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扶貧“五個一”工作總結

時間:2022-12-18 03:17:44

導語:法治扶貧“五個一”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治扶貧“五個一”工作總結

為充分發揮法治在助推精準扶貧、鞏固脫貧成果,完善貧困村社會治理體系,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縣根據《關于開展法治扶貧“五個一”活動的通知》文件要求,從2017年7月至今積極開展法治扶貧“五個一”活動,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積極部署,安排全縣法治扶貧工作

縣依法治縣辦、縣扶貧辦、縣組織部、縣司法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法治扶貧“五個一”活動的通知》,安排部署全縣法治扶貧工作。

二、落實措施,發揮法治扶貧的作用

(一)全面推進“三定一免”制度,確保法律顧問有效助推精準扶貧。一是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制定印發《關于調整村(社區)法律顧問的通知》,全縣26個貧困村均已指派法律顧問(其中有5個貧困村已于去年摘帽),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二是積極主動服務貧困村群眾。從2016年7月至今,法律顧問開展“法律顧問進萬村”、“法律大講堂”、“以案說法”等普法宣講活動29次,幫助調解貧困村矛盾糾紛31件,解答群眾咨詢200余人次,受教育群眾3600余人次。

(二)大力培養貧困村“法律明白人”,發揮其帶頭引領作用。一是以村兩委干部為主體,動員貧困村文化程度較高的群眾參與,每個貧困村均組建一支看得懂法律、講得出道理、用得來政策的“法律明白人”隊伍,為貧困村脫貧發展提供法律人才支撐。二是加強“法律明白人”的選拔與培訓,邀請法律顧問、司法助理員、派出所民警等法律專業人才對其進行集中培訓,講解《人民調解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法律法規,講解化解矛盾糾紛的指導案例,幫助他們掌握與生產生活相關的必要的法律知識,截止目前,培訓“法律明白人”100余人次。三是充分發揮“法律明白人”的帶頭作用。截止目前,貧困村法律明白人參與化解常見的婚姻家庭、鄰里等矛盾糾紛190余次,帶動村民自覺學法用法,提升貧困村法治水平。

(三)嚴格把好合法性審查關,助力《村規民約》制定修改。積極與民政局溝通協調,組織律師、法律工作者參與指導、監督村規民約制定200余次,出具合法性審查意見200余份,有效避免了村規民約出現與現行法律法規相抵觸的條文,確保村規民約程序合法,內容貼近群眾生活實際,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黨的方針政策,簡明扼要,易于操作,使村規民約修訂完善工作法制化、規范化。

(四)深入開展“法律進鄉村”,提高群眾依法維權意識。一是開展結對認親法治幫扶工作。積極組織法官、檢察官、民警、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等法律專業人才,深入貧困村民家中,開展結對認親,為貧困村群眾送去溫暖的同時,做好三農、扶貧幫扶等政策和農村生產生活中常用法律知識的宣講,使貧困村群眾知曉自己的權利義務。二是印發《法治“五個一”知識卡》4000余份,讓群眾明白法治扶貧的含義,了解本村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以及法律維權途徑等相關內容;三是開展經常性“法律進鄉村”活動。結合宣傳節點,前往貧困村開展“三下鄉”、“以案說法”、“法治電影放映”、“法治文藝演出”等形式多樣、群眾性強的普法宣傳教育活動36次,解答法律咨詢200余人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宣傳用品4100余份,積極宣講《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環境保護法》等與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逐步培養貧困村干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意識。

(五)下大力氣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助推扶貧攻堅。依托村人民調解委員會每月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工作,堅持日常排查與重點排查相結合,重要節點滾動排查與重點排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常見多發的山林土地、鄰里、婚姻家庭、財產分割、人身傷害等矛盾糾紛的排查,按照“事前預防、事中反應、事后研判”的原則,有效化解精準扶貧政策和扶貧項目在貧困村落地推進過程中發生的矛盾糾紛。16年7月至今累計排查化解貧困村矛盾糾紛21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100%。

三、存在的問題

(一)法治宣傳效果不明顯。個別鄉鎮、村不重視法治扶貧工作,組織參與法治講座人數少,加之貧困村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掙錢,家中老、婦、幼留守,由于文化知識水平不高,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理解程度不夠,導致法治宣傳教育效果不明顯。

(二)法律顧問工作積極性不夠。由于律師、法律工作者作為法律顧問參與法治扶貧活動時間較長、次數較多、服務事項較復雜,缺乏相應經費保障,工作積極性不夠。

(三)村規民約落地程度不夠。部分貧困村把《村規民約》寫在紙上、掛在墻上,村民們卻不知所云,《村規民約》成了擺設,目前我縣將不斷總結經驗、彌補不足,促進《村規民約》接地氣、可操作。

(四)矛盾排查化解力度不夠。針對貧困村常見多發的山林土地為主的多權確權、鄰里、勞動用工、婚姻家庭、財產分割、人身傷害等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力度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