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政教育的實踐
時間:2022-10-11 08:56:10
導語: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政教育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個國家悠久的歷史文化既是其發展的根基,也是一筆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深刻影響著一代代青少年的民族精神追求。在這個多元文化的網絡時代,優秀傳統文化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要立足于我國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國情。新世紀以來我國高職教育事業開始蓬勃發展,但是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成效不佳,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把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融入到高職思政教育之中,積極創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思想、理念、內容和手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中國傳統文化所具備的思政教育功能是其現代化意蘊的具體表征,這種跨越時空的思政教育價值體現在思維和實踐方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還具備全員、全程和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功能,其育人和引導功能保障了個體健康發展和社會良性健康運行。充分發掘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著的思政教育資源,將傳統文化教育理論融入思政教育實踐之中,在高職思政教育創新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活動。在具體實踐活動以“禮、仁、樂”三個主題為中心,把傳統文化與高職思政教育價值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利用傳統文化中的豐富道德理念和規范幫助高職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通過校園網絡傳統文化網站和平臺建設,創新校園網絡思政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方法,汲取傳統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資源來創新當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內容與方法。為此,由王易撰寫的《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一書,對網絡時代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政教育實踐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者在梳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資源基礎之上,分析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合傳統文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論述了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政教育屬性與實踐屬性,利用傳統文化的當代社會價值引導大學生思想行為和思想道德建設方向。作者認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創新和發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思想資源,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內容、原則與方法,在思政教育學科建設中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思政教育功能,可以養成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當前我國高校思政實際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的融入大多是淺嘗輒止,乏味可陳的教學內容和陳舊滯后的教學方法無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作者認為只有讓學生真正領悟到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才能激發他們學習思政的主觀能動性。作者還從思政教育對象和教學方法入手,通過部分典型論述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當代大學生擁有高速發展的、急速轉型的鮮明時代特征,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過于淺薄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臨很大挑戰,作者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與性格特點,思考了當代大學生思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論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和中國傳統德育特色;還從大德育視角分析了社會、家庭和學校在思政教育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并從學生個人品德建設角度出發,分析了當代個人品德建設方面的缺失,在思想道德修養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方法與路徑。在書中,作者首先從教育教學資源角度,重新審視了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內涵和德育思想,與時俱進地闡釋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理念與核心價值。具體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倫日用”思想、荀子的“性惡”倫理思想、儒家“品德養成”、“國家關系倫理”思想、和諧思想、《為政忠告》中的政德思想等,這些思想給當代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重大啟示。汲取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和現代價值,為我國現代高校思政教育服務,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我國社會政治的軟實力,創造性轉化傳統文化可以創新發展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如創新性轉化中華傳統美德可以形成和發展中國精神的科學內涵,傳統文化核心理念形成了中國和平發展的外交思想,利用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構建了當前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高校思政教育只有深深扎根于深厚的傳統文化土壤,才能根深葉茂。其次,從高校思政教育學科建設角度出發,論述了如何運用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我國現代高校思政課程的創新和中國化的思政教育理論體系構建。為此,探究了中國思政教育史、思政教育基本理論與范疇、思想品德形成規律、思政教育認同與學科建設等問題。第三,作者從傳統文化視角分析總結了思政教學實踐的策略、方法與路徑。
具體闡述了大德育觀視角下的我國當前思想道德教育機遇與挑戰、德育特色、大學生個人品德建設、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理論熱點難點等一系列問題,凸顯了傳統文化的思政教育實用性價值。最后,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角度論述了傳統文化的引領價值。筆者認為在網絡時代積極融合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開展高職思政教育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水平。首先,要利用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等核心價值觀來塑造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標準。運用仁愛和寬容的個人行為基本準則教育學生,才能處理好家庭與社會關系,在高職思想教育中加強仁政培育,樹立大學生的仁愛品質;利用傳統文化中的“義”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教導大學生見得思義,不要見利忘義和背信棄義,才能維護社會正常秩序;運用傳統文化中的“禮”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行為準則,禮是維系人類生存發展和社會秩序正常的重要紐帶,在思政教育中運用“禮”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運用“智”培養大學生明辨是非和知己識人的修身治世本領;運用“信”培養大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把誠信引入思政課堂教育可以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其次,積極探究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對策與措施。借助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特殊實踐活動,強化高職生的思政教育基礎和構建二者融合機制。第三,為了實現“三全育人”目標,需要把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應用設計之中。充分發揮傳統文化魅力和德育作用,積極構建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應用設計模型。在設計過程中明確以思政教育目的為中心,以理論和實踐為主線,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進行主題鮮明的特色活動設計,從而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收到寓教于樂的教育效果。
作者:尹萍 單位: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挑戰與應對
- 下一篇: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路徑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