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印染工藝與創意設計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9-07 10:46:16
導語:民間印染工藝與創意設計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20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廣泛共識。”[1]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針對目前高職服裝專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能力低、政治素養缺乏、工匠精神缺失等問題,進行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其中《民間印染印染工藝與創意設計》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從課程目標、課程性質、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探索通過“課程思政”,將傳統手工技藝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規范融入課程教學,發揮文化育人功能,增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培養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課程目標及性質
《民間印染工藝與創意設計》課程涵蓋了扎染、蠟染、藍印花布等三種典型傳統染色技藝,是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旨在通過教學,使學生對我國古老民間印染技藝的歷史、發展和傳承有一個系統的認知。掌握扎染、蠟染、藍印花布等的制作技藝、工藝流程,以及獨特的設計思維和表現風格,讓學生體驗民間印染工藝的魅力,感受傳統手工印染產生的奇妙肌理效果,開拓設計思想、提高審美意識和創新設計能力。民間印染工藝歷史悠久,其造型、工藝、圖案、色彩、工具材料等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思想觀念。將其中博大精深的傳統手工藝文化滲透至課程理論教學環節,可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將民間印染技藝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工匠技能融入實踐環節,結合具體文創實踐項目,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理念,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敬業精神,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操守,達到技能提升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協同效應。為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后續課程“服飾配件設計”“服裝材料設計”“創意服裝系列設計與工藝”等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也培養了學生必要的職業素養和高尚的職業操守。
二、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的融入
[2]扎染、蠟染、藍印花布等民間印染工藝,是中國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經過世代相傳,沉淀著豐富的文化意蘊和民族價值觀,汲取其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相融合,是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和愛國情感的重要途徑,亦是《民間印染工藝與創意設計》課程思政的核心。課程通過項目式教學法,融思政素材及元素到每個項目的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如在項目一扎染工藝中,導入南通扎染技藝案例,引導學生學習江蘇扎染文化與技藝,掌握扎染技法、染料調制,了解勞動人民取材自然、物盡其用的智慧和對美的不懈追求。在項目二蠟染工藝教學環節,以苗族蠟染為切入點,融入苗族蠟染中極富民族價值觀的圖案,崇尚生命、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寓意,喚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學習苗族蠟染精益求精的表現技法,讓學生逐漸養成務實的工作作風、嚴謹的敬業精神。在項目三中以南通藍印花布“元新藍”品牌案例為切入點,學習藍印花布刻板、刮漿、染色等技藝,學習藍印花布中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如敢于創造、大膽探索的思想觀念以及“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人文精神等。思政案例方面,以扎染技藝、蠟染、藍印花布技藝傳承人在自己所屬領域的甘于奉獻、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事跡,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對傳統手工藝傳承創新的使命感。以知名印染企業實操過程中的規范、標準的作業要求為標準,培養學生標準作業、愛護設備、保持工位整潔的社會責任感。與傳統印染課程相比,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民間印染工藝與創意設計》課程加入了印染文創產品創作部分的教學內容,在項目四中以文創項目為驅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成創作創新作品的動力。采用所學扎染、南通藍印花布、蠟染等民間印染技藝,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以扇面、抱枕、壁掛等家居裝飾品或帽子、箱包、圍巾等服飾配件為載體進行文創作品創作。呈現一批基于思政的文創作品。學生在作品總結交流中包含思想上、職業素養、技藝上的提升匯報,達到技能提升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協同效應。
三、課程教學方式改革
一方面,課程通過教、學、做一體化的項目式教學組織方式,采用“非遺技能大師+校內教師”合作授課的教學形式,通過翻轉課堂、情景式教學法等讓學生對我國古老民間印染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有一個系統的認知。在實踐教學中學習并掌握民間印染工藝的創作流程以及獨特的設計思維和表現風格,更好地詮釋民間印染藝術中的情感意境與文化意境的表達。藍印花布制作環節非遺技能大師親自授課,在實操過程中培養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端正的工作態度,養成一絲不茍、標準作業的工作習慣。另一方面,課程依托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融合課堂主講、現場回答、線上互動、課堂反饋等形式,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要義于多樣化課堂教學之中,豐富課程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如藍印花布項目中,教師通過雨課堂、超星學習通等線上教學工具提前發布任務,學生通過抖音、小紅書、微信公眾號等媒介,搜索藍印花布制作工藝流程圖片、視頻等相關資料,進行工藝的整理和分析,了解藍印花布工藝流程、發展現狀和各地傳承人為藍印花布傳承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培養手工藝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課程思政實施保障
《民間印染工藝與創意設計》課程被列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首批“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學校對課程思政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政策保證。師資方面,“技能大師+校內教師”,構建了基于“課程思政”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課程由學院長期從事民間印染工藝教學和研究的專業教師和產業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南通藍印花布技藝傳承人吳元新主持,形成了“非遺技能大師+校內專業教師”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為非遺大師進行專業授課提供了保證。實訓室條件方面,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完成了非遺大師工作室、傳統手工印染工作室,為《民間印染工藝與創意設計》課程思政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平臺,保證了課程思政的實施。
五、結語
《民間印染工藝與創意設計》課程作為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的專業課程,在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思政案例并融入課程教學的同時,結合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具體要求,以項目為驅動,以非遺大師為引領,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借助翻轉課堂、情景式教學法等途徑,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本著作品體現思政的原則,將作品圖案設計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并使作品技藝手法體現民間印染技藝中精益求精、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理念。在提升學生專業技藝的同時,以隱蔽滲透的方式促使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實現學生專業技能、知識與道德素養的綜合培養。同時也對服裝設計其他專業課程思政起到一定的示范輻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2020.06。
[2]常沛.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功能及實現路徑[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8(08):47.
作者:吳萍 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煤礦勘查區地質背景及聚煤特征
- 下一篇:動物源醫療器械風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