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源開發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時間:2022-09-05 05:05:00
導語:農業資源開發局上半年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半年來,我區農業綜合開發圍繞國家級土地治理項目、省級丘陵山區高效農業項目、市級特色經濟林果基地項目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進項目區的科技進步,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以糧食主產區為重點,著力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和省級丘陵山區高效農業基地的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加強了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和諧發展,緊緊圍繞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奮斗目標,精心組織實施今年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積極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機制創新,不斷把農業綜合開發事業推向前進。年度國家土地治理項目和市級特色基地項目已按計劃任務全面完成,并通過市級驗收,省級丘陵山區高效農業基地項目在6月底全面竣工,7月中、上旬將接受市級驗收。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按照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總體要求,重點圍繞年度項目建設和成效、檢查驗收,**年度項目的申報、計劃編制,**年度項目入庫等工作。
一、全面組織實施年度國家和省、市立項的各類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年度,我區立項的國家土地治理項目3個,1.7萬畝(新集鎮、馬集鎮、竹鎮鎮),投資707.2萬元,其中財政資金544萬元,自籌資金163.2萬元;省級丘陵山區高效農業基地項目7個,建設規模:核心區1.72萬畝,輻射區2.8萬畝,(竹鎮鎮:新集鎮、馬集桑苗圃、方山林場),投資4732萬元,其中財政資金1222萬元,自籌資金3510萬元;市級特色經濟林果基地項目1個,0.1萬畝(雄州鎮),投資100萬元,其中財政資金77萬元,自籌資金23萬元。開發項目總投資5539.2萬元,各級財政資金1843萬元,群眾自籌3696.2萬元。自項目預啟動以來,開發局會同有關部門對項目區進行勘測,精心設計,編制項目規劃設計圖和工程概預算及實施方案,排定工程計劃進度,并精心組織實施。
國家土地治理項目,完成平田整地59萬方,開挖疏浚溝渠27公里、土方21萬方,修筑機耕路10公里、7萬方、累計完成土方87萬方。實施工程措施,水利措施:興建泵站1座,防滲渠道6.5公里;中溝級建筑物52座(橋30座、涵11座、跌水4座、滾水壩7座);小溝級建筑物125座(橋40座、涵洞75座、閘6座、渡槽4座)。農業措施:土壤改良0.9萬畝,鋪設砂石路面31.54公里。林業措施:農田林網植樹2.5萬株,該項目按計劃已全面完成。
省級丘陵山區高效農業基地項目,完成土方156.18萬方,開挖疏竣渠道6公里,修建蓄水池14座,泵站3座,機電井1眼,修建渠系建筑物154座,修建防滲渠6公里,埋設管道20公里,輸變電線路11.5公里,鋼架大棚1230畝,葡萄架360畝,簡易冷庫10座,塘壩護砌0.7公里,修建機耕路59.388公里。
市級特色基地項目,完成土方6.8萬方,中溝建筑物:跌水5座、穿路涵洞2座、混凝土預制板護坡1.2公里、防滲渠4.16公里、鋪設砂石路2.3公里。
二、加強項目管理,凸現開發成效
1、加強領導,加大扶持。區委、區政府對年度項目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由政府牽頭,區農業開發、農林、財政部門密切配合,具體負責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高效農業基地項目建設的指導、協調和督促等工作。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規模開發設施農業、旅游農業等丘陵山區高效農業項目實施以獎代補,充分激發社會資本投資丘陵山區高效農業建設的熱情。
2、嚴格監督,確保質量。為了確保項目建設質量,我們推行了土建工程招標制、物資政府采購制、項目監理制、項目公示制等一系列制度,確保了項目建設的陽光推進。區農業開發、農林、財政還適時組織力量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及時發放整改通知書,督促建設單位及時完善補缺,確保了項目的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在財務管理上,我區嚴格按照財政部29號令和農業綜合開發的相關財務管理要求,對工程資金嚴格執行縣級報帳直撥制,實行“三專”管理,明確報帳程序,確保項目資金能及時撥付相關的實施單位。
3、項目取得的初步成效。隨著項目建設的推進,項目區培育了優質富硒稻、茶葉、林果、蔬菜等一批高效規模農業產業,促進了山區特色農業產業的形成,推動了生態旅游農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項目區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全面發展。
一是基礎設施得到改善。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我區丘陵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項目區道路通暢,溝、渠完備,橋、涵、站等生產設施配套齊全,特別是針對用水修建的一批水源工程有效的發揮了作用,及時化解了水源緊缺的矛盾,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和農業生產力。
二是產業規模不斷提高。通過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高效農業基地項目的實施,新品種、新農藝的引進,有效促進了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了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同時,通過項目的集中實施,在我區丘陵地區形成一批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產業化基地,如竹鎮鎮的規模蔬菜基地,以葡萄、桃、冬棗為代表的林果基地,茶葉基地等基地面積均已達到萬畝左右,規模比以往有了成倍的增加。規模的擴大不僅為我區農業產品帶來了量的效益,而且帶來了質的成果,目前,全區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已有61個,無公害農產品34個,綠色食品16個,有機食品5個,六合區農產品商品率不斷提高,效益越來越好。
三是示范帶動能力增強。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高效農業基地項目的實施,為全區丘陵山區農業經濟發展作出了示范,促進了農業內部的分工。**康寧農工貿公司在竹鎮鎮四合村租賃荒山種植2500畝冬棗、石榴、山核桃、板栗等果樹。在發展基地種植的基礎上,公司也積極扶持周圍農民群眾發展果樹種植,無償提供種苗,無償提供先進的種植管理經驗。在基地的帶動下,去冬今春四合村周邊有100多戶農民種上了各類果樹。竹鎮鎮駝子山優質桃基地是從2004年開始建設,在示范帶動作用下,基地的面積進一步擴大,周圍農民自發種植桃樹的面積也在迅速增長,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以駝子山為核心的優質桃種植面積擴大到近8000多畝。
四是農民收入增長顯著。項目的實施最終落腳點在促進農民收入增長。隨著項目的開工建設,項目區農民已從項目建設中看到了增收的希望。一方面土地租金不斷提高,以竹鎮鎮為例,2004年開發東駝子山優質桃基地,土地年租金每畝只有50元,2005年增長到150元-200元,年隨著項目的建設,竹鎮鎮河橋蔬菜基地的租金已增長到每畝年租金400元;另一方面,通過帶動示范,農民自發調整農業種植業結構,常規低效農產品種植面積不斷縮減,以果樹、茶葉、蔬菜等為代表的高效農產品種植面積不斷增加,農民收入也在逐步增長;第三方面,企業參與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農民不斷從土地中走出來,在基地務工,成為農業工人,增加了農民來自非農業的收入。預計通過項目建設,項目區農民可增加收入500至2000元。
五是社會投資熱情增長。在項目的帶動下,全社會關心、支持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的氛圍已經形成,社會資本投農興業的熱情得到有效激發。**年,我區項目區共吸納各類社會資金5600萬元。丘陵山區獨特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吸引投資者開發農業、發展農業旅游的新熱土,我區將在不斷加大丘陵山開發的基礎上,加快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逐步在六合丘陵地區形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集生產、經營、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現代鄉村旅游新區。公務員之家:
4、國家級土地治理項目和市級特色經濟林果基地項目驗收。在4月28日、6月27日分別通過市級驗收,總體評價:一是按計劃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和投資。項目投資已按計劃完成,財政配套資金和項目鎮自籌資金足額到位;二是部門配合密切,項目管理規范。開發與財政部門在項目監管過程中齊抓共管,按要求積極推行公示、監理、招投標和物資集中采購等項目管理機制,強化工程質量與數量管理;三是改善生產條件,優化產業結構。項目實施結合新農村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并積極引進“三資”培育優質稻米、苗木、經濟林果等產業;四是資金管理嚴格,財務核算規范。執行財務“三專”制度,財政資金直撥,有效利用資金手段規范項目建設。
5、完善并整改驗收中發現的問題。部分工程布局不盡合理且工程表面毛糙,一些建筑物、砂石路及農田林網規格型號未達到設計要求,項目檔案不完整。根據發現的問題,已要求項目建設單位進行了整改,并趨于完善。
三、做好其他有關工作
一是及時完成本區有關工作的統計報表和農業綜合開發統計月報、項目建設工程月報、農業開發招商引資季度報表等。
二是及時完成各類擋案管理和綜合性文字材料、工作總結等。
三是強化農業綜合開發宣傳工作。反映我區農業綜合開發建設、效益、招商引資、地方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讓公眾了解開發,熟悉開發,積極支持開發,農業綜合開發是一項民心工程、績效工程,執政為民的理念在農業綜合開發這個平臺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四是機關內部管理。建立健全機關內部管理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嚴格執行各項制度。
五是積極參與推進“富民強區工程”。根據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對掛鉤鄉鎮情況進行調查,針對鎮、村資源、產業狀況,共同商定了特色農業發展方向,并積極為民辦實事,出資完成幫扶橫梁鎮東吳、王子兩個村的扶貧達小康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