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賬鄉管”的探討
時間:2022-11-10 10:39:00
導語:“村賬鄉管”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賬鄉管”的探討
為規范村級財務,維護農民利益,管好農村集體資產,為搞好農村財務改革,寨前鄉在全鄉11個行政村采取了“村賬鄉管”的措施。實踐證明這是規范村級財務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實行“村賬鄉管”前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資金收入還沒徹底管死、管住。少數有收入的村,還存在“兩下記賬”,設置賬外賬和小金庫,存在坐收坐支。大吃大喝雖然管住了,但偷摸吃喝還沒管死,還存在來客大吃,不來客小吃的現象,吃喝風還沒徹底杜絕。
2、財務公開存在“兩頭熱、中間冷”的現象。“兩頭熱”即上級和群眾熱,“中間冷”即村干部不熱心。財務公開已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重視,所以各鄉鎮黨政都抓得比較緊,大會講、小會談,層層發文,形成了很大的聲勢。農民群眾對村務公開熱情也很高,因為直接牽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迫切希望能形成制度落實下來。與此相反,一些村干部卻表現冷漠,思想上“怕”,怕公開后花錢不方便,私事公辦受監督,所以不愿公開也不想公開。
3、財務公開避重就輕。有些村在涉及的財務問題中,內容不全面、重點不突出,特別是對村民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輕描淡寫。例如對村財務開支、使用,村固定資產的數量、去向,債權債務、代收代繳費用等避重就輕,不向群眾講清,而對某些雞毛蒜皮、無關痛癢的小事卻是點點滴滴,清清楚楚。這種做法,引起了群眾的反感。
4、財務公開虎頭蛇尾。有些村在財務公開剛開始時,還能積極主動認真辦。但時間一長,表現得懈怠而流于形式。有些村只有上級來檢查時,才急于應付一下。
二、“村賬鄉管”的基本做法
“村賬鄉管”按照村資金在所有權、使用權“兩權”不變的原則下,在鄉鎮經營管理站設立農村會計中心,成為村級財務管理機構。在信用社開設了資金賬戶,刻了賬務印簽。取消了各村賬戶,確定了每村一個報賬員,在經管站設立一個資金賬戶;對各村債權、債務內部往來進行了核實,對固定資產、物資、貨幣進行了盤點,使賬款、賬實、賬賬相符;辦理好移交手續,制定了詳細的各項規章制度。
三、“村賬鄉管”取得的主要成果
1、減輕了農民負擔,增強了干群關系,減少了群眾因村財務不清而上訪告狀的問題。“村賬鄉管”是老百姓最高興的事情,由于實行“村賬鄉管”村里無法進行亂攤派、亂罰款、亂集資,這種“三亂”現象基本上得到制止和杜絕。實行“村賬鄉管”后,群眾氣順了,干群關系緩和了,群眾全年沒有一起因村財務問題而上訪告狀的,使鄉鎮領導從過去接待上訪告狀,到現在集中精力抓經濟發展。
2、節約了村級開支,提高了資金利用率。全鄉推行“村賬鄉管”后,由于“村賬鄉管”,鄉里管村里的賬,增加了村民的誠信度,大幅度減少了村級財務開支。
3、“村賬鄉管”使會計工作更加規范,做到了記賬及時、準確,強化了會計基礎工作,使會計信息更真實、更可信。過去村會計記賬是記“堆賬”,推著記,常年不結賬。普遍存在“村長、支書定框子,會計填數字”的虛假作法,使會計信息失真,群眾認為村會計做賬多,真實少,可信度低。實行“村賬鄉管”后,村上的會計賬由鄉經管站負責記,真實、可靠、不搞鬼、可信度高。會計檔案資料由經管站負責保管,并建立了嚴格的會計制度,規范了會計核算和會計檔案管理,統一了會計賬簿,會計科目,賬目由經管站會計人員專人記賬,杜絕了村級財務管理混亂局面,賬目達到月清月結,過去村級“推大粥”,“拉大磨”的跨年度結賬的作法,得到徹底改變。使記賬達到規范、整齊、及時,科目合理,報表及時準確。村級報賬員按時,按規定報賬,達到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
4、強化了資金管理。為加強村賬鄉管,鄉政府下發了文件,對資金管理提出具體要求,村里每一項收入必須當日存入鄉經管站賬戶。為了抓好收入,經管站對村級每項收入都進行調查摸底,弄清收入來源,發現有村級收入,立即督促存入鄉經管站專戶,達到了及時存入。
5、實行嚴格審批制度,加強支出管理。一是村里發生的支出票據由村民理財小組進行審批,實行財務公開,嚴格把好第一關的作用;二是由村現金報賬員將村民小組審后的票據拿到經管站,由經管站審核,審核后加蓋審核章;三是由主管鄉長或經管站長簽字方可報銷。由于從嚴把關,對不合規票據,不合理報銷,由主管鄉長,審查后在不合規票據上蓋上“作廢”章,一律不予以報銷。由于村里錢在經管站,村級用款必須報計劃審批,必須有理由,沒有理由的開支,一律不開口子,杜絕了一切不合理開支。“三審”制起到了把好關口的作用,并使會議監督工作位次關口前移,使票據由過去報后審計變為報前審計,達到了“水不來,先疊壩”。老百姓說“這回把村干部嘴饞的、手長的、好貪的全制住了。”
6、加強村級資金管理,減少了村級資產流失。由于鄉政府及時轉發了省市關于村級資產管理規定,“村賬鄉管”對村級集體固定資產、財產物資進行了盤點,清理上賬,使過去村里隨便變賣土地、資產等情況大為減少。對于村上固定資產出售、轉讓、租賃都有合同管理、檔案管理,要求嚴格,所賣資金必須存入經管站賬戶,從而減少了村級資產損失。
7、清理了債務,化解了債務鏈。實行“村賬鄉管”前,由于村級資金管理混亂,財務規章制度不健全。村級隨意舉債,一個村債務多達十萬元,少的也達到幾千元,多數造成“三角債”,困擾了農村經濟發展。實行“村賬鄉管”后,由經管站對各村債務逐村進行債權債務登記,并實行離任審計,同時規定,村支書、村委會主任上任后,如增加新債務由個人負責償還,誰增債誰還債,任何人不得拉新債,舉債必須經村民理財小組審查,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由鄉經管站和主管鄉長批準,原則上村級不準舉債。由于這條規定非常融會貫通,非常嚴。實行“村賬鄉管”后,全鄉12個行政村沒有一個出現新債務。而且經過清理、化解舊債務數額有所下降。
8、實行“村賬鄉管”從源頭遏制了腐敗,保護了村干部,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減少了腐敗現象的發生。以前,由于村賬村里自己管,財權由村支書,村委會主任、會計說了算,群眾說“三套馬車拉全村,胡花亂支誰敢問”,村干部在支部犯了貪污、侵占、挪用公款的錯誤。“村賬鄉管”前,幾乎村村都有坐收坐支問題。“村賬鄉管”后,村上每筆開支都要經過村民理財小組,經管站把關,并實行財務公開,增加了財務收支的透明度,此外,村里不存現金,需現金到經管站申請批準,村干部手中不掌握審批權,想貪點沒有權力,沒有機會,由于經管站管賬管錢,建立了權力的約束機制,增加了監督機制,從源頭上堵塞了財務管理上的漏洞,“村賬鄉管”后,各村沒有一例干部因貪污集體財務犯罪的,徹底杜絕了村干部因財務問題犯罪行為,從而保護了干部,密切了干群關系,促進了村級干部的廉政建設,減少了村干部犯罪率,遏止了腐敗現象的發生。
四、完善“村賬鄉管”的辦法和建議
1、加強“村賬鄉管”重要性的教育。建議縣、鄉政府有關部門多舉辦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培訓班,學習有關“村賬鄉管”的財經紀律,財務制度,使之進一步了解“村賬鄉管”的重要性,克服埋怨情緒和不平衡心理狀態。
2、進一步健全“村賬鄉管”制度。完善細化各種制度,細化“村賬鄉管”規章制度,對各項要做出明確具體規定,使之管理有規程,費用不超標,使制度更有可操作性。
3、管好集體資產,管好資金收入。經管站要設專人管集體資產,查實核準集體資產,及時掌握村級資金來源,及時掌握村級集體資產的動向。
4、加強支出管理,強化用款審批制度。村級用款堅持資金請示制度,不審批不準支出。同時加強票據審批,嚴格審查,堅決杜絕坐支和不請示就報銷的現象,一經查實要處以罰款。
5、加強村級債務管理。經管站搞好村級債務清理,化解三角債、解開債務,減少以債抵稅現象的發生。
6、搞好人員培訓。財政部門協同農業部門每年舉辦一次經管站總會計、微機員培訓班,由財政部門派專人講課,使之更新業務,此外,對鄉、村兩級無證上崗財會人員及村級報賬員進行培訓考試,使其具備“三證”,以便持證上崗,達到會計管理規范化要求。
7、規范合同管理,嚴格制度辦事。村企業合同不完善的要進行完善,納入經管站存入檔案,制定好合同文書,完善合同標的,必須簽訂合同,避免“人情承包”、“權力承包”,避免土地糾紛和不安全因素發生。
8、財政監督部門要加大對“村賬鄉管”的檢查監督和查處力度。每年至少要深入經管站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