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策略

時間:2022-09-06 11:42:13

導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策略

摘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凸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軟實力的具體體現,通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提升和文化特色的打造,有利于對高職院校校園實力和校園品牌的展示,不斷貫徹新時代教育改革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新要求,從內向外,提升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軟實力,將高職院校的校園競爭力提升起來。本文探求新的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打造的新手段和新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現狀進行反思,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軟實力建設的創新和提升提出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現狀的反思及建設策略

現階段,隨著國家對文化文明建設的更高要求,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要求也更加嚴格,很多高職院校都逐漸意識到了校園文化軟實力對校園品牌競爭力的重要性,都在致力于對校園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和改造。在目前這個階段,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現狀隨著現代文化的發展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現狀的改善,要在遵循現代校園文化研究的基本方向和思路上,促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現狀的反思及建設策略,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要求。總而言之,如今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不僅面臨著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考驗。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與價值

文化的力量體現在不同的領域和環境之中。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文化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對于高校的發展而言,文化同樣是一種精神內核。良好的校園文化體現了學校的對外形象,以及在校園生活中學生體驗著怎樣的氛圍。因此,建設文化環境可以提高學校的影響力,提升校園文化的品牌形象,讓校園成為傳播和諧、健康的場所。因此,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要突出高職院校的特點,能夠從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方針角度出發,讓大眾了解學校的文化理念,讓更多的人能夠認可學校的教學風格。校園文化是以該學校特有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為核心的所形成的一種多元的系統關系網絡。在這關系網絡中,既包括學生的人際關系,也包括學生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有效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發展平臺。最為關鍵的是校園文化能夠形成一種精神合力,提高學校的文化水平。校園文化以基礎設施為載體,要想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必須要從精神理念和基礎設施等多個角度充分完善校園的整體環境,讓學生能夠在校園生活中享受自由愉悅的氛圍。立足于校園文化的基本內涵,高職院校管理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建設方案,能夠以多元文化理念為基礎,設置相應的文化宣傳與管理機構。不同部門要在遵循教學活動章程的基礎上,擔負起傳播文化的職責。在傳播文化的時候,高職院校要以學校的基本理念為基礎,以學校的辦學思想為根本,將具有積極影響的歷史傳統,價值觀念和理想信仰,傳播給學生。每一個學校都應該有自己的精神文化,這種精神文化不僅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還能夠有效規范教學、科研、管理等多個方面的行為和價值準則。因此,高校精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高職院校在培養專業化的實用型人才時,也應該以高標準、高要求來建設校園文化。總之,校園文化不僅能夠營造濃郁的人文氛圍,還能夠提高教師與學生的精神境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高職院校要以構建校園文化為核心,提高自己辦學的質量,讓學校在眾多學校中能夠具備核心競爭力,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化人才。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現狀的反思

(一)高職院校校園的文化軟實力參差不齊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首先需要一個培養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高職院校的實力不同。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很多高職院校的專業化水平不高,對于校園文化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就會有所欠缺。例如,城市當中高職院校較多,競爭較激烈,一些高職院校則會比較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文化軟實力就更強。因此,不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應該逐漸向一些校園文化建設優秀的校園看齊,提升自己的文化軟實力。校園的文化軟實力需要進行系統的構建。對于一般性的高職院校來說,更多的管理者喜歡將財力和物力投入到學科建設之中,對于文化宣傳工作并不重視。這一點主要是源于高職院校的特殊性。高職院校擔負了文化教育的職能,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因此高職院校的開銷較大,其財力、人力和物力都需要投入在較為重要的環節上。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管理人員應該改變傳統的思想認知,重視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在未來的發展中,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但是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高職院校要擔負起培養綜合性人才的職責。文化宣傳工作的開展不僅是為了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更是為學生提供一種強大的精神力,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同時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對未來的人生有更遠大的抱負。在這種精神力的支撐下,學生可以更加自信,愿意為自己的未來付出百倍努力。

(二)高職教師的自我發展能力有待完善

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都是抱著一種謀生的職業的看法去工作,沒有教育的熱情,沒有身為教師教書育人的覺悟,在能力上專業水平不高,思想上也不夠上進,這樣不僅是對教師職業的不負責,也阻礙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進程的推進。另一方面,專業理想對于一個人職業成長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如果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夠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沒有自覺工作的覺悟,不能夠以足夠的熱情和職業崇高感去驅動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在個人身心的修養上缺乏專業性,那么其作為職業教師的能力專業化水平也會受到影響。很多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準備教案設計,將自己的精力都花費在日常教學管理活動中,以至于沒有充足的精力和時間去提高自身的修養品德,去學習新知識,關注教育新熱點,無法跟上新時代教育模式的步伐,沒有先進性的覺悟,不利于提升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決定了高職院校的發展水平。

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現狀的建設策略

(一)推廣閱讀文化

可以通過對高職院校校園閱讀模式的推廣,逐步實現校園閱讀成為高職院校一種優秀的向學風氣,進一步推動高職院校的校園閱讀文化。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在校園閱讀文化中逐漸實現,并且可以通過一些和校園閱讀文化有關的,例如,校園環境、綠化、制度等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出來,并對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的日常在校行為做一規范,改善不良風氣,加強校園文明建設。其次,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環境建設中做以閱讀推廣和宣傳工作,真正將閱讀文化建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養良好的學風。對高職院校學院中的建筑、綠化、宣傳棚、社團活動、器物、宿舍文化等。突出本校的行業特色、職業特色,促進閱讀推廣,提升高職院校校園軟實力,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通過整體規劃校園文化角的分布,把校園整體規劃設計成為一個方便學生閱讀的具有閱讀特色的高職院校,對校園文化核心,圖書館和教學樓的設計,要合理并且具有設計美感和意義,及時開展豐富的校園講座等文化類型的知識講座,鼓勵學生參加。另外,對高職院校校園內部細節的裝飾美化工作也要做出一定的設計和改善,對于教室內部的個性化設計要合理,并且符合我們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閱讀推廣的主題,一系列設計風格要樸實厚重,簡單大方。可以在校內的每一株植物上都貼上二維碼,學生只要用手機一掃,立刻能看到該種植物的名稱、用途,所屬科、屬、種,原產地等信息;有的高職院校將要求學生背誦的經典知識刻在其經常經過的道路上;有的高職院校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定期更換教室墻壁上的張貼物;有的高職院校在學生食堂張貼有關飲食營養、健康養生的知識,引導學生去閱讀營養保健方面的讀物。

(二)突出精神文化意義

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具備不同的層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需要有所顧及。但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要突出精神文化的價值。有效的校園文化建設應該以物質文化為基礎,以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嚴格的制度來保障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執行。但是,如何制定規章制度的內容,豐富管理的辦法,則體現了精神文化的具體需求。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許多學校仍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沒有與精神文化建設相關聯。這一種做法不僅會阻礙校園文化建設的水平,還會給學生帶來消極的影響。對此,管理人員必須要明確,什么樣的校園精神文化適合學生的發展,能夠給學生帶來強勁的動力?不同于一般的學校,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具有更強的職業技能。這對于學生來說其實是一個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是激勵他們不斷前進的精神源泉。在設置校園文化的時候,管理人員可以以多元職業發展為特色,在校園的不同地點設置相應的職業宣傳欄,讓學生可以在明確自身職業方向的同時,把握職業的前沿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夠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身職業發展的多樣性,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這樣就能夠形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讓每一個在校園中生活的學生都能夠朝氣蓬勃,在憧憬未來的過程中,腳踏實地面對現在的學習生活,積極地解決困難,讓自己不斷成長。

(三)強化共建意識,落實長效機制

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納入到校園管理的整體工作之中,發揮共建意識,讓校園的各個部門都能夠發揮作用。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學校的教師,都可以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說到共建意識,我們可以從基礎建設的思考中脫離出來,以舉行校園文化活動為基礎,鼓勵師生積極參與。通過校園文化宣傳和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安排,調動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意識到自己是學校的一份子,對學校的建設應該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和老師置身事外。當教師和老師明確了自身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時,就會對校園文化工作提出積極的建議。與此同時,還要落實校園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有些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的時候,常常是一錘子買賣,在現有階段建設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而不從長遠上去思考校園文化對于學校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更有甚者會認為校園文化只是面子工程的一部分,只要將外部的形式包裝得新穎就可以了,而不必過多地在意文化建設的內涵和發展。這些錯誤的觀點不僅影響了高職院校教學水平的提升,還會給學生帶來一種錯誤的引導。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必須要制定詳細的計劃,設置校園文化的專管部門,建設長效機制。科學部署在不同的階段應該實現怎樣的建設效果?相信有了這樣的制度和指標,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將真正落到實處。在長效機制構建的過程中,管理人員也不能夠閉門造車,應該積極地吸取其他學校的優秀做法,將這些做法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相融合,從學校的辦學理念出發,圍繞核心思想構建系統的文化建設機制,確保每一個環節的目標都能夠落到實處。每一個設施的投入使用都是為了實現校園文化的全面發展做貢獻。有了這樣的共識,高職院校將會給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文化展示平臺,讓積極的思想觀念成為引導學生不斷前進的力量,讓每一個高職學生都能夠在學習生活中發現校園文化的魅力。

作者:陳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