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村干部隊伍調查匯報材料

時間:2022-04-30 08:44:00

導語:縣村干部隊伍調查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村干部隊伍調查匯報材料

一、**縣村干部隊伍現狀

全縣現有村干部2420人,其中:女村干部810人,占33.4%;35歲以下的436人,占18%,36歲至45歲的605人,占25%,46歲至55歲的847人,占35%,56歲以上的532人,占22%;小學文化程度的654人,占27%,初中文化程度的1113人,占46%,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605人,占25%,大專及以上的48人,占2%。

近年來,隨著農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化,特別是農村基層組織“三級聯創”活動的深入開展,廣大農村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和“雙帶”能力不斷提高,為發展農村經濟、夯實黨的執政基礎作出了重大貢獻。

1、結構日趨合理。在農村積極推行的黨支部換屆“兩推一選”和村委會換屆依法“海選”,使一大批農村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從年齡結構看,班子成員年輕化的程度越來越大,45歲以下的村干部占了將近半數,60歲以上的占很少比例,還涌現了一批20來歲的年輕“村官”。從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上文化的村干部達到73%;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也開始逐步增加。從性別結構看,我們提出了“一村一名女干部”的配備要求,全縣70%以上的村有女性進入支部、村委會班子,100%的村配備了女性計劃生育專干。結構的不斷優化,提高了班子的整體合力,基層組織的發展意識、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2、素質日趨提高。通過大力實施“亮創奔”活動,著力把經濟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經濟能人、把黨員中的經濟能人培養成村干部,農村基層干部中懂技術、會經營的干部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具有“雙帶”能力的村干部越來越多,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升。為提高在職村干部素質和加強村級后備干部培養,我們積極實施“一村培養一名大學生”的計劃,三年來招收人數已達到500余名。同時,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現代遠程教育,扎實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全縣很多黨員干部掌握了農村實用致富技術,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明顯增強,在群眾中享有較高威望。

3、管理日趨規范。近年來,我縣逐步開展了村干部規范化管理,我們制訂下發了《關于建立激發農村黨支部書記干事創業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建立了選拔任用、教育管理、干事創業、待遇保障、考評獎懲五個機制,進一步激發村干部的創業熱情,形成了良好的聯創態勢。這一作法得到省委組織部的肯定,并在《湖南日報》頭版頭條進行了推介。激勵機制的出臺,如招聘優秀村干部為公務員、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對離職村干部按標準實行補貼、重視并探索為村干部解決社保問題等,較好地調動了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全面促進了村級工作“村為主”的落實。

各鄉鎮建立了各自的村干部管理1000分制考核辦法和細則,使得村干部工作考核進一步細化和量化,并最終分解到村各項工作中去。考核結果也直接和村干部的報酬相掛鉤,通過獎優罰劣,拉大差距,進一步調動和提高了村干部在開展工作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隊伍日趨穩定。村干部待遇、報酬有所提高,并基本得到保障。全縣村干部工資主要分三種情況:一是主職村干部(支部書記、村主任)約為2000元至2800元,其中“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的村干部要適當高點;二是非主職村干部工資約為1600元至2000元;三是聘用制村干部(如一部分村的會計、出納等)工資按實際出勤時間計算工資,日工資約15元。各鄉鎮各村因經濟條件不同,村干部工資標準不盡相同,但差別懸殊不是太大,浮動范圍在1000元以內。村干部待遇、報酬除工資以外,主要是鄉鎮對村的目標管理考核及工作獎勵,每年總數在2000元以內,發放到村,由各村根據村干部工作情況發放到人,平均每名村干部可獲500元左右。由此可見,我縣村干部工作一年所得經濟報酬,主職村干部約2500至3000元左右,非主職村干部約1800至2300元左右。我們建立了離職村干部生活待遇保障制度,縣財政每年拔付20萬元專項資金,對離職村干部進行補助,同時建立了正常增長機制,逐年按比例增加撥付數額。

5、作用日趨強化。我縣實施的黨員民主評議、村干部目標管理考核工作,充分調動村干部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來,農村黨員干部找準了工作差距,帶領群眾解決了一大批影響及改革、發展、穩定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在推進發展農村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維護社會治安、倡導文明風尚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為,為確保農村的穩定、基層政權的穩固起到了中堅的作用。

從總體上,我縣的村干部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村干部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主要表現在:

1、村干部的結構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盡管這幾年拓寬了用人范圍,但由于村內優秀人才多數外出從事二、三產業,加上回鄉高中生、復退軍人等能任職者寥寥無幾,導致村干部選擇余地較少,少數村的村干部換來換去還是老面孔,干部缺少活力和戰斗力。長期以來村干部的選拔面偏窄,后備干部不足,造成了目前村干部結構不盡合理,呈現出年齡結構偏老,文化程度偏低,男性多、女性少,懂種植會養殖的多、懂管理會經營的少,等等。

2、村干部能力還不適應形勢的需要。村干部存在缺少學習,忙于事務、家務的現象,缺乏崗位所需的政策法規等基本知識,分析問題、剖析問題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在困難和問題面前常常是束手無策,也不善于做群眾思想政治工作;從發展上看,一些村級班子缺乏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在帶領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收入方面顯得辦法不多、能力不強。發展經濟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步子不快。村干部的培訓還需要進一步系統化。村干部的實用技術和科技致富培訓很多,但是存在著不夠系統、扎實的現象。一方面,培訓的針對性不強,村干部不感興趣;另一方面,村干部的認識不足,缺乏主動性。

3、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使村干部心難穩、人難留。一些村特別是一些特困村,存在沒有人想當村干部的現象,即使是在任的村干部,也是經鄉鎮黨委反復做工作才勉強留任。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村工作任務繁重。當前,農村各項工作實行“村為主”,不少鄉鎮還把各項工作分解指標落實到村級,村干部的工作壓力和責任越來越大;村干部事多利少。村級集體經濟普通較為薄弱,不少地方還是經濟“空殼”村,開展工作基本上“無米下鍋”或靠“墊米下鍋”。而村干部普遍待遇較低,一些村干部不但多年領不到誤工補貼,還要自己墊錢為村里辦事。他們覺得經濟上沒有甜頭,政治上也沒有奔頭,生活上沒有想頭,工作的積極性勢必受到影響;工作保障堪憂。農村社會保障不健全,村干部為黨和群眾工作多年,老了只有標準不高的微薄補助,有的甚至沒有。此外,村干部在工作中難免得罪人,打擊報復村干部的事也有發生,合法權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村干部無法面對任務重、工作難、報酬低的現實,村干部心難穩的現象較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職“曇花一現”,一有門路,就丟下沙帽走人,給村級管理及工作的落實帶來很大的影響。

二、進一步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1、提高待遇,增強村干部崗位吸引力。去年向省黨代會建言獻策時,毛紹武部長提出了關于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的建議,得到省委重視。該建議包括:政治上給奔頭。建立擇優錄用村干部為國家公務員制度,每年拿出一定指標,在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過硬、工作業績突出的優秀年輕村干部中,通過組織推薦、公開考試的辦法優先錄用為公務員。經濟上給想頭。實行村干部固定待遇補貼制度,采取財政撥專款措施,保障村干部待遇補貼標準每月不低于300元;采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和撤組并村等措施,大力精減村組干部職數;采取上級支持一點、有集體經濟來源的村級補助一點、本人出一點的措施,大力完善村主職干部養老保險制度。保障上給靠頭。實行離職村干部固定生活補貼制度,省、市出臺相應政策,對累計任職10年以上、15年以上、20年以上的離職村干部,分別按每年不少于200元、300元、5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省委10號文件的出臺,已經解決了很多政策性問題,但市縣配套實施還要加大力度,落到實處。通過建立村干部定額補貼規范化管理、村干部正常進入養老保險和農村大病統籌醫療保險等制度,調動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覺得工作生活都有盼頭,因而倍加珍惜現有的工作崗位。同時,使得村干部崗位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的目光,從而使村干部選拔范圍進一步拓寬,為吸引高層次的人才到農村工作提供良好的氛圍與條件。

2、創新制度,優化村干部選任機制。一是推進村干部選拔制度改革。一方面要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在村干部選拔過程中的作用。在村黨支部中全面推行“兩推一選”,在村委會成員中全面推行“公推直選”,真正將懂市場會管理善經營、素質過硬,群眾信任的優秀人才選拔到村干部隊伍中來;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擴大村干部選拔范圍。積極采取招考大學生“村官”、選派機關年輕干部掛職鍛煉等多種形式,改善村干部隊伍結構,提高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二是加強村干部后備隊伍建設。要切實加大從致富能手、大中專畢業生、科技示范戶、務工經商人員、復退軍人中選拔后備人才的力度,建立村干部后備人才庫;要以黨員發展來帶動村干部后備人才培養,將優秀的青年通過政治培養的方式來加快成長;要健全完善村干部后備人才培養的責任機制,將村級后備干部培養列入村黨支部年終考核內容;要加大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推優力度,注重從優秀青年、工人和婦女中培養村級后備干部。三是建立村干部資格準入制度。從村干部的年齡、學歷和培訓入手,根據農村工作的實際,科學合理地確定村干部資格標準體系,建立資格準入制度,從源頭上把好村干部的質量關,切實提高村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3、注重實效,提高村干部培訓工作水平。在村干部的培訓工作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緊緊圍繞培育“雙強”型村干部的目標要求,著眼于加快發展,著眼于提高素質,切實增強村級干部培訓效果。要根據村干部的工作崗位、文化層次、實踐經驗等方面的差異,有針對性的進行培訓。一是強化思想政治型教育。要突出政策教育,聯系農村實際切實加強村干部隊伍尤其是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思想作風建設,使村干部擺正自己的位置,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事業心。二是抓好學歷提高型培訓。大力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有計劃舉辦大中專學歷及“專業證書”培訓班,進一步優化村干部的知識結構,促進學歷和能力的提高。三是抓好業務知識型培訓。圍繞農村干部知識教育和農村熱點、難點問題,以農村工作方法、工作方式、民主政治與法制、財務管理、土地政策、村鎮規劃及經濟發展等為主要內容,對村干部進行集中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水平,改進他們的工作方法,使他們學會運用民主的、思想教育的、法律的方法和手段處理村務,不斷提高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維護穩定的能力。四是加大致富能力型培訓。要把培訓重點放在提高村干部發展經濟的能力上,通過組織參觀學習、典型引路、交流提高等途徑,充分發揮現代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的手段,增強培訓教育的生動性和實效性,切實抓好村干部“帶頭致富,帶動共富”的能力建設。

4、以民為本,建立民主開放的村干部考核機制。在健全和完善村干部考核機制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民本思想,以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真正將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價村干部工作績效的重要標準。一是要推進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村級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規范村干部的行為和群眾的參與。通過開展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民主議事、民主理財等形式,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吸收群眾參與,提高群眾參政議政的能力,同時也加強對村干部的監督和約束。二是要建立以工作考核和群眾測評相結合的村干部考核辦法。強化村干部服務群眾的意識,使村干部既對上級負責也對群眾負責。三是強化村干部考核結果的運用。一方面,對個人素質好、工作實績突出,群眾滿意的干部要加大獎勵力度,對特別優秀的可以推薦到鄉鎮一級領導崗位上來。另一方面要建立村干部合理退出的機制。對一些基本素質低、工作能力弱,群眾反映差的村干部,要通過合法程序予以調整,從而實現村干部隊伍的優勝劣汰、吐故納新。