.7%,占內蒙古全區生產總值17.8%。赤峰市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分別為270.3億元、19.2億元、197.9億元、28.7億元。對比2015年,赤峰市全體居民2016年可支配收入明顯提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值為27336元/人,相較于2015年,每人提升了2141元,同比增長7.8%。

2.2農業投入

赤峰市農業生產率與農業投入、產出水平有關。隨著赤峰市政府對現代農業發展重視度不斷增加,其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投入不斷提升,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如表1所示,赤峰市在2013—2016年間農業投入水平持續增加,在耕地面積不變的條件下,化肥、農藥、柴油、灌溉面積等農業投入均持續增加。

2.3農業生產總值

如表2所示,赤峰市在2013—2016年的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增加,但其耕地面積基本維持不變,約為94.4萬hm2??梢姵喾迨修r業單產水平增加,是農業進步的重要體現。

3赤峰市財政支農支出與赤峰市農業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

文章實證分析數據選自呼和浩特市支農及農業經濟增長數據,將農業總產值作為因變量,將財政支農支出、農業勞動力投入、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等作為自變量,計量模型選取VAR模型。利用平穩檢驗與協調檢驗等多方案對赤峰市財政支農支出與赤峰市農業經濟增長開展實證分析。

3.1模型創建

柯布-道格拉斯函數(C-D生產函數)源自美國,由柯布及道格拉斯創建,原型為生產函數,常用于解決經濟問題,此方案深入探討了投入與產出間的聯系[9]。C-D生產函數在數理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中同樣具備重要應用價值[10]。文章基本模型選取C-D生產函數,由于赤峰市農業發展期間,無法完全憑借自身積累完成擴張、生產,因此模型內產出水平主要影響因素K(資本)需依賴政府財政支持,G為政府財政支農支出額。采取以下模型評估財政支農支出對赤峰市農業經濟發展影響:Y=AKαLβGγeμ(1)其中,Y、A、K、L、G分別代表農業產出、技術進步、新增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力投入、財政支農支出等,而α、β、γ、μ分別代表資本在經濟增長的產出彈性、勞動產出彈性、財政支農支出產出彈性、隨機誤差。為更好地詮釋模型內各變量含義,降低異方差影響,將上述公式轉為線性模型:LnY=LnA+αLnL+βLnK+γLnG+μ(2)

3.2數據來源

基于數據可獲得性分析,將2013—2016年作為分析期。其中,Y表示赤峰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L表示赤峰市農林牧漁業總就業人數、K表示赤峰市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G表示赤峰市農林水務支出。文章所有數據均源自《內蒙古統計年鑒》。為降低異方差影響,文章對赤峰市農林牧漁業總值(LnAVA)、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LnFS)、農林牧漁業總就業人數(LnCapital)、財政支農支出(LnLabor)取自然對數,以△LnAVA、△LnFS、△LnCapital、△LnLabor代表一階差,即農林牧漁業總值、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農林牧漁業總就業人數、財政支農支出的一階差。

3.3實證過程

選取Stata軟件探析赤峰市財政支農支出對赤峰市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開展計量分析前需先檢驗數據平穩性,保障各變量為同階單整,隨后協調檢驗變量,證實變量間存在長期均衡聯系,方可開展下一步研究[11]。運用單位根檢驗(DF)及兩步法協整檢驗方案(EG)探究赤峰市各變量與農業經濟增長的聯系。數據平穩性是指時間序列規律平穩,不受時間影響。但實際生活中,眾多經濟時間序列無平穩性,可隨時間變化。檢驗平穩性實際上是對各變量開展單位根檢驗,若結果提示變量無單位根,則時間序列具備平穩性。若計算前未開展平穩性檢驗,可引發“偽回歸”情況,進而降低模型說服力[12]。部分時間序列自身無平穩性,但線性組合較平穩。此類線性組合時間序列若平穩,則變量之間具有長期穩定關系,稱為協整關系。如表3所示,上述變量為非平穩變量。檢驗一階差序列,可見上述變量差分變量具備平穩性,可開展協整檢驗,評估各數據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聯系。如表4所示,經創建回歸方程,采取EG法協整檢驗數據,結果表明各變量間與赤峰市財政支農支出間存在協整關系,說明赤峰市財政支農支出對赤峰市農業生產值影響顯著,可見增加財政支農支出能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4赤峰市財政支農支出的優化措施

結合上文實證結果分析,財政支農支出直接影響著農業經濟發展,因此優化財政支農支出措施極為重要。赤峰市可通過完善財政支農資金增長機制、監督財政支農資金支出、創建多元化融資機制、優化財政支農支出結構等方案彌補支農結構運行缺陷,進而提升整體運行效率。

5結束語

財政支農支出直接影響著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且隨著現代農業結構變化,常規生產結構已無法滿足人們實際需求,因此政府需增加財政支農支出,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創建出更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農業發展模式,進而保障國民經濟穩定增長。

作者:付麗 單位:赤峰市農牧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