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綠色學校”自檢報告
時間:2022-02-21 09:07:00
導語:創建“綠色學校”自檢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我省開展創建“綠色學校”活動以來,我校在市環保部門和基地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于2002年被評為省級“綠色學校”。一年多來,我校在原有條件的基礎上,不斷改善和提升我們這所“綠色學校”的檔次,現對照《小學“綠色學校”評審標準》自檢如下:
一、高度重視,制度管理,強化環境教育
在我們吉鐵二小這所充滿生機的校園里,每一個教職工都清楚地認識到,一所學校環境的好壞,是反映管理水平高低的窗口,是一所學校文明程度的象征,同時又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優化育人綠地,創最佳育人環境”是我校創辦“綠色學校”的總體目標。在此目標的指導下,我校把環境管理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學校成立了環境教育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定期開會研究、部署環境教育工作。每學期在學校工作計劃中,都提出了開展環境教育的要求和措施。在日常的工作中,學校大隊、教導、總務后勤口都按分工職責,層層落實。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量化考核,有檢查、有記錄,期末在學校工作總結中,環境教育更是一項重要內容加以強調。在鐵路教育經費嚴重短缺的形勢下,學校每學期都向此方面傾斜投入。自2001年以來,學校用在校園環境建設改造,和辦學條件改善上的投入有60余萬元。真正達到了硬件滿足教學需要上檔次,軟件緊跟時代上水平。外部環境美觀化,人文化,收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良好的校園環境,需要有嚴明的制度來制約和規范環境教育各項工作的落實。學校每學期都有專項環境教育工作安排或規劃,并將其列入各科組,少先隊活動計劃之中,系列化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提高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愛護環境,創造良好的環境逐漸成為每個學生的自覺行動。(1)“塑我良好品行,促我個性發展”的星星評比卡活動,是我校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培養的一項系列化活動。此活動開展三年來,每個班組都充分利用這塊評比板,在每個學生的評比卡上作文章,調動孩子們爭先創優的積極性,評比卡中設兩大部分內容。一是認識自己,二是發展自己,在認識我自己中,有關環保方面的自我認知內容占重要的一部分。(2)“一月一個好習慣”的活動是我校環境教育的又一特色,少先大隊每月推出一個好習慣,使學生理解并努力按要求去做,在這些好習慣中的大多數都是環境教育的內容。孩子們還根據這些內容,自編兒歌,真正達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
為提高學校環境教育工作的領導水平,學校的各層領導都能夠積極參加各類有關環境教育方面知識的培訓和學習。其中,總務主任參加了市環境教育基地組織的資源利用與開發現場會,大隊輔導員參加的科技輔導員培訓班等都學到了很多知識。環境教育的理論水平得到提高,增強了指導此項工作的實效性。在校內,我們每學期都對各任課老師和班主任進行專題培訓,有針對性地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落實教育部《中小學生環境教育專題教育大綱》中的各項要求,達到懂環保,教環保,共育愛護環境的新一代人才。
在日常的資料管理方面,能夠做到歸類整理,分類裝訂,聲相,圖片樣樣規范管理,項項活動都留下了真實的軌跡。
二、加強教育的過程管理,處處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從不放過一課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欣賞和關愛大自然。關注家庭、社會、國家和全球的環境問題。幫助學生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方法與能力,培養學生對環境友善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選擇有益于環境的生活方式。例如:音樂課和美術課上,老師經常會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大自然中,欣賞春花,夏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審美能力,調動創造美的積極性;自然課上,同學們學到了如何和動物做好鄰居、如何保護動物;社會課上,同學們調查了社區環境的現狀提出了保護環境,創造環境的方案……。課堂上的學習使孩子們余興未盡,他們又在老師的組織下,參加到課外環保小組中活動。什么防風造林,垃圾處理等都是他們研究的內容,盡管研究的比較膚淺,但的確提高了意識,增長了知識,。每個班組都能夠注意收集學生中的環保知識和問題,定期召開專題班會課,集中講座和解決這些來自實踐的問題。對于一些學生反響比較集中的問題,采取全校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講解。通過各層次的學習講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晨會是我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首先它體現在話題內容的設計獨具匠心。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同學間的瑣事都是講座的內容,根據不同的內容設立講座話題,通過晨會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行為規范教育,環境教育,說理教育等。在這百余道晨會話題中,就有60道題是有關環境教育方面的內容,通過講座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撥開了大千世界的神秘面紗,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其次它體現在形式新穎活潑。一事一議,一題一辯,在這一議一辯中,學生們明確了是非,懂得了養成,使晨會成為孩子們每天一道可口的精神早餐,成為新一天進步的臺階。
在占領班會、晨會這個環境教育的主陣地的同時,積極做好宣傳工作。①學校少先大隊充分發揮校紅領巾電視臺、廣播站及隊報宣傳欄、板報的作用,向學生介紹環保知識。②為了豐富學生的環保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學校組織學生訂閱《環境與少年》雜志和《吉林市環境保護》報,同學們相互傳閱,極大地提高了環保意識。在我們學校處處可見環保教育的標語和警示牌。如“文明禮貌多可愛”“服裝越整潔才叫帥”“環境優美你才美”等這些具有人文風格的話語,孩子們在親切自然之中,接受了教育,規范了行為。僅水洗廁所中的一句“用后請自覺關閉,不讓水龍頭流淚”的警示,就完全杜絕了長流水的現象,可見,扎實有效的環境教育,對孩子們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多么的重要?
三、走向社會、積極實踐、落實環境教育
為拓寬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和提高環保意識的領域,學校少先大隊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學到了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環保經驗。
(1)2002年9月17日,我校與吉鐵分局鐵安里小區建立了“手拉手社區活動基地”,從此,每兩周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就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同學們利用雙休日,用他們勤勞的雙手美化、綠化、凈化著這個文明的社區,并從實際出發,解決了小區綠地的除草和白色垃圾問題。孩子們在豐富的實踐中體驗著“我是環保人”的快樂。
(2)在禁毒宣傳日,學校都組織學生參觀圖片,實物的展覽,參加銷毒現場活動,通過活動,使孩子們看到了的危害。增強了遠離的意識。
(3)緊跟各級組織的要求,從不放過一次學習的機會,先后組織全校學習參觀“蝴蝶展”“環境科技展”等活動,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4)3月12日,我們介紹“植樹造林,造福后代”的含義,讓孩子親自在校園種下小樹;4月22日,組織學生觀看保護地球的錄像;6月5日,世界環境日,組織學生到街上宣傳、到校外活動,使孩子們提高了環保意識,受到了深刻的環境教育。
(5)學校每學期都要向學生倡導“三個一”活動。即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使學生更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每逢寒暑假,在全校學生中開展“廢品回收”活動,同學們將廢紙、易拉罐、酸奶瓶等廢品交到學校統一賣給收購站,用這筆收入,訂閱《環境與少年》雜志60份。在共青團吉林市委組織的廢紙回收活動中,我們全校共計上交4000公斤,以實際行動支持環保活動。
(6)隨著校園環境的不斷改造和美化,保護環境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于是校少先大隊組織開展了“環保小衛士”的檢查評比,激發隊員們凈環境,愛環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見臟就撿成為自覺,愛綠、護綠成為時尚。
(7)今年,我們計劃再開展制作網頁,編輯隊報等活動,使環境教育在孩子心中更有鮮活的生命力,讓環保永駐童心,讓綠色永駐校園。
(8)建立了學校——家庭——社區環境教育網絡。通過學校和學生定期向家長宣傳環保知識,簽定倡議書等活動。共同參與學校和社區環保活動,共同開展家庭綠色行動和綠色消費活動。
四、整體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環境建設的育人功能
過去,我們學校是一所多年形成的環境差校。自2001年學校新班子成立以來,加大力度在改造舊環境上下功夫。具體經歷了三個改造階段:第一階段是2001年的周邊動遷后廢墟清理及硬面化工程。共計鋪操場四周硬面面積2140平方米,修草坪430平方米,種樹12種69株,粉刷兩座教學樓內外的墻壁,裝修各辦公室,統一設計布置室內外育人環境。第二階段是2002年北教學樓全都更換塑鋼窗,修建了新微機室,裝修了舞蹈室,種植鮮花1000株。第三階段是2003年,修建了水洗廁所,設計修建了學校大門,裝修了語音室、電教室、電視臺、美化校園圍墻、增設了體育器材、平墊操場。在綠化方面,春天簽插楊樹3000株、盆栽花木百余盆、班班有鮮花、各樓層窗臺都有綠色……這三個階段真可謂一步一個臺階,一年一個變化。用家長們的話講,二小一天一個樣,天天都在上檔次,孩子在這里讀書,真是無比幸福!
我校從里到外,整個環境的建設,都是精心設計和巧妙布置的。首先是突出它的實用性。步入學校大門,您就會看到歐式圍墻、電動伸縮門旁矗立著的雕塑,象征著我們的老師用雙手托起希望、為每個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正樓前大理石鋪設的臺階寬敞平坦,孩子們每天通過于此興高采烈。走進校園正樓左側是新修的供學前班孩子活動的專用游戲場,場內大型組合器械,令孩子們留連忘返。通過正樓步入操場,黃砂鋪滿整個活動場地,整潔美觀,為孩子們做操走步,提供了極好的場所。
在操場上,我們分別設立了三個體育活動區,操場最南側是乒乓球活動區,內設11個乒乓球臺,可供高年級的孩子活動,靠里側是蘭球活動區,兩個場地10個籃筐,能同時容納近百人練習,操場后側是健身器械場地,內設26種66件功能各異的器械,每節課間,孩子們活動于此,興奮、激動溢于顏表,直至放學還不肯離去。用孩子們的話講,學校真棒,為我們買了這么好的器械,玩起來真過癮!
廁所是我校的老大難問題,冬天冷,夏天雨,小孩子不敢用,蹲位又不夠,在分局領導的關懷下,今年暑假,我校蓋起了全新的水洗廁所,冬暖夏涼,全天供水,清潔衛生,深愛全校師生的歡迎!
以上講的是室外的變化,在教學樓內,今年新裝修了學校的電視臺、綜合電教室、語音室、學前班教室、寢室……這些設備的改善,直接用于我們的教學之中,使孩子們在這里接受現代化教育,開闊視野,提高能力。僅電教這一項,近年來的投入就是30余萬元。學校于今年6月被評為“吉林省電化教育示范校”,它和“省綠色學校”并存,提升了我校辦學檔次,我們決不會辜負這兩項榮譽,定會時刻為這兩塊牌匾增光添新。
第二是突出環境建設的育人功能。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1.以德治校園,讓目標催人奮進
“以德治校”是我校的辦學宗旨,在此宗旨指導下,學校對老師提出了“以祖國需要育人”的育人目標。對學生提出了“為服務社會準備”的具體要求,這三句話正是一幅對聯,我們將它雕刻成金匾,高懸在校門口,向世人展示著我們的治校方針,時刻提醒全校師生明方向,懂責任。在東樓南端和北樓的墻壁上分別鑲嵌著“求務實、求質量、求發展、求創新”的校訓精神和“學做人、善學習、健身心、展個性”的學生發展目標,它們是那樣美觀、和諧、裝點出一派學府氣氛。
2.因地制宜、讓墻壁發揮育人作用
方法之一是利用兩樓通道巧設長廊。在二樓連廊,我們布置了“德育長廊”廊內展出了《塑我良好品行、促我個性發展》等圖片和文字說明,生動形象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養成教育;在三樓連廊里,我們布置了“藝術長廊”廊內展出的是學生的二課作品,每一張畫都展示著孩子們精湛的技藝和我校的特色成果。
方法之二是利用各樓層走廊安排展區。走廊是學生課間出入的必經之地,是我們應占領的空間,在教學樓走廊的墻壁上,我們分別布置《中華三字經》和《古詩八十首》圖解版,圖文并茂地展示出了這些由中央少工委推出的精品內容,每節課間孩子們駐足觀賞,抄寫吟誦,從中明理導行,達到思想上的交流。
方法之三是利用校園圍墻精心作畫。校園的的圍墻下面是孩子們活動的天地,在校園的圍墻上面我們分別設了兩個展區,一個是在操場南側圍墻布置了“祖國風景美”和“中華美德頌”大型壁畫,其主題鮮明的內容,熏陶和感染著每一個孩子熱愛祖國大好河山,講究中華傳統美德;第二個展區是在校園的東北角和東南角,分別繪制了以童話世界和美麗的大自然為主題的壁畫。孩子們每天活躍其間,享受著無盡的快樂和美的陶冶。
3.精心設計,讓專欄發揮激勵作用
首先,我們統一規劃了各班評比欄,發揮它的激勵作用,設有“我和文明交朋友,化兒伴我學做人”評比欄和“展示個性特長”的展板,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個性發展。其次是設計學校各項展示專欄,發揮導向作用,如:“隊員學習的小楷模”光榮臺,“實施雙五塑形工程,爭做一流教師”“光榮榜”等專欄內,分別展出了師生中各級各類典型的照片和事跡,起到了領頭雁的作用。其三是建立校史,榮譽展示專欄,內設10個版塊內容,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我校自建校以來的歷史沿革,發展變化,直觀地向廣大師生進行愛校,興校教育。
就在這樣一個精心設計的環境里,我們的學生非常懂得去保持和愛護它。誰都不忍心去污染和破壞它,在孩子們的努力下,一批批“環保小衛士”光榮上崗,影響和督促著每個學生為凈化,美化學校做貢獻。這正是墻壁會說話,花草會言情,良好的環境默默地教育著學生,學生又在不斷接受教育中去創造著更新更美的環境。
五、夯實各項工作基礎,環境教育效果顯著
在學校各階段工作目標的指導下,教學、輔導、后勤等各個職能部門,都緊緊圍繞環境教育這個主題按計劃開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其一是學校的各層領導和各科任課教師都能夠認真學習環保知識,拓展環境教育的思路,掌握環境知識。以極強的環境意識和豐富的環境知識,教育和影響著每一個學生。
其二是經常開展有關環境知識方面的講座,在全校普及環境知識教育。并以日常的專題班、隊會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宣傳,影響學生的環境態度、技能和行動。學校定期通過“環保知識問答”測試等形式,考核師生環境知識及環境意識程度。
其三是長年開展以“愛護環境就是珍惜生命”為主題的環保“六不五要”“十知道”教育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提出了要求,每學期都舉辦“環保小報”展覽,評選“環保小衛士”等活動。真正杜絕了不衛生,不文明的陋習,校園一派整潔文明的新氣象。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其四是幾年來學校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保護社區環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實踐中孩子們也真正受到了自我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五是環境教育教學成果顯著:①學校領導和教師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能夠注意積累經驗,認真總結和撰寫論文,其中姜校長撰寫的《墻壁會說話、花草能言情》一文,被評為吉鐵教育中心2002年論文一等獎,此文在國家級刊物《鐵路基礎教育》2002年第二期上發表。我校的《以德治校科學育人,努力構建“以人發展為本”的德育工作新格局》的經驗,于2002年9月28日在沈陽鐵路局中小學德育現場會上作大會交流發言。以人發展為本②學生的環境作品如美術作品、微機作品等多項獲獎。③學校連續被評為吉鐵分局綠化先進單位,2002年被評為吉林省綠色學校。④全體任課教師都能根據所教學科的知識內容,滲透環境教育,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其中李博老師執教的《荷花》獲市級語文優秀課一等獎、姜玉琦老師執教的語文課《蛇與莊稼》、莽巍老師執教的勞動課《插接恐龍》分別獲得了
⑤校園內的櫥窗定期展出學生的《環保小報》和環保征文,同學們通過學習和交流極大地提高了環保意識,在2003年市環境教育基地主辦的“讓青山綠水永駐江城”征文比賽中,獲一等獎人,二等獎人,三等獎人。
回顧創辦“綠色學校”的歷程,我們深感受益匪淺。它規范了我們的辦學行為,拓寬了我們的辦學思路。“綠色”為我們學校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提高了學校的社會聲譽,我們決心以“優化育人環境,創辦綠色學校”的新的業績回報社會,回報各級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