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對策

時間:2022-09-05 11:30:03

導語: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對策

摘要:為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從資源優勢、政策措施、工作機制等方面描述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主要優勢,總結近年來發展成效,分析產業發展中的科研和加工能力弱、技術推廣體系不強、品牌影響力不夠等問題,提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與對策。

關鍵詞: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對策

食用菌是低脂肪、高纖維的非動植物蛋白質源,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特別是多糖類和各種小分子有機化合物,是兼具食藥功能和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食用菌產業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產業爭資源的“五不爭”特點,是典型的“短平快”產業和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

1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主要優勢

資源優勢。貴州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0.4~19.6℃,森林覆蓋率超過60%,水質優良率全國第二,是最適宜食用菌生長的地區之一,可進行周年化生產。野生食用菌種類占全國的80%以上,是紅托竹蓀、冬蓀、紫花菌、牛肝菌、羊肚菌、靈芝等珍稀食藥用菌的著名產地,其中,羊肚菌、紅托竹蓀、牛肝菌等珍稀種類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2020年,科研工作者在貴州發現6.3億年前的真菌化石,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早陸生真菌類化石,“全球蘑菇看中國,最早真菌在貴州”。政策措施。組織省內外專家,研究制定《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2年)》及菌種保供、菌材林基地建設等配套規劃,細化印制年度工作方案。2019年、2020年,省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021年、2022年省委省政府改變資金安排方式,設立基金按市場化方式支持產業項目,保留500萬元用于不能市場化運作的公益性支出。在中組部、團中央選派的博士服務團支持下,成功申報實施貴州山地食用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獲中央資金3.2億元支持。工作機制。2019年以來,已建立省級、各市州及產業重點縣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形成黨政領導領銜、部門統籌聯動、專班協調推進、全省上下合力的工作機制。省領導小組先后由省委組織部部長、省委統戰部部長任組長,22個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負責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高位統籌、協調推進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省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省食用菌產業專班)在省農業農村廳,抽調人員集中辦公,承擔領導小組日常事務。

2近年來產業發展成效

產業規模迅速壯大。2021年,據行業調度,全省食用菌種植規模52.5億棒、產量181.2萬t、產值220.6億元,分別是2018年的2.6倍、2.0倍、2.2倍,已躋身全國第一梯隊,產量、產值均居全國第8位。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全省有經營主體1200余家,其中企業415家,年產能1000萬棒以上的生產企業11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58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7家,較2018年分別新增38家、4家。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已形成黔西南、黔西北、黔東三大產業集聚區。實施“貴州山地食用菌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6個;省級農業示范園區達30個、“食用菌+旅游”省級示范點3個,呈現出產業集群為引領、優勢區域為重點、龍頭企業為骨干、中小主體為支撐的發展格局。特色單品優勢突出。建成南方最大的夏菇生產基地,特色優勢種類紅托竹蓀產量全國第一,羊肚菌產量進入全國前三。貞豐宏臻全球唯一掌握工廠化生產黑牛肝菌技術,道真貴旺杏鮑菇占西南市場70%以上,玉屏貴福鹿茸菇工廠化生產基地國內最大。

3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科研和加工能力弱。2019年以來開展系列科技重大專項,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一些關鍵技術和基礎研究不足,仍制約貴州省特色優勢品類高質量發展,如紅托竹蓀、羊肚菌連作障礙尚未突破,食用菌多糖、多肽產品開發、應用推廣等技術的研究。貴州省食用菌初加工率約25%,深加工率不足10%,產品附加值不高,加工增值效益未充分利用。技術推廣體系不強。貴州省基層食用菌專業人才匱乏,較產業大省起步較晚,農技人員指導服務產業發展的基本能力較弱,產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完善。林菌、糧菌、菜菌等創新種植模式需要進一步優化、推廣,產業綜合效益有待提升。品牌影響力不夠。“黔菌”省級公用品牌創建處于起步階段,用標企業僅30余家,市場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與浙江、河南等傳統優勢產區相比還有差距。特色珍稀類紅托竹蓀、冬蓀等貴州特有,且具備文化底蘊的食用菌,在標準化發展、產品質量管控上還需重點突破。

4貴州省食用菌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與對策

突出特色優勢,抓實生產銷售。抓好本地特色種類紅托竹蓀、冬蓀、靈芝等的栽培管理,做好羊肚菌等優勢種類的菌種繁育。搶抓省外主產區錯季出菇的市場優勢,積極指導氣候適宜區,做好菌種菌材等生產物資貯備、生產技術指導、暢通產銷渠道,實現“產銷兩旺”。實施重大項目,提升產業鏈條。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尤其是香菇脆、羊肚菌雞湯面、玉木耳汁、紅托竹蓀酸奶、多糖餅干等精深加工項目建設。抓好貴州山地食用菌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指導企業做好農業基金項目的編制和申報,爭取農業基金更多支持。完善“黔菌貸”金融支持政策,幫助更多企業緩解流動資金貸款困難。擴大招商引資,育強經營主體。招引培育相結合,不斷壯大經營主體,組織市州赴產業大省開展招商。培育道真貴旺、貞豐宏臻、玉屏貴福、中科易農等企業上市。在產業集聚區支持創建家庭農場試點,發揮示范帶動效應,提振農戶自發參與生產的內生動力。推動科研創新,重視人才培養。以食用菌科研院校師生、企業為主體,聚焦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技術,立項實施一批解決生產難題、提高產業效益、推動優秀成果轉化的產學研融合項目,推動科技創新。加強食用菌技術、實操、銷售人員培訓,培養一批“懂蘑菇、愛蘑菇、能扎根”的實用人才,開發就業崗位,促進菇農就業。打響“黔菌”品牌,暢通產銷渠道。組織協會擬制“黔菌”省級公用品牌使用標準,夯實紅托竹蓀、冬蓀等具有區位優勢的竹蓀在全國的地位,持續唱響“黔菌”品牌。在人流量密集場所播放“黔菌”宣推視頻,利用東西部協作等渠道,多渠道、多方式暢通產銷銜接。

參考文獻:

[1]張金霞,陳強.食用菌質量安全淺談[J].中國農業信息,2012(8):16-18.

[2]張建鋒.食用菌的營養成分和保健功能分析[J].中國食用菌,2020,39(7):185-187.

[3]況丹.食用菌的營養價值及應用進展[J].現代食品,2020(15):53-55.

[4]盧敏,李玉.中國食用菌產業的戰略地位及發展展望[J].食用菌學報,2006,13(1):1-5.

[5]孔雷,張良,胡文洪,等.中國食用菌產業現狀及預測[J].食用菌學報,2016,23(2):104-109.

[6]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食用菌高效栽培技術輕松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0.

[7]周韜,雷強,楊鋅沂,等.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上海蔬菜,2019(6):7-11.

[8]王洪亮,王順英,龍毅,等.貴州食用菌產業裂變式現狀、問題及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路徑[J].農技服務,2020,37(6):116-118.

[9]王芳,孫曉紅,陶光燦.貴州食用菌產業發展狀況及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20,48(12):77-81.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我國食用菌產業有望實現新跨越[EB/OL].(2014-02-16)

作者:楊鋅沂 周韜 趙光程 單位:貴州省農業信息中心 貴州省果樹蔬菜工作站 貴州省植保植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