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報告
時間:2022-03-06 04:11:15
導語:民政局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嚴格落實民政脫貧攻堅政策。
2016年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扶貧開發工作部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實施方案》,實現農村低保線和省定扶貧線“兩線合一”,農村低保標準達到省定扶貧線以上。將無法通過開發性扶貧實現脫貧的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確保其基本生活水平達到省定扶貧線以上。2017年出臺了《縣關于加快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有關工作的通知》。2019年出臺了《關于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尚未享受低保的人員、存在支出型困難的家庭以及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家庭列入重點排查范圍認真調查核實。2020年出臺了《縣民政領域脫貧攻堅工作方案》,圍繞兜得準、兜得牢、兜得好,統籌民政領域各項政策措施,切實發揮民政部門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縣民政局、扶貧辦、殘聯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強化應保盡保和“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聚焦聚力困難群眾實際需求,進一步強化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堅決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二)切實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1、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一是每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2016年全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28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15元;2017年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月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220元;2018年。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560元,月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235元;2019年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900元,月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245元;2020年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316元,月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266元。二是扎實開展“陽光低保”、“農村低保規范化管理”、“核查遍訪”、“縣民政領域‘微腐敗’問題治理專項行動”、“漠視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等系列活動,確保各項政策的精準落實。2016年全縣農村建檔立卡扶貧對象享受低保的為8748人;2017年全縣農村建檔立卡扶貧對象享受低保的為7272人;2018年農村建檔立卡扶貧對象享受低保的為9360人,;2019年全縣農村建檔立卡扶貧對象享受民政政策的為9928人。2020年全縣農村建檔立卡扶貧對象享受民政政策的為12269人。三是持續加強對各鎮(街道)民政干部的培訓力度,2016年以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6場次,培訓3146人次,強化了工作認識、鼓舞了工作干勁,提高了干部素質、改進了工作作風,收到了很好效果。
2、進一步加大臨時救助力度。臨時救助申請辦理服務下沉至社區,科學確定臨時救助標準,根據城鄉統籌的原則,救助標準由2018年城鄉低保標準的3到6倍提高到3到12倍,推行分級審批先行救助。2016年-2020年,臨時救助救助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32人,發放救助金174.6萬元。
3、進一步做好特困人員供養工作。一是合理確定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和差異化的照料護理標準,其中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自2020年7月1日起,全縣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7000元;照料護理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結合實際,按“生活自理每人每年300元、半自理每人每年2500元、不能自理每人每年5000元”三檔劃分標準,縣級統籌使用。二是救助資金發放工作。2016年特困人員供養經費總支出677.4256萬元,2017年特困人員供養經費總支出740.3181萬元,2018年特困人員供養經費總支出846.02萬元。2019年全年共發放特困供養救助資金1220.068萬元。2020年截止9月份共發放特困供養救助資金1103.5688萬元。三是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協議簽訂工作。截止2020年9月,全縣14個鎮辦均按照縣民政局制定的統一格式,簽署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協議2309份。四是開展疑似該吃“五保”吃“低保”整改工作。2020年4月份,省廳反饋我縣60歲以上單人農保戶疑似無贍扶養人的4673人。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立即組織各鎮辦進行了核查整改,并按照“先納入、后補辦手續”特事特辦的原則,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貧困老人納入保障范圍,6月份新增特困人員1575人,之后,又本著“就高不就低”的原則,持續擴大特困供養救助范圍,截止9月底,已新增特困人員1714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的目標。五是敬老院社會化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全縣14處公辦敬老院有8處由民營機構進行了托管,公建民營比例達到57%。
4、加快構建“e家大救助”體系,探索“后扶貧時代”困難群眾救助長效機制。統籌全縣17個單位69項救助政策,實現社會救助政策銜接、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三)不斷加強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
1、進一步加大困難、重度殘疾人保障力度。2016年1月以來,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對于符合條件的人員及時納入保障范圍,落實每人每月80元補助標準,到2019年,對“兩項補貼”標準進行了分級提標工作,保障標準(殘疾人生活補貼1-2級調整為100元/人、3-4級為80元/人,殘疾人護理補貼1級調整為100元/人、2級為80元/人)。在推進工作的同時,對于各級部門反饋問題進行及時核查,全力整改,將漏保人員及時納入保障。截止目前,共將10241人納入殘疾人保障范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為6147人。自2016年以來為全縣殘疾人共發放“兩項補貼”5000余萬元。
2、進一步加大困難老年人保障力度。2019年起全面落實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保障人員全部為年滿60周歲低保人員,保障標準(60-79歲為80元/人,80-89歲為100元/人,90歲以上為200元/人)。截止目前,共將7894人納入經濟困難老人保障范圍,其中建檔立卡人員6448人,自2016年以來為全縣經濟困難老年人共發放福利資金4000余萬元。
3、進一步加大孤困兒童保障力度。截止目前,全縣共有78名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享受基本生活費,每人每月920元;34名困境兒童享受基本生活費,每人每月500元。自2016年以來共計發放資金500余萬元。
4、進一步做好冬春救助工作。2017年1月份,組織開展了“情暖萬家”救助活動啟動儀式,規范開展了受災人員冬春救助工作。全縣籌集救助資金150萬元,購買面粉162.25噸、棉被6490床,重點救助受災嚴重的困難群眾,救助困難群眾3245戶。2019年1月16日下午在孫武廣場與縣扶貧辦聯合舉行了“情暖萬家?關愛困難群眾生活”救助活動。全縣共救助困難群眾750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251戶,民政服務對象3249戶。發放救助面粉375噸(15000袋)、棉被15000床,折合資金支出298.5萬元。
(四)做好疫情期間兜底保障工作。嚴格落實社會救助政策及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將符合條件的因殘疾、患重病等造成的支出型貧困家庭、生活困難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納入低保范圍,疫情期間因無非外出務工新增低保對象162戶203人(其中,建檔立卡65戶83人,重度殘疾單人戶納入6戶6人,支出型33戶35人)。嚴格落實低保漸退政策。嚴格執行月發放制度及時足額發放低保金。密切關注疫情發生地區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認真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發放臨時價格補貼。
(五)扶貧農村幸福院建設情況。按照市民政局的部署,結合下達我縣的任務目標,全力推進扶貧農村幸福院建設工作,自2016年以來,共建設25處扶貧農村幸福院,建設規模均在400平方米以上,共計爭取上級資金477萬元,為貧困村的養老問題提供了設施保障。同時,縣民政局積極籌措資金,對于運營較好的幸福院每處給予5000元的運營經費,為扶貧村的養老提供了經費保障,老人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 上一篇:民政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方案
- 下一篇:民政局脫貧攻堅下一步打算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