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農辦工作總結
時間:2022-09-10 09:26:44
導語:市委農辦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現農業旅游業協調發展。按照“一區五園”。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
(二)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業規模發展能力。全面完成新店、時集、高流三個5千—1萬畝連片的設施農業基地以及鳳云畜禽養殖有限公司、歐福焦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市永昌禽業有限公司等列入市“2020工程”建設任務。加速壯大兩花、兩水、一瓜菜和畜禽規模養殖等高效主導產業,新增設施農業5.8萬畝、新建擴建畜禽規模養殖場102個,高效規模農業達到70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鮮食花生生產基地、全國生豬調出大縣。新興的鮮花產業“井噴式”發展,面積達1.2萬畝,擁有菊花、玫瑰、百合、蝴蝶蘭等十余個品種,年產鮮切菊2.5億支,產值超1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切花菊生產基地,高流鎮被中國花協命名為“中國花木之鄉”。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032個,帶動農戶13.1萬戶;土地股份合作社達到91個,入股農民3.01萬人,入股土地8.21萬畝;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達到27家,籌集資金1.6億元,投放資金7300萬元。
(三)突出自身特色,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組織實施土地增減掛鉤和“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加快建設89個農民集中居住區,邵店鎮沂北村、港頭鎮新圩村被命名為省級康居示范村。開展了以“五有五無”為主要內容的“十路百村”環境綜合整治,一事一議獎補資金2874.8萬元全部用于新農村建設,建成了6個省級綠化示范村,硬化村級道路108公里、清理溝渠842條、綠化植樹161萬株、拆遷拆違3291處、清理垃圾405萬方,新建垃圾池3215個,建成戶用沼氣池1500個,疏浚整治河道55條,79個行政村村莊河塘得到整治。在抓好中心鎮綠化“百日會戰”的同時,注重鎮容鎮貌整治,扎實推進項目建設,5個中心鎮多渠道籌集資金14億余元,分別投入鎮區綠化、道路、市場、環衛、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在階段性檢查驗收中,窯灣鎮、馬陵山鎮被評為創建先進鎮。
(四)深化農村改革,構建農村生產經營新機制。深入推進“三資四化”服務監管機制,清理村組集體資產5.26億元,挽回經濟損失320萬元,避免資產流失980萬元,涉及農村“三資”的信訪舉報量大幅下降。積極開展省定經濟薄弱村債務化解工作,全市2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2008年底賬面債務余額1128.78萬元,涉及3562個單位和個人,已通過一折通和單位轉賬全部兌付償還到位。率先在全省開展了農村住房抵押貸款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貸款工作,探索了一條金融服務“三農”的新路子。全年發放“一權一房”抵(質)押貸款2.09億元,扶持創業項目4170個,惠及農戶4300多戶。加強村級“四有一責”建設,做到了“組織建立、政策制定、部署落實、目標任務”四個到位,有193個村達到村級“四有一責”建設達標村。
(五)維護群眾利益,切實貫徹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政策性農業保險有序開展,全年共實現保費3092萬元,完成理賠1623萬元,有7.13萬農戶受益。堅持開發式扶貧與救助式扶貧“雙輪驅動”,全年發放小額扶貧貸款1.5億元,爭取后方幫扶資金650萬元,組建了5個村級扶貧互助社,實施了45個產業化項目,培訓貧困勞動力1890人,實現7個經濟薄弱村“八有建設”目標,累計2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已全部實現,全面完成了省定10萬人口脫貧目標任務。
(六)圍繞創先爭優,工作效能上臺階。為了推動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根據省農委《積極開展爭創“群眾滿意的窗口服務單位”主題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在全市農經系統開展了公開服務承諾、開展服務競賽、組織評議等活動,進一步改進了工作作風、提升了服務效能、樹立了先進形象。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為市委、市政府當好參謀和助手,制定了單位調研工作制度,研究調研提綱與方案,安排全員參與調研,全年共形成各類調研文章32篇,其中關于“一權一房”抵(質)押貸款調研文章被中央黨校出版社編入《領導干部談科學發展與社會管理創新》一書,有關農民增收、農業保險、城鄉一體化、“四有一責”建設等內容的10余篇調研文章分別在省、市各類期刊、雜志上發表。
- 上一篇:市委農辦年度工作意見
- 下一篇:銀行民主生活會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