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類課程體系化建設措施
時間:2022-10-02 10:29:58
導語:裝備類課程體系化建設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軍事裝備是部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裝備教學是培養裝備人才的重要途徑,是部隊戰斗力生成的重要一環。通過對陸軍院校裝備教學課程現狀進行系統調研和全面分析,結合我軍裝備人才素質培養的亟需,提出了陸軍院校裝備類課程體系化建設的總體思路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裝備類課程;體系化建設;素質培養
1陸軍院校裝備教學的重要性
軍事裝備是部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院校裝備教學是培養裝備人才的重要途徑,是部隊戰斗力生成的重要一環,院校裝備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部隊裝備訓練水平。隨著軍事裝備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式裝備列裝部隊,為使裝備快速形成戰斗力,各專業和各層次的裝備教學任務日益增加,這對院校裝備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有效支撐裝備教學需要,推進裝備類課程體系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2院校裝備教學現狀分析
裝備教學既有基礎理論知識講授,又有實裝操作訓練,這決定了裝備教學的復雜性。通過對陸軍院校裝備類課程的長期跟蹤研究,總結出現階段裝備類課程面臨的突出矛盾問題和亟需創新的幾個方面。(1)個別課程教材教具建設相對滯后,無法適應課程教學發展需要。一是教材更新不夠及時。院校配發個別型號新式裝備相對滯后,獲取新式裝備的技術資料存在困難,加之教材編寫周期較長,諸多原因導致教材內容更新跟不上裝備教學發展。在日常裝備教學過程中,個別課程教材與課程教學內容匹配度不高,使用替代教材的情況不同程度存在,教員講授內容與教材的對應性不強,教材的指導作用、輔助作用發揮較差。二是教具建設不夠系統。部分教員對教具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研制裝備器材模型等教具的積極性不高,利用教具開展教學的探索還有不足,教具數量偏少、樣式陳舊、質量偏低,未能緊跟裝備發展和工藝發展,教具建設缺乏系統性、科學性、高階性,教具的有效利用率較低,利用教具豐富教學形式、改進教學效果還需進一步加強。(2)個別型號教學裝備數量、質量不佳,無法滿足實踐教學保障需求。一是個別型號教學裝備數量不足。通過調研發現,部分院校存在個別型號教學裝備數量不足的情況,學員數量多、教學裝備少,在實裝訓練時,“一人練多人看”的情況仍然存在,實裝訓練效率較低。二是個別型號教學裝備保障欠缺。部分院校個別型號新式裝備配發數量嚴重偏少,依托最新裝備開展教學存在困難,教員接受新式裝備培訓經驗缺乏,教練員隊伍斷層淺談對陸軍院校裝備類課程體系化建設的思考楊陳山,王碩,陳海松,彭暉,董家輝(陸軍工程大學,江蘇南京210007)摘要:軍事裝備是部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裝備教學是培養裝備人才的重要途徑,是部隊戰斗力生成的重要一環。通過對陸軍院校裝備教學課程現狀進行系統調研和全面分析,結合我軍裝備人才素質培養的亟需,提出了陸軍院校裝備類課程體系化建設的總體思路和改進措施。現象突出,部分教學裝備使用時間較長,裝備故障率較高,保障實裝訓練的質量效益偏低。(3)個別院校實裝訓練場地建設受限,無法支撐實戰實訓更高標準。一是實裝訓練場地偏小。裝備本身體積大,作業半徑更大,考慮到發揮裝備性能、確保安全等因素,實裝訓練場地往往需要面積較大,而陸軍院?;疚挥谑袇^,土地資源有限,個別單位訓練場地建設偏少、偏小,實裝訓練環節仍然面臨“一個場地,多種裝備”的現狀,制約了裝備性能發揮,降低了教學組訓效果。二是實戰化訓練場地建設偏少。院校教學向部隊靠攏、向實戰聚焦,始終瞄準戰斗力生成,裝備教學也應該有序開展實戰化訓練,反觀現實,個別單位對實戰化訓練場建設投入不夠,戰場環境營造有待加強,單純訓練裝備操作較多,在戰術背景下開展實戰化訓練不足,院校裝備教學對接未來戰場還需加強。(4)個別單位教員培養機制不夠健全,無法滿足教員梯級成長需要。一是教員培訓不夠系統。經過調研,大部分院校對新教員入職培訓、崗前培訓抓得較嚴格,但個別單位對教員教學能力持續提升缺乏設計,依靠傳幫帶式經驗傳授較多,組織系統培訓常態培養較少,開展教學能力培訓不夠經常、不夠廣泛,培訓層次區分不夠明顯,教員梯級成長路徑規劃不夠清晰。二是裝備教學定向培訓欠缺。院校配發新式裝備后,個別單位接受裝備定向培訓名額較少,個別培訓時間較短,教員對新式裝備掌握不精,對開展裝備教學把握不準,教練員隊伍培養周期較長,嚴重制約了新式裝備快速投入教學的進度。部分教員缺乏戰術戰法運用、作戰指揮等知識培訓經歷,在日常教學中,專業知識與實戰訓練結合不緊,培養學員實戰化訓練能力有待加強。
3院校裝備教學課程建設措施
對照陸軍院校裝備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裝備教學發展現狀,為提升裝備教學質效,應大力加強裝備類課程體系化建設,全面提升課程建設質量水平,為服務備戰打仗奠定堅實基礎。(1)加強在線課程資源建設。裝備教學難度大、任務重,只依靠教員課上講授和實裝訓練難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員課后開展深入自學也十分重要,而相關的在線課程資源就是最好的學習資料。但是,受裝備、場地、拍攝條件等限制,裝備教學類在線課程建設相對欠缺,可供學員學習的在線課程資源較少,因此,建設裝備教學在線課程資源顯得既緊迫又重要。一是建設本課程在線教學資源。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在線課程建設,及時在中國大學慕課、軍事職業教育等平臺開設課程,開展在線服務,積累教學經驗和數據,反哺線下教學。探索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在線課程資源作為學員課下自學內容、課上探討內容、拓展學習內容,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牽引教學模式改革,提高裝備教學質量。二是建設課程群資源庫。以本課程的在線資源為核心,有效整合與本課程相關的慕課、在線開放課、微課等資源,借助公共教學資源平臺,通過在線課程開發來提升課程群資源庫建設水平,形成龐大的課程資源體系,有力支撐課程教學,提升教學質效。(2)加強配套教材建設。教材是學員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載體,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加強精品教材建設。突出崗位需求,科學構建教材建設體系,按照“精、新、實”的要求,在教材體系、知識結構、理實結合等方面精心設計,持續優化裝備課程教學內容,有效支撐課程教學,著眼課程體系建設,圍繞核心課程打造精品教材,不斷提升裝備課程教材建設水平。二是建立動態更新機制。剛性淘汰出版時間超過5年的教材,積極推進教材編寫工作,組織教員跟研跟產,了解裝備發展動態,關注專業領域發展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鼓勵教員常態開展調研學習和聯教聯訓,及時將最新知識、最新成果融入教材內容、帶入課堂教學,確保課程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緊貼部隊訓練。(3)加強裝備器材模型庫建設。針對裝備類課程教學特點,大力推進裝備器材模型建設,充分發揮模型輔助教學作用。一是創新模型樣式。在傳統簡單模型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工藝,融入科技元素,實現模型的多樣化、體系化,根據裝備特點、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模型樣式,充實教具資源,豐富教學模式和手段,有效提升裝備課程教學效果。如將裝備模型外部透明化,對照實物模型講解,提升裝備教學的直觀性;制作裝備系列構件模型,輔助工作機理、內部結構等知識講解,提升裝備教學的接受度;針對專項訓練科目,設計可拆裝的裝備模型等,探索形成從模型模擬到實裝實訓的教學路徑,既提升學員的參與度,又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二是加強模型體系化建設。根據課程教學需要,明確模型的功能定位,科學劃分模型類別,按照從易到難、體系推進的思路大力建設裝備器材模型庫,與專業團隊合作,設計制作配合教學使用的模型,并緊跟裝備更迭,補充完善裝備模型庫,以裝備的發展帶動模型庫的建設。開設第二課堂,吸納學員參與到模型設計制作中,進一步培養學員創新實踐能力。(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員對課程教學起著主導作用,教員授課水平的高低、把握課程內涵的深淺對課程教學效果影響巨大,因此,加強裝備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至關重要。一是系統開展教學能力培訓。扎實開展教學基本能力培訓,組織理論授課、導師輔導、跟班聽課、研討交流、編寫教學文件、備課試講等內容,夯實新教員教學基本功。加強專業教學能力培訓,結合教學業務日活動,課程組加強集體備課,深入理解專業特點、課程內涵、教學目標等,開展教學研究,提升課程團隊整體教學水平。開設名師講堂,積極邀請業內知名專家宣講先進教學理念,分享教學經驗,聘請知名專家掛鉤指導優秀青年教員,培養拔尖教員。二是有序開展送學培訓。對接軍內外知名高校,根據培訓內容和要求,定期輸送不同層級教員開展專項培訓,穩步提升教員整體教學水平。針對新式裝備配發院校,積極協調參加裝備教學培訓,及時掌握新裝備的技戰術指標和組訓方法,梯次化培養教練員隊伍,快速形成教學能力。三是加強聯教聯訓。針對專業特點,與部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探索建立“師資互派、資源共享”的聯合教學機制,針對院校教員對戰法運用欠缺的問題,積極邀請部隊專家進行授課培訓,提升教員知戰曉戰能力,將課程教學對接戰場,提升課程教學的為戰性。(5)加強教學模式創新。傳統裝備教學模式一般為理論講授和實裝訓練,理論學習枯燥乏味,實裝訓練頻次偏少,裝備教學模式亟需創新。一是有效開展模擬訓練。針對人多裝少、場地有限、天氣影響大等問題,加大模擬訓練器材的研制力度,根據教學需要統籌規劃模擬訓練器建設計劃,堅持先小后大、先易后難、先局部后整體的建設原則,邊建設、邊使用、邊改進,通過教學使用不斷調整模擬訓練器的建設規劃,逐漸形成匹配裝備課程教學的模擬訓練器材體系。二是有效運用虛擬仿真技術。有效將VR技術應用到裝備教學中,研制教學設備和軟件,實現學員在虛擬環境下練習裝備操作、指揮、拆裝、維修等任務,提高流程性任務的訓練效率,有效緩解以往單人操作、多人觀看的矛盾。通過增強現實等技術,營造逼真的戰場場景和敵我態勢,有效支撐開展戰術背景下裝備教學,彌補以往裝備課程教學為戰性不足的短板。(6)加強多媒體資源配套建設。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龐雜的工程,多媒體作為最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應充分優化設計。一是科學選擇多媒體呈現形式。在授課過程中,教員應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員特點,優化課件呈現形式和內容,圍繞學員開展精心設計,減少大篇幅的文字,增加圖片、動畫、音視頻等,提升課件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引導性;二是制作豐富的動畫資源。結合裝備課程教學特點規律,建設裝備作業、結構運轉、戰場模擬等動畫資源,以更加形象生動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4結語
總的來講,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教學大綱等精心設計,聚集院校、教員、學員等合力,久久為功,體系建設,才能夠出精品、出效益。
參考文獻:
[1]羅偉.基于MOOC模式的課程資源建設探究——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專業群資源庫建設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16.
[2]楊學強,李文俊,黃俊,黃靜,申瑩等.《裝備保障信息化》課程建設問題研究——以裝甲兵工程學院為例[J].齊鑫物流教育,2016.
[3]孟祥豪,安永旺,梁言等.軍隊院校本科學歷教育裝備類課程“金課”建設探索[J].高教論壇,2021.
[4]宋超,王磊等.軍隊初級指揮院校裝備運用類課程建設淺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
[5]程華,韓統,唐上欽,杜海文等.關于加快推進軍隊院校裝備課程建設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
作者:楊陳山 王碩 陳海松 彭暉 董家輝 單位:陸軍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