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拔干部考察材料理念創新
時間:2022-11-03 09:55:00
導語:選拔干部考察材料理念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考察材料是組織部門對干部一段時期以來的德才表現作出的綜合評價,是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之一。近年來,為確保選準人、用好人,組織部門不斷創新干部考察辦法,考察組在考察階段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然而在考察材料的撰寫上還存在著千人一面、內容空洞、語言乏味、結論模糊等問題。這不僅反映不出干部的個體特征和差異,難以鑒別優劣,而且還使考察材料失去了作為識別干部的重要依據的作用。
要解決干部考察材料在撰寫方面存在的問題,必須堅持創新理念,準確把握干部考察材料的要求,在“五化”上下工夫:
(一)、特征描述個性化,避免“千人一面”。雖然大多數干部可能共同具有某種優缺點,但是其具體表現形式、方法、程度等各有不同,考察人員應深入挖掘并準確把握考察對象的個性化信息。比如,“工作業務能力強”是許多干部的共同特點,但“能力”實際上可以分為突發事件處理、做群眾思想工作、前瞻性思維等多個方面的能力。再如,“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具體到每個干部則可表現為說話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說話層次清晰、條理性強,善于運用形象化語言等不同特征。考察人員應從不同角度予以個性化描述,使考察對象各具特色,形象鮮明。
(二)、評價分析具體化,切忌“內容空洞”。有的考察者在撰寫考察材料時,對干部不作具體分析,而是簡單地以集體政績代替個人能力,或把階段性的成績看成是一貫的表現,寫虛的多、寫實的少,導致考察材料空洞無物。對干部的評價,應通過類型分析、數據分析、比較分析、環境分析、歷史分析等手段,依據確切的事實和群眾的合理意見,客觀公正、深入具體地評價分析干部的功過是非、評定干部的工作實績。對干部存在的問題也應深入分析,弄清是偶然性的還是經常性的,是思想品質問題還是工作方法問題,通過有理有據的分析來增強干部考察材料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三)、重點突出典型化,力戒“流于形式”。目前,干部考察材料一般按德、能、勤、績、廉的順序撰寫,在材料的分布上,往往是面面俱到,只強調材料框架的完整性,平均用力,導致重點不夠突出。撰寫干部考察材料時要把有限的筆墨落在干部的“閃光點”上,對干部在關鍵時期的工作表現,以及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打動人的典型事例,應農墨重彩,保證對人物的描述充實飽滿,對共性的內容、干部表現不是很突出的方面以及其他輔助性工作,則可以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以“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層次結構,為干部勾勒出一幅清晰豐滿的人物“畫像”。公務員之家
(四)、表述手法形象化,切勿“語言乏味”。受思維定式影響或語言文字駕馭能力限制,有些考察材料語言生硬死板,表述手法機械僵化,整篇材料給人索然無味的感覺。隨著干部考察內容的逐漸豐富,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寫在表達方法上也應有所創新,語言表述應生動鮮明,講究語法修辭,多用生動直觀、易于理解的丈字。對考察中收集到的統計報表、榮譽證書等反映干部重要情況的資料,可以以表格、圖表、照片、聲像等形式直接表現,發揮其與文字材料相互補充、相互印證的作用,使干部考察材料化平淡為生動。
(五)、考察定性明確化,不要“結論模糊”。考察結論與干部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是考察材料的點睛之筆,而大多數材料常用“優秀”、“建議提拔使用”或“建議暫緩使用”等作結論,缺乏具體明確的建議。在對干部的問題和不足的定位上,有些考察人員顧慮重重,擔心寫重了影響干部提拔,寫輕了不能真實反映干部的能力素質,因此含混不清或避重就輕。為此,對考察中掌握的大量第一手材料,考察人員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辯證地看待干部,避免形成“一俊遮百丑”或“一無是處”的錯誤評價。要結合班子情況、崗位職能要求和干部特點,提出明確的建議。比如,有的干部理論水平較高,但基層實踐經驗不足,可以明確建議將其安排到基層單位鍛煉;有的干部綜合素質比較高,但工作中卻和班子中的大部分成員不合拍,考察材料可以明確建議將其交流提拔到外單位使用。這些明確的考察建議將為用人決策提供更為直接的依據。
- 上一篇:電動機故障檢查與維護探討論文
- 下一篇:外國語學院創先爭優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