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

時間:2022-03-30 10:11:38

導語:街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方案背景。為有效防范和積極應對今年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嚴格落實“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要求,始終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

(二)方案目的。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要求,堅決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三)適用范圍。適用于指導各社區、村開展防控工作。本方案將根據疫情形勢的變化和評估結果,及時更新。

(四)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健全機制。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疫情的發生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把突發疫情應急工作與公共衛生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建立和完善應急機制,為應對突發疫情提供保障。

2、依法規范,措施果斷。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完善突發疫情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突發疫情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疫情和可能發生的疫情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地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3、統一領導,聯防聯控。根據突發疫情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統一領導,協調各社區、村聯防聯控,規范部署,積極處置,步調協調,行動有效,切實防控病毒疫情蔓延。

4、依法防控,科學應對。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本方案規定,規范開展病毒疫情應急工作,充分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防控水平。

5、預防為主,常備不懈。不斷提高疫情防范意識,健全街道病毒疫情應急體系和防控機制,做好人員、技術、設備及物資等應急準備工作,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對病毒疫情的狀況及早響應、快速處置,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6、加強宣傳,社會參與。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自我防護能力和社會責任意識。積極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病毒疫情應對準備和應急處置等活動。及時、主動引導社會輿論,維護社會穩定。

二、完善指揮體系

1、成立街道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

指揮長:

副指揮長:

成員:

2、專項工作組

辦公室下設6個專項工作組。

(1)防控指導組

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傳達中央及省、市領導小組、應急指揮部各項決策部署;做好各專項工作組之間的綜合協調,調度匯總各組工作進展情況;數據的確定和上報工作;負責做好文件起草、信息上報、會議資料收集歸檔等工作;承辦街道應急指揮機構交辦的相關事項;承辦街道應急指揮機構交辦的相關事項。

(2)防控流調組

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配合市衛生部門做好流行病學調查、疫情監測、排查預警及隔離管控等工作,發現疑似病例后隔離措施的統籌協調,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承辦街道應急指揮機構交辦的相關事項。

(3)后勤保障組

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做好街道今年冬春季疫情防控物質的應急儲備、調配工作等,安排疫情防治所需經費;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會務、文電、后勤等服務保障條件;承辦街道應急指揮機構交辦的相關事項。

(4)宣傳教育組

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編發簡報、信息等,及時準確傳達疫情,回應社會關切;加強輿論引導,傳達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增強群眾自我防范意識和社會意識;承辦街道應急指揮機構交辦的相關事項。

(5)督查督辦組

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督辦街道應急指揮機構各項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督查社區、村防控措施落實情況;承辦街道應急指揮機構交辦的相關事項。

(6)防控消殺組

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做好社會面外環境消殺工作。

三、落實“四方責任”,實施最嚴防控

按照“聯防聯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總策略要求,要細化網格化管理,社區防控責任要劃分到小區,明確到樓棟,落實到每個家庭;農村防控責任要從行政村劃分到自然村,落實到每個農戶,社區、村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各社區、村網格化負責人對異地重點地區來返梅人員實時報送;各社區、村要及時核驗外來人員的健康碼、行動軌跡、旅居史等;組建防控小分隊,嚴格執行各級防控措施和制度,負責本單位人員體溫監測、口罩佩戴、健康應用、健康管理和工作環境消殺等工作。

四、應急處置

(一)監測預警

(1)建立病毒感染病例的監測。各社區、村及時摸底異地重點地區返鄉人員和來梅人員,由社區、村工作人員做好疫情監測工作,發現符合病毒感染病例定義的患者或密切接觸者應及時報告。

(2)社區、村接到或發現疫情報告時,應詳細詢問疫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發病者的癥狀、體征,疫情信息來源及報告人聯系方式等基礎資料,并上報街道防控流調組,再由防控指揮長向市防控指揮部報告。疫情報告組應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報告與分析工作。

(二)風險防范

1、當社區、村出現散發病例時,將城市居住地所在的樓棟和農村病例居住地所在的自然村(組)劃定為疫點,實施封閉管理。

2、當社區、村出現聚集性疫情時,將城市病例居住地所在的小區和農村病例居住地及其周邊所有相鄰較近的自然村(組)劃定為疫點,實施封閉管理。

3、當社區、村出現傳播疫情時,將城市病例居住地所在的社區和農村病例居住地所在的行政村劃定為疫區,實施封閉管理。

(三)消毒原則

1、疫點終末消毒。在轉運確診、臨床診斷、疑似病例后對整個樓棟公共區域、病例所在家庭進行終末消毒。

2、區域隨時消毒。對各小區內的空氣及公共區域、封閉場所、商鋪、樓道、電梯等區域的地面、臺面、墻面、門窗、把手、按鍵開關、公用洗手盆和坐便器等暴露物品開展每日隨時消毒。

(四)處置措施

1、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嚴格限制人員進出。原則上只保留一個出入口,不具備封閉條件的應臨時性圍合,加強值守。

2、小區居民憑統一憑證出入。執行疫情防控任務的工作人員憑有效證件出入。

3、各小區出入口處一律設立體溫檢測點,所有進出人員實行體溫檢測,體溫異常者按社區、村發熱病人排查流程處置。

4、外來人員和車輛一律不得進入小區,特殊情況發放進出憑證并做好登記備案。

(五)排查監測

1、社區、村2小時內啟動排查密切接觸者,追蹤活動軌跡,并告知相關人員自行居家隔離14天,將其納入健康檢測范圍,每天統計上報排查情況。

2、社區工作人員負責開展小區住戶每日健康排查監測,居民每日早上9時和下午4時各測量一次體溫,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向社區工作隊報告有無發熱、咳嗽、乏力等癥狀。

3、一旦發現有癥狀異常者,立即報告指揮部。經核查需轉診的第一時間報告社區,由社區負責登記身份信息、聯系電話,及時轉診。

4、小區住戶(村民)一律不串門、不聚餐,嚴格落實在公共場所戴口罩的要求。非居民生活必需的社區公共場所一律關閉,停止舉辦一切群眾聚集性活動。

(六)生活保障

1、對居家隔離、樓棟整體隔離管理的管控區域,由后勤保障組會同社區提供送菜上門、清理垃圾、代購生活用品等無接觸服務。

2、所有外賣、快遞、投遞等一律實行無接觸配送,在小區出入口處中轉存放,住戶輪流下樓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