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上半年生產工作總結

時間:2022-08-12 05:10:00

導語:農業局上半年生產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上半年生產工作總結

今年來,市農業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荊州市委1號文件和各級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強化工作舉措,扎實推進工作落實。上半年,全市農業生產形勢較好,“以錢養事”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業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內部管理不斷加強。

一、主要工作及特點

(一)農業生產形勢較好。

1、兩夏作物增產增收。今年兩夏作物生產和上年相比,總體形勢是“四增”,即夏糧面積增、油菜面積增、單產增、總產增。①夏糧:種植面積2.6萬畝、單產220公斤、總產5720噸,產值915.2萬元。比上年面積增0.25萬畝、單產增8公斤、總產增723噸,產值增115.7萬元。其中小麥面積2萬畝、單產226公斤、總產4520公斤,產值723.2萬元。比上年面積增0.5萬畝、單產增2公斤、總產增1160公斤,產值增185.6萬元。②油菜:種植面積42.55萬畝、單產142公斤、總產60421噸,產值19334萬元。比去年面積增10.66萬畝、單產增12.84公斤、總產增19360噸,產值增1297萬元。③冬春蔬菜:面積6.4萬畝、單產2400公斤、總產151200噸,產值24193萬元。面積與去年持平,單產增70公斤、總產增4410噸,產值增705.6萬元。夏糧、油菜、冬春蔬菜合計種植面積為51.55萬畝,產值為44421.2萬元。比上年種植面積增10.91萬畝,產值增2167.2萬元。

2、糧食生產恢復性增長。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作物效益下滑,加上國家“重糧”政策拉動,主要農作物呈現“兩增兩減”趨勢,特別是雙季稻生產在沉寂多年后恢復性增長。“兩增”即早稻、晚稻面積增:全市早稻種植面積10.6萬畝,較上年增1.9萬畝;預計晚稻面積11.3萬畝,較上年增2.1萬畝。“兩減”即中稻、棉花面積減:中稻種植面積25.2萬畝,較上年減3.7萬畝;棉花播種面積15.2萬畝,比去年減5.3萬畝。

3、農作物總播面增幅較大。其它經濟作物種植情況為:水果1.2萬畝,與去年持平;西甜瓜2.4萬畝,比去年增0.7萬畝;大豆1.2萬畝,比去年增0.9萬畝;茶葉0.4萬畝,與去年持平;蔬菜預計面積5.6萬畝,與去年持平(全年播種面積為12萬畝)。預計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24.65萬畝,比去年增14.53萬畝,增幅達13.2%。

(二)科技推廣深入扎實。

1、廣泛開展科技培訓。2月12日組織鄉鎮農技中心的46名崗位服務人員進行了充電培訓,并精選了12項實用技術匯編成冊,將12項實用技術和8大樣板分解到各鄉鎮辦區。組建了農業實用科技普及專家服務團,分專業將12項技術分解到專家團成員,具體負責培訓授課和指導實施,至目前,全市共培訓農民8.6萬人次家接收咨詢1.2萬人次,印發各類技術資料2.7萬份。同時,我們還深入開展了送科技下鄉活動。3月3日,荊州市農業局、荊州農科院聯合有關部門到調關鎮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送科技下鄉活動,并為農民朋友送去了高產、優質、抗病的水稻良種豐兩優香一號。3月6日,荊州市農業局組織10名高級農藝師到石首對我市100名種植大戶進行了專項農業科技培訓。

2、大力推進科技入戶。一是狠抓科技示范戶建設。我們將科技意識濃、種田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種植大戶培養成科技示范戶,建立科技示范戶檔案和服務臺帳,進行統一登記、統一掛牌、統一印發資料、統一技術培訓,讓每個科技示范戶達到“五有”,即:有門牌、有資料袋、有科技小黑板、有服務臺帳、有科技示范田。全市培養科技示范戶2000戶,每個科技示范戶輻射50戶,帶動全市10萬個農戶。二是加大科技服務力度。在去年5000戶“農信通”的基礎上,今年再開通5000戶,全市農信通用戶達到1萬戶,截止5月底,已發送惠農政策、稻棉生產關鍵技術等信息5萬余條。繼續辦好“農事直通車”專欄節目,每周播放2次,針對農情時事,由植保、土肥、特產、栽培等方面的專家輪流講課,至目前已播15期。

3、狠抓新技術應用推廣。今年,著重狠抓了“七項”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一是優質高產良種應用技術。水稻優質率達到95%,鄂雜棉系列達到90%以上,優質油菜達到95%以上。二是輕簡化栽培技術。棉花示范推廣裸苗移栽,水稻推廣直播、拋栽、機插。三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完善了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系統和測土配方施肥應用系統,完成了全市地力評價。糧棉油測土配方肥應用面積40萬畝。四是病蟲綜防技術。稻棉病蟲綜防以應用頻振燈誘蛾殺蟲為重點,蔬菜以應用防蟲網和頻振燈誘蛾殺蟲為重點,嚴格監測病蟲發生發展態勢,及時組織機防統防,采取綜合措施控制了病蟲危害。五是高效種植模式應用技術。旱地以推廣瓜(椒、菜)-棉、豆套棉、菜-黃豆套玉米、豬-沼-果(菜)為重點,水田以推廣早稻-茨米、中稻-馬鈴薯、西瓜-晚稻、稻蝦連作、鴨稻共生、雜交稻再生、油菜苔菜兩用等為重點的增效技術。六是“三沼”利用技術。推廣應用沼氣、沼液、沼渣,充分發揮“三沼”在生產優質、安全農產品方面的作用。七是抗災避災減災技術。通過調整播栽期,避開高溫及寒露風的危害,研究、制定漬澇、干旱等自然災害抗災技術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

4、積極開展高產創建。落實市級農業示范樣板15個,鞏固并進一步提升東升萬畝綠色食品西瓜、桃花萬畝無公害水果、南口萬畝無公害甘藍、久合垸萬畝無公害菜苔、新廠萬畝無公害棉套瓜椒、調關萬畝無公害優質稻特色樣板。南口鎮3000畝馬鈴薯生產基地效益很高,預計全年連片種植面積可達1萬畝。久合垸萬畝“一菜兩用”高產示范樣板畝平增收215元。調關大錨洲萬畝“豐兩優香一號”高產示范樣板實行了“七統一”,即統一供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印發技術資料、統一安裝頻振式殺蟲燈、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簽訂訂單合同、統一測土配肥。6月10—11日,荊州市農業專家組對我市4個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片進行了檢查。

同時,全市上下積極開展爭創湖北省油菜大縣活動。以市政府文件下發了《關于創建油菜大縣的意見》,4月2日在久合垸鄉召開了全市油菜生產現場會暨創建油菜大縣座談會。為抓好下半年油菜統一供種,4月10日—13日,由2名黨委成員帶隊,分別到華農大國家油菜工程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天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油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參觀考察優質油菜制種基地,了解了品種特征、基本價格等,基本確定了我市油菜主推品種。目前,各鄉鎮通過調查摸底,分別向市政府辦公室、市農辦、市農業局上報了油菜種植面積、需種量等情況。

(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1、農村能源建設項目。一是2010年新增農村能源中央投資項目。建設任務為養殖小區沼氣建設工程60處、聯戶沼氣工程34處、鄉村服務網點15個,總投資587.66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42萬元、省級配套28.5萬元、農戶自籌217.16萬元。項目從2010年12月動工,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設任務。二是2009年“一建三改”項目。國家、省批復我市2009年“一建三改”建設任務3574戶,大型沼氣工程建設一處,總投資1428萬元,其中中央投資532萬元。5月5日召開了全市農村沼氣建設項目啟動會,將工作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了鄉鎮、村組和農戶。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一建三改”400戶;富澤畜牧有限公司大型沼氣綜合利用工程建設項目正在抓緊施工。

2、農業血防綜合治理建設項目。2009年血防綜合治理項目為輕簡栽培和水旱輪作各2.4萬畝。一是輕簡栽培。以水稻直播、機插、拋秧等水稻輕簡化栽培技術為主,在高基廟、久合垸、東升、調關、桃花山5個鄉鎮46個村,實施直播11000畝,機插2900畝,拋秧10300畝,合計24000畝,畝節省人工3個,畝節本增收30—50元,年增收450—750萬元。二是水旱輪作。以水改旱、旱改水技術為主,在橫溝市、新廠、高陵、小河口、大垸5個鄉鎮38個村,實施水改旱14700畝,旱改水9300畝,合計24000畝。畝增產10%,年增收300—500萬元。為實施好項目,我們成立了領導專班,制定了實施方案和獎賠制度,完善了配套措施,加強了技術培訓,創辦了示范樣板。

農業有害生物預警控制站、優質棉示范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等項目正待批和準備實施之中。

(四)行政執法扎實規范。

一是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印發《石首農業執法》簡報5期1000份,張貼、發放《農民購種須知》、《真假農資識別小知識》《安全使用農藥手冊》等宣傳資料5000份,接待群眾咨詢2000人次,培訓農資經營上崗人員230人、農技人員45人,并在有關農資市場中心設立了假劣農資曝光臺,對查獲、登記保存和沒收的一批假劣農資予以公開曝光。二是加強監管,規范秩序。上半年,共發放《農藥經營上崗證》180個、《種子經營登記證》150個;共抽檢種子樣品1468個,涉及150家種子經營戶的38個農作物種類、125個品種,代表種子數量24.1萬公斤,經檢測種子質量合格率為97.72%。三是依法整治,狠抓查處。開展了“打假保春耕”專項整治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360人(次),車輛120臺(次),對全市304個農資經營戶進行了檢查。共取締6家無證經營點,查獲假劣及未經審定種子3215公斤、假劣和違禁農藥576公斤,劣質復合肥30000公斤。根據群眾舉報,對湖北壟上行農業科技有取限公司擅自修改肥料標簽內容、新廠鎮周某未按規定建立種子經營檔案等案件進行了立案查處。四是調處糾紛,維護穩定。今年來,依法受理和調處了橫溝市鎮羅家臺村部分農戶種植“奇麥一號”小麥減產同經營戶李某產生的糾紛,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萬元;調處農業污染糾紛和投訴5起,落實賠償金額12.5萬元,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五是開展農藥殘留檢測,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大隊籌資3萬多元購置了檢測設備,建起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試驗室。組織技術人員對城區大型農產品市場、各大超市的蔬菜、水果進行抽樣檢測。截止目前,共檢測60多個樣品,合格率97%以上。對不合格產品責令下柜。六是開展了市場調研。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農資產品價格較上年普遍下滑。種子類除棉花下降20%左右外,其它種子與上年基本持平。農藥價格下降5—15%,特別是草甘膦下降幅度達到33%。肥料價格下降幅度最大,一般下降幅度都在20%以上,下降最大的是磷肥,降幅達54%以上。

(五)“以錢養事”更趨完善。

1、搞好硬件建設。籌資30多萬元,分批對基層鄉鎮農技服務中心進行維修和裝備,加強標準化農技中心建設。全市15個鄉鎮服務中心有14個達到了“五有”:一有固定場所,二有農技服務公示牌,三有信息欄,四有農技咨詢部,五有基本辦公設備。我們的做法得到了省、荊州市主管部門的重視和肯定,省農業廳以“石首市規范農業技術服務行為”為題,用《參閱信息》將我們的做法向全省推介;荊州市農技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會于5月12日—13日在石首召開。

2、健全管理制度。我們從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對鄉鎮服務中心實行合同管理、量化考核、績效掛鉤,建立了一整套規范化管理機制。一是進行了新一輪考核聘用。2010年底,我市鄉鎮農技服務人員三年聘用期已滿。根據“以錢養事”實施方案,今年2月份,組織專班,對鄉鎮農技中心崗位46名崗位服務人員進行了新一輪的考核聘用,對前三年聘用期連續三年排名末位的3名中心主任進行了改選,對排名倒數三位的3名服務人員留職考察一年,考察期間只發放基本生活費。二是實行“五子”管理。我們在去年“四子”管理的基礎上,今年修訂健全為掛牌子、背袋子、翻本子、結對子、查位子的“五子”管理辦法。“掛牌子”即:局統一制作了農技人員工作牌,要求推廣人員上班時一律佩掛工作牌,既公開身份,又方便服務。“背袋子”即:鎮農技人員統一配發了農技推廣專用包,每個專用包內裝有卷尺、放大鏡、處方單、取樣袋、標本盒、小刀、鐵鏟等工具,農技人員下鄉時攜帶工作包,既展示形象,又便于工作。“結對子”即:鄉鎮農技人員每人聯系30戶科技示范戶,每月入戶指導兩次。“翻本子”即:為每個鄉鎮服務中心及其服務人員統一印制了考勤記錄本、工作日志本、咨詢服務臺賬、項目實施臺賬、科技示范戶服務臺賬等工作記錄簿,由中心主任和服務人員每天作好考勤及工作記錄,作為衡量全年工作的重要依據。“查位子”即:采取突擊檢查、隨機抽查等形式檢查服務人員到崗到位情況,對擅自離崗的給予通報批評,并在年終考核中扣減相應分數。三是健全各項制度。各鄉鎮服務中心制定了考勤制度、學習制度、崗位責任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科技示范戶聯系制度、咨詢服務坐診制度等六項規章制度,并統一上墻公示,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辦事。第一季度,由黨委成員帶隊,分四組對鄉鎮服務中心的工作進行了檢查,特別是對科技示范戶建設逐戶上門檢查。檢查表明,通過健全管理制度,鄉鎮中心工作主動扎實,成效明顯,大部分鄉鎮黨委政府給予了高度評價。

(六)中心工作積極主動。

一是積極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根據市委統一部署,我局參加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市動員大會后,我們迅速宣傳發動,扎實組織活動,在全局系統迅速掀起了以“推進科技入戶,發展特色農業”為主題的學習實踐活動的熱潮。目前,第一階段工作已順利完成,第二階段正有條不紊的進行。二是扎實開展了“城鄉互聯,結對共建”活動。今年,市委安排我局結對共建橫溝市鎮木剅口村。4月10日,全局系統副科級以上干部、局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局機關部分股室負責人到該村,為14名副科級以上干部聯系的困難黨員送去尿素30包,并送去了第一筆1萬元幫扶資金。三是積極參與了“三城一杯”創建。堅持了周六義務掃街活動,安排專人加強了日常清潔衛生管理,開展了檢查督辦工作。同時,原種場、配肥站改革正艱難進行中。公務員之家:

分析上半年農業生產形勢和本局工作,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夠大,特別是受金融危機影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難度越來越大。二是優質品牌發展力度不夠。在打造農業精品名牌上,任務還較重。在發展訂單生產、搞好配套服務上,工作不太平衡。三是農業抗災避災能力較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后,科技進村入戶進程仍顯緩慢。四是農業部門經濟薄弱,事業單位改革困難重重。五是災害性氣候影響較大。當前農作物已經進入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不確定因素還很多,特別是據多方面的信息反映,預計下年自然災害和生物災害發生形勢十分嚴峻,對農業生產將構成較大的威脅。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步伐。結合板塊和項目建設,切實進一步指導農業結構調整,重點抓好“菜棉”、“椒棉”等優化模式推廣。結合冬季農業開發,切實進一步抓好冬閑田的開發與利用,重點抓好“油稻”等模式推廣。

(二)抓好病蟲害預報與防治。在抓好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紋枯病,棉花紅蜘蛛、紅鈴蟲、棉鈴蟲預測預報與防治的同時,重點抓好水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兩遷”害蟲的防控工作,組織植保測報技術人員開展定期田間調查,第一時間蟲情信息,組織開展機防和群防群治。

(三)抓好農業項目建設。抓緊組織農村能源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建設任務,同時,積極向上爭取沼氣服務網點建設項目。農業血防綜合治理建設項目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服務,全力辦好示范樣板。同時,要全力爭取并實施好農業有害生物預警控制站、優質棉示范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等項目。

(四)切實加強農業行政執法。開展經常性的農資市場檢查行動,扎實開展“打假保秋播”等專項整治活動,加大農資案件查處力度,全力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五)及時抓好秋播生產。今年秋播重點抓好油菜生產。一是搞好“創建油菜大縣”宣傳工作;二是落實規劃面積;三是抓好配套技術服務。

(六)積極配合中心工作,搞好內部改革與管理。及時認真完成市委、市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強鄉鎮服務中心的管理與工作督辦;扎實推進原種場和配肥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