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局工作思路與要點
時間:2022-09-11 09:04:08
導語:人保局工作思路與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3年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總體思路:深入貫徹“十八大”對人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落實市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和全省人社工作會議部署,堅持城鄉統籌、普惠共享,夯實基礎、力求創新,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以基層平臺建設為著力點,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統籌城鄉社會保障,改革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保險制度,加快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目標;加快人才強市步伐,建設與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深化人事制度、工資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公務員管理;加強勞動保障監察、爭議調解仲裁,鞏固和諧勞動關系,確保各項工作在全省“爭先進位”,為增進民生幸福、服務“三重一大”、助推“兩快兩帶三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創業
1.推進村級平臺建設“十百千萬”工程,狠抓平臺“硬件和軟件”建設,實現村村聯網,逐步提高平臺人員素質,持證上崗,夯實“15分鐘公共就業服務網”,加速實現城鄉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年內實現新增就業8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萬人。
2.促進重點人群就業,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困難人員再就業,組織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加大開發基層公共服務公益性崗位。繼續開展以“招聘黨員員工和基礎黨務工作者”為主要內容的“雙招”活動、黨員大學生、困難大學生的創業就業培訓、推介就業工作。年內失業人員再就業3.6萬人,困難人員再就業3500人,購買公益性崗位400個,組織高校畢業生見習700人,“三支一扶”招募人員60人。
3.狠抓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引入培訓機構,擴大培訓規模,增加培訓班次、提高培訓層次、拓展培訓工種,做到與就業需求、與崗位需要相匹配;以創建“創業型城市”為抓手,實施創業模擬培訓,提高培訓質量;進一步完善培訓補貼政策,制定城鄉統一的補助標準,細化補貼措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培訓效果。年內實現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崗位技能培訓9萬人,創業培訓5500人。
4.管理好、使用好大學生創業引導資金,加大對大學生創業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深化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產業化基地建設,年內新增大學生創業企業1000家以上,帶動就業5000人以上。
5.上線運行就業和社會保障一體化的就業信息系統,與金保工程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實現企業退工備案、用工登記、求職登記、培訓補貼等多項業務網上辦理。
6.完善“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功能,提升人力資源市場服務水平,實現招聘信息數字化、立體化、求職便捷化,建立企業招聘與個人求職“數字直通車”。
7.落實好新的就業資金使用辦法。切實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失地農民等群體的小額擔保貸款發放工作,努力促進就業、帶動就業。
8.加強企業用工動態監測,組織開展“千企萬人”企業春季用工需求和農村務工人員就業狀況調查,完善“三項監測”制度,加強就業和企業用工形式的分析研判。
二、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9.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全面開展事業單位參保工作,從2013年1月起,全額事業單位納入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統籌,實行社會化發放和社會化管理。
10.擴大社保覆蓋范圍,強化基金管理。聯合地稅等部門,推行社保征繳“五險一票”;加大社保稽核力度,提高開發區企業和非公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及農民工的參保率,重點做好保安、保潔、餐飲等服務行業的參保繳費工作。企業養老、職工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和征繳收入分別達到105.1萬人、55.3億元,146萬人、36.5億元,79.5萬人、4億元,77萬人、3.2億元,61萬人、1.2億元。
11.加大醫保監管力度。對住院病人實施“三服務”,在“入院前、住院中、出院時”進行跟蹤服務,全過程監管;重點加強B類藥店、一級醫療機構管理,全面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監管;推行定點醫療機構、零售藥店信用等級評定制度,實行差異化分配資源;加大對個人騙保行為的懲罰,建立黑名單制度;組建醫保監督員隊伍,鼓勵群眾積極參與醫保監督;研究制定最高“次均住院費用”標準,高出部分不予結算;成立醫保醫療專家組,對各家醫院定期檢查,遏制過度醫療現象。
12.完善社保服務體系,服務下沉一抓到底,擴展功能、充實內容、提高效率。落實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現場會精神,全面開展、推行“四個不出村”,確保“四個不出村”年底前實現100%。
13.建設全市統一的人力資源基礎信息數據庫,確保2013年5月底前,完成業務流程調整和數據向市級中間庫的合并。五大保險、三類數據聯網上傳率達到90%,人員基礎信息庫入庫率達到75%;做好社會保障卡發行工作,年內發卡189萬張。
14.穩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做好2013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調整工作。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
15.深入開展社保基金“網上監管鞏固年”活動,組織實施社保資金審計“再落實、回頭看”活動,強化社保經辦機構內部控制,及時糾正管理漏洞和薄弱環節。
三、強力推進人才強市工程
16.落實市政府與人社部簽訂的框架協議,開展系列招才引智活動。舉辦“第八屆博洽會”,開展“百企校園行”,推進“研究生企業集聚工程”,引進一批高端研發機構和高層次創業項目;建成邳州銀杏研究院,舉辦世界銀杏產業高端研討會。全面啟動專業技術人員公共科目培訓工程。年內新增專業技術人才2.05萬人,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培訓人數6.7萬人,新增留學回國人才35人,引進外國專家44人。
17.實施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加強傳統產業領域技能更新提升培訓,完善現代服務業技能培訓。年內新增高技能人才1.88萬人,技能鑒定領證人數7.6萬人,鑒定統考人數6000人,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素質提升培訓考核5000人。
18.舉辦系列“招聘、推介、洽談”于一體的人力資源交流大會,搭建人力資源“中介機構、用人單位、求職人員”的三方溝通平臺。
19.出臺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實施意見,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用等級評定工作,重點培育一批管理規范、運作良好、示范性強的服務機構,支持服務機構開展自主品牌建設。年內人力資源服務業從業人員國內培訓500人。
20.認真做好對口援建工作,加強對口援疆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加強蘇南蘇北公務員對口培訓。
四、提高公務員管理規范化水平
21.加強考錄工作監管,成立政法系統公務員錄用“體能測評人員庫”,做實公務員錄用警示教育工作,保證錄用平穩有序。
22.建立公務員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公務員的動態化、精細化管理。年內公務員在職培訓1.6萬人。
23.探索公務員平時考核辦法,加強平時考核在年度考核結果中的運用。
五、深化人事和工資制度改革
24.推進事業單位的“崗位管理、人員聘任、公開招聘”三項制度全面入軌運行,研究崗位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建立“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人事管理新機制。
25.全力落實軍轉安置任務,結合實際,改進、完善安置辦法,確保安置透明、公平公正。推進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就業創業,跟蹤服務,確保穩定。
26.提升人事考試科學化水平,依托先進的考試基地,強化考試風險防范,人事考試安全率確保100%。
27.加強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的管理和指導,推進事業單位全面落實兌現績效工資。
六、鞏固更加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28.大力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實現50人以上已建工會的規模企業進行工資集體協商,50人以下企業通過行業和區域性實現全覆蓋,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8%,確保企業職工工資增長幅度不低于13%。
29.深入貫徹《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評價規范》,市級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市區街道普遍開展創建活動,符合標準的企業數占已建工會企業數50%。
30.加快仲裁院實體化建設,提升仲裁辦案效能,提高辦案質量,提高“裁審”一致率;建立一體化調處機制,及時化解勞資糾紛;開展對困難群體的仲裁調解司法救助活動。仲裁立案處理結案率達94%,示范仲裁院建成率達40%。
31.建立勞動保障監察指揮中心,運行全市舉報投訴預處理系統,實現“一點舉報投訴,全市聯動受理”。人均主動監察用人單位60戶,書面審查率80%,聯動平臺舉報投訴錄入率、案件按期運行率均達95%。
32.做好農民工工作,籌建家庭服務也協會,開展家庭服務業誠信評比活動,營造發展氛圍,年度家庭服務業新增就業3500人。
33.增強依法行政能力,主動防范、依法解決勞動關系中的矛盾和問題,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仲裁爭議的發生,降低案件發生率、提高案件調解率,調解案件占案件總數50%。
34.進一步開展“百企示范、千企培育、萬企參與”勞動保障誠信工程建設;啟動“幸福企業”創建活動。
七、切實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35.推動“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常態化,人人都是“協辦員”;進一步規范人社領域政府信息公開范圍,完善公開目錄,大力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
36.提升檔案管理能力,成立檔案管理服務中心,集中管理就業、社保、人才、培訓等各類檔案,方便群眾查詢,提高使用效率。
37.加強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實現新聞宣傳系列化、常態化,增強宣傳工作主動型、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大《創業與民生》雜志發行力度,強化輿情動態的監測,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38.提高信訪維穩和應急管理水平,全力推進信訪積案化解和疑難問題攻堅,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和處置工作,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有效防范和處理“農民工工資拖欠為重點”的突發性、群體性事件。
39.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市委“十項規定”及實施細則,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鞏固發展“三解三促”活動成效,夯實基層黨組織基礎。
40.提高“執行力”,開短會、講短話,重落實、重執行,把向群眾承諾的、上級布置的、會上定的、文件寫的,變成扎實行動和具體成果,建設一支素質高、作風實、能力強的隊伍,切實樹立“忠誠、公道、敬業、廉潔”的新形象。
- 上一篇:全市司法行政系統政治工作意見
- 下一篇:機關效能建設推進年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