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局黨政上半年總結

時間:2022-04-23 06:32:00

導語:經貿局黨政上半年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貿局黨政上半年總結

今年以來,全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兩創”戰略,緊緊圍繞“開放創新、轉型提質”工作主題,著力推動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努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與水平,致力提升“走出去”規模和檔次,外經貿總體保持較好發展態勢。

一、上半年全市外經貿發展基本情況

1.對外貿易持續增長,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市進出口116.8億美元,同比增長38.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3.2億美元,同比增長38.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2.7個百分點,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總量均居全省第三位。

上半年全市外貿出口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產品結構趨向優化,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增勢強勁。紡織品出口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共計出口50.8億美元,同比增長33.2%,占全市出口總量61.1%。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迅速,其中機電產品出口15.67億美元,同比增長52.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53億美元,同比增長150.3%。二是出口市場趨向優化,新興出口市場有效拓展。全市對歐盟、北美、香港、中東、日本傳統區域出口市場46.3億美元,同比增長34.6%,對拉美、東盟、東歐新興出口市場增幅均超過50%,遠高于全市平均增幅。三是出口隊伍不斷壯大,規模企業帶動出口增強。全市新增加實績企業599家,累計有出口實績企業4462家。全市出口超千萬美元企業131家,同比增加42家,累計出口31.7億美元,同比增長72.3%,拉動全市出口增長22個百分點,占全市總量38.1%,同比提高7.4個百分點。四是重點出口產品量增價漲,品牌企業出口較快增長。紡織品出口價格逐步走高,其中單類產品出口量最大的化纖布,單價由去年同期的0.94美元/平方米提高到1.*美元/平方米;機電及高新技術產品類出口量最大的液晶電視機,單價由去年同期的197.9美元/臺提高到250.5美元/臺;化工類出口量最大的維生素,上半年出口2億美元,單價由去年同期的7.7美元/千克提高到21.7美元/千克。88只商務部、省、市出口名牌企業累計出口16.8億美元,同比增長26.5%,占全市出口總量的20.2%。

2.利用外資難中有升,顯現穩量提質態勢。上半年全市新批外資項目86只,合同外資6.7億美元,同比下降19.7%;實到外資4.6億美元,同比增長11.1%。

上半年全市利用外資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外資項目平均規模不斷提高,大項目占主導地位。新批合同外資單體投資項目平均規模1214萬美元,同比提高24.9%。新批總投資超千萬美元的大項目40只,合同外資5.7億美元,占全市總量的85.8%,其中總投資超兩千萬美元的重大項目24只,占大項目總數的60%。二是先進制造業引資優勢明顯,機電等高新技術項目不斷增多。新增機電類項目22只,合同外資2.4億美元,同比增長43.8%,占全市總量的25.4%;實到外資1.4億美元,同比增長76.8%,占全市總量的29.9%。三是投資方式以獨資為主,外資企業增資活躍。引進獨資項目72只,合同外資6.2億美元,同比增長21.7%,占全市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1.6%提高到93.4%。新批增資擴股項目67只,合同外資1.7億美元,占全市總量的25.4%,其中增資超過千萬美元的大項目9只,占大項目總數的22.5%。四是港商投資位居首位,利用歐美外資大幅增長。新批港資項目41只,合同外資近4億美元,占全市總量59.6%,實到外資3.1億美元,占全市總量66%,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新批歐美外資項目15只,合同外資9972萬美元,同比增長336.4%,增幅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外經合作進展順利,境外投資有序推進。上半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資企業65家,中方投資額1.96億美元,同比增長459.3%。全市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1.8億美元,同比增長42.1%。

上半年全市外經合作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創建生產基地成為境外投資的主體。在65家境外投資企業中,其中生產型企業有7家,紡織工業園區1家,其中生產基地投資額達到5760萬美元。二是投資行業和區域趨向多元化。新批境外投資行業主要涉及紡織服裝、輕工機械、家用電器等多個領域,投資區域遍及涉及境外14個國家和地區。三是境外企業帶動出口作用明顯。據對73家境外投資企業統計,上半年共完成營業額2.7億美元,帶動出口2.4億美元。

4.開發區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集約創新深入推進。開發區產、銷、利、稅、投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分別增長26%、27.6%、45.4%、31.3%和9.5%。其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市比重分別為45.8%和44.8%。實到外資3.46億美元,占全市的75%;外貿出口32.4億美元,占全市的38.9%。新認定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5家,新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18.7萬平方米。當年投資強度達到270萬元/畝,增長32.8%,單位面積產出114.5萬元/畝,同比增長13.4%。

二、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上半年,認真貫徹落實全市創新大會和工業大會精神,以“開展外貿轉型推進、外資提質優化、外經拓展提升、開發區提檔升級、服務環境創新”五大工程為重點,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推進開放創新,著力營造良好發展氛圍。一是完善競賽工作機制,出臺了開放型經濟目標競賽活動辦法,增加外經貿質量、結構指標的考評權重。抓好競賽目標進度督查,每月通報競賽情況、每季度通報競賽進度,形成比進度、比實績的良好競賽氛圍。二是堅持創新破難。針對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導致外經貿發展困難加重的情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總結提煉創新破難的成功經驗,形成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市紡織品出口影響》、《關于我市外經貿企業涉外融資的情況調查》、《嵊州領帶行業集體提價應對外貿出口困境的經驗與啟示》等一批調研報告,引起國辦、省、市領導的關注與重視,并作出相應的批示,既為各級政府部門領導的決策當好參謀和助手,也較好地引導了全市外經貿企業創新發展。三是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加強媒體宣傳和典型帶動,在市級新聞媒體上推出了“推進開放創新,促進提質轉型”專題報道,推廣科技創新、營銷創新、品牌創新、融資創新等典型經驗,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信心,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2.加快轉型升級,著力推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一是積極實施品牌培育和科技興貿戰略。積極抓住商務部和省出口名牌新一輪評選申報契機,對照標準,認真開展摸底排查,指導和幫助企業向上申報出口名牌。實行重點展會品牌準入制,幫助品牌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數量同比增加30家,有力促進了自主品牌產品出口。舉辦機電產品海外市場說明會、積極幫助企業向上爭取優化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資金項目,增強了機電企業擴大出口,出口企業數量由去年同期的780家提高到972家。二是創新參展方式,大力拓展新興出口市場。根據我市地方塊狀經濟產業特色的實際,會同*縣楊汛橋鎮、*縣經編協會組織當地23家企業“抱團”參加廣州家紡布藝展,并實行統一包裝策劃、整體“特裝”推介,打響“中國經編家紡基地”品牌,擴大我市參展企業整體影響力。針對歐美經濟增長趨緩,著力拓展東盟、非洲、拉美、東歐及中亞地區等新興出口市場。上半年,全市外經貿系統共組織1*9家企業參加境內外知名展覽110批次。三是用好用足鼓勵政策,積極擴大進口貿易。舉辦進口貼息培訓班,積極幫助企業向上申報進口貼息扶持資金,引導企業進口原材料資源和先進機械設備,努力擴大進口貿易。上半年全市自營進口33.6億美元,同比增長38.1%,其中一般貿易進口23.84億美元,增長32.5%,占全市進口總額的71.0%;加工貿易進口8.89萬美元,同比增長63.0%,占全市進口總額的26.5%。四是重視做好公平貿易工作。加強對重點出口產品、重點出口市場的運行監測,編發《紡織業對外貿易預警手冊》,及時為全市外貿企業提供預警服務。舉辦REACH法規培訓班等公平貿易實務知識培訓活動,指導和幫助印度對我聚酯紗線反傾銷、美國對我空調用截止閥反傾銷等案件的應訴工作

3.堅持穩量提質,著力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一是注重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明確目標保持適度引資規模的前提下,加大對質量、結構指標的考核,重招富有競爭力的外資項目,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二是突出節會招商和產業鏈招商。精心組織參加浙洽會、*深圳(香港)投資環境暨重點項目推介活動,擴大了節會招商成效。在第十屆浙洽會上,共簽約重點外資項目28只,項目總投資9.39億美元,比上屆增長19.9%;協議外資3.64億美元,比上屆增長7%。結合開發區功能定位和現有產業狀況,重點加大機械裝備、汽車配件、現代紡織、新型材料等產業鏈招商,組織小分隊赴上海、天津開展專題招商活動,使得先進制造業成為上半年全市引資的一大亮點。三是重視三產和服務外包招商。抓住服務業外資加速進入我國的機遇,對全市服務業項目進行集中宣傳和推介,上半年共引進服務業批發零售外資項目13只,實到外資同比增長69.5%。組織赴西安、長沙、常州、無錫等城市開展服務外包調研,擬定鼓勵服務外包發展的意見和扶持政策,積極吸引和承接服務外包項目落戶。四是做好開發區指導與服務。增掛開發區處,完成了相關職能的移交,定期做好開發區統計分析。整合開發區信息、客商資源,通過市、區聯動、合力招商的方式,積極推介全市各開發區的功能定位、產業基礎和招商重點,提高協同作戰的招商能力。

4.推動產業有序轉移,著力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一是切實加強引導和服務。編印《境外投資指南》,提供海外商情、項目信息、政策咨詢、金融扶持、法律支持等服務內容。組織召開境外營銷建設網絡現場會,總結交流“走出去”經驗,做好典型引路,增強企業走出去意識。做好政策宣傳,積極幫助境外投資企業向上申報“走出去”扶持資金。二是引導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梯度轉移。發揮我市紡織、服裝、印染等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鼓勵和引導節能減排要求的企業有序向境外轉移,實現騰籠換鳥、易地發展。幫助越美集團尼日利亞紡織工業園等境外園區早日建成并開展招商入園活動。三是引導境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提檔升級。發揮我市建筑強市的優勢,提升境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質量,幫助符合條件的建筑企業申報外經權和援外工程資格,動員和鼓勵更多企業參加國際援外工程招投標,獨立承攬境外工程項目,境外工程承包實現有效突破。上半年浙江中成建設集團在牙買加新簽了5000萬美元的住宅項目,諸暨華安建設集團也承接了境外上億美元的工程項目。

5.積極開展創新服務,著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一是牽頭組織開展外經貿服務月活動。組織開展“百家重點外經貿企業調研走訪”活動,向全市160多家重點外經貿企業發放了《外經貿發展環境調查問卷》,分別在諸暨、袍江和越城區舉辦三場外經貿政策暨涉外融資現場溝通會,開展涉外融資巡回輔導。針對走訪中企業反饋的82個問題和建議逐一進行匯總,逐項跟蹤督辦。協助做好新昌、嵊州設立海關與商檢辦事處的前期準備工作,努力創優涉外行政服務環境。二是開展涉外人才招聘活動。會同人事局部門在越秀外國語學院舉辦了20*年*市外向型企業人才交流洽談會,為90家外經貿企業,現場招聘涉外人才1043名。三是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整合機關處室職能,健全服務制度,調動干部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高優質服務水平,提升機關工作效能。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困難及下半年發展趨勢

雖然上半年全市外經貿總體運行良好,“三外”主要指標進度達到“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但是當前制約外經貿發展的因素日益增多,困難和壓力進一步加大,外貿經貿面臨轉型升級的形勢較為嚴峻,各種困難累積效應、疊加效應不容忽視,下一步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從對外貿易來說,一是在出口額高增長的背后,是出口企業普遍反映經營困難,出口成本(原材料、勞動力、融資成本)上漲太快,出口提價不到位,出口效益大幅下滑,出口增長潛力嚴重不足,出口信心喪失,出口環境惡化。二是出口企業競爭力下降,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競爭優勢逐步喪失,出口訂單向周邊國家和地區轉移現象明顯。大多數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處于微利或虧損經營狀態,“保客戶、保市場”已成為許多企業的無奈選擇。三是貨幣政策收緊,人民幣匯率升值、退稅率下調,貸款難問題顯現,中小型出口企業關門歇業現象增多。四是美國經濟衰退,外部需求萎縮,我市對美和歐盟出口增幅回落明顯。上半年全市紡織服裝對歐盟和美國分別出口8.7億美元和3.7億美元,同比增長32.2%和14.8%,增幅同比分別回落10.8和9個百分點。

從利用外資方面來說,主要受隨著土地供應趨緊影響,合同外資呈現三個“過快”:即總量下降過快,合同減資下降過快,開發區合同外資占比下降過快。上半年新批項目數同比減少74只,合同外資同比減少2.3億美元,合同外資減資1.1億美元。開發區新增合同外資2億美元,同比下降47%,占比55%,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合同外資減少將影響明年實到外資進度。

從外經合作來說,主要是境外投資的風險增大,尤其以越南為主的亞洲新興經濟市場的經濟面出現惡化趨化,,可能潛在影響我市海亮和天龍在建或擬建的兩個工業園區。

綜合分析,預計下半年我市外貿出口仍保持一定的增長,但在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下階段外貿出口增幅可能趨緩;受宏觀經濟發展趨緊趨嚴的影響,外商調整投資策略而造成的減資項目持續增多,預計合同外資將持續下滑,完成全年預期目標的難度較大,實到外資完成目標的壓力相對較輕;外經合作面臨發展機遇期,可望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1.堅定信心,關注局勢,確保完成全年預期目標。一是堅定發展信心。外經貿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拉動力。當前雖然面臨諸多困難,但機遇與挑戰并存,越是困難時期,越要重視鼓勁造勢,增強信心,堅持發展創新,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工作面貌迎接困難和挑戰的考驗,加強政企互動,努力提高行政服務質量與效率,合力共度難關。二是完善開放型經濟扶持政策。發揮政策引導和激勵作用,加大對外經貿創新創業政策扶持力度,重點鼓勵擴大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鼓勵引進高、大、優外資項目,推動外經貿發展方式轉變。積極向上爭取扶持政策,加強對商務部、省廳配套政策的研究,爭取我市更多的企業獲得資助。三是高度關注外經貿運行趨勢。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外經貿運行監測,研判形勢,分析困難,落實對策措施,努力實現開放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優化結構,培育品牌,致力外貿提質增效。一是提高出口綜合競爭力。充分利用商務部、省、市對品牌的扶持政策,繼續開展20*年度*市出口名牌評選活動,今年擴大品牌的出口規模,努力實現品牌增效,爭取培育市級以上出口名牌達到100只。同時,注重對機電、高新技術產品擴大出口上的傾斜力度,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逐步使出口競爭力由低價競爭向綜合競爭力提升。二是積極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場。按照“深度開拓歐美市場、多元拓展新興市場”的思路,利用下半年秋季廣交會參展擴容的機會,幫助企業爭取更多的參展攤位,進一步加大對新興出口市場的拓展力度。三是增強出口應對能力。針對當前國際經濟增長趨緩和國際貿易摩擦多樣化、復雜性的實際情況,著力加強對企業公平貿易知識的培訓、指導和政策咨詢工作,特別是“兩反一保”的預警工作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咨詢和指導工作,幫助企業提高出口應對能力。

3.突出重點,注重選資,著力提升外資項目質量。一是突出一個“選資”。一選項目,著力選擇一批符合國家鼓勵產業政策和對本地經濟發展有拉動作用的優、大招商項目,實行重點推介;二選對象,著重對日韓、歐美等重點國家(地區)和國內臺商密集區開展招商,特別是加大要進一步對世界500強企業的招商力度,下半年重點做好日韓和黃酒節招商活動;三選載體,采取規模較大的投資推介活動和小分隊專業招商相結合,采取多種形式,對重點地區實行招商。二是圍繞二個“提高”。以我國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擴大為契機,大力引進外資商貿零售業、旅游服務業,以及與制造業相配套的三產服務業和服務外包項目的招商引資,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質量。積極利用各類境內外展覽活動,推介招商項目,創新招商活動載體,加強“三外”互動,提高招商工作質量。三是致力做好三個“一批”。結合我市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實際,精心包裝一批招商項目,切實增強招商引資活動的實效性;加強對外資到位的督查,對特別是對上半年浙洽會簽約的項目開展跟蹤督查和服務,推動一批已簽外資項目的到位,提高到位率;加強與外商投資企業的聯絡和溝通,強化親商安商的服務工作,了解現有外商增資意向,促成一批增資擴股項目,提高增資項目在外資項目中的比例。

4.加強指導,加大扶持,加快“走出去”步伐。一是引導和扶持有條件的企業赴境外開展實業性投資和資源性開發,充分有效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有效拓寬發展空間。二是指導和鼓勵企業發揮境外貿易性窗口(辦事處)的作用,把境外貿易性窗口(辦事處)成為市場信息和產品研發中心。三是繼續發揮我市建筑產業優勢,推動外經企業赴境外承接工程,并通過境外承包工程帶動相關設備、產品出口和勞務輸出。

5.推進創新,科學發展,努力提高開發區資源配置能力。以“提高貢獻率、增加集聚度、擴大開放度、提高配套率”為工作目標,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提升科學發展理念。堅持把科學發展同解放思想、同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開發區工作。二是把握科學發展重點。堅持率先發展,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堅持集約發展,注重土地節約,以畝產論英雄,建立健全科學的項目評價體系;堅持創新發展,探索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推動企業技術升級,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堅持和諧發展,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監管機制和目標責任制,力爭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以上;堅持可持續發展,及早謀劃開發區整合升級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基礎設施發展規劃。三是提高資源配置能力。要加大推介營銷力度,提高招商選資能力與水平,提升開發區功能配套,增強開發區競爭力。

6.轉變作風,優化服務,努力提高行政服務效能。一是加強涉外部門協作。繼續加強與涉外部門的聯系和協作,加強對政策的宣傳、指導和落實工作。關注開放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切實幫助外經貿企業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困難,提高對全市開放型經濟政府指導和政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二是深化服務工作舉措。以開展“結對幫扶”、“十送服務”為契機,深化外經貿服務月活動成果,進一步做好“親企、安企和扶企”工作。三是加強機關隊伍建設。強化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加強機關隊伍建設,規范辦事程序、完善承諾服務制度,打造和建設一支廉潔、高效的外經貿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